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23-08-28
從小是基督徒的知美師姊,1979年大學畢業後前往美國讀書,畢業後取得美國會計師執照,在美工作十二年。這段期間,開始對禪修產生興趣。1993年因緣際會回到台灣就業,隔年透過好友的引薦,來到農禪寺拜見聖嚴師父。1996年參加第十屆精英禪三,後受囑參與法行會的籌備。
2023-08-28
接到謝伯蒼榮譽董事自撰分享文稿,是在小滿後五日。從未聽聞過金融專業用語「赤道原則」的我,立馬上網查詢,真是隔行如隔山啊! 「赤道原則(Equator Principles,EP)」是金融機構自願性簽署遵循的準則,其所採行的風險管理架構,用以決定、衡量及管理專案融資對環境與社會產生的風險。因為以「赤道似乎完美代表南北平衡」為發想,故命名為「赤道原則」。 感謝伯蒼師兄侃侃分享生命點滴,讓我們溫馨閱讀,感受師兄萬行菩薩行誼!
2023-08-28
傳三師兄親近法鼓山,是從參加安和分院的活動開始。2013年安和分院義工規劃舉辦的台東信行寺「修行與休閒」活動,為期三天的行程,除了豐富的活動安排之外,最觸動傳三師兄的,是信行寺法師們的慈悲與全程照護的義工們無私的奉獻!這份內心的感動與感謝,啟動了傳三師兄加入義工行動的開關。2014年經由陳淑玲師姐接引,參與護持安和分院一個戶外禪活動,擔任攝影義工。在陳武雄師兄的經行帶領下、初次接觸禪修的傳三師兄獲益良多;後來再經韓菊妹師姐的介紹,報名參加2015年4月9日第12屆「自我超越禪修班」,2016年因緣際會加入了法行會。
2023-07-31
邱師兄給筆者的第一印象很深刻。訪問那天,邱師兄一踏進會議室,還沒放下肩包,就拉著專職菩薩談起助念組的法務。原來邱師兄擔心年老的菩薩們不懂得使用電腦,接收不到助念組的活動,所以想用手機短訊傳達信息……。這就是邱師兄給人的印象──務實、盡責。
2023-07-31
假如自己有90歲的壽命,人生已過了3分之2,難道我的人生就這樣營營役役、奔奔波波地度過?即將退休,接下來的日子我要做什麼?究竟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如果有一天我要面對死亡,我會到哪裏呢?即使身為護士,每天都面對著生離死別,潘群英師姐仍然帶着一連串的問號,心中感到十分焦慮、擔慮,甚至恐懼,想要找一個答案,找一個出口。「三個星期天,可聽、可看、可學,又提供午餐,你去不去?」女兒笑着問她。師姐的女兒當時已經在法鼓山香港道場學佛,並且是法青義工,知道母親的煩惱後,就鼓勵她學佛。潘師姐有點猶豫,要連續三個星期天請假,代表要找同事換班,師姐一向不習慣麻煩別人,再三考慮,終於下定決心,參加了女兒口中可以讓她快樂的「快樂學佛人」課程。
2023-07-31
老菩薩成就學佛因緣 蔣志惠師姐的祖母和母親都是虔誠的在家居士,尤其是祖母,雖然在師姐讀幼稚園的時候已經往生,但祖母搭衣誦經的印象一直記在腦海裏,也許是在家人的薰陶下,佛法的種子深植於師姐的心中。自中學開始師姐便學習打坐,當時還沒有宗教信仰的她,只是單純喜歡打坐帶來的安定感覺。2010年經朋友邀請參加了菁英禪三,那時她才如夢初醒,感覺「就是這裏了」,法鼓山就是自己一直以來尋找的安身立命之所。
2023-06-30
清明後五日,天氣清朗。糾結超過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終於緩解!人們正逐漸恢復過往正常社交、旅遊活動等。延宕許久的林世堂、王鈺汶榮董賢伉儷專訪,也因緣俱足的圓滿訪談。那天與兩位菩薩相約居家附近火熱咖啡,勝似熟識已久的老友,天南地北、無拘無束的暢談三小時,真叫一個「痛快」!
2023-06-30
台南的白河是蓮花的故鄉,純樸美麗,淑純菩薩生長於白河,說話輕慢,有蓮花般高雅的氣質,恰如其名。什麼樣的因緣讓她走入法鼓山這個大家庭?且聽聽淑純菩薩的分享。
2023-06-30
國中時期,曾在作文題目「我」書寫疑團,我是誰?誰是我? 我從何處來,將往何處去?生命的任務是什麼?終點是哪裡?試著尋找這一連串問題的答案。 生長在五十年代,社會經濟普遍貧乏,但還不至於餓肚子,不免嚮往未來自己與父母都能過上更充裕無憂的好日子。高中時期的自己,有一個精神上的大願望,夢想能像傳記人物的「立功、立德、立言」而不朽?這種高調的大願說起來恐被人笑,因為太過自豪與不自量力了,只能把這顆大種子藏在心裡。
2023-05-31
認識張華倚菩薩多年,她一直予人低調、沈穩、冷靜的感覺。個子嬌小的她,擔任義工從不宣揚,總是默默就把事情完成。直到有次機會,聽別的菩薩說起法鼓山的水月道場──農禪寺,她是參與其中的建築師,對華倚菩薩更加好奇。「其實我在參與農禪寺重建時,根本對佛法不了解,甚至沒什麼感覺。」當時華倚菩薩在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上班,公司老闆姚仁喜菩薩是位虔誠的佛教徒,對於護持佛教總不遺餘力。「當時我的老闆帶著我們打坐,跟我們分享佛法,我在事務所1、20年,就是沒有慧根,一直沒學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