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74期 2012.10.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動人的梁皇寶懺法會

八月十八日一早,農禪寺梁皇寶懺法會湧進五千多人,

大家靜靜捧著懺本,隨文入觀,一心專注,心無旁騖,場景令人感動。

▲坐在場內臨時加放的椅子上,信眾一心專注拜懺,精進用功的場景令人感動。(許朝益 攝)

◎江元燦

農禪寺舉辦梁皇寶懺法會,迄今已十六年,我年年未曾缺席,且全程參與,留下無數好因好緣的回憶,今年也不例外,許多感人的場景至今仍在腦海中,內心感動不已。

五千多人拜懺 一心專注

第一個感人的場景,是在法會第一天。八月十八日週六一早,法會現場湧進五千多人,巨大的帳篷僅能勉強容納三千人,義工們搬來椅子近二千張,分別安放在場內走道和帳篷四周。監院果燦法師一再為空間局促不足,向大家表達歉意。懷抱珍惜和感恩,大家靜靜捧著懺本,隨文入觀,一心專注,心無旁騖,場景實在令人感動。

午齋時,義工們一排排傳送便當,每個人伸出雙手承接、小心翼翼,不敢放在乾淨而鋪排整齊的桌巾上,大家告訴大家,別把油垢沾在桌巾上。小小一件事,是大家發自內心將農禪寺當成自家愛護的心,這是一份永不動搖的深切情感。

果竣法師開示時引用的故事,總是深具教化力量,讓人聽完了上午場,又期待下午場,即使有些故事已聽過,但一經法師講說,故事變得更感人。聲音響亮的果舫法師,特別在用午齋的時候,苦口婆心引導大家如何吃飯、如何吃得健康:一口飯咬五十下,變成米漿才吞下,「吃飯皇帝大」,千萬不可輕忽草率。

同心協力善後 把握「年三十」

第六天晚課結束後,總外護果界法師上臺,向大家宣布善後的工作,每個人都留了下來,即使工作如好幾個山頭高,人手足夠哪有艱難呢?全場靜默地進行工作,沒有半點吵雜的聲音,搬桌子的、搬紅色拜墊的、搬鐵椅子的,大家都勤快地動了起來。當下心忖:這是佛法的力量,大家感念佛恩,所發出的自心能量。

背著背包跟大家一起善後,當下想起了聖嚴師父曾說,每天的時間都要好好運用,隨時隨地準備「生命中的年三十夜」。抱著「年三十」的懇切思惟和行動,內心又歡喜又珍惜,大卡車停在身邊,我抱著長條木桌往大卡車上遞,一次又一次,與接應的人有了默契。突然聽到有人喊:「江老師,讓年輕人來做吧!」我心下想:「年三十」不做,因緣錯過就沒得做了。我微笑回應,突然感到眼角有鹹鹹的淚水。此時此刻,多動人的「年三十」場景!

.................................................................................................................................................................................................................

【聖嚴師父小故事】

壞了一半的荔枝

◎釋果祥

惜福是聖嚴師父的性格特色之一。我們僧眾當中,有的人一、兩年就要換一雙僧鞋,師父則是一雙僧鞋穿了好多年也不壞。師父的衣服也是一樣,穿了幾十年,看起來還是好好的,永遠都是那麼乾淨。師父對任何東西都很愛惜,一如閩南語所說的「寶惜東西」。

對於食物,聖嚴師父也是相當珍惜。曾經有一次,一位居士送了荔枝到寺裡,師父拿起一顆壞了一半的荔枝,我看了趕緊告訴師父:「這個荔枝不能吃了!」師父卻回答說:「還可以吃。」我說:「不可能的。」沒想到師父拿起水果刀,將那發霉的半顆荔枝削掉,再拿給我看,並說:「還可以吃呀!」然後,便歡喜地把剩下的半顆荔枝吃掉了。

.................................................................................................................................................................................................................

【方丈和尚會客室】

大事小事,都是佛事

◎隨行小組

「大家都是為了做事而來,在服務過程中,有時民意監督與媒體輿論並不見得支持,而是批評多、肯定少。」

「善知方便度眾生,巧把塵勞為佛事。如果能夠從中學習慈悲與智慧,一切大事小事,無非佛事。」

執起現實與佛事的兩端,八月三十日,方丈和尚受邀為行政院第六期政務研究班學員舉行「心靈革命」專題講座,開啟心靈環保一席談話。方丈和尚分享,心靈環保的精髓即慈悲與智慧,在現實人生之中,處順境而行逆向思考,遇挫折而能正面解讀,心境常持平靜與安定的一分平常心,即是心靈環保。

「平常心是一種修養。」方丈和尚提點,若要培養平常心,需要一點基礎功課。首先,入門第一課是確立人生價值觀。方丈和尚表示,政務官多半懷有淑世理想,目的是為了做事而非做官。不過,國家政策的推動,回應時局總是必須,因此常有調整的需要。「盡心盡力,還要隨順因緣、隨緣努力,時時回到奉獻服務的初衷。」

第二堂課是保持平常心。「所謂平常心,並非無動於衷,而是面對順逆,坦然自在。」方丈和尚說,境界現前不一定是壞事,換個角度想,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讓我們學習去面對、處理,也許事情處理不盡理想,還是要練習放下,至少已經盡力,於心無愧。

第三堂課是借境鍊心。遇到境界,正好觀照自己生起哪一種心?是與憂悲苦惱相應,或與慈悲智慧相契?「無論順逆都應感恩,感恩讓我們又有機會學習以智慧解決問題,又有機會發揮慈悲來奉獻付出。人生是學習與奉獻的歷程,因此聖嚴師父說:『大事小事,根本沒事。』」

方丈和尚說,法鼓山推動心靈環保的目的,是為使人人平安、健康、快樂、幸福,用心靈環保照顧自己是智慧,用心靈環保關懷他人是慈悲。若能如此,則人生一切大小事,都是佛事;而一切大事小事,處理之後都要放下,因此根本沒事。

.................................................................................................................................................................................................................

【我的學佛故事】

從疑佛到念佛

◎葉果音

家中兄弟姊妹中,我排行老八,蒙受父母兄姊疼愛,在一九五○年代,有機會受大學教育並考取公職,原以為可以平步青雲,未料母親卻罹患口腔腺癌,隨後接受手術、放射線治療。就在母親療程告一段落後,身體健壯的父親卻意外往生,頓失依怙的我,椎心痛苦,只好終日追名逐利,以填補心中的惶恐和不安。

三十年歲月倏忽流逝,感覺自己愈來愈像孔雀,僅擁有光鮮外相。偶爾想到父親的去處,但始終沒有答案,直到看了《正信的佛教》一書,才了解緣起緣滅、空、無常的道理,只是心中仍對極樂世界、成佛存疑。

罹癌的母親雖得以延續生命,卻終日不離點滴、藥袋。對母親的病苦愛莫能助,只能在她住院或病危時,參加法會為她消災祈福;有機會也帶她參與梁皇寶懺、念佛、拜佛,希望她能藉此減輕病苦的感覺,理性上自己還是不相信念佛、拜佛的功德。

不可思議的是,老菩薩在生命最後階段,完全沒有癌末的痛苦,安詳往生。在家鄉,治喪事宜都由宗親主導,絡繹前來的蓮友助念十小時後,主事宗親準備殺生祭拜,但法師前來關懷後,情況竟完全改變了。家人主動茹素、做早晚課,並以誦經、法會取代了民間習俗,令我敬佩修行人的感召力量,而家人也因此陸續加入學佛之路。

自己雖然接受禪修的方法和觀念,卻還是不相信淨土法門。為了老菩薩,我帶著至誠懇切的心參加佛七,沒想到竟對念佛有了全新體驗。透過懺悔,我體會什麼是「自我消融」,明白真慚愧、求懺悔。法會圓滿後,佛號聲縈繞數日,內心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平靜,對於「人身難得、無常迅速、命在旦夕、凡所造作,必有因果」,更有一番體會,原來只要老實修行,就能提昇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

【步步踏實向前】

遇見一位蝸牛菩薩

◎顏常如

在遇上蝸牛菩薩之前,對於「菩薩會化現成各種眾生來度化我們」這句話,其實是懷疑的,但是,人生如戲,或許這個懷疑應被重新檢視,也或許只是一個巧合,總之某個下午,我遇見了一位蝸牛菩薩。

那天傍晚,一如往常準備洗菜煮晚餐,水盆中的菜葉洗淨撈起後,一團小小漂浮物引起我的注意。輕輕捧起來看,是一隻直徑不到半公分的小蝸牛。屈指算算,這隻蝸牛應該是我們搬入新家後,第四、五位隨青菜來訪的客人。通常,我會先除去包覆牠們的水滴,並留下一片牠們原本的食物,當成主人小小的招待心意。這些小訪客常會在五分鐘內醒來,然後在方圓十公分內的近處晃晃,所以,我很安心地繼續準備晚餐。

五分鐘後,意料之外的事發生了:這隻蝸牛竟已清醒過來,還繞過一整個水槽,回到已清洗過的青菜堆上。驚喜地看著這隻全身舒展、自在的蝸牛菩薩,彷彿我成了來訪的賓客,望著來迎的主人。回過神,將蝸牛移請到更大一片菜葉上,牠似乎明白了這點,安然收起身軀,蝸居禪修去了。晚上入睡前,牠都沒有下座,我也不打擾,等明日一早,再送牠出門。

隔日起床,照例先去瞧瞧客人的狀態,遍尋不著,很著急,怕不小心踩到牠。這小小斗室,連牆上都仔細找了,怎麼會不見呢?以往來訪的蝸牛,活動區域不外這些地方,這回十倍大的搜尋範圍,卻還找不著,真奇怪!

就在即將放棄時,難得仰頭嘆了一口氣,竟在頭頂的天花板上,看到牠的身影!牠以昨日休息的狀態,安然地倒立著。那一刻,突然有一種棒喝的感受自頭頂而下──原來,再遠的路途,只要一步一步移動,總有出人意外的進程!

輕輕地,搬來板凳,將蝸牛請下來。我帶著敬意,送蝸牛菩薩到離家不遠的草叢中,合十向牠告別。跨上單車,記著菩薩教我的事,繼續前行。

.................................................................................................................................................................................................................

【祈願觀音池中】

洗池 洗石 洗心石

一方水塘,照攬天地間的變幻萬千。法鼓山上的祈願觀音池向來是參訪民眾最常留連拍照、合掌祝禱的地方;九月份的祈願池畔,映照的不是藍天白雲,而是埋首耕耘心田的義工身影。

九月十七日至二十六日,是法鼓山上例行的洗石子時間,每天都有來自各地近百位義工參與其中。長達十天的清洗工作,偶爾豔陽高照,偶爾飄著毛毛細雨,無論外境如何改變,義工們專注於手邊的工作,在搓揉、刷洗、翻曬、鋪排的過程中,清楚手掌接觸石頭的溫潤、雙腳在水池中行走的清涼,清楚而放鬆而喜悅。看著祈願觀音池從渾濁轉為清澈明亮,洗淨的彷彿不只是手邊的石子,還有自己的心。(文/許翠谷•圖/李東陽)

.................................................................................................................................................................................................................

【法鼓徵文】

心靈環保,幸福20!

一句「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對生活省思「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與人相處,時時抱持感恩心……,這些實用的「心靈環保」方法,為您的心靈、日常生活,乃至周遭人事物,帶來哪些正向轉變和提昇呢?

2012年,由聖嚴師父提出、四眾弟子共同推動的「心靈環保」運動,屆滿20週年囉!不論是四種環保、心五四、心六倫的實踐,參加禪修、法會、義工服務的心得,還是閱讀師父著作與法語的啟發,《法鼓》雜誌邀您一起寫下生命的「心」體驗,與更多人分享「心靈環保」的幸福故事。

來稿請寄:臺北市112北投區公館路186號5樓《法鼓》雜誌收
傳真:(02)2896-0731
E-mail:mag@ddc.com.tw
請註明「法鼓徵文」(本刊保有文稿刪修權,若不願修稿,請於來稿中註明。文稿如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將不另行通知)

.................................................................................................................................................................................................................

動人的梁皇寶懺法會

【聖嚴師父小故事】壞了一半的荔枝

【方丈和尚會客室】大事小事,都是佛事

【我的學佛故事】從疑佛到念佛

【步步踏實向前】遇見一位蝸牛菩薩

【祈願觀音池中】洗池 洗石 洗心石

【法鼓徵文】心靈環保,幸福20!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