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80期 2013.04.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蕭心玫 繪╱法鼓文化 提供)

精進的爸爸 安心上路

我們一直因捨不得爸爸離去,心緊緊地被綑綁著;

但轉個念,爸爸只是放下娑婆世界的色身,

到西方極樂世界繼續修行。

◎黎演慧、演理、演耀、演明(香港)

「我想成為佛弟子啊!」爸爸堅定地說著。二○一二年一月二日水懺法會中,因緣具足,爸爸正式皈依三寶,成為一位佛教徒。

今年一月十三日,爸爸在祥和佛號聲中捨報了。晚年有幸於法鼓山香港分會接觸正信佛法,爸爸心中的善種子在這一年不斷成長,每天都很精進,直到臨終前,還鼓勵媽媽皈依學佛。媽媽在他耳邊細語,會完成他的心願。爸爸聽了之後呼出一口氣,安心上了路。

病床上的身教 帶家人領會佛法

爸爸出生在廣東省新會縣一個農村家庭,離鄉到香港謀生,投身建築行業擔任油漆工人。記憶中,爸爸總是默默工作,很少休假。我們生活雖然清貧,但全家人相處融洽。由於以往的工作環境,加上年輕時吸菸,爸爸近年患上肺病,沒想到這個病,改變了他對人生的態度。他懺悔往昔不懂愛惜身體,也為過去嘴饞而傷害眾生,感到不安。因為病痛,讓他深刻體會生命的脆弱及無常。

爸爸沒受過高等教育,也不擅言詞,但從患病至往生,卻不斷用身教讓我們體驗人生的苦,同時領會佛法的好。身體不適時,他會念佛號安定心靈;恐懼時,即使雙手因藥物影響而顫抖,仍勉力鈔經;若有院友好奇詢問,便轉贈結緣。當師兄師姊來探望他,總是把握機會,向善知識求教念佛的方法;得知我們擔任分會的莊嚴道場組,還叮嚀我們「盡心盡力」。

(蕭心玫 繪╱法鼓文化 提供)

以往爸爸很忌諱談論後事,當我們認識了大事關懷,並與他分享後,爸爸坦然說明自己的意願。曾為了某些事,爸爸還教誨我們:「你們何必太執著呢?」我們一直因捨不得爸爸離去,心緊緊地被綑綁著;但轉個念,爸爸只是放下娑婆世界的色身,到西方極樂世界繼續修行,這讓我們較能安心以對,並跟著預定規畫去進行。

當下即是福報 感恩有心靈環保

爸爸住院期間,我們看到有些患病的菩薩,身上插滿管子不能言語,有的甚至連呼吸、進食、如廁也不能自主,種種情景,讓我們體會到幸福不是必然的。一些看似希鬆平常、理所當然的行為或事情,原來已是無量的福報。當我們抱怨種種不能如願的事情,是否應感恩當下已有健康、家庭、朋友、食物呢?

自從得知爸爸離開我們的日子漸近,心中的恐懼油然而生。從醫院發出緊急通知,到目送爸爸的遺體至安息間,一切過程歷歷在目。這段期間,聖嚴師父教導的「心靈環保」觀念,撫慰了我們的心靈,並運用「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來應對。

爸爸的往生,讓我們切實體會「萬法皆空」的實相。平凡走過一生的爸爸,在我們心中,永遠都是一位偉人。爸爸曾說過,有我們五位女兒感到很安慰,我們想跟爸爸說:很感恩爸媽給我們溫暖的家,能成為您們的女兒很幸福,我們會記著您的教誨。

一路走來,深深感恩佛菩薩的護佑,感恩各位法師、師兄姊對我們的關懷。這段艱難的日子裡,因為您們的支持,不但使爸爸安詳離去,還安撫我們的心靈,令我們更堅強、更安定地面對無常到來。

.................................................................................................................................................................................................................

【聖嚴師父小故事】

破盆說法

◎釋果祥

聖嚴師父的學習能力超越常人,原因之一,是他善於觀察生活周邊的事,觀察之後,還能進一步分析、推理、歸納和做結論,並能用來自我反省、學習真理、印證佛法,不斷改進自己的缺點,加深對佛法的理解,提昇修行的層次。

舉例來說,師父在年紀還小的時候,看到青蛙因為怕蛇,而跳進蛇的口中;又經驗到自己因害怕水牛,從橋上掉到水牛背上。兩件事情一對照,讓師父反省到:自己其實跟那隻青蛙是一樣的,都因為害怕而犯錯,從中也領悟到:「恐懼本身才是最可怕的事。」

另外,師父也曾跟我們分享在高雄美濃閉關的經驗。有一次他把一只盆子打破了,就把破盆放在外面。盆子在外面接了雨水後,出現了小魚;有了魚以後,就有老鼠來吃魚;當老鼠吃完了魚,沒有東西可吃,就吃他的食物,和咬他的腳。師父想到大概因為腳沒洗乾淨,所以老鼠才會來咬,於是就利用破盆洗腳。後來老鼠沒東西吃,又不見了。事情因為破盆,而一件一件發生,又一件一件消失,這就是「破盆說法」,說的就是緣起法、性空法。

類似這樣的生活小事,一般人看得很平常,在師父眼裡,雖然也是平常,但他卻能以敏銳的智慧,看到理則、讀到佛法,這也是師父之所以能受人敬重的原因之一。

.................................................................................................................................................................................................................

【方丈和尚會客室】

發現煩惱是好事

◎隨行小組

有人說,春節期間口說好話,可迎來一整年福氣。有位護法信眾說,在特定時間說好話,或是朋友之間執禮相待,倒還容易,「可是怎麼面對家中另一半時,情緒表達就有障礙?」話一出口成利箭,怎麼改?

看著護法居士一臉無奈,方丈和尚倒是相當肯定地說:「發現煩惱是件好事,知道有煩惱,才能對治煩惱。」一旦覺察情緒起伏,就要提醒自己:話到嘴邊先停下,把急躁的「三字」惡口,轉為沁涼的「四字」佛號。「一句阿彌陀佛,既可降氣消火,也是心靈環保的落實。」

心口合一是可以做到的,方丈和尚提點實踐步驟:有心要改最重要,其次可從語言的改變做起,漸漸把不好的習氣調整過來。

持戒,幸福或束縛?

法律,是制裁或者保護?戒法,是束縛抑或幸福?年後的法鼓山園區,前台北縣長周鍚瑋居士與方丈和尚有一場「法」的對話。

深受父親身教影響的周前縣長表示,父親一生自持嚴謹,待人處事則積極奉獻,於公於私都是典範。從事公職期間,他也經常思索情、理、法三者背後的深意,該如何掌握,才能符合社會公義。

「國人向來講情、理、法,處事先講情,次而講理;情、理都講不通,再進入法的層面,想來確有道理。」他以自己從政的經歷說明,處理公眾事務時,首先一定思考民意所需,盡心盡力予以協助,讓情與理先行,法律雖是必要條件,卻是最後的選項。「法律的原點是為秩序維護,並非制裁。」

「從佛法來講,受戒、持戒的精神也常被誤解。」方丈和尚回應說道,戒的精神在於保護身心,而非身心的束縛。持戒能使我們的身心清淨、不放逸,自然少煩少惱;持戒能帶動人際及生活環境的和樂安定,便有平安快樂。從世法、出世法來講,持戒本身都是一大福報。

.................................................................................................................................................................................................................

【修行路上】

一堂珍貴的法器課

◎廖常寧(美國•洛杉磯)

二月九日,慈悲三昧水懺法會在農曆年最後一天圓滿了,在這場難得的法會中,很感恩、也很榮幸有機會執掌法器。回想去年(二○一二年)十一月開始,東初禪寺常律法師不辭辛勞,對法器組成員進行一系列培訓。這期間,我們學習到執掌法器所需的技巧和心態,更一次次地練習提昇自己。

我執掌的法器是引磬,掌握節奏和旋律是第一個要領,學習過程中,主要靠法師提供的音聲檔,不斷地重複聆聽。當技巧和節奏上軌道後,心態就是第二個關鍵了。法師提醒,要用領眾的心態來執掌法器,切勿落入上場表演的心態;不要在意是否有人注意、會不會有人讚歎等念頭。這些心態和念頭,都跟「我」有關係,放入太多自我,就無法自在地展現法器的功能。

進行總彩排和法會時,對於法師的提醒,深有體會。當自己愈在意引磬有沒有打在拍子上、磬槌是否打在對的位置、聲音有否清脆,對節拍的掌握就愈糟。一覺察到這些,便提醒自己將身心放鬆,只用耳朵聽,不去試圖控制什麼,當心態調整後,掌握引磬和節奏的精準度,無形中也提高了。

「保持清楚知道自己在打法器,也清楚知道身體和周遭的狀況,同時察覺身心所生起的反應。」法師的引導,就像聖嚴師父教導的默照禪法一樣,讓我學到如何將默照方法運用在執掌法器上。練習時間長,會覺察身體因過於專注而僵硬,適時提醒自己放鬆;打錯節拍,只是告訴自己「知道打錯了」,便將念頭放掉,若一直在意剛剛打錯,之後就會像骨牌效應般,接二連三發生錯誤。如同禪修時,放下妄念回到方法;執掌法器也一樣,放下自我執著,回到方法。

聖嚴師父曾開示:「年懺應該在年前拜,是懺悔一年來所造作的惡業多於善業,解脫業少於生死業。」感恩有這個因緣執掌法器,協助大眾收攝身心;感恩在諸佛菩薩慈悲護佑下,誦持《慈悲三昧水懺》圓滿這一年,並能懺悔過去一年大大小小的惡業,堅定持續未來不間斷的善業。

.................................................................................................................................................................................................................

【助人利己有幸福】

向「小先生」學習

◎王果智(臺中)

前陣子到彰化拜訪老師和師母,老師已高齡一○三歲,而師母也有九十七歲。老師自九十九歲那年跌倒後,行動變得比較不方便,但耳聰目明,我們聊得非常歡喜。

老師回憶起小時候,家門前有一口池塘,他每天都向母親要一些東西去餵魚。「我一坐在池塘邊,魚兒都認得我,很快就游過來。我將食物丟進池裡,牠們紛紛跳起來吃。看到牠們快樂的樣子,我就很開心。」也因此,不管晴天、雨天,天熱或天冷,老師每天都一定去餵牠們。

「當我在村內玩耍,發現有人沒飯吃,或過年時,有人沒有錢可過年,我就馬上跑回家告訴媽媽。」老師說,他的媽媽很快就會買很多吃的、用的東西,要他帶著長工,將東西送去給那些需要的人。「當我們把東西送到時,他們都紛紛跪下來叩頭,流著眼淚說著:謝謝小先生!謝謝小先生!」

原本我一直想不通,為何全村的人都稱呼老師為「小先生」,聽老師分享才恍然大悟!原來老師年紀還那麼小時,就有菩薩心腸,懂得分享與助人,難怪大家尊稱他「小先生」。

「老師您做了那麼多好事,現在長命百歲,我要改稱呼您『老先生』了!」想到自己從小生活困頓,常常是個手心向上的人,從今也要學習「小先生」,做個手心向下的人,處處「奉獻我們自己,成就社會大眾」,不管到了哪個年紀,都能夠幸福快樂。

.................................................................................................................................................................................................................

【法鼓徵文】

心靈環保,得心自在!

一句「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對生活省思「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與人相處,時時抱持感恩心……,這些實用的「心靈環保」方法,為您的心靈、日常生活,乃至周遭人事物,帶來哪些正向轉變和提昇呢?

迎接2013年,《法鼓》雜誌邀您一起寫下生命的「心」體驗,與更多人分享「心靈環保」的得心自在。

來稿請寄:臺北市112北投區公館路186號5樓《法鼓》雜誌 收

傳真:(02)2896-0731

E-mail:mag@ddc.com.tw

請註明「法鼓徵文」(本刊保有文稿刪修權,若不願修稿,請於來稿中註明。文稿如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將不另行通知)

.................................................................................................................................................................................................................

精進的爸爸 安心上路

【聖嚴師父小故事】破盆說法

【方丈和尚會客室】發現煩惱是好事

【修行路上】一堂珍貴的法器課

【助人利己有幸福】向「小先生」學習

【法鼓徵文】心靈環保,得心自在!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