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28期 2008.12.10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建設法鼓山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 插圖/江長芳

阿斗隨師番外篇(下)

◎張光斗

各國體驗 化成人生醍醐味

十餘年來,隨行拍攝師父各國弘法的張光斗師兄,每一趟的體驗,都成了人生中無法忘懷的醍醐味。除了瑞士雪封的山崗,聖彼得堡萬花競開的夏宮,法鼓山每一個地方的菩薩,更是阿斗師兄心中最珍貴的修行風景。

美、加的華人信眾是最特殊的一群,不過東岸與西岸又有不同。東岸有很多都是早期(二、三十年前或更早)的移民,或是留學生與其家屬,或是從香港、越南、東南亞……等地移民前往的。東岸華人有早期台灣居民的特質──熱情,慷慨且有良好的互動。他們彼此之間來往密切,只要有師父的一呼,就立刻會有他們的百應。師父以前曾說過笑話,只要他離開紐約回台弘法,紐約的這些信眾就很有默契地完成「疏散」工作;一直要等師父再到紐約,只要師父的飛機一落地,這些信眾就有一大部分集結在機場,自動地完成「報到」手續。從某一個角度來看,他們對師父是「死忠」的;從另一個層面來看,他們也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一群菩薩。


溫哥華信眾 快樂學佛人

西岸的華人也許移民的年代比較近,或許西岸的腹地大,大家住的社區距離較遠、較散,外加工作的性質不同,要想組織大眾,就需要有不同層次的活動。外加各種佛教團體在西岸都十分活躍,因此,選擇的對象多了以後,難免就有琳瑯滿目,目不暇給的狀況發生。


加拿大的溫哥華則是另一種族群了。這些信眾很多是近十年前往加國移民局報到的,很多人都是為了子女的教育而去。他們大多是台灣的中產階級,已有了一部分的積蓄,年紀也大多正值壯年。一方面是加國適合新移民的就業機會不多,再加上許多人對外語能力不夠自信,因而形成一個特殊族群。他們熱心公益、精研佛法,對宗教活動的投入熱忱而不求回報,與台灣信眾一個模樣,因此,師父說過,溫哥華的信眾最有福報,得以在風景美麗又自然的淨土中修習佛法。


也有當地的信眾形容,這一群快樂的學佛人是「有錢又有閒」,難怪能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將法鼓山的溫哥華道場建設完成,而且規模與素質得以與總本山相應相和。不過,有錢有閒若是無心也是枉然啊!



分享歡喜感傷 如飽滿和弦


香港信眾也很特別。


說的雖是廣東話,但是文字是一樣,信仰也是相同的。近年來,香港的信眾是最能看到他們的「起飛」與「精進」的。每回台灣的總本山有什麼活動,他們往往都能踴躍響應,組隊參加。我前往香港與他們分享與師父到各國弘法的故事時,我的歡喜就是他們的歡喜,我的感傷也是他們的感傷;彼此的互動如同飽滿的和弦,一點都沒有雜音。


新加坡也許國情有別,縱然語言文字的溝通無礙,但是,些微的保守與羞澀倒成了當地獨到的風味。他們謙恭有禮,連說話的聲音都輕妙悅耳。


令我訝異的是馬來西亞。當地的信眾與其他地方相比,算是十分年輕的。他們的熱情彷如咖哩,爽快、醇美而不嗆人;他們的純真彷如椰汁,清新、甘甜而不膩人。


十餘年來,隨師父到各國弘法的體驗,成了我人生之中無法忘懷的醍醐味。一有機會,我就自記憶深井之中提一斗,或是自行品味,或是與好友分享。睡夢中,我也經常回到瑞士雪封的山崗,或是聖彼得堡萬花競開的夏宮……


不過、無論是何種景色,都少不了一張張讓人為之悸動,為之嚮往的臉龐;他們的表情不一,嚴肅的、認真的、陶醉的、忘我的、開懷的、微笑的、感動的、含淚的……這份回憶真是千金難買,萬金難換啊!


我,真是何其富有!

.................................................................................................................................................................................................................

【家有老菩薩】

意外的「咒語特效藥」

◎徐果恆

患有胃疾的老菩薩,這陣子因為飲食不當,老毛病又犯了。於是著難得休假,陪老菩薩去看醫生。由於沒有事先預約,掛了第七九號,老菩薩和我心中都有了漫長等待的心理準備。


我們騎著摩托車,慢悠悠地抵達醫院。到達時,發現才輪到六十五號,最少要再等一個小時以上,才會輪到我們。


候診室中,等待的患者不是盯著牆上電視,就是茫然坐著。想到昨天結緣的一本《慈悲的咒語》小冊子,便拿出來翻閱。小冊子收錄〈大悲咒〉、〈十小咒〉等常見咒語,近來對持咒格外有興趣的我,便興致盎然閱讀起來。讀著、讀著,發現一旁的老菩薩可能因胃痛的關係,表情頗為凝重。


「老爸,您看看,這裡有消除疾病的咒語,念一念,說不定病痛就消失了呢。」為了轉移老菩薩的注意力,便把小冊子高高舉到他面前,「引誘」他好奇。


老菩薩瞄了我一眼,若無其事地說:「我知道,我還會背呢。」老菩薩一說,我才想起,老菩薩生病以前,其實相當精進用功,固定早晚課、參加法會、到寺院當義工等,可惜自從幾年前數度進出醫院後,似乎失去學佛的興趣。


「您會背?我不相信,那您背給我聽。」老菩薩在我的「挑戰」下,雙手合十,開始流利背誦起〈大悲咒〉。仔細對照經本,真是一字不差。


「那您會背《心經》嗎?」老菩薩二話不說,把《心經》一字不漏背了出來,接著再把〈十小咒〉輪流背出。漫長的等待,就在這場意外的「咒語比賽」中,不知不覺度過。老菩薩不舒服的病痛,也因專注持咒轉移了。可見佛法真是對治病苦最好的「特效藥」呢!希望讀經持咒的法喜,可以一直在老菩薩心中常存。

.................................................................................................................................................................................................................

【法鼓山與我】

發願分享淨土之美

◎玟琇

之前在阿姨推薦下,上法鼓山參加卓越營。那時下著毛毛雨,但窗外望出去的景象,美得就像人間淨土,讓人想留在山上。那時心想:有機會還要再來。這次也是在阿姨邀請下,參加台南分院的朝山活動。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朝山,法鼓山的清淨祥和,令我心裡很期待、很想念。

很特別的是,這次是在晚上朝山。耳邊潺潺的流水聲,涼風徐徐吹拂,我與媽媽一同頂禮跪拜。每一次跪拜,就祈願一次,祈求身邊親友健康平安,但二十多分鐘後,腳軟了、膝蓋痛了,心裡忘了祈禱,開始期待朝山結束。那時心裡只想著:再一下,就快到轉角了;再一下下,就快到三門了,心中一直安撫想放棄的自己。

看著年紀大的老菩薩,一點兒也沒有放棄,心裡又想:只要有心,就能夠做到。幸好沒「漏氣」,這麼多的「再一下下」,讓我支撐到最後,完成朝山。

兩天下來,看到了另一種風貌的法鼓山。有別於第一次煙雨濛濛,這次則是綠意盎然,天上盤旋的老鷹、地上跳躍的蟾蜍,溪水從腳邊流過,身邊香氣滿溢的野薑花。心想:如果能在小溪旁,傾聽細細流水、輕輕涼風,身心怎能不放鬆呢?如果能常住這裡,多麼美好!

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快。告別法鼓山,帶著充電後的自己,回到忙碌的生活中,不過這回我發了願:下次要再去一次,用相機記錄法鼓山的美,讓更多人分享這一方人間淨土。

.................................................................................................................................................................................................................

【歡喜做義工】

當六天義工 長六年智慧

◎三寶弟子

一個月前,從台灣出發到韓國自助旅行當天,接到哥哥從馬來西亞打來電話,看著我長大的大伯突然哮喘病發作,離開了。從桃園機場一路哭到首爾機場,十七天的旅程中,我每天自責,在旅途中不自覺掉淚,心,難以平靜。


回到台灣,繼續我的旅程──到法鼓山當義工。


聽法師說,到寺院當義工,服務奉獻,與眾人廣結善緣,就能增長福慧。


剛開始,對這句話不以為意,當時只是想找個安靜的地方,靜靜地做些事情,讓自己的心情平復下來。


我被安排到大寮幫忙,用心地洗切蔬果,飯後就協助洗碗、洗地,每天如是。在大寮工作,不但要把事情做好,而且要運用腦筋,身體力行節省資源,做好環保工作。這些事務,難倒了急性子的我。做任何事都緊張急促,就連拿刀子切菜,肩膀也不覺地僵硬向上斜;推車倒水,也急得倒濕一地,增加自己的工作量。


法師一旁叮嚀著:「慢慢來,放輕鬆……」


原來,我一直不懂如何活得輕鬆。我從來不知道,慢慢細嚼每一口飯的滋味,過去不是狼吞虎嚥,就是一邊吃飯,一邊拿著遙控器轉電視頻道;真的靜下心來,每一口飯都吃得很感動。

上早晚課時,不諳經文誦讀的我,竟感動得哽咽。「是日已過,命亦隨減。」法師常提到的「人生無常」,我體悟箇中意義了。

感謝法師、老菩薩們的智慧分享。如果當義工真的有福報,這六天的日子,智慧像長了六年,我想,這就是我最好的福報了。

.................................................................................................................................................................................................................

【徵文】

「心得分享就是法布施」,所以,趕快提起您的筆來,將您的學佛故事、修行體驗,透過文字分享給所有讀者吧!

來稿請寄:台北市112北投區公館路186號5樓法鼓雜誌收

傳真:(02)2896-0731

E-mail:mag@ddc.com.tw

■請註明「法鼓徵文」(本刊保有文稿刪修權,若不願修稿,請於來稿中註明。文稿如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將不另行通知)

.................................................................................................................................................................................................................
 
阿斗隨師番外篇(下)

【家有老菩薩】

【法鼓山與我】

【歡喜做義工】

【徵文】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