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95期 2014.07.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法鼓山僧大、佛教學院共有三十多位畢業生圓滿學業,師長祝福同學踏出校門後,一同關懷社會、服務人類。 (吳嘉峯 攝)

踏出校園 實踐菩薩行

法鼓山僧大、佛教學院畢業生感恩師長 願弘佛法利眾生

【黃佳卿/金山報導】學習菩薩心行,信受勤奉行!六月七日,法鼓佛教學院、法鼓山僧伽大學聯合舉辦畢結業典禮,三百多位師生與親友,齊聚法鼓山園區國際會議廳觀禮,在〈三寶歌〉、〈菩薩行〉佛曲聲中,三十三位畢業生依序登壇,由師長搭菩薩衣、傳菩薩行燈,期勉踏出校園的學子,以多年的學習為資糧,提起悲願,利益眾生。

剛圓滿北美弘法行的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致詞時分享老和尚與少年的故事,老和尚為救出握在少年手中的蝴蝶,故意把辛苦砍來的柴火輸給少年,生動說明如何運用校訓「悲智和敬」的精神,來面對人生諸多順逆境界,進而成就修福修慧的資糧。方丈和尚引聖嚴師父法語:「順逆相對,好壞一體」,期許畢業生用慈悲與智慧、謙虛與尊敬、誠心與和諧,實踐「心靈環保」核心理念,處處學習觀音菩薩精神,以禪心微笑面對人生旅程。

法鼓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則再次分享一生受用的習慣──「身心健康五戒」、「終身學習五戒」,鼓勵畢業生終身奉行,並以書畫家劉雲路贈予學校的「一帆風順」墨寶,勉勵學生轉動慈悲智慧的風帆,為世界傳遞善法。禮成後,校長於校園戶外親自擊鼓,並由魄鼓社擊出〈默照禪心〉鼓曲,做為畢業生「勇健啟航」的贈禮。

畢業生代表致詞時,以輕鬆活潑的雙口相聲,說出學習生活的點滴與收穫,不時引起滿堂笑聲。碩士班代表長叡法師感恩學習過程中,備受法鼓山照顧,尤其經常聆聽國際學者來校演講,開拓了眼界與心胸,也學到不同的語言。法籍碩士生陸柯(Luke Gibson)接著說:「老師和同學給我很多啟發,和善知識共處,是最大的福報和收穫。」

僧大畢業生代表演道法師、演清法師,以《西遊記》主角人物特徵,形容在僧大四年的心境轉折,每一階段都抱持出家的決心與奉獻。演道法師也發願,在菩薩道上持續推動聖嚴師父的理念,幫助身邊的人少一些煩惱,多一些智慧。

................................................................................................................................................................................................................

【2014僧大畢業製作暨禪修專題發表】

結合國樂 攝影 漫畫 開創弘法新方向

▲演燈法師的畢業作品「圖解聖嚴法師念佛禪」,將念佛方法設計成漫畫酷卡,希望利益更多現代人。 (張曜鐘 攝)

【釋演輪/金山報導】二○一四年法鼓山僧伽大學畢業製作暨禪修專題成果發表會,六月十六日、十七日於法鼓山園區教學大樓展開。原本整齊的建築裡,幾條亮眼的長條色紙,垂掛於各個入口,標示著發表會所在方向;大廳有如美術展覽館,展示著應屆畢業僧的作品,電子書、液晶影像、音響設備等,更為成果展增添了現代科技元素。

今年發表的主題有三大類,一為禪修專題,多位學僧以聖嚴師父的禪期開示整理為主;二為寺務管理與應用,包括:演康法師「水陸法會分壇香燈手冊」、演梵法師「境教導覽手冊」、演戒法師「法鼓山梵唄教學樂譜集」等;第三類是現代化媒材經變,指的是有別於傳統經典的弘傳方式,包括:演燈法師「圖解聖嚴法師念佛禪」、演誠法師「類旅遊書──就是法鼓山」,以及演行法師「國樂與梵唄的結合」等。

眾多發表作品中,「國樂與梵唄的結合」進行現場國樂演奏,讓全場為之驚豔和讚歎。演行法師選取瑜伽焰口法會中四個段落,邀請大學時期的學長和同學共同演奏。佛教梵唄與傳統國樂的結合,讓人感受漢傳佛教兼容並蓄、與時俱進的特性,對未來法鼓山理念的推廣,開創出更多可能。

演誠法師的「類旅遊書──就是法鼓山」,是以圖像敘述為主的攝影作品,法師將學習的山居歲月中,體悟與感受法鼓山上的境教,藉由文字與照片,傳達內心的感動,與大眾分享法鼓山的美好。演燈法師的「圖解聖嚴法師念佛禪」,則將念佛的觀念方法,以幽默易懂的文句,搭配造型討喜的人物,設計成一套漫畫酷卡,希望改變一般人對念佛的刻板印象,讓念佛法門利益更多現代人,尤其是年輕族群。

男眾部副院長常寬法師結語表示,本屆畢業僧是第一屆「演」字輩出家眾,新世代的面向既多且廣,學僧發表的作品也相當多元,充分呈現漢傳佛教的包容性與當代性。來自新加坡的果峻法師,則期勉畢業僧要深懷宗教師情操,「人人都是師父的法子」,對佛教的使命,能承接聖嚴師父的悲願,期許自己接心、印心、傳心。

................................................................................................................................................................................................................

繼程法師 分享「禪心悅意」

▲繼程法師於法鼓德貴學苑分享「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的深意(倪善慶 攝)

【黃佳卿/臺北報導】〈臨齋儀〉所念的「禪悅為食,法喜充滿」有什麼深意?如果以「禪悅」為食,是不是只管打坐而不必吃飯?六月十七日晚間,法鼓人文社會學院籌備處邀請馬來西亞繼程法師以「禪心悅意」為題,在法鼓德貴學苑二樓大殿,與近四百位聽眾分享身體、精神與心靈飲食貫串禪悅生活的方法。法師舉出許多幽默有趣的生活實例,現場笑聲不斷。

繼程法師表示,「身體是重要的修行道器,平常怎麼虐待身體,進了禪堂,身體也會毫不客氣地回應。」因此,調身體就從調和飲食與睡眠入手,進而調身、調心,修行工夫才能層層增進。

從生理的食物說起,法師指出,禪堂飲食清淡而簡單,有助腸胃與舌根放鬆,吃的時候不必分析味道、分別好壞,吃下去便是,日常飲食也應放捨舌根對美味、刺激的追求,即是調飲食。

法師進一步指出,從眼、耳、鼻、舌、身五根觸受,領納藝術、音樂、香味、大自然的美,轉化為精神的食糧,也有助於調和身體機能,禪修時更能放鬆。

「禪修,則是內在心靈的糧食。」繼程法師綜合以上三種食物,表示生理與心靈一體,調和色身道器的外在飲食,可以幫助內在心靈攝心,三種食物在生活中互為作用,即是一種禪修生活的體現。

法師最後提醒大眾:「每天念『禪悅為食,法喜充滿』,是對一切眾生的祝願,菩薩道的修行,念念在此。每天念,要念到心裡去,由此培養菩提心,希望眾生得到解脫快樂、得到種種利益。」

................................................................................................................................................................................................................

【聖基會經典講座】

于君方講觀音菩薩中國化

▲于君方教授以觀音菩薩為例,為聽眾說明觀音信仰傳入中國後的本土化過程。  (陳慧蓉 攝)

【陳慧蓉/臺北報導】觀音菩薩如何從男相的印度菩薩,發展為中國人普遍信仰的慈母?哥倫比亞大學宗教學系教授于君方,五月十七日起,於聖嚴教育基金會主講四場「漢傳佛教的菩薩信仰:以觀音為例」系列講座,從經典、靈驗記、造像與聖地四方面,說明觀音信仰傳入中國後的本土化過程。

「本土經典、靈驗記、寶卷,是中國人了解、信奉觀音很重要的媒介。」于君方指出,中國人最早從《法華經》、《楞嚴經》、《觀無量壽經》認識觀音,在感受到觀音的靈驗後,便為觀音撰寫經典,如《高王觀世音經》、《佛說觀音三昧經》,民間也流傳著許多靈驗記與寶卷,使觀音名號流傳大街小巷,深受敬愛。

然而,早期印度和中國的觀音,皆為威武的男相,如何由男轉女,還發展出水月觀音、白衣觀音種種不同形象?于君方說明,最早的靈驗記中,觀音為梵僧,後來逐漸轉為中國僧人、白衣居士,「前人在夢中、打坐時,看到某種觀音形象,請畫家畫出來,形成靈驗記、信仰者的經驗、藝術造形,三者循環影響。」觀音於宋朝開始女性化,元朝後已完全為女性形象。

除了演講,于君方還播放一九八七年於杭州上天竺寺、普陀山田野調查時拍攝的紀錄片。「唐朝之後,人們逐漸把普陀島視為觀音菩薩的家──《華嚴經》中的普陀洛迦,往後明清皇室大力支持,便形成了進香的傳統。」影片中,婦女成群結隊穿著藍衫、頭包花布巾,口唱以妙善公主故事編成的「觀音經」,到上天竺寺祈求保佑;而普陀山的香客,則是個人獨行,三步一拜。

「有人批評這些使佛教民俗化,但這也幫助佛教深入民間,是佛教偉大與成功的地方,觀音信仰的普及,即是最好的例子。」于君方對傳統論點提出反思。四場豐富的演講,讓聽眾更了解觀音與中國文化深厚的因緣。

................................................................................................................................................................................................................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371期7月號

大家來鈔經

「鈔經一遍,勝過閱讀十遍」,鈔經是許多佛教徒的定課,在印刷術發明前,鈔經曾是弘傳佛法不可或缺的方式。蘊含智慧寶藏的經文章句,視之於眼、念之於口、書之於手、注之於心,是修行的入手處,能夠增福、修定與發慧,連心智科醫師也肯定鈔經是心靈治療的最佳方法之一。本期帶您認識鈔經法門,並邀請擔任財務長的劉雅玲、科技業李桓瑞、學者崔中慧分享,如何利用時間鈔經,讓自己專注、放鬆,化解煩惱、開啟智慧。

還記得學佛之初的「發心」嗎?「爾然禪話」繼程法師帶領我們重新檢視自己的「發心」,清楚掌握禪修關鍵與學佛方向。「人生新視界」惠敏法師分享「睡好」與「止觀雙運」,讓我們培養「早睡自然醒」的好習慣。「電影與人生」介紹《奧瑪的抉擇》與《我要去美國》,看二個年輕人如何在理想與現實的考驗中,激發人性光輝,跨越心靈牢籠。(每本150元,訂閱一年144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http://www.ddc.com.tw

...............................................................................................................................................................................................................

【教育文化看板】

佛教學院學生暑期出國研修

法鼓佛教學院榮獲教育部103學年度「學海飛颺」計畫補助,暑假期間選送釋圓悟、楊鎮鴻二名學生,前往美國柏克萊聯合神學院研修。此外,佛教學院也選送釋洞崧、釋德光、釋性宜、釋惠貞等四位,前往緬甸、南印度,學習巴利語和藏語。

佛教學院推廣中心8月新開課程

課程名稱 教師 開課日期 上課地點
禪柔瑜伽內臟保健系列3 簡淑華 8/11 德貴學苑
禪柔瑜伽身心柔軟系列3 8/14

佛教學院推廣中心應用成果展

【時間】7月3日(四)19:10∼21:00

【地點】法鼓德貴學苑2樓大殿

佛教學院103學年度學分班招生

【碩士學分班】7月15日開始報名

【學士學分班】8月5日開始報名

◎以上課程與活動詳情,請上網查詢:http://ddbctw.blogspot.com

【線上報名】http://140.131.255.111/ddb_pes/

【洽詢電話】(02)8978-2110分機8011

...............................................................................................................................................................................................................

踏出校園 實踐菩薩行

【2014僧大畢業製作暨禪修專題發表】結合國樂 攝影 漫畫 開創弘法新方向

繼程法師 分享「禪心悅意」

【聖基會經典講座】
于君方講觀音菩薩中國化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371期7月號
大家來鈔經

【教育文化看板】
佛教學院學生暑期出國研修

【教育文化看板】
佛教學院推廣中心8月新開課程

【教育文化看板】
佛教學院推廣中心應用成果展

【教育文化看板】
佛教學院103學年度學分班招生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