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57期 2011.05.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聖嚴師父與一行禪師於一九九五年在農禪寺展開「禪與環保」對談。不同的語言,卻傳達出相通的佛法理念。(本刊資料)

筆墨弘禪續道情

聖嚴師父與一行禪師只相見幾次,
彼此的法緣道情,
卻在有限的短暫交會中,展露無遺。
四月八日,
一行禪師來到師父創辦的法鼓山園區,
從法鼓山僧俗弟子身上,
真切感受到聖嚴法師的精神,願願相續地傳承著。

◎陳玫娟

一行禪師就像老朋友一樣,他的來訪是我這一輩子最高興的事之一。」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二日,聖嚴師父與四眾弟子在農禪寺,歡喜迎接一行禪師到訪。雖是第一次見面,師父與一行禪師之間,彷彿有著一份熟悉的故舊道誼。

▲一九九五年,聖嚴師父與一行禪師首次見面。師父說,一行禪師就像老朋友,「他的來訪是我這一輩子最高興的事之一。」(本刊資料)

二○一一年四月七日,一行禪師帶著弟子們再度來訪,前往迎接的,是師父的僧眾弟子。初次來到師父創辦的法鼓山園區,面對全然不同的人、事、景物,一行禪師向身旁的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說:「我感覺聖嚴法師還在。看到聖嚴法師的法仍在弟子身上傳承,我很感動。」

短暫交會 弘法道心相知相惜

聖嚴師父與一行禪師只相見幾次,彼此的法緣道情,卻在有限的短暫交會中,展露無遺。一九九五年,在農禪寺展開的「禪與環保」對談上,師父談到自己根據佛法提出的「心靈環保」,就是要人們的心不受污染,這才是保護環境的根本辦法;而淨化心靈之道,則是從禪的觀念與修行入手。一行禪師提到自己弘法的核心,為來自佛法的八正道之一「正念」,著重如何讓我們的心識不受染污,就是要時時覺察、時時提起正念,如此才能不傷害自己、他人與環境。

師父倡導「建設人間淨土」,一行禪師則說:「Pure land is here and now.」(淨土就在當下)。念念清淨,人間、當下即是淨土,不同的語言,卻傳達出相通的佛法理念,難怪師父說一行禪師是「老朋友」。

「能成為他的朋友,我很榮幸。」一九九七年,師父新書《完全證悟》(Complete Enlightenment)在美國出版,一行禪師在書中的序文這麼寫著。新書發表會當天,一行禪師親自前往東初禪寺,向西方人士推薦師父的書。兩人相知相惜之情,盡在其中。

▲跟隨一行禪師來訪的梅村法師們,沈浸在法鼓山園區的清淨環境中,感受到聖嚴師父建設法鼓山的用心。(江思賢 攝)

道誼延展 法鼓山與梅村傳承

四月八日,在「墨觀•禪悅──一行禪師與聖嚴法師書法聯展」開幕當天清晨,跟隨一行禪師來台的梅村弟子們,在法鼓山僧團法師陪同下,前往禪堂溪邊打坐,到法華公園行禪、梵唱。雖然首次見面,卻因著一顆為弘傳正法的道心,而共同為佛法慧命的傳續而努力。

「佛法像一棵大樹,需要大家的灌溉。」十六年前,一行禪師在「禪與環保」對談中的這段話,彷若也是對十六年後雙方弟子的一份期勉。這次書法聯展,從事前的策展聯繫、來訪行程協調,到活動當天的交流,法鼓山僧團與梅村僧團相互合作,一起圓滿殊勝的弘法活動。

師父與一行禪師,一生在東西方為弘法奉獻,這份弘法願力,如今由雙方弟子接續傳承。這趟行程,一行禪師勉勵雙方僧團多交流,思考如何接引東西方青年學佛,讓年輕人珍惜生命、把握生命,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一行禪師在書法聯展會場,題寫「聖德端嚴」四個字,樸實的字跡,表達對師父的感念。 (江思賢 攝)

聖德端嚴 真切感受法鼓家風

四月八日書法展開幕前,一行禪師前往法鼓佛教學院圖資館參觀,見到豐富的藏書,學僧們專注在館中查閱資料,頻頻讚歎。前往大殿的路上,一行禪師沿途佇足,初春吐葉的雀榕、低頭拔草的義工,還有樸實的建築,這是一九九五年初訪農禪寺時,聖嚴師父為一行禪師解說法鼓山園區的建設模型,如今人間淨土的景象,就在眼前。

書法聯展上,一行禪師揮毫寫下〈聖德端嚴〉四個字,那是對老朋友的懷念與感佩,還有從師父的僧俗弟子身上,真切感受到的法鼓家風,以及願願相續的法鼓山理念。

................................................................................................................................................................................................................

觀墨觀心 領略禪的對話

◎陳玫娟

▲師父墨寶〈日日春〉相鄰柱面,轉眼即見一行禪師墨寶〈Be beautiful, be yourself〉(美麗地 做你自己),筆墨之間,對話著禪法意涵,令觀者心有所會。(許翠谷 攝)

▲展場以一行禪師書法中「圓」的意象來設計,觀者先經過一道圓形洞門進入展場,最後再通過圓形洞門離開,回到原本所處的世界。 (張錦德 攝)

聖嚴師父與一行禪師都不是書法家,揮毫書寫的因緣也各有不同,兩人的書法作品卻在法鼓山相遇,宛如進行另一場「禪與環保」的跨時空對談。

「有別於個展凸顯個人特質及書藝特色,這次『墨觀•禪悅』書法聯展則讓人遊走筆墨線條之際,也能體會兩位禪師生命交會的軌跡。」這次書法聯展策展人之一、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資深講師阮曼華說,聖嚴師父的字,寬綽質樸;一行禪師的墨跡,飛揚婉轉,但都有一個共通點「純真」,一點一捺都是真性情的流露,讓人感受到他們專注當下,把全部生命注入線條的力量。

走進展場,兩位禪師的墨寶,一個漢字、一個英文,彷彿東西方的弘法對話。在師父書寫的〈日日春〉相鄰柱面,轉眼即見一行禪師的墨寶〈Be beautiful, be yourself〉(美麗地 做你自己),筆墨之間,對話著禪法意涵,令觀者心有所會。待觀者動了思索念頭,師父的〈少講話〉、一行禪師的〈Breathe〉(呼吸)就在眼前提醒著:把心安住在呼吸的當下,就不會散心雜話了。

這次展場的設計,受一行禪師書法中「圓」的意象啟發,觀者先經過一道圓形洞門進入展場,最後再通過圓形洞門離開。「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具足的圓。」負責展場規畫的曾逢景說,我們平日所處的現實世界本身就是圓滿的,如同一行禪師的圓所要傳達的意象一樣。

步出展場出口前,師父的〈離幻即覺〉卻像一記棒喝,再令觀者領略:原來這個圓滿的展場,本身也是一個「幻」。這場禪的對話,果真如入場前看到的師父墨寶,真是〈好好好好好到極點,妙妙妙妙妙不可言〉。

................................................................................................................................................................................................................

筆墨弘禪續道情

觀墨觀心 領略禪的對話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