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304期 2015.04.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充電營課程內容結合理論與實務,悅眾和關懷員在情境演練中,互動熱烈。(吳嘉峯 攝)

悅眾充電營 自利更利他

一年一度的悅眾充電營,三月一日在農禪寺熱烈展開,以「建立快樂的高績效團隊」為題,與一百五十多位關懷員,探索如何建立正向、樂觀、自利利他的團隊。

◎許翠谷

▲信眾教育院監院果毅法師鼓勵大眾善用佛法,在利他中持續成長。(吳嘉峯 攝)

「你了解自己的天賦嗎?是否經常被擺錯位置,無法發揮所長?你是組織裡的『阿信』嗎?……」三月一日,信眾教育院「悅眾充電營」課程一開始,曾任法鼓山北美護法會會長、知名企業管理顧問的講師張允雄率先投下一連串的震撼彈,提醒大眾:投入利他的服務之前,必須先了解自己,讓優點發揮,並針對缺點做損害控管,如此才能有效地協助團隊,接引更多社會大眾認識法鼓山、推廣法鼓山的理念。

「我們對自己的認識是有盲點的,如何揚長補短?如何讓別人更了解我們,適材適用?」張允雄透過管理學工具,如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情境領導學、行動學習(Action learning)等,引領學員從認識自己、帶領團隊、掌握資訊等面向切入課程核心。

課堂上,張允雄援引實例,引起臺下共鳴,學員也透過影片欣賞、分組討論,重新思索自己的角色。「印象最深刻的是,討論道場規則的維護,在『事緩則圓』與『當機立斷』之間如何抉擇。」擔任長青班關懷員的楊琇婷說,原來關懷員就像大眾認識法鼓山的一扇窗,如何建立正面的經驗循環,讓學員歡喜且願意親近道場相當重要。

「描述問題,會不會也在製造問題?」、「看到對方的『需要』,不要只看到問題」、「資訊是助力,也可能是阻力」、「你是否經常從認識自我直接跳到消融自我?」曾任悅眾的張允雄,不僅善用管理學工具,課堂上的一問一答,總能扣緊過來人的同理心,讓人在笑聲與掌聲中,停下來思索:自己是否也曾在處理問題時,不知不覺成了問題的一部分?

「充電營真是自我探索的好機會!」連續兩年參加充電營的黃夙慧表示,每次課程都有不同的學習和成長,去年從農禪寺經行回中華佛教文化館,是溯源與感恩;今年的工作坊,更多了一分覺照和省思,透過練習與分享,在在提醒自己不論是接觸信眾、與工作夥伴溝通協調,都應讓彼此互為善知識。

工作坊最後,張允雄再次透過個案分析,提出「五滴甘露」作為分享,包括以個人優勢來分派工作、確認角色與責任、成為善知識、激勵團隊士氣、針對弱點做損害控管等。不過他也提醒,實用的工具和資訊很多,如何內化並轉化為行動才是關鍵,「就像念佛,必須透過不斷地熏習、體會、實踐,才能活用。」

.............................................................................................................................................................................................

【萬行菩薩──香積組】

▲從平日用餐時打好的飯菜到大型法會信眾拿到的便當,都是上行堂義工的用心傑作。(江思賢 攝)

上行堂 供養諸上善人

◎許翠谷

在法鼓山園區用餐時,經常可見一群穿著工作服、戴著頭巾、口罩的義工,來回穿梭打菜區,巡飯菜、補足飯菜,他們是大寮的「上行堂」。

上行堂的工作包羅萬象,用齋的前置作業有擦桌子、準備碗筷、菜夾及湯杓等器具,接著上飯菜,等齋堂一切打點就緒,就會排班等待大眾的到來。大眾用餐時,行堂的義工通常會分成二至三組,有的負責向主廚追飯菜、補飯菜,有的負責刮飯菜、併飯菜。等大眾用完餐後,接著做齋堂的清潔及善後,上行堂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陳重慶和李采鈴打從法鼓山園區落成前便在大寮幫忙,經驗十足,十多年來接引不少家庭一起投入上行堂的工作,不過義工的來來去去也曾讓他們傷透腦筋。「接引的壓力全都投射到同組夥伴上,結果大家都很怕接到我們的電話……」談起那段往事,李采鈴笑說,後來抱定「做好份內的事,其他的就交給佛菩薩吧」,結果壓力不見了,歡喜奉獻的心,也讓義工一個個回流了。

除了平日的出坡,大型法會時,信眾手上拿到色香味俱全的便當,也都是上行堂義工的用心傑作;不過一口氣要包好近萬個便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每個週末帶著全家上山出坡的呂理豪說,原本駕輕就熟的工作,看到便當一個接一個送過來,心一急、節奏一亂,打菜的動作連帶變得粗魯,連自己都嚇了一跳,「原來一個小動作就可以看見心的狀態。」在出坡中練習方法、體驗方法,讓平凡的動作成了最佳的修行法門。

香積室室主常地法師說,上行堂服務大眾,更重要的是代表十方信施來做供養,將來自十方的物資,供養十方諸佛菩薩以及用餐的每一個人。上行堂的舉止安定莊嚴,供養的不僅是飲食,還有身、口、意三儀呢!總是用笑容供養大眾的陳詩進,可說是「忙得快樂,累得歡喜」的活招牌,每個和他接觸的人無不被他的謙和柔軟給感動。工作那麼煩瑣,難道不會起煩惱嗎?「真正的付出是不求回報的。」陳詩進說,用歡喜、恭敬的心打飯菜,每個用餐的人都會感受得到,「看到大家吃得飽足、吃得開心,也就心滿意足了。」你心動了嗎?歡迎有興趣的菩薩,一同加入上行堂的行列!

.............................................................................................................................................................................................

【紫雲寺青年生命成長二日營】

山海對話 一起聆聽心聲音

◎陳育萱、黃憲宇

▲紫雲寺邀請青年朋友,一起聆聽心的聲音,並將這份感動落實於生活。(紫雲寺 提供)

山與海的對話、湖畔禪修,二月十四、十五日舉辦的「聆聽心聲音──青年生命成長二日營」,邀請近百位青年從心出發,找回生命中最初的感動。

這是紫雲寺首度嘗試兩天一夜的大型營隊,活動首先由李寶蓮及梁琴霞二位傳奇女子展開對話,從壯遊歷程帶領學員思索旅行的真諦,進而能「用旅行的心情過生活」。緊接著透過「有智慧啟發」的團康遊戲,讓學員反思人我之間如何合作互助。

晚餐時,學員們自己動手包水餃、備火鍋料,和法師及義工們一起溫馨圍爐。晚課後,法師帶領學員從八式動禪開始,體驗「清楚放鬆」的滋味,再引導學員練習打坐,學員們收攝身心,享受寧靜而心安的獨處時光。隨後大眾在佛前供燈發願,一個個純淨虔敬的身影,成為營隊中最莊嚴的容顏。

十五日晨光曦微中,營隊來到澄清湖畔,隨法師沿著湖岸經行、打坐、早課,也練習「直觀」:清楚知道,卻不執著,如湖上光影,顯現又散去。最後一堂課「生命之河」,每人寫下人生中扮演的五種角色,學員討論熱烈,從彼此換位思考中,促成生命之河的流動。

活動尾聲,監院果迦法師讚歎青年能發心到紫雲寺學習,也為青年們提示幸福之道,在於依他人的需要而布施。「在我參加過的營隊中,這是最短的一個,卻是收穫最多的一個。」遠從臺北來參加的陳冠甫,感謝法鼓山帶給他的智慧資糧。學員們也發願把這份感動帶回日常生活,透過行動,讓佛法的慈悲與智慧遍滿人間。

.............................................................................................................................................................................................

【走入法鼓山】

義工假期 全家一起修福慧

◎陳慧蓉

寒、暑假通常是安排家族旅遊的好時機,來自中臺灣的汪鴻男一家,家族旅行總是相約來法鼓山當義工,不僅促進全家人情感交流,在種福田之際,更是沉澱心靈、熏修佛法的充電時光。

汪家是佛教家庭,排行老四的汪鴻男體驗到禪修的益處後,發願固定到法鼓山禪堂當義工,還邀約媽媽、姊妹們,帶著全家大小,一起到法鼓山園區和天南寺培福。他們跟著寺院的作息,早上五點起床做早課,早齋後開始出坡,孩子們跟著大人做,許多改變慢慢地發酵。

「我希望能為女兒樹立榜樣。」老二汪紅華帶著獨生女一起來,有一次她分配到清掃頂樓整髮區,由於頂樓經常有人使用,掃頭髮無法開電風扇,悶熱的頂樓,加上掃了又髒的煩躁,總讓人容易起煩惱。汪紅華運用方法,邊掃邊默念:「掃塵除垢、掃塵除垢……」,逐漸發現清除髒污是件很歡喜的事,「把自我縮小,單純地把事情做好,心就靜了下來,這樣的平靜,回到家還延續了很多天。」

汪紅華發現,女兒也有了改變。當學校老師分派工作時,她都不會抱怨、計較,也樂意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由於來道場要自己整理行李、打掃寮房、洗衣服,女兒也變得更獨立,國中畢業旅行時,還會教同學打包行李。

小妹五歲的女兒,每天早上跟著大家做早課。尚未學會認字的小菩薩,靜靜地坐在汪鴻男的懷中聽梵唄,或看著法師打法器,久而久之,學會背誦〈大悲咒〉,回家後,每天都認真按著法師送的念佛計數器,不斷念佛,她告訴家人:「這樣蓮花可以早點開!」

「在道場當義工,不只是培福,還能熏習佛法,不論老人或小孩,都有能發揮的地方,所以每次都是帶著報恩的心而來。」汪鴻男感恩地說。這麼豐盛的培福之旅,讓每回假期還沒結束,全家人就迫不及待再相約,一次又一次,再回法鼓山度假做義工,修福又修慧。

.............................................................................................................................................................................................

【學習成長看板】

農禪寺初階中文導覽培訓

【日期】4月11∼12日

【參加對象】已皈依、完成福田班七堂課以上或結業,每月可值班二日以上

【報名方式】即日起上網報名http://ncm.ddm.org.tw

【洽詢電話】(02)2893-3161分機801∼804知客處

2015聖基會經典講座

【講題】地藏菩薩之大願法門(果舟法師主講)

【時間】高雄三民精舍

【報名對象】5月2、9、16、23、30(日)上午10:00∼12:00

【地點】聖嚴教育基金會

【報名對象】一般社會大眾

【網路報名】即日起,額滿截止。 http://www.shengyen.org.tw

【洽詢電話】(02)2397-9300 分機13、14

網路電視臺4月主題影片

【影片主題】需要與想要

【內容簡介】物質生活充裕的現代,在需要與想要之間,該如何拿捏?透過聖嚴師父的影音開示,提醒大眾思考:「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覺察「想要」,只取「需要」,對個人與社會,是珍惜資源的環保觀。

◎法鼓山網路電視臺http://ddmtv.ddm.org.tw/

.............................................................................................................................................................................................
 

悅眾充電營 自利更利他

【萬行菩薩──香積組】上行堂 供養諸上善人

【紫雲寺青年生命成長二日營】山海對話 一起聆聽心聲音

【走入法鼓山】
義工假期 全家一起修福慧

【學習成長看板】農禪寺初階中文導覽培訓

【學習成長看板】2015聖基會經典講座

【學習成長看板】網路電視臺4月主題影片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