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42期 2010.02.05 出刊
 

要聞  師父圓寂週年特別報導(一) (二)  師父圓寂週年徵文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建設法鼓山

(李東陽 攝)

提燈引路 師恩難忘

【師父法語】

不要怕將自己的故事告訴別人,
人生會遇到困難是正常的,
重點在於如何化解,如何安住,
如何對佛法充滿希望與感恩,
因為,人往往是從逆境、
煩惱境中轉為光明境,
若是凡事都要師父解決,自己就不會成長。
──聖嚴師父《法鼓山的方向Ⅱ》

本來沒有我 十七年來的領會

◎王翠嬿(美國•芝加哥)

在聖嚴師父面前,我曾是個狂狷的弟子,師父調御手法,有時厲、有時喜、有時辱、有時隨。十六、七年下來,雖不能常侍左右,總被「馴服」了些。後來知道,師父要我做什麼,絕對照指示一模一樣去做,因為我知道自己還沒有到師父的境界。

師父的一言一行,也曾令我揣摩其心思,幾次為師父出版英文書藉的事請示,常看到回的手諭說:「該做的就要去做。」師父認為自己就算能力不夠,為佛法應該做的就要去做。師父常說自己是拋磚引玉者,我相信有很多人把師父說的這句話,當成客套話。我的體會,師父是真心地把自己當成磚。

記得二○○二年師父蒞臨芝加哥,我邀請一位不同信仰的老朋友來聽演講,這位朋友慕師父大名而來,準備聽一番莫測高深的大道理。後來他跟我說,聖嚴法師也不過如此,言下大有不以為然之意,我只好笑笑不置可否。假如師父對著五、六百位聽眾,大談中觀、唯識,甚至禪宗的機關轉語,或可把這位朋友唬倒,但真正能因演講受益的人,可能就沒有那麼多了。

師父是菩薩心行,只要能讓聽眾受益,被人譏為不甚了了,我想師父老人家也無所謂,這是師父的境界,是對自己言行的那份自信與自在。

有點學問的人,難免於賣弄,真有學問的人,也難免矯情於自我的那份優越感。師父要我們「理直氣要柔」,要我們「和光同塵」,這樣的境界,若非把那根深柢固的自我感放下,是裝不出來的。禪宗把修行的境界分為三個階段,一開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再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最後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一和第三個境界,不知道的人看起來以為是一樣的。很多人修行後行為古怪冰冷,在大乘的行相裡是屬於第二層境界,不能算是菩薩心行的榜樣。

眼前浮起師父輕鬆自在又稍帶調皮的笑容,這是瀟灑人生的寫照,菩薩的典範。幾時我能夠像師父那樣,被人誤會、詬病,也不辯駁,也不懊惱,就可以如師父那樣說「本來沒有我」了。

學盡責盡分 做一個佛教和尚

◎常耀(僧大學僧)

「我的身分只有一個,就是佛教的和尚。」

聽說法鼓山園區的七棵雀榕,總在天氣最冷的那天,不約而同抖落一身殘綠,又在春日來訪的第一時刻,搶放枝頭新櫻。在《聖嚴法師學思歷程》看到如此平鋪直述的一句話時,我的生命彷彿就像七如來的瞬間換裝,頓時有了人生不同的枯榮景色。

接觸佛法以前,始終對「人生為何?生死去來」的問題費解。雖然皈依三寶,彷彿讓我找到一個光明正大的戰場,念念彌陀,可以得到叫做清涼的鎧甲;學學觀音,能夠擁有名為慈悲的刀槍,事實上,我只是揮舞著無明的武器,一個人在玩著左掌攻右拳的遊戲,在「知道,做不到」、「不知道還假裝知道」當中,勉力擠出一副法喜充滿、禪悅飽滿的模樣。

那就出家看看吧!讓自己學習成為煩惱的終結者,總該使生命的謊言落敗,叫人生的真實得到解放吧?沒想到,如意算盤撥沒幾下,僧大的生活宛如放大鏡,把生命裡最不願意面對的黑暗成倍現出,更可怕的是,拜佛愈多,煩惱愈重;誦經愈勤,無明益增。

就在退無可退的時候,師父的這一句話,宛如冬陽,讓我安心地脫去不必要的偽裝,一如須菩提聽聞《金剛經》的涕淚悲泣。這個時候,我徹頭徹尾地懺悔,誠誠實實地感恩。簡單的一句自白,濃縮了師父生命的精華,體現了師父行腳的精神,也承繼了佛陀化世的本懷。一張心靈處方箋出現在我的未來──「人生第一要務是學做人,那就是盡心、盡力、盡責、盡分。」

身後四句偈 轉出人生一片天

◎朱美黛(台中市)

嚴格說來,我稱不上是法鼓山的信眾,只是一個孺慕佛法、聽聞過一些佛理的凡夫俗子。雖然也曾拜讀聖嚴師父的幾本著作,但一直不曾親炙受教。

記得二○○九年二月四日的報紙上,赫然看見師父捨報的消息,內心猛然一驚,隨即不禁一慟!覺得彷彿在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看著師父留下四句偈語:「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我的心剎那間,彷彿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所激盪震撼,淚水,莫名地模糊了一切。那一刻,這四句智慧之語,在蒼茫得令人徬徨無依的人間世,竟成了我最大的倚靠。

師父以這短短二十個字,總結了一生的思想與作為;而我,也在這二十個字中,慢慢咀嚼出佛法的真實滋味。「無事忙中老」是師父在提醒我們:奮發精進的同時,要心無罣礙,唯有抱著「無我」心態,才能真正以清涼心奔波於俗世紅塵。

「空裡有哭笑」是師父的溫柔語叮嚀。回首自己的生命歷程,滿載了哭與笑的回憶,雖然曾經那樣真實,讓人沉醉、讓人憂戚,但如今安在?我們怎能不清楚照見眼前的一切,是夢幻泡影,如露如電?「本來沒有我」一語,道盡生命本質的空相,可嘆自己卻能解不能行,往往境界來時,一考便倒。

師父囑咐弟子:不撿舍利,骨灰亦分散植存於大地,徹底體現「放下我執」的真義,我這才驚覺「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深情,也還是執著。每當快被生活中的考驗擊敗時,師父這四句偈語,總適時為我轉出另一片天。感謝師父!

讀師父著作 救拔家業與事業

◎林果垣

皈依三寶十七年,見過聖嚴師父兩次面。

第一次是十七年前,懷著三個月身孕,遠遠地,諦聽師父的開示。最後一次是十七年後,在法鼓山園區大殿裡,近近地,含著感恩的淚,凝視師父開示「寂滅為樂」。

這十七年間,都是在師父的著作法語裡,與師父感應道交。打開書頁,彷彿師父就在眼前,就在耳邊叮囑、面命。

這十七年間,前半段,經歷先生賺大錢、外遇、事業失敗的折磨;後半段,經歷先生懺悔回家、戒食眾生肉、一心學佛。很快地,家業、事業東山再起,兩個女兒身心健康,善根滋長;生命境界改善至此,夫復何求!如果當時沒有參讀師父的著作法語、參與分院的讀書會;如果當時沒有老實禪修,這個家將陷入苦海,而無法救拔。

當一切境,用慈悲、智慧去「面對、接受、處理、放下」之後,要說是師父哪一句法語,哪一次身教,哪一個願心,給我生命帶來啟示,注入向前的動力?此時此刻,竟無從揀擇,只有滿心禪悅與感恩。

於是,我學習師父,誠敬、恭敬地祈求觀世音菩薩,「求菩薩使用我」。填寫就業中心資料六年來無音訊,此時竟來電說有一慈善團體,需要課輔老師,照顧指導家暴受虐兒、單親外配子女、隔代教養、低收入戶的孩童。

師父說:「哪裡需要我,我就去。」學著師父的萬行精神,我歡喜感恩地走好這條菩薩指引的道路;跟著師父的腳步走,活出師父的無盡願力,以報師恩。

工作中修行 願傳續慧命之燈

◎王果盛

十三年前在聖嚴師父座下皈依時,正值生命中的低潮期,心中沒有方向,不知如何度過,無意中在《法鼓》雜誌上,讀到師父勉勵四眾佛子「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的法語,才恍然徹悟,提起勇氣跨越生命的瓶頸。之後,便常回農禪寺做義工,仰望菩薩,虔敬地禮佛,一顆紛擾的心,逐漸平息下來。

許多人都說「公門好修行」,工作上雖然掌聲多,但難免會被外境所困擾,在懊惱、懺悔之餘,用菩薩行者的「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捨能捨」,勉勵自己去做,慢慢從中體會「工作便是修行」的意涵。而之前自己對待朋友之道,常是一廂情願地,不管是否造成別人的負擔與困擾,後來在師父著作裡讀到「幫助朋友的時候要分辨什麼是重要、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想要」,方才領悟並心生慚愧。

歲月悠忽,人生已年過半百。二○○九年在香港過年,從電視上得知聖嚴師父圓寂,當天下午隨即束裝返國,隔天上法鼓山園區,念佛感恩師父。在大殿上,師父示現「寂滅為樂」,當時的自己,心裡所想的盡是恩師終其一生的奉獻,利益眾生。師父!您老人家未竟的宏願,就交由四眾弟子繼續完成吧!「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慧命相續的薪傳之燈已經燃亮,佛法的明燈永遠不斷。

.................................................................................................................................................................................................................
 

提燈引路 師恩難忘

本來沒有我 十七年來的領會

學盡責盡分 做一個佛教和尚

身後四句偈 轉出人生一片天

讀師父著作 救拔家業與事業

工作中修行 願傳續慧命之燈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