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311期 2015.11.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李東陽 攝)

人社研修體驗營 感受博雅學風

體系信眾心靈環保校園上課去 一窺人文社會學群概貌

▲比照新生必修課,人社研修體驗營學員的第一堂課由校長惠敏法師進行「心靈環保講座」。(李東陽 攝)

【黃佳卿/金山報導】「能在聖嚴師父悲願所成的學校上課,真好!」十月二至四日,七十多位來自福田班、佛學班、禪學班的學員,參加法鼓文理學院禪文化研修中心主辦的「人社研修體驗營」,於新校區綜合大樓大講堂共學四堂課,一窺人文社會學群課程概貌。

首日的營隊活動,從體驗禪悅書苑開始。幽靜清淨的住宿環境,伴著戶外的蟲鳴與溪聲,學員在明淨舒敞的空間中,彷彿回到學生時代,歡喜地互訪寢室,促膝聊天。友誼的互動與交流,從成為書苑的一份子開始。

「昨晚睡得好不好?」次日早晨,營主任果鏡法師親切問候,為接下來的課程,帶起輕鬆活絡的氣氛。果鏡法師勉勵學員,體系內信眾不只是護持創辦人聖嚴師父教育理念的外護,透過接觸與了解人文社會學群課程,更能體會師父教澤的內涵。校長惠敏法師首先為學員上了一堂校內新生必修的「心靈環保講座」,期許學員由心淨而行淨,凝聚眾生清淨的力量,成就國土淨,由此介紹人文社會學群課程,實是由心靈、生命、社區、社會到環境的全面關懷。

第一堂課,特聘教授張長義分享投入環境治理的多年觀察,概說環境與發展學程是以環境倫理為首要關注議題;第二堂課由陳定銘主任、吳正中助理教授介紹社會企業與創新學程,指出該學程以「心六倫」為社企核心理念,介紹各學說對社會企業的定義與全球社企發展趨勢,並分享臺灣發展中的社企類型與個案等。四日登場的社區再造學程體驗課程,章美英主任發揮創意,透過實驗檢測工具,以一堂活潑有趣的「心靈健康科學體驗營」,實際看見每位學員身心安定、放鬆的程度與狀態,引來滿堂歡笑聲。第四堂課,則由辜琮瑜主任以工作坊的形式,廣泛探討生命教育的內涵。

經過三天兩夜的體驗與觀察,曾在身心科任職醫護的佛學班學員謝秀培表示,透過營隊課程,讓她了解社區工作的發展脈動,有助思考如何落實佛法於社區的心理衛生工作。禪學班學員杜菁萍認為,法鼓文理學院有如法鼓山的新生兒,呼應時代需求的課程,結合佛法觀念與世學,透過老師認真教學的態度,如實將聖嚴師父的理念承襲延續,確實是一所體現「心靈環保」的學校。

.............................................................................................................................................................................................

書香中有「歡喜地」

九月開學後,法鼓文理學院也有了輕食區,名為「歡喜地」,為師生打造一處休憩飲茶、交流聯誼,或心靈沉澱的放鬆空間,在簡約素樸的清水模造校舍建築中,添上一抹溫潤的顏色。

「歡喜地」是綜合大樓一樓的中心地帶,相鄰教師研究室與教室區,位於「大願•校史館」門廳,二十四小時全天候開放,可隨時自在入座,喝一杯自助式咖啡,觀賞中庭花園的綠意,遠眺大願橋,飽覽校園全景。

菩薩道初地為歡喜地,以布施度為主要修行功課,校內「歡喜地」沒有課堂上的師生隔閡,是一處以平等心布施飲食與智慧的場域,凝聚情感的自由空間,如同大家庭裡的客廳,彼此自在對話,醞釀出歡喜親切的滋味。

(文/黃佳卿•圖/葉政榮)

.............................................................................................................................................................................................

【社大悅眾成長營】

發願做悅眾 利人利己好幸福

▲社大幼童軍獻唱童軍歌曲,帶動營隊的活力與朝氣,社大悅眾成長營歡喜展開一天的學習。 (李東陽 攝)

【林孟兒/三峽報導】法鼓山社會大學每學年都有許多熱心服務的學員,發心擔任班級自治幹部,協助班務不遺餘力,他們奉獻服務的精神,如同法鼓山的悅眾菩薩。為了關懷擔任幹部的學員,社大於十月十八日舉辦一年一度悅眾成長營,當天一早,近二百位學員與義工分別從社大金山、新莊、北投三校區出發,到天南寺歡喜充電去。

十七位社大幼童軍獻唱童軍歌曲,歌聲帶起營隊活動的活力與朝氣。接著社大校長曾濟群在專題講座中,介紹創辦人聖嚴師父「心靈環保」理念,並說明因應社會環境需求,社大未來的課程發展方向,將朝向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所期許的「一處社會大學,一處人間淨土;處處社會大學,處處人間淨土」而努力。

僧團都監果光法師也應邀演講,主題為「心靈環保經濟學」,法師首先以一段短片,引導學員思考如何為地球面臨的困境尋求出路,法師提出,現代經濟學應走向著重照顧地球的經濟,而聖嚴師父所提出的「心靈環保」,包含佛教禪修與法鼓山理念的二個層面,如能在生活中實踐佛法的慈悲與智慧,心靈環保的經濟生活可以是地球經濟的出路。

午齋時,天南寺監院常哲法師帶領吃飯禪,以「動口不動手,動手不動口」、「一次只吃一樣菜」、「細細嚼,慢慢嚥」等要領,引導學員吃出禪味來。飯後,全體學員前往後山步道經行,在一步步中體驗當下的自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禪堂中的禪修指引,由常哲法師親自帶領放鬆練習,指導如何在靜坐中觀照呼吸,使身心安定又專注。

活動尾聲,學員分組交流在社大上課的心得。金山校區周勝標表示,很歡喜能在退休後參加社大課程,進而在法鼓山當義工,不僅增長知識,生活也更充實有意義;新莊校區吳美娟則說,參加社大課程讓她變得正向開朗,為工作職場與家庭生活帶入正面能量;北投校區「舒活散步趣」課程班長趙淑貞,則對義工服務深有體會,鼓勵大家一起加入義工的行列。

.............................................................................................................................................................................................

【社大首辦農耕市集】

在地農園共襄盛舉 交流心靈環保農法

▲大心靈環保農法實務班、種子盆栽班的學員帶來親耕作物,與鄉親分享友善環境的農作觀念。(吳嘉峯 攝)

【林雅櫻/金山報導】為了推廣友善環境的自然農耕,讓民眾「食」在心安,法鼓山社會大學十月四日於金美國小舉辦「自然環保友善農耕市集」,由金山社大心靈環保農法實務班、種子盆栽班學員帶來親耕作物,並邀請北海岸金山、三芝、石門、萬里地區,近二十個以無農藥、友善農耕的在地農園,帶來當季蔬菜、紅心地瓜、稻米、糙米、有機茶、手作麵包等多種農產品,合力推廣愛護大地的農耕方式。

市集一開張,就受到當地居民熱烈回響,在品嘗美味餐飲、欣賞樂活電影院與趣味DIY等豐富活動中,把安心健康的觀念帶回家。法鼓山副住持果祥法師、法鼓山社大校長曾濟群、金山區區長李偉人、金美國小校長楊順宇也親臨現場,共同肯定「食農教育」的重要,進而重新建立人與食物、人與土地的關係。

今年甫從法鼓山聖嚴書院佛學班結業的農友李洺展,過去經營有機連鎖店、擔任園藝治療師,他體會農法是一種修行的生活方式,經常鼓勵並協助其他農友減少使用藥劑,以友善農法耕種。來自金山高厝聚落的農友張認路,是第一次帶著作物與民眾面對面交流,為了發展生態農業,不識字的她突破障礙考上生態導覽證照,同時學習使用社群軟體推廣網購,讓人感受到她守護自然生態的堅定毅力。

法鼓山社大表示,六月份舉辦的心靈環保農法講座好評如潮,因此決定舉辦北海岸友善農耕市集,除了建立農友理念分享、技術交流以及與大眾溝通的平臺,未來希望繼續推動自然環保的理念,一起愛護土地與自然。

.............................................................................................................................................................................................

果賢法師 輔大分享宗教文化出版經驗

【本刊訊】應輔仁大學宗教系「宗教產業與職涯規畫」課程之邀,文化中心副都監果賢法師,於十月十二、十九日以「法鼓山文化出版概況」、「從事宗教文化應有的準備」為題,與該系近三十位同學介紹佛教文化部門的架構與功能,並分享投入佛教文化領域的意義與成長。

規畫課程的盛翠穎老師希望透過系統化的介紹,讓學生對宗教文化出版事業有初步理解與認識,以啟發將來的職涯規畫。果賢法師介紹法鼓山文化中心長年以來建立的文化出版、營運推廣、史料典藏的組織架構,從叢書、雜誌、影視、文宣編製、文創商品等出版單位,到行銷、實體通路、網路書店等多元通路推廣,到文史資料、文物管理、典藏、展覽,即是一個宗教團體為弘傳法義、接引大眾、保存史料,必須具備的功能單位。

果賢法師提到,每個職位都必須具備雙專業,一是技術上的專業,一是對宗教思想的專業。例如雜誌部門,需要有採訪、撰稿、編輯等專業,更需要對佛教、佛法,以及學佛修行有所深入,方能正確傳達所要弘揚的教義和理念。

從事文化工作近三十年,果賢法師感恩有此因緣,讓自己的生命不斷成長,尤其學佛後,加入《人生》雜誌,更是一份結合信仰、興趣、工作的職業,不僅成長自己,也對社會有所幫助,法師鼓勵同學多關注宗教文化領域,日後加入文化出版業,為弘傳能影響人們思想、精神、心靈的宗教文化奉獻心力。

聆聽法師的分享後,有學生回饋,對於佛教文化出版有了新的認識,也了解「原來有這麼多工作職位可以思考」。

.............................................................................................................................................................................................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387期11月號

觀音法門── 《楞嚴經》耳根圓通


法鼓山祈願觀音殿有一方「入流亡所」匾額,講的是觀世音菩薩因地修行的耳根圓通法門,此一觀音法門,亦是耳根最聰利的娑婆世界眾生「學觀音,做觀音」的入手處。本期專題介紹修習耳根圓通法門的七個層次,並由深入《楞嚴經》多年的東初禪寺住持果醒法師解答關於耳根圓通之疑惑。修證篇有明末憨山大師與傳燈大師聽溪聞松獲圓通的故事。練習篇匯整聖嚴師父教導在生活中訓練耳根的二種方法,練習當個吸音板,接受一切聲音,自在溝通少煩少惱。楞嚴學者胡健財與法鼓山僧團都監果光法師,也分享研修心得與在人際溝通上運用吸音板工夫的體驗。

圓夢除了感動,更要付諸行動,「焦點話題」看「天空的院子」創辦人何培鈞,用行動改寫小鎮故事。「修行在LA」分享連結修行線路,更新人腦作業系統非夢事。繼程法師新專欄「禪門鍊心」,提醒大眾珍惜每一次用功的因緣,不要當「老皮參」。

(每本150元,訂閱一年144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http://www.ddc.com.tw

.............................................................................................................................................................................................

人社研修體驗營 感受博雅學風

書香中有「歡喜地」


社大悅眾成長營】發願做悅眾 利人利己好幸福


【社大首辦農耕市集】在地農園共襄盛舉 交流心靈環保農法


果賢法師 輔大分享宗教文化出版經驗


觀音法門──
《楞嚴經》耳根圓通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