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28期 2008.12.10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建設法鼓山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 法鼓佛教學院與政治大學合辦國際學術研討會,是國內佛學界與 漢學界首度合作的典範。(許朝益 攝)
▲與會學者對法鼓山園區的清淨環境和法師們的學識涵養,印象深刻。(許朝益 攝)

國際學者攜手 佛經研究更上層樓

佛教學院與政大合辦漢文佛典語言學研討會 運用數位科技 傳統學科脫胎換骨

【徐慧娟/台北報導】法鼓佛教學院與政治大學合辦的「第三屆漢文佛典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十月三十一日至十一月二日於政大與法鼓山舉行。本次研討會共有三十餘位兩岸及日、韓、比利時等地學者參與,共計發表三十篇論文。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副校長杜正民及佛教學系系主任果暉法師也分別發表論文,展現佛教學院在佛典語言學方面的研究成果。


「佛典語言學是一門既傳統又現代的學科。」研討會的主要策畫人、政大中文系教授竺家寧說。佛典語言學傳統的研究方法,著重在原始語文與譯文的考證比對,近年來因為漢語語言學學者相繼投入,使得研究方法呈現多元化發展。在這次研討會中,漢語學者以固有的聲韻學、訓詁學等方法來研究佛典語言,佛教學者則以豐富的佛學知識加以補充,使研討成果更為豐碩。惠敏法師認為,佛學界與漢學界相輔相成的合作模式,能使漢文佛典語言學的研究更得力,漢傳佛教的發展將更上一層樓!


而加入現代數位科技的運用,更使源自於古老傳統的佛典語言學脫胎換骨,展現出具前瞻性的現代風貌。例如惠敏法師與杜正民教授所發表的數位佛典之研究成果,便讓與會學者歎為觀止;果暉法師也在第一場論壇中發表關於《安般守意經》的論文,紮實的研究獲得與會學者認同。


「漢文佛典語言學研討會」自從二○○二年在中正大學首度舉辦以後,便帶動台灣研究佛經語言的風氣。曾經參與第一屆會議的惠敏法師認為,漢文佛典語言學研究經過六年的發展,研究內容更為豐富、面向更為廣泛。佛教學院希望未來能進一步與兩岸學者交流,使佛典語言學的研究更為進步。

.................................................................................................................................................................................................................

法鼓大學「發現印度」講座精彩開講

【胡琡珮/台北報導】為提昇國內藝術與人文的精神,並培訓藝術志願工作者,法鼓大學籌備處特別規畫一系列「發現印度」佛教藝術講座。十一月八日起,於中山精舍展開八次研習課程,邀請國內知名佛教藝術史學者林保堯、陳清香、陳奕愷老師,主講佛教藝術從印度到中國乃至台灣的流變。課程中除了介紹佛教造像在古印度的起源,也深入淺出說明佛教藝術的發展過程與多元面貌。


首場「聖蹟巡禮:印度佛教藝術遺址導覽」專題,由林保堯教授主講,從佛陀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聖地||菩提迦耶正覺大塔的建築遺址、初轉法輪的鹿野苑,到孔雀王朝阿育王為了彰顯王權,弘揚佛法敕建的「阿育王石柱」,林教授豐富的學養與幽默風趣的帶領方式,搭配精彩的實地照片,學員們無不對佛教思想與藝術之美讚歎不已!


第二場「瑞像題解:佛教藝術圖像原理」,同樣由林保堯教授主講,帶領大家認識印度佛教藝術最具代表性的佛塔與石窟,包括桑奇佛塔、阿旃陀石窟、埃羅拉石窟、卡爾利石窟、象島石窟等,更進一步以桑奇佛塔東塔門上精美生動的人物雕刻,為大家解析佛教圖像構成的原理。


配合此次「發現印度」佛教藝術講座,法鼓大學籌備處預備在二○○九年一月舉辦「發現印度」藝術行旅,由林保堯教授親自帶隊,實地探訪印度重要佛教遺址及博物館,並進行義工海外田野圖照採集的培訓,於明年三月法鼓德貴學苑開幕時,將此次田野行旅的成果做完整的展覽呈現,義工所拍攝採集的資料也將典藏於法鼓大學佛教藝術圖照數位典藏系統中,做為法鼓大學教學、研究使用。

.................................................................................................................................................................................................................

師父第一本英文傳記在美出版

【許翠谷/台北報導】聖嚴師父第一本英文傳記《風雪中的行腳僧》(Footprints in the Snow: The 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Buddhist Monk),十月二十一日在美國出版了。師父在歐美地區傳法二十多年,出版了十餘本英文著作,但多以禪修開示為主,介紹師父生平的文字並不多。因此這本傳記一出版,美國知名佛教季刊《三輪》(Tricycle)和《佛法》(Buddhadharma)立即刊登了相關報導,足見歐美教界對這本著作的重視。


這本採訪體傳記的出版,緣起於二○○○年。一位剛接觸中國禪宗的文字工作者威普納(Kenneth Wapner),在拜訪東初禪寺,閱讀過師父的著作後,決定出版師父的傳記。獲師父同意後,威普納與師父的英文翻譯李世娟(Dr. Rebecca Li)合作採訪師父,歷經八年的訪談編著才完成。


在《風雪中的行腳僧》中,威普納以追根究底的訪談方式,記錄了許多師父生命中的細微故事。例如師父小時候不懂農務,最擅長的工作便是拾糞;第一次到上海看見高樓大廈,以為裡頭都住著神仙;一九七○年代受邀到加拿大講學,卻因語言不通而受挫失敗等等。《禪》雜誌總編輯大衛波曼(David Berman)就表示,這本傳記裡的故事他雖然已很熟悉,但這些片段組合起來卻又像新的故事一般。


旅居美國近三十年、現為東初禪寺常住眾常悟法師認為,「西方社會認識一個人不會著眼於他的偉大,而是從日常生活的細微處去看見生命的不平凡;師父正是這樣一個平凡而不簡單的例子。」這本傳記呈現的,便是師父生命中「平實的軌跡」,而非「豐碩的果實」。


當西方社會以為中國禪宗式微的同時,這本傳記的出版,不僅讓讀者追尋漢傳禪宗的發展,更象徵了中國禪法在師父身上,從中國到台灣,再傳到歐美,一路的延續傳承。《風雪中的行腳僧》,字字句句讀來,都是師父七十多年來踏實走過的每一步所淬煉出來的,師父在平凡中展現不平凡的一生,便是「佛法的實踐」。

.................................................................................................................................................................................................................

落實四環 佛教學院獲頒環保特優獎

【許翠谷/台北報導】法鼓佛教學院為全國大專院校推動環境保護,樹立了一個新的榜樣!由於法鼓山長期推動「心靈環保」,在學院的生活教育中徹底落實「四環學風」,十一月二十一日,佛教學院獲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頒發「九十七年推動環保有功學校」特優獎項。頒獎典禮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由佛教學院副校長杜正民代表受獎,頒獎表揚後並獲行政院長劉兆玄接見。


「九十七年推動環境保護有功學校、教師及學生」遴選活動,自去年九月展開評鑑,全國共有一百二十多所各級學校獲得地方政府推薦,經過環保署評鑑小組長達一年的資料審核與多次實地考察後,大專院校組共有四所學校獲獎,法鼓佛教學院是唯一榮獲特優獎項的學校。


副校長杜正民代表獲獎學校致辭時表示,「法鼓佛教學院的環保作為,是從創辦人聖嚴師父所提出的『心靈環保』著手,從內心發起對生命、環境的尊重與感恩,繼而落實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行動中。」他也特別提出,佛教學院位於法鼓山園區內,配合園區既有的綠建築以及環保教育理念,全校教職員生在園區以境施教的影響下,很自然地養成了隨時、隨處、隨念、隨手維護環境、不浪費資源的生活習慣,也實踐了心靈、禮儀、生活、自然等四種環保理念。


除了推動環保有功特優獎之外,佛教學院也在十月十五日獲行政院陸委會頒發兩岸專業交流績優團體獎,由主任祕書簡淑華代表受獎。

.................................................................................................................................................................................................................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304期「微笑•禪」

•出刊日期:2008年12月1日

微笑是人類內心「樂受」最真實的反映,微笑的真義在佛法裡有跡可循,佛陀弟子大迦葉尊者「拈花微笑」的公案,是禪修者明心見性的比喻。當代的一行禪師,將「微笑」加入所傳授的禪法中,使禪修與微笑之間的連結更為緊密。本期分從故事、圖意、禪修等面向來看微笑,還有聖嚴師父與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兩位大師自在的微笑,以及西方微笑治療的介紹。 第一部研究太虛大師佛教改革的英文專書《太虛──人生佛教的追尋與實現》,中文版即將問世。作者白德滿廣引東、西方及跨宗教觀點,評析這位近代佛教大師。本期由專研太虛大師的國史館纂修侯坤宏,帶領讀者一探本書菁華。繼《海角七號》後,「電影不散場」再介紹引領話題的《囧男孩》,看到孩子在不圓滿生活中,仍不失童真,用調皮表達內心對幸福的渴望,藉由夢想找到趨向生命光明的希望。(每本150元,訂閱一年144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聖嚴法師教話頭禪》

•作者:聖嚴法師 •出版日期:2009年1月

聖嚴師父說,話頭是「追問自己一個問題做為修行的一種方法」,以一句話頭來達成下列目的:第一、能治散亂與除昏沉;第二、能使我們的心集中、安定;第三、能使我們的心統一和入定;第四、能使我們開悟。師父比喻話頭是「金剛王寶劍」,是一把智慧的寶劍,能夠幫助我們開發智慧、消除煩惱、去除執著;是一種非常乾淨俐落而無一絲牽掛的禪修方法。





■《一花一葉一如來──林子青佛學論著集》

•作者:林子青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被聖嚴師父譽為創造歷史的林子青居士,繼《詩文集》、《傳記集》與《書信集》出版後,年底再推出其文集最後一冊《佛學論著集》,本書內容分為二篇,第一篇主要收錄作者學術性的單篇文章,層面涵蓋了佛教發展、僧伽教育、居士團體及佛教藝術等;第二篇則為作者在抗日戰爭時期,於香港大嶼山佛學院任教時,所作關於「因明學」的學術著作。本書附錄並收錄作者的三篇譯作:〈世尊的原始教育〉、〈馬祖大師之禪法〉及〈福州毗盧大藏經的雕印〉,猶如帶領讀者進入一座佛學研究的寶庫。





■《一缽千家飯──法鼓山攝影集》

•作者:法鼓文化編輯部 •出版日期:2009年1月

經過三年的企畫製作,法鼓山攝影集《一缽千家飯》終於在眾人期待下出版,全書匯集近七百張精彩照片,書名由聖嚴師父親自題字。這是一本用照片講述法鼓山歷史的書,領著讀者透過影像重溫法鼓山的開山歷史。師父說:「這部書記錄的不僅是我的過去,法鼓山的過去,還記錄了漢傳佛教,甚至世界佛教的過去,使我感觸良多。」這本攝影集可視為師父悲心宏願的具體呈現。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www.ddc.com.tw

.................................................................................................................................................................................................................
 
國際學者攜手 佛經研究更上層樓

法鼓大學 發現印度」講座精彩開講

師父第一本英文傳記在美出版

落實四環 佛教學院獲頒環保特優獎

【法鼓書齋】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