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68期 2012.04.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法鼓佛教學院、韓國學中研院 締結姊妹校

第十八所海外姊妹校 拓展師生國際交流合作、學術資源共享

▲惠敏法師(左)與韓國學中央研究院院長鄭正佶教授(右二),共同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備忘錄,右一為李鍾徹教授。(許朝益 攝)

【黃佳卿/金山報導】法鼓佛教學院再添國際學術交流合作夥伴!三月二日上午,在法鼓山園區第三大樓海會廳,由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與韓國學中央研究院(Academy of Korean Studies)院長鄭正佶,共同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備忘錄,締結為國外第十八所姊妹校,這是繼東國大學、佛教金剛大學之後,在韓國的第三所姊妹校,未來雙方將就學者、研究員、學生、學術出版品及研究計畫等,進行交流合作與資源共享。

韓國學中央研究院成立於一九七八年,主要致力於下一代韓國學學者的培養,研究範圍涵蓋韓國的人文、歷史、文學、社會等領域,歷年研究成果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被視為是引領韓國發展的新動力。代表簽署備忘錄的現任院長鄭正佶教授,歷任首爾大學研究生院院長、韓國總統府祕書長,學識與能力備受韓國政府高度肯定與重視。

鄭正佶院長介紹該院時說明,佛教長久以來影響著韓國的精神文化,研究韓國精神文化就必須從佛教的精神中尋找根源,他表示,兩校的景觀環境和學術氣氛非常相似,希望未來能與法鼓佛教學院密切往來與交流。

這次同行來訪的貴賓包括該院研究中心主任李鍾徹教授、國際交流中心主任鄭承娟老師。其中,執教東方佛教哲學並擔任所有研究計畫總負責人的李鍾徹教授,是惠敏法師在就讀日本東京大學時期的同學,也是這次學術合作案的介紹人。

締約當天,佛教學院圖書資訊館館長洪振洲介紹數位專案研究成果,引起與會貴賓的高度興趣,現場交流熱絡。這次的締約拓展了雙方交流範圍,佛教學院期待雙方未來在學術、資訊技術與佛學交流上,能建立更實質及深化的合作關係。

................................................................................................................................................................................................................

元亨寺授權CBETA 發行數位化《漢譯南傳大藏經》

▲身兼中華電子佛典協會主委的惠敏法師(中),與元亨寺方丈和尚淨明法師(右)、《漢譯南傳大藏經》主編吳老擇居士(左),共同推動《漢譯南傳大藏經》的數位化。(許朝益 攝)

【黃佳卿/金山報導】數位佛典的蒐集又跨出一大步!致力於佛典電子化交流與應用的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二月二十三日下午,由身兼主委的法鼓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與元亨寺方丈和尚淨明法師,在佛教學院海會廳簽署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授權書,將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製作為電子文字資料庫(Text-Database)。元亨寺並提供一套紙本《漢譯南傳大藏經》七十冊,供數位化作業參考使用。

《漢譯南傳大藏經》主編吳老擇居士、元亨佛學院教務長會忍法師、會常法師,與佛教學院副校長蔡伯郎教授、學士班系主任果暉法師等,共同參與簽署儀式。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也親自到場關懷。

現年八十二歲的吳老擇居士表示,有感於南傳大藏經有英、日、德、泰等譯本,獨缺華文版本,因此自一九八七年起,費時十一年才編集、校對完成,他感恩如今能有數位化的機會,希望能因此廣為全世界使用,並期待藉這個平臺,提昇翻譯品質與價值。

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約一千四百萬字,包含經、律、論三藏以及藏外佛典,目前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正進行國家圖書館數位典藏專案,預計今年年底完成,因此《漢譯南傳大藏經》數位化計畫,最快將從明年一月展開,集中人力可在一年內完成並且發行,完成之後,CBETA電子佛典將會是超過二億字的漢文佛典集成。

................................................................................................................................................................................................................

二日營+說明會 僧大熱烈招生中

【本刊訊】三月十六日至十八日,近七十位來自海內外各地青年齊聚法鼓山,參加「僧活二日營」及招生說明會,跟隨僧大學僧一同禪修、上殿、過堂、出坡作務,體驗法鼓山僧伽大學日常生活中「真正的快樂」。

▲僧大學僧們向參與僧活二日營與招生說明會的學員,講解僧大的教育理念、出家生活點滴,並分享應考準備。
(法鼓山僧大 提供)

「僧活二日營」透過實際的「僧活」體驗,啟發學員的菩提願心。學員除了親自體驗學僧生活,也參與討論與分享課程,學員們踴躍提出各類問題,特別是關於「在家」與「出家」生活的差別,以及如何在平常生活中維持修行的心態與品質等問題最受關注,僧大法師也一一解說,指出出家與在家的關鍵在於心態,如能時時保持一顆修行的心,善加維護個人的身、口、意三業,擁有快樂的生活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僧團的建立,是正法住持的典範,也是聖嚴師父一生的悲願,十八日的招生說明會上,身兼僧大院長的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表示,透過僧大的教育,任何人都可以培養成為安己安人的人天師範,期勉學員只要有信心和願心,成就僧團淨化人心與社會的行列,就是在成就大孝,使父母安心,也令自己安身立命。

說明會上,僧大副院長果光法師也向學員分享出家近二十年的心得,「身為經濟學者,如何幫助人解決問題,並為世界帶來改善?創辦人聖嚴師父從禪修中提出現代人可接受、可運用的方法,正是今後世界人類共同需要的智慧財產。」果光法師深深感恩選擇了出家的道路,雖然並不輕鬆,但卻是最值得走的路。

短暫而充實的學僧體驗,對今年二月參與生命自覺營的學員並不陌生,重回法鼓山,使學員在俗世紛擾的生活中又重新找回著力點。有學員表示,已經確立了出離煩惱的願心與方向,也有第一次參加法鼓山活動的學員,對於山上寧靜祥和的氣氛、充滿親和力的法師與生活化的禪修方法,留下深刻印象。

................................................................................................................................................................................................................

▲美國佛教會莊嚴寺方丈法曜法師主講「佛教禪修傳統的根本與差異」。(佛教學院 提供)

美國莊嚴寺方丈 法曜法師來山訪問演講

【本刊訊】美國佛教會莊嚴寺方丈法曜法師,三月十六日蒞臨法鼓佛教學院進行學術訪問,並在第三大樓階梯教室發表「佛教禪修傳統的根本與差異」演說,許多僧俗四眾都到場聆聽。

法曜法師一九八七年在斯里蘭卡出家,通曉中、英、巴利、梵、日、法文等多種語言,曾遊歷世界各地,對亞洲及歐美佛教文化均有相當的了解。這次在佛教學院助理教授鄧偉仁的邀請下來訪。

法曜法師在演講中,從人對「老、病、死」的痛苦與煩惱,談到如何運用禪修方法斷除「貪、瞋、癡」,觀照五蘊皆空。他表示,禪定能讓思惟更清楚,透過看清自我與一切的幻相,就能解決內在的煩惱與問題。他也以自身在南傳國家居住十年的經歷,解釋南傳佛教與大乘佛教在禪修上的根本與差異。

演講結束後,僧大副院長果光法師提問請教法曜法師,對於西方國家以心理學與禪修結合發展的看法。法曜法師表示,心理學是現代的語言,西方人用科學的角度研究禪修,跳脫玄深的宗教思惟,能接引更多年輕世代接觸禪修,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他也強調,除了內在科學的探討,西方國家對於佛教「解脫」的概念,也必須要能深刻理解。

................................................................................................................................................................................................................

【佛教學院研修中心講座】

李家維講拯救瀕危植物

【黃佳卿/金山報導】三月十一日下午,法鼓佛教學院研修中心邀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家維,主講「拯救瀕危的植物王國」。李家維指出,二○一一年國際科學界不約而同刊出文章,提到地球第六次生命大滅絕,屆時百分之七十五的物種都將在很短時間內消失,人類應如何為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做出努力?

李家維表示,植物學家估算全球有三十萬種植物,植物是食物、氧氣來源,也是醫藥供應源,若不趕緊在物種消失之前及時搶救與辨識,人類很可能無法應付不斷出現的新疾病。除了英國千禧年種子銀行計畫、挪威永凍層種子保存庫,及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努力之外,臺灣也於二○○七年在屏東縣高樹鄉成立植物保種基金會,透過募集方式,目前已培育全球近二萬種熱帶、亞熱帶植物。

李家維教授的演講帶來生命可能滅絕的訊息,然而看到科學家極力搶救保存,也令人為之振奮。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表示,認識科學與生命,如同佛法的緣起觀,生物之間原是平等而且相關聯,透過認識培養正知、正見,進而導出正念,希望佛教學院的學生能夠把所學的佛法,延伸到各類議題進行廣泛思考。

蘇美文講佛教與女性

【黃佳卿/金山報導】「比起其他宗教,佛法對於性別的看法,最為究竟。」中華科技大學副教授蘇美文,三月二十一日在佛教學院研修中心「佛教與女性」專題講座上指出,社會的「倫理尊卑」與宗教的「聖與魔、淨與穢」,二者的性別現象相似且是互相影響的,如法會上的位置排列,用詞上的大丈夫、大雄寶殿等名相等,但在這些既有現象上,最重要的是女性要有出離性別限制的自覺。

蘇美文認為,佛陀提出女性有「九惡法」、「三鄣十惡」,用心不在指責女性缺點,而是具有教化女性的用意,甚至阿彌陀佛、藥師佛大願,也展現對女性的慈悲救度,但一般閱讀經典時,大多只看見對女性特質的負面敘述,她指出,「佛經裡也講了許多『大道無男女、無男女相、非男女相』,應該看的是這些。」

蘇美文強調,佛法的弘傳,難免受到過去社會觀念的影響,唯有不以過去的緣起當作現在的緣起,才符合佛法所說「緣起性空」,諸法皆在因緣中生滅,男女相是不實有的幻相,一切諸法,非男非女。

...............................................................................................................................................................................................................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344期4月號

一念生淨土《阿彌陀經》

《阿彌陀經》是佛教徒熟悉的經典,你知道為何佛陀要無問自說?念佛一聲就能往生西方嗎?《阿彌陀經》與現代人有何密切關係?本期專題有《阿彌陀經》全文解析,聖嚴師父談念佛四個心、《阿彌陀經》的修行法門、藝術創作等;還有方丈和尚、臺大緩和醫療病房前護理長王浴、法鼓山助念團團長顏金貞分享從《阿彌陀經》得到的法益。

「電影不散場」介紹《桃姐》中一段從主僕情衍生出的人生哲學。陳劍鍠教授從彌陀淨土教學的欣厭二門解讀「心靈環保」。惠敏法師從〈讚佛偈〉談淨土宗法師「深悟」的身心狀態,提醒我們帶著「詩意」看待生死大事。(每本150元,訂閱一年144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http://www.ddc.com.tw

...............................................................................................................................................................................................................

法鼓佛教學院、韓國學中研院 締結姊妹校

元亨寺授權CBETA 發行數位化《漢譯南傳大藏經》

二日營+說明會 僧大熱烈招生中

美國莊嚴寺方丈 法曜法師來山訪問演講

【佛教學院研修中心講座】李家維講拯救瀕危植物

【佛教學院研修中心講座】蘇美文講佛教與女性

【法鼓書齋】《人生》雜誌344期4月號 一念生淨土《阿彌陀經》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