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84期 2013.08.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孩子同學佛 成長快樂多

聽到自己發燒,孩子抱著我撒嬌:「那怎麼辦,會不會燒壞?」

我跟孩子說:「沒關係,法師不是說要用『四它』嗎?

現在要面對它、接受它,發燒就去看醫生,然後吃藥處理它……」

孩子馬上接著說:「還要放下它!」

(廖麗洳 繪)

◎羅敏芬

五月十九日,是我跟兒子承恩踏進佛門的第一步。

九年前孩子出生,隨著年齡成長,孩子也愈來愈古靈精怪,常做一些惹人生氣的事。有時忍不住罵完孩子,便躲到房裡,一邊懊惱一邊哭,覺得自己教出來的孩子,怎會這麼不乖。後來向二姊抱怨這件事,「或許要改變的不只孩子,你自己也需要改變。」二姊的一句話,點醒了我。

二姊提醒分享 開啟學佛因緣

今年三月,二姊和媽媽到臺東信行寺參加禪修,回來後跟我分享法鼓山將課程安排得很好,關懷員很用心,讓她獲益良多,學到如何平心靜氣,不給自己製造煩惱。趕緊上網搜尋「法鼓山」,不經意看到海山辦事處,地址就在住家附近;再點進去看課程,「快樂學佛人」五個字進入腦海。這不正是我跟孩子需要的嗎?

把握機會,馬上上網報名。報名時,看到最小年齡限制是十五歲,但兒子只有十歲,不想放棄的我,再打電話到海山辦事處詢問。師姊告訴我,只要小朋友坐得住,就可以來上課。

孩子生了病 「四它」現學現用

第一次上課,心裡滿緊張的,不知道學佛到底是學什麼?

法師主講的第一堂課,便深深震撼了我。原來佛不是神,佛是指沒有煩惱、發覺真理的人。法師一句話,導正了三十多年來對佛的既有觀念,原來求佛,是祈求勇氣和毅力,去改變我們自己。當時的我,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中午的課程是認識法器。孩子上完課,一直跟我說好好玩喔!大磬一敲,真的好大聲。很開心孩子學到了東西,也找到了樂趣。下午進行「心靈處方籤」課程,分享聖嚴師父的法語「四它」,法師希望大家在生活上實踐它。

當天才上完課,「四它」就派上用場了。下課後,發現孩子很慵懶,原以為是累了,後來才發現是發燒。聽到自己發燒,孩子抱著我撒嬌:「那怎麼辦,會不會燒壞?」我跟孩子說:「沒關係,法師不是說要用『四它』嗎?現在要面對它、接受它,發燒就去看醫生,然後吃藥處理它……」,孩子馬上接著說:「還要放下它,讓它燒壞掉。」

哈、哈、哈,沒想到孩子都吸收進去了,記得後面是放下它,還會開玩笑哩。「等病好了,才是放下它。」我告訴孩子。

接下來幾天,孩子喉嚨發膿,連吞口水都痛,半夜還痛到哭醒。「生了病,要接受它、處理它,好不好?」我一直安慰著孩子,而這些方法,真的安撫了孩子的心。第一次上課,便讓我們受益良多,覺得好感恩。

皈依三寶 快樂踏上學佛路

第二和第三次的上午課程,因孩子學校有活動,無法出席,幸好趕上最後一堂的皈依典禮。感恩法師、海山辦事處各位師兄師姊,我跟孩子,可以開始當個快樂學佛人了!

.................................................................................................................................................................................................................

【聖嚴師父小故事】

淹大水

◎釋果祥

有一年夏天,一個超大颱風掃過臺北地區。

聖嚴師父駐錫的農禪寺淹大水,庭院很多樹木傾倒了,房子裡許多東西都泡了水。大家為了這個困境,忙得不可開交,晚上也沒什麼睡覺。

師父聽說汐止、三重和北投一帶,都有嚴重災情,就要弟子們隔天早上送便當、衣服等東西去救災。那天農禪寺大寮水位很高,做便當的菩薩,兩腳踩在淹到大腿的水裡準備飯菜;包便當的菩薩坐的椅子,稍一不小心,就被水漂走,但大家都很認真地投入。

由於寺裡淹水,無法開車,師父和幾個弟子,坐著橡皮艇出農禪寺,去災區和醫院慰訪;很多弟子也到處去關懷,雖然農禪寺本身也是災情嚴重的地方。

師父常常告訴弟子,要有這樣的心理:「你家有事,他家有事,我家沒事。」保有這樣的心理,即使自己有災難,也不會有太多煩惱,還是會很自然、積極地去幫助別人,因為還有許許多多的人,所受的苦難,比我們還要深重。

蘇力颱風後 總本山大普請

「請大家一起用感恩、慈悲的心念來完成『普請』,也為一切眾生祝禱。」7月14日,蘇力颱風過境後隔天一早,總本山各單位法師及僧大師生身著出坡服,齊聚大殿聆聽僧團都監果光法師的勉勵。隨後,全體僧眾帶著掃除工具,展開一整天的普請,在作務中體驗出坡禪,也將被颱風吹得滿目瘡痍的園區景觀,重新恢復整潔清淨的面貌。

蘇力颱風在全臺各地造成大小災情,也導致總本山鷹架倒塌、樹木折損、落葉滿地。普請當天,法師們分成四組,從開山寮到山徽石,從法華鐘公園到藥王園,仔細清掃每一條道路、步道、每一處平臺、公園,撈除水中的落葉樹枝,合力搬移被摧折的樹枝,扶起被吹倒的樹木,甚至爬上樹梢,鋸斷被折損的樹幹。在眾人齊心協力下,於下午四點多圓滿了善後復原工作。(文╱編輯室•圖╱李東陽)

.................................................................................................................................................................................................................

【方丈和尚會客室】

平常心最富足

◎隨行小組

正接受專訪的護法總會陳嘉男總會長,談起近二十年前初次聽聞聖嚴師父演講,那分悸動,彷彿就在昨日。

近年因病在家靜養,然而只要狀況許可,總會長鮮少缺席法鼓山各種重要活動。於他來講,「法鼓山」所代表的,不僅是團體、理念,而是心與境的原貌。「以前自視很高,頤指氣使、指揮他人,那是完全錯了。有優勢的人,應該把這分資源,用來服務他人、協助他人一起成就,才是真正的成功。」總會長說,在法鼓山學會了兩種殊勝心:一是懺悔心,一是感恩心。

採訪者回饋:「您從感恩之中學會謙卑,從懺悔之中,體驗身心的清淨與安樂,這就是人生價值觀的轉變。」又說道:「學佛是學習從佛法的智慧看世界,使自己與環境的矛盾、對立與衝突,漸漸減少。即使生活周遭仍有許多成長與改進空間,卻要練習心不隨境轉,也不勉強他人改變;可以著力使力的,是從我們自己做起,至少心生善念,為對方祝福。」

總會長頻頻點頭,感謝對面而坐的採訪者──方丈和尚。

原來約訪總會長的是方丈和尚。為了配合以總會長為主人翁的榮譽董事感恩影片,方丈和尚受邀分享總會長的行誼,對於事前功課格外慎重,於是充當起記者,進行晨間專訪。

一個半小時的晤談,如同回望陳總會長的一生,談過去、現在與未來。「我的未來,要回到法鼓山園區,像師父一樣,任何紀念形式都不需要,自自然然地回歸大地。」面對人生大事,一片安然,方丈和尚也平靜說道:「平常心就是最富足的心,把握當下,能做多少就奉獻多少,隨時充滿希望與光明。」

方丈和尚讚歎陳總會長,於事業巔峰之際毅然放下,全心投入法鼓山。對於師父及法鼓山交付的任務,全力以赴;推動佛法生活化,以身作則,感動他人。所謂大德長者芬芳行誼,陳總會長已然示現。

.................................................................................................................................................................................................................

【修行路上】

禮拜水懺 祝福父親

◎陳麗珠

距離上次禮拜《慈悲三昧水懺》已有一段時日,五月二十五日再度回農禪寺拜《水懺》,主要是為了祝福父親。

我的父親,是一位辛勤又厚道的老農夫,七十多歲了,除了生病或出遠門,幾乎天天下田看心愛的作物。夏天烈日、冬天寒風,老人家不怎麼在意,只是單純期盼老天爺眷顧,讓收成好一點、價錢好一點。為了圓滿期待,運用噴藥驅蟲這類傳統耕作方式,對一個當了數十年的農夫而言,是很難改變的,即使知道環境會因此惡化,一看到作物被其他眾生啃食,終究仍以維護自身利益為考量,久而久之,習氣形成,一見到小生物就是拍打。

有一天,老人家到田間巡視,一隻蜜蜂正巧停在手上,父親另一隻手剛好拿著一把務農的刀,便不假思索拿刀驅趕,沒想到用力的結果,右手砍左手。蜜蜂飛走了,父親的手則血流如注。幸好拜科技之賜,以手機求援,得以及時送醫,沒有大礙。

我知悉後,很不捨。父親那雙務農的手,有長年勞苦的痕跡,培育小孩、承擔家計,是一雙菩薩的手;而今,因對眾生瞋念一起,傷了自己。此事讓我明白因果歷歷分明,父親的受傷是習氣使然,同時也是菩薩示現,使我深刻體會「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的道理,娑婆眾生一如經典敘述的,起心動念之間,都在造業。

藉由父親的手,也看清自己其實沒有比父親高明,即使學了佛,知道因果、因緣的觀念,卻是做不到,遇到毛毛蟲、蚊子等,常因恐懼、擔憂受侵害而起惡念,會選擇先下手,傷害小生物的生命,結下無量無邊的惡緣,真是如懺文所言:「自無始以來,至于今日,積惡如恆沙,造罪滿大地。」

而今,父親的手痊癒了,幸運的我,有學佛的因緣、禮懺的善緣,願諸佛菩薩慈悲,將功德迴向父親及與他結下惡緣的眾生,無量怨結從今斷除,與眾生永為法親;藉由拜懺,也希望懺除己過,斷惡修善,對一切眾生常起慈悲心,無怨親想,同生善道,共證菩提。

.................................................................................................................................................................................................................

【法鼓徵文】

心靈環保,得心自在!

一句「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對生活省思「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與人相處,時時抱持感恩心……,這些實用的「心靈環保」方法,為您的心靈、日常生活,乃至周遭人事物,帶來哪些正向轉變和提昇呢?

迎接2013年,《法鼓》雜誌邀您一起寫下生命的「心」體驗,與更多人分享「心靈環保」的得心自在。

來稿請寄:臺北市112北投區公館路186號5樓《法鼓》雜誌 收

傳真:(02)2896-0731

E-mail:mag@ddc.com.tw

請註明「法鼓徵文」(本刊保有文稿刪修權,若不願修稿,請於來稿中註明。文稿如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將不另行通知)

.................................................................................................................................................................................................................

孩子同學佛 成長快樂多

【聖嚴師父小故事】淹大水

蘇力颱風後 總本山大普請

【方丈和尚會客室】平常心最富足

【修行路上】禮拜水懺 祝福父親

【法鼓徵文】心靈環保,得心自在!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