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79期 2013.03.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從心下載防毒軟體

迎接新年,掃除貪、瞋、癡三毒!

法鼓­山世界青年會於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七日,

於三義DIY心靈環保教育中心舉辦「第三屆冬季青年卓越禪修營」,

一百一十九位來自臺灣、大陸、馬來西亞的年輕學員,

學習生活化的禪法,滿載迎向未來的能量。本期分享學員們的「心」人生!

▲一百一十九位臺灣、大陸、馬來西亞的年輕學員,在冬季青年卓越禪修營中,學習生活化的禪法,滿載迎向未來的能量。(青年院 提供)

帶不一樣的習慣回家

◎黃柏鈞

在這七天中,體會到許多事︱︱那些原本一直存在生活中,卻被我們忽略的。仔細想想,那是因為日常當中,太多的刺激、衝擊,讓身心不斷受到碰撞,起了許多妄念。想到自己每做一件事,總會在意之前發生過的事,或是擔心、期待未來要面臨的事;反而現在應該把握的,卻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

來到卓越禪修營,跟著聖嚴師父、法師教導的方法,試著放下、試著感受最實在的當下。雖然七天大部分時光,由於身體痠痛,往往只注意到不舒服的感覺,但在動態活動中,像是練習直觀時,心中卻自然而然生起了喜悅,不知道這是不是所謂的「平靜」?這份「平靜」的感覺,是我在禪修營最大的收穫。

禪修營的學習,也讓我帶了不一樣的習慣回去,像是感恩禮拜。禮拜的同時,不只想到對自己好的人,還有讓自己心情起波折的人,更可以反省一天的所作所為,相信在生活中養成這個習慣,一定會讓我變得更好、更歡喜。

問題的線索 答案的鑰匙

◎游文詳

原以為這趟會是靜默之旅,僅是不斷地與自我對話,但第三天起不一樣了。我決定開朗一些、活潑一些,不再只是期盼、思索,希望自己能在這七天得到清楚明白的答案。

和身旁的人對話,看著他們、看著自己。他們從何而來?將往何去?而我呢?這些問題的線索,往往在舉手投足之間、在話語之間、在眼神、在語調、在誦唱時,甚至是打坐時的鼻息。我似乎看見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

這個星期,淚流了三次。一次在戶外經行,為了來找答案的自己;一次在燈暗的禪堂,為了家人,心中滿是懺悔、祈求。第三次是法師提到「常不輕菩薩」的故事。身旁的人,不都是一段生命歷程的故事?不都是在長養智慧、朝未來佛的路上前行?這不正是答案的鑰匙?

托著水缽 走一圈人生

◎吳政倫

這七天對我最有意義的,莫過於托水缽了。托水缽讓我學到了專注。不要管旁邊的人進度如何──只要有﹁超車﹂的念頭,水就灑了一些出來;不管外面的風景如何──你一看,水又灑出來了;腳步不能忽快忽慢,也不要去看還剩下多少水。只要規律踏著自己的腳步,老老實實、按部就班,總會達成目標。最後,我果真到達了目的地,也替樹澆了水。

之前老是會想:自己年紀不小了,國小、國中同學,有人當了官,有人買房買車、生小孩,為什麼自己只有目前這樣而已?托了水缽後,才發現這些念頭完全是多餘的。自己的人生,就像是一場沒有對手的馬拉松,只要起步,就能走完。今後碰到瓶頸,我會記得拿碗裝滿水,去公園走一圈,提醒自己這個簡單的人生道理。

心情鬆了 身體健康了

◎楊秉儒

這七天的營隊,是「很有效」的心靈課程,從法師身上學到禪修的正確方法,讓心靈平靜;也有幸聆聽平常看不到的聖嚴師父開示影片,看完後,長了智慧,慈悲心、慚愧心、菩提心,都油然而起。

雖然剛開始妄念一大堆,但七天下來,放鬆了身心、放過了執著的念頭、放下了工作的煩惱,感覺心情鬆了、身體健康了。所謂「方法」,其實就是感受每一個當下,清楚自己當下的感覺。如果真能好好活在當下,或許等紅燈時,不會再煩躁,或許能跟老闆好好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許對母親可以有更多的包容。

感恩聖嚴師父創立法鼓山、感恩法師們傳承師父的智慧、感恩義工們的幫忙。其實佛法一點兒都不嚴肅,而是非常生活化、非常實用的。如果朋友問起,我會這麼跟他們分享。

.................................................................................................................................................................................................................

【聖嚴師父小故事】

回去法鼓山

◎釋果祥

二○○九年,年初,聖嚴師父最後住進醫院時,身體的狀況持續惡化中。當主治醫師向師父的侍者表明,師父住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於是,侍者請問師父:「師父,您要不要回去法鼓山呢?」

師父回答他:「法鼓山不是一個地方,而是哪裡有人在弘揚佛法,哪裡就是法鼓山。哪裡有人在實踐法鼓山的理念,那裡就是法鼓山。」

這一句話,是師父過去在公開的場合中,經常開示四眾弟子的話。即便是在極度的病苦中,乃至捨報之前,師父依舊是拿它來開示身邊的弟子。這也表示了師父關心的,不是他自己的事,而是一心繫念,佛陀的正法,能不能持續在世間弘傳、普及。

面對大無常,師父真正示現了一位大乘佛教行者,把自己的生死放下,而提起對眾生的大慈悲,和對佛法的無盡使命。這也是師父過去常開示我們的「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與「虛空有盡,我願無窮。」也正如《華嚴經》所說的:「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為償多劫願,浩蕩赴前程。」

.................................................................................................................................................................................................................

【方丈和尚會客室】

用慈悲心轉化傷悲

◎隨行小組

「那位法師是誰?可以向他請教嗎?」一對年近花甲的夫婦問起隨行人員,兩人初次來訪農禪寺,初次參與念佛共修,並不認識「方丈和尚」,就是望著那樣關懷的身影穿梭於人群之間,似乎特別溫暖,深鎖的眉宇紓緩成一種期待,目光迎對逐漸趨近的方丈和尚。

女眾菩薩調整仍沉重的呼吸,緩緩向方丈和尚道出:「我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珍寶。我的孩子,在去年一場意外事故中走了。」她的思緒回到孩子送醫急救的場景,種種慌亂失措,不知如何告別、如何傳達父母對孩子最深的祝福,而民間習俗中,白髮人送黑髮人儼若「不孝」的觀念,迫使他們把祝福偽裝成呵責,違逆真心的送別,讓他們身心俱慟,無法釋懷。

「祝福是沒有時空限制的,即使孩子已往生,仍可透過念佛和祈禱祝福。」方丈和尚體解他們面對無常的疑惑與不安,開導他們事情既已發生,還是要面對、接受,處理之後,才可真正放下。如何處理?方丈和尚提點:「透過發願,把悲傷轉化為慈悲。」並開始修行、做義工,或於日後分享自己走過悲傷的經歷,幫助他人走出相仿的生命步履,「如此悲心利行,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祝福,也是孩子送給父母最珍貴的禮物。」

只是這份禮物,一定要用這麼劇烈的方式呈現嗎?方丈和尚代為發問,讓請法的夫婦激動應聲:是啊,為什麼?「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有使命與任務,當任務圓滿的一天,便是這期生命的結束、下一期生命的開始。」方丈和尚道出,世事皆有因果因緣,因緣容易理解,因果則是近者可見,遠的因果往往難以解釋。「佛法的因果因緣觀,便是啟發我們將有限的肉體生命,當成修行悲智生命的道器。然而學佛因緣各各不同,有的人自發親近,有的人則從親人示現促發。」

慈悲沒有時空的藩籬,生死均是一大事因緣,方丈和尚為這一家人祝福,願他們感念孩子如菩薩示現,進而發願扮演孩子與他人生命中的大悲心菩薩。

.................................................................................................................................................................................................................

【面對悲傷】

禪修,走進了我的生命

◎陳素鑾

不熟悉的朋友對我好奇,熟悉的朋友不敢問我,而經歷相同故事的父母,小心翼翼問我:「多久可以走出傷痛?」我的回答是:「我並沒有走出傷痛,但是,我在練習面對它,我的力量來自禪修的體驗。」

二○○九年,聖嚴師父圓寂的消息經報導後,原以為自己很堅強可以不哭,實際上卻痛哭流涕。原以為這是今生最痛的悲傷,誰知道更痛的接踵而至,同年三月,大女兒突然生病,八月往生,我的世界一片空白。我的生命,在哪裡?

當時法師一句棒喝:「素鑾,你學佛這麼多年,大家都在看你。」悲痛之心,突然想起女兒臥病期間與我所談的內容,如何報答所有關心的長輩及朋友?當時我們的共同想法是:做義工回饋。雖然女兒已遠去,這個願卻是為人母親的我應該圓滿的。

二○一○年,接下了林口區召委,一份繁忙的義工職務,讓我沒有時間痛哭。為了讓自己更快上手,每個活動都不缺席,心中只有報眾生恩的念頭;也是在這個時候,重新接觸禪修。原本望而止步的禪修,這時走進我的生命,禪修不是只管打坐,而是真實地體驗生命。

記得二○○一年親近法鼓山,便是從禪修指引入門,上了禪訓班後,本想好好學打坐,但每次都被腿痛打敗,從此與禪修成了平行線。召委任內為了接引禪眾,參加地區禪坐共修,即使做完八式動禪再打坐,腿還是痛不堪忍;但是,這次我沒有卻步,再大的痛都抵不過喪女的痛,這個力量讓我克服了腿痛。從此我愛上禪修,開始在禪修中尋找生命的答案。

卸任召委後,參加了二次念佛禪七,感受到的心靈寧靜,無法言說,唯有親身體驗過才有共鳴。禪修一點兒都不神祕,它在生活中的每個轉角,當你面對種種外境變化,可以清楚內心的波動,能輕鬆地面對而不被牽絆。禪修讓我了解生命的緣起緣滅,如實面對自己,不去掩飾外在現實的變化。

如果現在有人問我:「你走過悲傷了嗎?」我的回答還是:「沒有。」但在禪修的體驗中,我清清楚楚地學習面對它。

.................................................................................................................................................................................................................

【法鼓徵文】

心靈環保,得心自在!

一句「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對生活省思「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與人相處,時時抱持感恩心……,這些實用的「心靈環保」方法,為您的心靈、日常生活,乃至周遭人事物,帶來哪些正向轉變和提昇呢?

迎接2013年,《法鼓》雜誌邀您一起寫下生命的「心」體驗,與更多人分享「心靈環保」的得心自在。

來稿請寄:臺北市112北投區公館路186號5樓《法鼓》雜誌 收

傳真:(02)2896-0731

E-mail:mag@ddc.com.tw

請註明「法鼓徵文」(本刊保有文稿刪修權,若不願修稿,請於來稿中註明。文稿如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將不另行通知)

.................................................................................................................................................................................................................

從心下載防毒軟體

帶不一樣的習慣回家

問題的線索 答案的鑰匙

托著水缽 走一圈人生

心情鬆了 身體健康了

【聖嚴師父小故事】回去法鼓山

【方丈和尚會客室】用慈悲心轉化傷悲

【面對悲傷】禪修,走進了我的生命

【法鼓徵文】心靈環保,得心自在!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