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312期 2015.12.01 出刊
 
要聞 2015全球信眾大會特別報導(1) (2) (3) 教育文化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展現新風貌的開山紀念館,法鼓山歷史及理念區引領大眾走入觀音道場,了解法鼓山與觀世音菩薩的因緣。(張錦德 攝)

開山紀念館展新貌

【邱惠敏/金山報導】開山紀念館是來法鼓山園區必訪之處,珍藏佛教、法鼓山發展及聖嚴師父的相關文物,在在彰顯法鼓山精神之所在。今年,喜迎落成開山十週年,常設展四大展區全面換展。

把握全球信眾大會的難得機會,許多海內外信眾,紛紛前往開山紀念館巡禮溯源。一進入館內的「尋根發願區」,許多人即被手繪的歷代祖師圖所震懾,深刻感受「整部佛教發展史,如同一部歷代祖師的發願史。」不同以往的照片呈現,主題牆改以劉建志手繪的祖師大德群像,一窺禪宗從初祖達摩東來,歷經唐朝六祖惠能的開枝散葉,再到今日聖嚴師父「中華禪法鼓宗」的立宗,既可回溯禪宗的法乳源頭,也喜見發展的活水泉湧。

「我們的師父」一區,以聖嚴師父一生的十大歷程與十大逆境的方式呈現,不僅是師父一生實踐佛法的縮影,也是在佛教史留下的印跡。轉頭回望一旁的瓔珞關房,遙想聖嚴師父美濃閉關,師父曾自云:「若為求法而死在山中,也是福報;但求精進,不做一個給佛教丟人的和尚。」讓人更感欽佩。
「法鼓山歷史及理念區」引領大眾走入觀音道場,在此區可以讀到「觀音道場」、「入流亡所」、「大悲心起」、「觀世自在」四塊匾額的故事,還有師父親書開山觀音、祈願觀音、來迎觀音三大觀音像由來的手稿。

是誰影響了聖嚴師父與造就今日的法鼓山?「感恩紀念區」展示師父的法脈傳承,第一位大師是改革近代佛教、主張「人成佛成」的太虛大師;第二位曾對尚著軍戎的師父說「放下、放下」的靈源老和尚;第三位是師父二度出家的親教師||師公東初老人;第四位是復興近代禪宗的重要人物虛雲老和尚。參訪開山紀念館,如同走過一趟法鼓山法脈傳承的歷程,更能提起學佛護法的熱忱。

心靈郵局遇見自己

圓滿尋根之旅,踏出開山紀念館前,轉角遇見「心靈郵局」,一輪明月的光影倒映,像是歡迎出門在外的遊子回到心靈的家。

此處有法鼓山專屬的明信片與心靈小卡,寫下想對自己說的話,以及對他人、世界的祝福。可以把祝福留在心靈的家,期待下次的重逢,也可將明信片投入「大殿」外觀造型的郵筒,「心靈小郵差」將為大家把祝福送達喔!(文/邱惠敏•圖/江思賢 攝)

.............................................................................................................................................................................................

【西方法子查可演講禪與武術】

禪為本 武為引 培養智慧與悲心

▲學習過中國氣功與多種武術的查可(右),帶著幽默與禪機的演講,一一回答聽眾的提問。(法鼓文理學院 提供)

【林何臻/金山報導】「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暴力的世界,若將武力與心靈提昇結合,我們會知道怎麼與暴力共處,進而脫離痛苦。」聖嚴師父法子查可(?arko Andri?evi?)在法鼓文理學院禪文化研修中心邀請下,於十月二十七日來到法鼓山園區,與近兩百位師生分享如何藉由習禪與習武,化解身心與外在衝突。

「武術講求戰鬥與攻擊,禪修則講心安與解脫,兩者看似截然不同,但仔細端詳,實則有許多關聯性。」學習過中國氣功與多種武術的查可,先從歷史爬梳,再指出兩者共同關注面對自我、生死、養身等議題,由此來看禪與武術相通之處。

查可解釋,習武每個階段都要正視自我,禪修則在教導如何面對自我。「習武是外在與內在的轉化,若要練好武術,很大一部分必須仰賴心理鍛鍊。」可惜的是,現代武術演變成純運動,習武只剩下練身體、自我防禦等功能,甚至一不小心就會變成自我膨脹。因此他建議,應以禪修為基礎,將更容易培養專注力,並把有效運用力量的武術招式視為一種媒介,全面鍛鍊身、心、息。「如果我們先有默照基礎,再來習武,對身體會有更深的覺照力。」

當聽眾提及,習武者直接面對生死存亡,而禪修者相較沒有生命危險,查可對此回應:禪修過程裡,必然會體會到「無常」,正如龍樹菩薩說過,「當這口氣呼出去時,我們不知道能不能再吸一口氣進來。」進一步來說,禪宗直指生死大事,而生死正是武術主題之一,且兩者都在尋求解脫、化解情境衝突。「聖嚴師父說『自利利他』,若是有禪修作基礎,培養智慧與大悲心,武術也可達到相同目的。」查可肯定地說。

現場提問不斷,查可一一釋疑,問答中夾帶幽默與禪機,讓聽眾意猶未盡。

.............................................................................................................................................................................................

《中阿含經》國際研討會 頂尖學者雲集

▲兩年一度的《阿含經》國際研討會,聚集國際頂尖的阿含學者,為《阿含經》在臺灣的研究增添活力。(藍世任 攝)


【洪佩英/金山報導】由法鼓文理學院、德國漢堡大學、阿根廷佛學研究基金會、菩提乘基金會及加拿大菩提乘佛教教育協會共同主辦的《中阿含經》國際研討會,十月二十三、二十四日於法鼓山園區海會廳舉行。兩年一度的《阿含經》國際研討會,是文理學院佛學資訊中心《阿含經》研究小組的重要學術活動之一。研討會採取小型且深入探討的方式,會後論文集的出版深受國際學術界肯定,因此世界各地研究《阿含經》的頂尖學者均前來共襄盛舉。

本次討論內容分為三大類:第一是透過比較研究不同經典之間的關係,來看經典在傳承與結集時,有哪些因素及如何形成目前所看到的經典;第二是透過在巴米揚(Bamiyan)、印度西北(G?ndh?ra)各地出土寫卷與《中阿含經》的關係,探討《中阿含經》在古代印度如何形成,以及流傳範圍;第三是運用字、詞統計量化分析方式,來協助判定翻譯年代與翻譯特徵。

主辦人法樂法師(Bhikkhun? Dhammadinn?)表示,《阿含經》研究小組的目標,除了發展及推廣漢譯《阿含經》在臺灣的研究,更希望法鼓文理學院的同學們能學習不同的研究方法,以及學者們勤奮的研究態度。

.............................................................................................................................................................................................

【文理學院學術研討會】

展望藏傳佛典漢譯未來

▲各國專家學者深入探討藏經的重要性,提供翻譯計畫參考。(吳嘉峯 攝)

【黃佳卿/金山報導】法鼓文理學院與欽哲基金會合作,執行近二年的「藏傳佛典漢譯暨人才培訓計畫」,邁入翻譯排程階段,十一月二十日於新校區綜合大樓大講堂舉辦「藏傳佛典漢譯之重要性與未來展望」研討會,邀請十多位臺灣、日本、中國、印度、美國的學者專家,分別就藏經的律部、般若、中觀、唯識、因明、俱舍等六個領域發表論文,深入探討各領域藏經的重要性,提供翻譯計畫未來的參考依據。

西藏大藏經分為佛說部《甘珠爾》與論疏部《丹珠爾》,漢文《大藏經》未收錄的部分,多達二千一百七十九部,許多中觀、瑜伽、因明等論典,現存只有藏譯而缺乏梵本,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廖本聖表示,藏文佛典保存許多印度的佛教經論,若能將漢譯藏經缺佚部分補足,有助佛教弘傳,實是佛教之福。

因明學者林崇安教授建議,可依藏文頁數短長排出譯經順序,或將尚存梵文原本的經論優先排入。參與譯經計畫的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蕭金松教授表示,當務之急應把重點放在翻譯人才培訓,廣招具備梵、巴、藏語言能力與佛典素養的人士加入,提昇譯經品質。

漢譯藏經計畫主持人蘇南望傑表示,譯經與人才培育雙軌進行,每一部尚未譯成漢文的藏譯經論,皆是珍貴的文獻資料,對於文獻的價值、學術研究層面已完成全面分析,未來期待有志者和學生加入,貢獻所學。

◎《阿含經》研究小組網址http://agamaresearch.ddbc.edu.tw

.............................................................................................................................................................................................

【洛衫磯道場實習】

文理學院學生「學海築夢」

法鼓文理學院首度申請教育部「學海築夢」海外實習計畫,八月六日至九月十五日暑假期間,佛教學系碩士生宏滿法師與林悟石前往法鼓山洛杉磯道場實習,由監院果見法師規畫實習的內容,實習生每日隨眾規律作息,觀摩道場運作事務,擔任禪七內護,並外出參訪鄰近道場與大學院校,體驗道場生活「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意涵。

在實習中,特別安排二場「佛法與修行講座」,由實習生於大殿向數十位信眾弘講。林悟石分享,弘講與學術發表很不一樣,須以肯定的措辭和語調來表達,內容不宜有過度的批判思考,是嶄新而煞費心思的挑戰。

宏滿法師表示,感受海外信眾學法熱切的心意,將聖嚴師父的理念與教法落實於身心,居士們自身已是道場境教的一部分。(編輯室)

.............................................................................................................................................................................................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388期12月號

好好睡,好好覺


睡不著?睡不好?睡眠品質不僅對身心影響甚巨,身心昏沉對修行更是一大障礙。智者大師指出,為了精進修行必須善調五事,調睡眠列於其中,足見佛教也相當重視睡眠的調理。本期專題從醫學、禪觀來認識睡眠,羅列佛陀與阿那律尊者、波斯匿王的故事,讓人體會從「睡」到「覺」的重要性,還介紹健康放鬆的臥姿——吉祥臥、攤屍臥等。法務繁忙的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分享佛法是最好的「安眠鑰」;而長期失眠的李秀琴以佛法調心,終於戒斷使用二十多年的安眠藥,自然一覺到天明。

從《聖經》到《心經》的距離有多遠?「人生選擇題」常寬法師分享香港佛子因歷史文化背景等因素,走過不一樣的修行路。「人生書摘」由推動社區安寧療護的黃勝堅院長導讀《生死50問》,分享從面對生死中學習愛。

(每本150元,訂閱一年144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http://www.ddc.com.tw

.............................................................................................................................................................................................

【教育文化看板】

105學年度法鼓文理學院考生輔導說明會

【時間】2016年1月23日(六)

【地點】法鼓文理學院綜合大樓

【線上報名http://www.dila.edu.tw→點選「招生資訊」→「考生輔導會網路報名入口」

【聯絡電話】(02)2498-0707 各系分機

佛教學系 碩博士班2372、學士班2242

人社學群 生命教育學程5313

人社學群 社企、社造、環境學程5204

.............................................................................................................................................................................................

開山紀念館展新貌

【西方法子查可演講禪與武術】
禪為本 武為引 培養智慧與悲心


《中阿含經》國際研討會 頂尖學者雲集




【文理學院學術研討會】
展望藏傳佛典漢譯未來


【洛衫磯道場實習】 文理學院學生「學海築夢」



《人生》雜誌388期12月號 好好睡,好好覺


【教育文化看板】
105學年度法鼓文理學院考生輔導說明會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