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96期 2014.08.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特別報導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將禪修融入義工服務,也鍛鍊了團隊合作、溝通協調及耐性,心中充滿自利利他的喜悅。(農禪寺 提供)

感恩心 做義工

從參加禪修活動,到投入義工服務,過程中有哪些體驗?

農禪寺義工與您分享「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的收穫和感動。

◎蘇芳莉

今年四月,正式接觸法鼓山,初級禪訓班是第一個學佛因緣。原本想像禪修是一個肅靜場合,孰料從報到處至禪堂,都有許多親切的義工一路關懷,加上法師風趣的教學,身心頓時放鬆許多。

在禪訓班裡,有時以為是個人小問題,不好意思提問。當這樣的念頭一起,便有義工前來關懷,心中不禁納悶:難道他們有讀心術?想起幾天前,淑華師姊告訴我,禪修會讓自己對周遭人、事、物的覺察力變敏銳。難怪禪堂即使坐滿學員,義工們總能快速看到我們的不安及需要。

禪一是入門學佛第二個因緣。原以為義工不會像禪訓班那麼多,怎知一出禪堂,沿途已有義工引導;進了齋堂,馬上有人協助帶位;飯桌上,早已擺好一個個熱騰騰的便當。法師說,飯菜來自十方護持,因課程緊湊,大家用完後將便當放入籃子,義工會幫忙清洗。

「自己什麼都不用做,卻能受到如此的照顧和服務。」當下心中充滿「不勞而獲」的慚愧之感,咀嚼第一口飯菜瞬間,淚水在眼眶打轉。一頓午齋,集結了多少人的奉獻?心想:一定要找機會,回報一分微薄之力。

護持禪一 義工新手打便當

七月五日這天,有幸加入義工行列,護持對象是禪一學員。當天包括我在內,有五位新手義工一起投入行堂工作。在玲秋師姊帶領下,大家齊念〈四眾佛子共勉語〉,短暫禪坐攝心後,隨即分配工作。師姊提醒行、住、坐、臥處處是禪;先前學到專注、放鬆等禪修方法,都可以運用在每個動作上。

謹記心法,開始出坡,我們新手負責打便當、洗便當。如何有效完成任務?只見示範的法師一身快手,將菜餚排列組合,不一會兒,六種菜色整齊排列在五穀飯上,看起來美味極了。

隨後我們洗手整裝、戴上口罩,一人負責放一道菜,連續六道程序,最後由專人把關。只見大家從不熟悉到熟悉,從熟悉到順暢,當最後一個便當完成,才發覺頭髮、衣服已被汗水浸濕一大半。

四道洗碗步驟 練習專注力

打便當告一段落後,我們循著用餐動線,站在引導位置等待學員前來,希望他們就像當時的我們一樣,隨時有被守護的安定感。

用齋完放置空碗時,許多學員都向我們合十致意。不一會兒,籃子內疊滿了便當盒及湯匙,我們抬到洗碗檯,法師教我們兼顧省水和洗淨的方法,利用儲水箱,讓每個便當完成「過油、刷洗、沖刷、活水洗淨」四道步驟。

我們一人一個儲水箱,負責處理一個步驟,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洗不乾淨,太慢則會「塞車」。我發現洗便當更需要專注,因要節水,又要洗淨,每道步驟都馬虎不得。

奉獻服務 實踐佛法真感動

宣布收坡時,內心深深體會到:付出是相對的,獲得也是相對的。一開始,選擇參加個人修行活動,當得知活動背後,動用了這麼多發心奉獻的義工,心中油然生起感恩心,希望自己也能回饋、服務更多的人。

後來填寫「義工認領護持單」,投入義工行列,將禪修融入服務工作。過程伴隨著身體疲憊,但也鍛鍊了團隊合作、溝通協調、堅毅心志及耐性,當任務完成,心中充滿自利利他的喜悅。這樣探索佛法、實踐佛法的過程,帶給我這個學佛入門者最大的感動。歡迎大家一起來,加入體驗佛法的行列。

.................................................................................................................................................................................................................

【聖嚴師父小故事】

服務周到

◎彭彥博

那是一個溽暑午後,結束週日例行的義工行程,與師兄姊步向七雀榕前的觀景平臺,準備開車下山,巧遇聖嚴師父與侍者法師,正佇立於雀榕樹下,等待青年卓越營的學員們前來拍合照。

我們一行人魚貫向師父點頭致意,師父也以親切和藹的笑容回應我們。突然間想起:師父已經生病了!於是三步併作兩步,跑下階梯,拿起椅子奔回師父身旁,請師父坐著。師父委婉地說:「不要緊,一會就要走下去了。」但禁不住我的請求,老人家慈悲應允,坐下時對著我說:「嗯,服務周到!」

長久以來,當有煩惱、恐懼、無助、慌亂時,總能以師父開示的法語,獲得清涼和安定,可是都沒機會向師父表達感謝;當時僅是搬張椅子,請師父稍事休息,卻得到他的讚賞、感謝。我想:是師父給我機會,滿我的願!

其實,當師父對我講完話後,腦海一片空白,唯獨那句「服務周到」銘刻於心,伴隨著工作、生活一同醞釀。如今處世常提醒自己:要能適切提供別人協助,要懂得感謝身邊的人、事、物。

.................................................................................................................................................................................................................

【方丈和尚會客室】

身心清淨 與法相會

◎果東法師

我們團體有許多護法居士,連年參加梁皇寶懺及水陸法會,每每在法會圓滿的當下,相約明年再見。為什麼每年參加?他們說,參加法會就像接受全身心洗滌:聽開示、讀誦受持,每個動作、每個時刻,身心安住,法喜充滿。

有意思的是,類似問題若由親友問起,他們卻又答不出來。有位資深護法居士,每年都參加農禪寺梁皇寶懺法會,朋友問她:「同樣的法會參加一次就好,怎麼要每年參加呢?」這把她考倒了,便拿同一問題來問我。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種種方便之法,都是為了幫助不同特性的眾生,從身心安定的基礎,進而開發無盡的自性寶藏。法會主要是透過慚愧、懺悔的方法,使我們放下剛強、執著的自我中心;減少一分自我中心的執著,便增一分清淨安樂,因此也具有安定身心的功能。除此以外,法會另有聽聞佛法、依教奉行及代佛說法等深義。比如大眾讀誦經文,逐句領受佛的教誨,當身心從內而外,心平氣和,舉止安詳從容,便是依教奉行、代佛說法,就如經典所云:「如說修行。」

不過,剛開始參加法會而要「如說修行」,並不容易,一般都需要熏習的過程。所謂熏習,就是一次開示聽不懂,沒關係,下次再來;一次讀誦跟不上,不氣餒,下回繼續。一般參加法會,總希望跟上讀誦,假使跟不上,至少不要心浮氣躁;也有一些初接觸法會的人,期待讀誦和理解一併同行。我的建議是一心一意讀誦,安於當下,從專持音聲法門而使身心沉澱、安定,也就是進入修行的體驗了。至於佛法義理的了解,則可從平日讀經、參加讀書會,或是聽講經開示等場合多聞熏修,那又是另一種學習了。

人的習氣很不容易轉化,修行便是透過佛法觀念和方法的熏習,幫助我們修正身、語、意三業行為的偏差。參加法會,就像是許多人共修一門課,透過慚愧、懺悔,一次次滌洗身心,清淨得安樂;同時加深復習慈悲、智慧的佛法知見,讓我們一點一滴放下自我中心的執著。相信因緣成熟、心開意解的那天,您會這麼說:「終於懂了!」並期待著每年相約,洗淨染著,與法相會。

.................................................................................................................................................................................................................

【學佛路上】

關鍵時刻遇上故障

◎李翠麗(加拿大•溫哥華)

剛接觸佛法時,總是一個人在浩瀚佛海中,載沉載浮。二○一三年十月因緣具足,參加了溫哥華道場的禪訓班,學佛路由黑白變彩色,身心也有了安頓的地方。

進入道場以來,有佛法滋潤,時時法喜充滿,還處處受到關懷。總覺得自己得到太多、付出太少,但因為視力限制,始終不知從何奉獻。直到聶師兄一通電話,邀請我在方丈和尚的弘法講座上,與大家一起示範坐姿動禪。我終於有機會盡棉薄之力,並參與一場意義非凡的勝會。

接下來的日子,一開始由法師指導,然後跟隨錄影帶,一遍一遍練習。時間由蕭瑟的寒冬,來到繁花盛開的初夏,隊友們從陌生到漸漸熱絡,彼此的默契也在一次次演練中,悄悄培養出來。

六月一日到來了,大夥兒提早四小時到場排演,心情既緊張又期待。就是今天,我們將在舞臺上,呈現坐姿動禪給全場聽眾。大家帶著微笑出場,當一切就定位後,練習時聽過近百次的音樂,卻一直沒有響起。

頓時,空氣凝結了,「怎麼了?」「然後呢?」一連串問題在腦中翻騰。時間一秒一秒流逝,眼角瞄向旁邊的師兄姊,只見他們如一座座泰山,從容屹立,祥和平靜。我的心安了,不管接下來是什麼情況,都不怕了。

熟悉的影片與音樂始終沒出現。法師引導呼吸、放鬆後,我們靠著彼此的默契完成任務。下臺後,大夥兒相視大笑。為什麼這樣的機械故障,會發生在這個關鍵時刻呢?事後回想,這是多不尋常的經歷!如果當天一切順利,我們將只是完成一項預期中的任務,哪兒來不凡的經驗可以津津樂道;如果不是如此機緣,永遠也不可能在臺上坐三十分鐘。

當鎂光燈聚焦的時刻,禪修時法師的教導,一一浮上心頭:沉緩呼吸、全身放鬆、清楚覺照自己的身心。就是這股禪修力量,凝聚了全體組員的心,在沉穩中安然度過。讓我深思受益的是:人生是否也會在重要時刻,出現無法預期的故障?我準備好了嗎?佛法是一座燈塔,自己學佛資歷雖不深,但我知道有依循的方向,不會迷失。

.................................................................................................................................................................................................................

【分享法鼓山】

與大家一起擊法鼓

◎蔡優勇(新北市•海山區)

記得上福田班第一堂課時,有二個作業題目,其中一題是:「對聖嚴師父最感佩之處?」我的答案是:師父「擊大法鼓,度無量眾生」,令我由衷感佩。

由於先前去大溪參訪齋明寺,了解到齋明寺的發展沿革。雖然不清楚在臺灣佛教歷史上,邀請其他道場法師,擔任自家寺院住持的例子有多少?但看到齋明寺回歸正信佛教法脈,成為推廣「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重鎮,深深感受到師父理念的感召力,真可稱得上是「擊大法鼓,度無量眾生」。

前幾年到總本山探望常哲法師,法師在居住的男寮接待我們,並親切導覽了周遭環境。參訪後,法師問我們:對男寮有什麼樣的感受?我回答說,法鼓山園區是個大道場,男寮則是一個莊嚴的小道場,有禪堂、圖書館、醫護室、經行步道,以及殊勝的視野景觀。「是師父無比慈悲的胸襟,才有如此周全的規畫設計。」

臨別時,法師關懷擔任勸募會員的我:「接引了多少護持會員?」當下內心很慚愧,但自己十分清楚,慚愧的不是會員人數的多寡,而是自己沒有盡心盡力去做。感恩法師提點,讓我能夠適時反躬自省,惕厲自己持續精進,不可懈怠。

.................................................................................................................................................................................................................

【法鼓徵文】

分享師父小故事!

來稿請寄:臺北市112北投區公館路186號5樓《法鼓》雜誌 收

傳真:(02)2896-0731

E-mail:mag@ddmf.org.tw

請註明「法鼓徵文」(文稿如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將不另行通知)

.................................................................................................................................................................................................................

感恩心 做義工

【聖嚴師父小故事】
服務周到

【方丈和尚會客室】
身心清淨 與法相會

【學佛路上】
關鍵時刻遇上故障

【分享法鼓山】
與大家一起擊法鼓

【法鼓徵文】
分享師父小故事!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