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有願力的人生─楊紀梅菩薩

有願力的人生

楊紀梅菩薩專訪

聖嚴師父在《放下的幸福》一書中寫道--「很多人都曾發願,願自己這一生之中能完成什麼。但是願是要去實踐,否則就會變成空願。不過自己發的願通常做起來會比較有動力,只要一開始動,你的願心就可以慢慢地完成。如果不發願的話,大概連自己要做什麼?往哪個方向?做到什麼程度?都不知道。」

曾擔任北四轄召、板橋土城區(今海山區)召委的楊紀梅,自皈依聖嚴師父至今,20多年來學佛、護法,進而勸募、布施,每個階段走來,彷彿都和她發下的願有關。她細數至今已完成的四個大願,笑說:「我這一生,好像是為了發願而來的。」

四個大願,願願相續
她侃侃說起這些年來圓滿的願,一切都緣起於她到農禪寺學打坐。民國76年,她和同修楊正雄戮力經營一家鐵板加工廠,因廠務、私

務繁雜,亟需找一個靜心的方法。經朋友介紹,她來到了農禪寺,跟隨法師認真地練習──吸氣、吐氣、放鬆…。她說,沒想到這麼簡單的打坐,效果卻出奇地好!她的感官變敏銳了,睡到半夜,居然聞到當時住家兼廠房旁大漢溪飄來的臭味。這鼻氣一通,促使她和同修趕緊覓地搬家。

地找到了,住家蓋好了。位於山腰的新家,空氣好得不得了!楊紀梅就動了個念頭,要將五樓的佛堂貢獻出來,做為她與同修和親朋好友共修的地方;繼而又想:如果還能請到法師來帶禪修,接引更多人,那不知該有多好?這個願一起,不可思議的因緣就來了。有天廖秘書和果鏡法師來訪,聽了她的願、也看了空間,覺得很適宜,便接續安排了五位法師在此開了五期的禪修課。她完成了第一個願。

法鼓山護法體系成立後,她立刻投入勸募行列,也開始擔任召委。她說:「法鼓山的建設是一種續佛慧命、自利利人的功德,如果我能從勸募中『先送佛法、再談護法』,讓更多人有機會知道佛法的好,那當然要趕快做。」當時,農禪寺空間不足,她看見師父為了培訓他們,得到處借地方辦成長營,深感不捨,遂起了提供住家三、四樓空間做為培訓處的念頭。此願一起,她意外賣出一塊地,有了裝潢費,三、四樓改裝後,連同五樓,正式成為「法鼓山土城教育中心」。她完成了第二個願。

之後,她勤跑地區、擔任轄召,也帶領地區悅眾成為「2002年心靈博覽會」承辦團隊之一。活動前,她發願要找很多人來參加活動,要讓更多人有機會親近法鼓山。她說:「心靈環保這麼好,應該讓更多人知道!這個活動從無到有,僧俗四眾同心同願,過程中充滿無盡的法喜。」活動盛況空前,她完成了第三個願。

而第四個願,是她如願從佛學班畢業。她說:「決定念佛學班的時候已經73歲了,我想,我能讀得下去嗎?後來我想到: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明師難遇,今已遇,法鼓山的佛法那麼好,當然要學。所以我就發願,不缺課、認真寫作業,終於讓我從佛學班畢業了。」

以成為榮董家庭為榮
至今,楊紀梅完成了人生的四個願,接下來呢?她說:「這個社會很需要心靈環保的人才,而法鼓山就是培育心靈環保人才的地方。從民國78年知道法鼓山要開始建設的時候,我和同修就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各認捐了一位榮董。這些年來,我的三個孩子和公司也以同樣方式成為榮董;目前,我的媳婦和孫子也都在累計中。我和我的家人,都以護持法鼓山為榮,這個人生大願,我們一家人一定會持續做下去。」

師父勸勉我們要發願、行願,只要發的是利益眾生的願,行的是菩薩道,自然就會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有願必成!從楊紀梅菩薩身上,我們看到最好的印證!讓我們都來學習用無私奉獻的心發願、行願吧!

(採訪/卓俐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