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92期 2014.04.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帶著尋根溯源的心,關懷員們從農禪寺出發,沿著市區街道,行腳至北投文化館。(普化中心 提供)


尋根溯源 追隨祖師腳步

從農禪寺到中華佛教文化館,

一趟探尋與追隨之旅,

讓擔任普化教育課程的關懷員們,

對法鼓山的教育精神,

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本期邀您來分享。

◎陳慧蓉

二二八連續假期,遊客如織的北投溫泉區,出現一支安靜的行腳隊伍,在法師帶領下,徐徐往中華佛教文化館前行。他們是從農禪寺出發,準備行腳至祖庭禮祖的普化中心關懷員。

這一百六十位關懷員是參加二月二十八日至三月一日,普化中心於農禪寺舉辦的「普化教育悅眾充電營」,學員不只來自北臺灣,許多香港、溫哥華的悅眾,也把握返臺因緣參加。充電營以「探尋與追隨」為主題,由法鼓山僧伽大學副院長果光法師、普化中心副都監果毅法師、法鼓佛教學院杜正民教授講解三堂「解門」課程;還安排禪修、朝山、行腳至文化館禮祖的「行門」。在解行並重中,體會東初老人與聖嚴師父興辦教育的願心。

「法鼓山提倡全面教育,我們的特色就是教育。」首日課程中,果光法師指出法鼓山任何活動,都具有教育義涵,並以聖嚴師父寫給僧團的手書「作育龍象的人便是龍象」,勉勵眾人充實自己,影響年輕一代,成為別人的善知識。杜正民講授的「大學院教育:尋根溯源」課程,說明大學院教育的創設脈絡及體系,期待將來結合法鼓大學、大普化教育,進一步發揮法鼓山的教育功能。果毅法師與眾人分享普化教育課程開辦至今的成果時,更打趣地稱眾人為「股東」。

三月一日一早,行腳禮祖出發前,果毅法師向眾人說明,此行的意義在於承先啟後,希望大家保持身心放鬆,帶著菩提心與大悲心回來。眾人戴著斗笠,靜默地從大業路經行至祖庭文化館,向開創法鼓山文化教育事業的東初老人法相頂禮,在感念老人悲願心的同時,不少人都紅了眼眶。

「原來身教是練出來的。」快樂學佛人關懷員邱玫玲分享,以前知道佛法觀念,卻不見得能體會,禪修、朝山、行腳讓她學到,修行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平常就要多下工夫。來自溫哥華的許淑貞感動地說,參加充電營後發現,即使在海外,法鼓山課程同樣完整無缺,了解法鼓山提倡教育的初衷後,對不同族裔信眾的接引方式,也有了更多元的想法。

▲眾人回到農禪寺禪堂,展開討論與分享。果毅法師叮嚀擔任關懷員不只是服務,還要走入佛法更深處,常提起願心和信心。(普化中心 提供)

▲站在開創法鼓山文教事業的東初老人法照前,眾人至誠頂禮,期勉自己追隨祖師腳步,一起推廣全面教育。 (普化中心 提供)

................................................................................................................................................................................................................

【安和分院「佛教徒的生死觀」講座】

想「死得好」 先學「活得好」

◎陳麗珠

當自己面臨死亡或親友往生,心裡往往難以面對接受。如何幫助自己與他人,化解對死亡的懼怕,自在迎接這期生命的結束?三月二日至四月二十日,安和分院開辦「佛教徒的生死觀」講座,三學院監院果慨法師引導大眾一窺生命實相,以及如何圓滿人生最後一場佛事。首場有五百五十位聽眾到場聆聽,創下安和分院聽課人數新高。

講座一開始,果慨法師娓娓道出一年多前,女眾老菩薩意外往生、佛事處理過程。法師說,當見到老人家車禍開刀後,滿是不安的臉龐,心中浮現師父的叮嚀:「唯有生者安,死者才會安」,隨即運用平日修行法門,安定自己的心,並藉由祝福寬慰老菩薩的心。原本瀰漫在親友間的不安氛圍,頓時也跟著安定下來。

透過陪伴與對話,法師向老菩薩說明死亡是自然的事,降低對死亡的恐懼;同時向老菩薩表達感恩,讓老人家知道自己的生命是圓滿的;更允諾會原諒肇事者,陪伴其走過往生歷程。聽了法師引導,老人家雖無言語,卻笑臉盈盈,原本預立以民間信仰處理後事的遺囑,也跟著改寫。

「往生前的引導,或許人人不盡相同,但一定要讓往生者感受到祥和寧靜。」法師表示,臨命終時身心通常容易紊亂,多數人無法依靠自己,此時不妨運用念佛方法,當發現往生者起了貪瞋之心,要馬上引導放下。

面對死亡不僅需要正確觀念,還要在日常中練習用方法。法師說明,若想要「死得好」,就要先學習如何「活得好」;死是果,重點是「活」,死法就是活法的表現,幫助別人死得安詳,與準備自己的死亡同樣重要。

「臨終並非我們開始學習方法的時候,應從日常生活中累積工夫。」法師叮嚀除了透過課堂熏習,平日行門功課也不可少,例如:誦經、拜懺、持咒、念佛,學習念念與佛相應,還要常行布施,練習用恭敬心與人廣結善緣,也練習捨心,臨命終時,方能了無牽掛地往生。

................................................................................................................................................................................................................

【精進菩薩】

願學大師精神 弘法北美

▲溫哥華青年丹尼爾•歐文斯(Daniel Owens),來臺參加生命自覺營後,希望自己效法歷代祖師奉獻精神,在北美弘傳佛法。(葉芃宜 攝)

◎Daniel Owens(溫哥華道場義工)

找了好多年,終於在去年(二○一三年)找到法鼓山溫哥華道場。在那裡學佛、皈依三寶,甚至在大家促成下,參加今年二月在臺灣舉辦的生命自覺營,我很珍惜這些因緣。

我今年二十八歲,是一個廚師。從小就對宗教感興趣,但生長的小鎮所有人都是基督教徒,直到二十歲出頭,才接觸到印度教與佛教。我不認同印度教的種姓制度,於是轉向佛教,愈讀愈有興趣。那時我跟女友住在法國,她不喜歡我學佛,分手後,我想好好研究佛法,但法國宗教不興盛,所以二○一三年五月我回到溫哥華,拜訪一些佛寺,最後到了溫哥華道場。

在道場擔任義工或參加共修,每個人都有共同目標,就是修學佛法、護持佛教,我很喜歡這種感覺。現在我一星期有五天在道場,兩天在大寮當義工,其他三天參加佛學班、禪坐、念佛共修。到溫哥華道場學佛,對我來說很重要,我找到生命的意義與方向,也明白生命是無限延伸的。

二○一三年八月,果醒法師到溫哥華弘法,為我授三皈五戒,從此五戒成為我的生活準則,戒了酒,遠離不少壞習慣,生活改善很多。我有些朋友與同事也因此對佛教產生興趣,還有人特別畫了佛像送我做禮物。

研究佛法成為我的生命目標,我正考慮要進大學做研究,還是出家。由於對出家生活一點概念也沒有,道場的義工與法師知道後,熱心協助我到臺灣總本山參加生命自覺營。參加自覺營就近跟法師學習,收穫很多。我們學習出家人的威儀,像是練習如何走路不被縵衣絆倒,也學習禪修、梵唄;上課時,同組法師與師兄弟,都竭盡所能幫我翻譯;我也把握機會,向法師請教修行問題。以前因語言關係,很少唱梵唄,在自覺營每天早、晚課密集練習,梵唄也漸漸跟得上了。

那幾天裡,在男眾學務自修室中看到歷代祖師的壁畫,尤其撼動我。歐美社會很多人對佛教有誤解,認為佛教不科學、是迷信,佛教在北美的弘揚並不容易。想到祖師們奉獻一生傳授佛法,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對自己的國家、對佛教有所貢獻。 (陳慧蓉/採訪整理)

................................................................................................................................................................................................................

【中級1禪訓班心得】

用對方法 不再盲修瞎練

◎鄭紹儀

歷經了「初級禪訓班」培訓,也參與過不少禪修課程,但日常生活中,只能藉著學到的一點點基礎觀念來練習,例如:數息、隨息與數數念佛,往往遇到身心狀況時,不清楚如何面對處理,對於是否用對方法,也產生了疑問。

這次參加「中級1禪訓班」,法師的教導讓我豁然開朗,知道更多禪修理論,並能實際運用在修行上。原來,在不同的時間點數息,會影響用的方法是否得力。法師告訴我們,數息的關鍵在於自然呼吸,並在呼出一點點氣之後,再加上一個數字。

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我們更能理解「方法」如何使用,而非只是盲修瞎練,如此下來差別真的很大。同組有學員原本無法數息,也用不上方法,這次已能順利安穩地用上方法,可見解行並重的重要性。另外,法師也教導如何面對身心反應,使我們學到如何對治昏沉、散亂、痛、幻覺等。種種學習,不僅釐清了許多禪修觀念,也讓我有機會核對自己的學習狀態。

先前不了解「中級1禪訓班」與「禪二」的差別,這次也獲得釐清。現代社會工作繁忙,不容易安排長假參加禪七,於是有了禪二,接引大眾有更多精進修行的機會。禪二內容著重方法的實地練習,包含動禪、經行、打坐等行門部分,作息可說比照禪七,禪期內是禁語的。

中級1禪訓班同樣也是二天,但目的是禪修方法的校正與核對,也可說是進入禪七的前行課程。中級1禪訓班的內容,延續「初級禪訓班」建立的心態與觀念,讓學員可以透過課程檢視自己,修行時是否用對方法,經由實際練習與引導,使後續的禪修邁入正軌,大大增加了我們對學佛修禪的信心。

................................................................................................................................................................................................................

【學習成長看板】

聖基會「聖嚴法師經典講座」

日期 主題 主講人
4月12日 順逆境 心安平安 常願法師
4月19日 生命的覺醒與超越 常乘法師
4月26日 僧命字典 常遠法師
5月3日 「付錢買燒餅」公案的啟示 常啟法師

【時間】每週六上午10:00∼12:00

【地點】聖嚴教育基金會講堂

【報名洽詢】(02)2397-9300分機13、14

網路電視臺4月主題影片

【影片主題】緣起性空──生命法則

【內容簡介】因緣與偶然、巧合,有什麼不同?佛經中常說「業感緣起」、「緣起性空」,性空是什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佛法基本觀念──因緣、因果、空性,本期主題影片邀請大家一起契入生命法要。

◎法鼓山網路電視臺http://ddmtv.ddm.org.tw/

................................................................................................................................................................................................................
 

尋根溯源 追隨祖師腳步

【安和分院「佛教徒的生死觀」講座】想「死得好」 先學「活得好」

【精進菩薩】願學大師精神 弘法北美

【中級1禪訓班心得】用對方法 不再盲修瞎練

【學習成長看板】聖基會「聖嚴法師經典講座」

【學習成長看板】網路電視臺4月主題影片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