網路版318期 2016.06.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鄧博仁 攝)

以禪心珍惜一期一會

從事與生死拔河的醫療工作,所面對的壓力不言而喻。

本期與您分享在偏鄉服務的醫療人員,從禪法體驗中改變自我,

從奉獻的工作中,找回生命意義的心路歷程。

◎王演位

身為藥師的我,想到偏鄉工作。有人問我:「到了偏鄉,你要怎麼修學佛法?」當時的我不以為意,沒想到來東部工作的這一年半裡,為了處理忙碌與壓力,為了面對自己的內心,我不停地在工作中提起禪法,於是開始感覺到鍊心的方法,其實與藥師的工作相輔相成。

醫療工作的超標壓力

醫療工作的極度忙碌與超標壓力,大概只有身處這個領域的人才能了解,難以向外人道盡。從蓋章的那一剎那,代表對這一份藥、這一項處置、這一個診斷,負了責任。

在這樣的環境中,讓我們開始對於「正確性」有著一種不可理喻的執著,也開始活得戰戰兢兢,對說出口的每一句話都會猶疑,因為每一項藥品的建議,都將直接用於病人身上。我們害怕有錯誤,也擔心下一個未知的時刻,只要其中一個小環節出問題,就會連帶影響整體。

愈是忙碌與壓力,愈能感覺心靈的空虛,但卻不知道如何去處理。同事聚餐,本是分享工作近況、聯絡情誼,卻變成以尋找歡樂來紓壓;用聲色享受、購物來填補,於是開始抱怨薪水不夠多;遇到事情推給其他人去處理,以為這樣好像就不會有忙碌與壓力了。

每天面對老、病、死,每一次看見,心裡一定有漣漪漾起,但這一波又一波的衝擊,我們也難以承受,好像生命就是這樣一條無法改變的道路,而道路的盡頭看不見希望。

生命不是只能這樣

於是,我們開始對病人不耐煩,每次發藥,總希望對方安靜,好讓我們趕快說明完,甚至以為這樣「教育他們」就是全部。「珍惜對話緣分」的念頭,很久都沒有出現過了。

其實,只是我們不知道生命不是只能這樣。這一年半以來,我開始了解,如果能接受禪修的觀念與方法,我們可以不一樣!這鍊心的方法,需要用生命去感受,以踏實的每一步,去實踐與體驗。而唯有自己真正實踐之後的分享,才能擁有生命力,不再只是一種道德勸說。

讓這份鍊心的方法在工作中持續著,不僅能自我成長,連關懷他人,也變成那麼地自然:看見同事的需要,不假思索地上前幫忙;體諒醫生、護士的忙碌,包容他們的出錯與不耐煩;站在病人、家屬的角度,理解對方著急與生氣的原因。

準備好面對一期一會

有一次,上病房衛教,病人剛出加護病房,狀況不太好。訪視時,只有病人一個人,是位四十多歲的阿姨,她說家人不會來,因此直接向她說明使用藥品的注意事項就好。解釋完,我對她說:「阿姨,我們要學習好好照顧自己。」阿姨會心地向我點點頭。

「把自己準備好了,再去面對病人。」在走廊上,我忽然明白了這件事。一期一會,如果這是唯一的相聚,但願以柔軟的心來珍惜。

讓心自由的能力,我們都曾擁有,只是被遺忘了,那熟悉的記憶並不難尋回。很希望多一些醫療工作者,能真正品嘗禪修的觀念和方法,即使需要費心持之以恆地練習,那份內心安定的美好,卻是非常值得的事。

..............................................................................................................................................................................................

【方丈和尚會客室】

正向思惟 轉念轉境

◎果東法師(方丈和尚)

「一個人好端端的,怎麼就這樣走了!如果早一點帶他就醫,或許就不會有遺憾了!」某一跨國企業負責人,於清明節假期尾聲,致電關心一名外籍員工,因無人接聽而派人前往了解,沒想到當事人已往生。對此他深陷自責,為照顧不周而難以釋懷,問我「怎麼走出來」?

他與這名外籍員工年齡相近,年屆六、七十歲,長年相處,是事業好夥伴,也是知己好友,情同家人。

連續假期第一天,他們還相約一起打球;第二天,員工告知身體不適,婉謝原已答應出席的聚餐;第三天,董事長特地到宿舍探望,並且帶他就醫,院方告知是腸病毒感染;第四天,他一早打電話關心,卻是無人接聽,當下覺得不對勁,立即請宿舍同仁就近了解,傳回的消息已是往生的遺憾。

無常的示現,之所以帶給近親友人巨大衝擊,一方面是因事情發生太突然而無法接受,另一則是情感緊密而難以承受。如何走出悲傷的情境?建議要從客觀的角度看事情。比如年紀、氣候變化,及當事人的健康情況,包括慢性病史等,都是可能的影響因素。而在事情發生後,面對、接受事實是第一步,以慈悲、智慧,盡心盡力協助後事處理為原則;處理之後,心中仍難免有不捨的念頭出現,還是要學習放下,提起正念祝福,漸漸也就能轉化罣礙的情緒。

真摯的情誼,必有真誠的祝福與關懷。我建議他,現在可以做的,不是懊悔,而要感恩他曾經給予的溫馨情誼,並以平靜安定的心,祝福他往生所信仰的國度。感性的不捨情緒需要昇華,從事件中正向思惟,反思啟發,作為日後照顧員工的借鏡。如此轉念、轉境,對自己、對離世的同仁及公司同事,才是真正的承擔。

..............................................................................................................................................................................................

農禪寺佛七心得

一針一線念彌陀

◎莊玉芳

▲佛七中依眾靠眾的力量,比平時的共修,更能凝聚大眾精進的心。(農禪寺 提供)

現在視力不好,縫紉機的針線已看不清楚。我用手一針一線地縫著、改著衣服,完成的那一刻,忽然法喜充滿,想到一句話:「一心一如來,一葉一菩提,一花一世界。」我體會到:「一心一如來,一針一菩提,一線一世界。」把衣服改好,又可以穿了,好幸福。那麼,發願求生淨土成佛又該如何做呢?

能參加佛七是有福的人,沒參加過的更應該給自己一個機會,體驗依眾靠眾的攝受力,彷彿已在西方淨土。佛七中,聖嚴師父的影音開示提到,若身體無法行動,口亦不能出聲,還可以用心念佛。感恩我還有個身體可以念佛、拜佛,我以虔誠懇切的心念,祈求阿彌陀佛佛光注照,讓我能專注於佛號,念著念著,自然而然就能專注地念下去了。

也有拜佛拜到不想拜的時候,「不是要往生佛國淨土嗎?」我提醒自己。想想那些生重病的人,自己還有健康的身體可以修行呢!於是我督促自己,往成佛之道上拜下去,一面拜著,一面調整方法:身體放鬆,全身放鬆……不知不覺痠痛沒了,身體輕了,好像車輪轉動的慣性,自動拜起,雖然滿身大汗,身心卻很舒暢。

每天六百拜的功課中,我經歷過念佛、拜佛都念不下去、拜不下去的困境,體會到這是妄念太多所形成的障礙。只要把妄念轉化為助力,成為念佛、拜佛的原動力,就比較能克服它。這歸功於平時多聽聞佛法,用心地實踐、體驗,自然就會想要精進,渴望更上一層樓。
感恩有這樣的環境讓我們精進,感恩諸位慈悲的法師,不畏辛苦領眾共修,感恩眾多發心義工菩薩的護持成就。佛七中我常被感動得不自覺地掉淚,願我們共乘般若船,同登彼岸,與諸上善人俱會佛國淨土。

..............................................................................................................................................................................................

新加坡佛三義工心得

義工之美

◎孫秀美

▲(許朝益 攝)


今年是第三年參與佛三義工的行列。前二年都是做外護,今年是頭一遭擔任內護引禮的工作,得以全程感受佛三的莊嚴氛圍。引禮的職責在於關懷,目的在於讓與會的大眾,可以專心領受佛號與經文的意義,雖然這份職務無法參與念佛,但我深信這也是實踐佛法的一種方法。

由於法會前走動線的排練,只能紙上推演,又欠缺經驗,我在第一天就出了些狀況,感恩其他義工及時幫忙,才沒有造成太大的問題,藉著晚間的拜懺,我在佛前求懺悔。

做得對,讓與會者受益,是義工的本分;做得不完善的,需再接再厲、努力改進。

繞佛時,站在一旁的我,原本只是觀看大眾的步伐是否照著聖號的節奏前進,無意間看到在四字繞佛時,一排排的海青衣尾很整齊地左右緩緩擺盪,宛如一艘乘著波浪航行的船,同心協力朝著彼岸前進,令人不禁讚歎共修的那份莊嚴攝受!

晚上的大迴向,除了將一天念佛下來的功德迴向十方法界,監香法師說明,這猶如要跑出三界火宅,奔向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心態要積極審慎,不宜嘻笑。

不只看到大眾是精進的,就連外護義工都一起踴躍加入,跟隨著法師、悅眾們一起認真地跑西方,一邊跑一邊口中高聲念佛,沒人願意中途退下來休息,堅持跑完全程。就連不便跑動的人,法師也鼓勵他們在椅子區,用走的方式來進行,那就像佛菩薩一樣的慈悲,不願捨棄任何一人。

「為了廣種福田,哪怕任怨任勞」,相信每位義工都是發了菩提心而來的,擔起義工的責任,是一種無私的奉獻,更希望我們能做到如《金剛經》所言:「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期待下一次的佛三,能接引更多的人一起來學佛、念佛。

..............................................................................................................................................................................................

以禪心珍惜一期一會

【方丈和尚會客室】 正向思惟 轉念轉境

【農禪寺佛七心得】一針一線念彌陀

【新加坡佛三義工心得】義工之美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