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69期 2012.05.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騎著單車去禪修

拜懺、泡溫泉、踏青依序登場,這是怎樣的修行活動呢?
一趟臺東信行寺「修行結合休閒」之旅,讓人體驗到:
真正的休閒是透過禪修的練習, 得到身體的放鬆,也得到心靈的滋養。

▲真正的休閒是透過禪修的練習,從外在的覺受到內心的沉澱,繼而得到身心清朗。 (信行寺 提供)

◎鐘美鳳

提起「修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苦行僧」的畫面;而提到「休閒」,則會聯想到海邊做日光浴或種種充滿聲光刺激的活動。「修行」跟「休閒」似乎南轅北轍,很難畫上等號。

然而,臺東信行寺之旅卻是一個很另類的「修行結合休閒」活動,很難想像拜懺、泡溫泉和踏青,可以在一個活動裡依序出現,這是怎樣另類的活動內容呢?

海青登場 拜懺滌身心

到臺東的第二天清晨,在打板聲中醒來,天色昏暗,風猛烈的吹著,告訴自己:「這裡是寺廟,不是旅館!」望向前方,只見佛堂燈光在昏暗中溫暖的亮著,揉一揉惺忪的睡眼,準備做早課去!

上午大悲懺法會,是一場莊嚴的佛事,透過虔誠唱誦、禮拜,洗滌滿身的塵勞,讓心靈更加明朗自在。

下午到加路蘭體驗「海印三昧」:觀海、經行、打坐。在強勁的海風吹襲下,領略風中經行的覺受,再躺下,將身體交給草地,感受草地的柔軟,仰望天空的廣闊。接著找到觀海的位置,就地打坐,面對一波一波洶湧的波浪,聽著澎湃的浪濤聲。法師開示:「一波一波的波浪,來來去去,相續不斷,就是因緣生因緣滅的過程,世間一切,無時無刻都在生生滅滅。」第一次在海邊打坐,體會個體在天地間的渺小,聽海潮音,是在學習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慈悲與智慧啊!

泡溫泉與踏青 領略大自然

體驗放鬆,則是在知本泡溫泉時,經過了上午的心靈沉澱,泡溫泉更能自然地放鬆身心,感受身體接觸溫泉水時,毛細孔一一張開的感覺,以及熱氣進入體內,身體逐漸溫暖放鬆的感覺,過程中慢慢地也把心理上的包袱漸漸放下,只留下自在和歡喜。

戴上遮陽帽,到關山騎腳踏車,一開始是體力與耐力的考驗,汗流浹背,氣喘如牛,逼著自己去認知自己體力的極限,告訴自己:「真的上不去,就放下吧!不要硬撐。」接著漸入佳境,可以不費力的快速前進,享受輕風拂面、鳥語花香的覺受。真像人生際遇,逆境順境的出現,都是在讓我們體驗人生不同的風光,也練習不要去執著緣起緣滅的覺受。

兩天的行程,充分體驗禪修融入休閒的感覺,體會到真正的休閒是透過禪修的練習,從外在的覺受到內心的沉澱,繼而得到身心清朗。此時「萬物靜觀皆自得」,因此,就更能領會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真正在休閒中得到身體的放鬆,也得到心靈的滋養。

.................................................................................................................................................................................................................

【聖嚴師父小故事】

坐舊貨車到總統府

◎釋果祥

聖嚴師父的剃度師父東初老和尚圓寂之後,師父接受遺命,從美國回到臺灣,接掌文化館的弘法工作。此後將近十年時間,師父在臺灣一直沒有專用的車子。

直到一九八五年,有一位徒弟來出家,把他過去載貨用的一部小發財貨車也帶來了,從此以後,師父在臺北縣市附近的行程,幾乎都固定乘坐這部小貨車。

師父的好友成一法師勸他換一部正式的轎車,這個建議卻很久都沒被採用。師父還是乘著那一部舊貨車,到處去弘法、辦事。有一回,師父應邀到總統府演講,也是乘著舊貨車去。接近總統府的正門時,警衛急衝衝地將師父的車子攔下來。師父向警衛表示,他是應邀到總統府演講的人,應該可以把車子直接開到大門口。警衛人員告訴師父,貨車不可以開到總統府正門來。

有了這一次的經驗,師父才認真地想到,生活在社會中,有時候還是需要隨順社會的習慣,於是他漸漸地少坐貨車,並且聽從成一法師的建議,換了一部轎車,避免以後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當時集各種卓越貢獻、頭銜和聲望於一身的聖嚴師父,乘坐舊貨車到處去弘法、辦事的事蹟,讓身為弟子的我們,從師父的身教中,深刻地學習到:東西能用就好,不去在乎個人享受的簡樸風格。

.................................................................................................................................................................................................................

【方丈和尚會客室】

吃虧,其實是捨得

◎隨行小組

假使有人,二十來歲,已經學佛,已接觸打坐,生活中大抵不乏接收如此美言:「真有慧根!真有福報啊!」方丈和尚果東法師面對一群學佛的年輕人,則與他們斟酌三個問題。

三十多位法青,來自馬來西亞與新加坡,難得臺灣之行,就上法鼓山報到。方丈和尚談起的第一個問題:「年輕人也需要修行嗎?」一時,臺下原來笑盈盈的臉龐,忽而轉為肅默,炯炯目光,緊盯臺前。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確認什麼是修行?所謂修行,就是修改、修正我們的身心行為。身心行為,就像是一面鏡子,遇到各種境界,起心動念總是難免,這個時候,練習去察覺是很重要的。當我們一次一次察覺,一次一次練習面對、接受、處理,之後放下種種罣礙,這就是在修行。這樣的修行,年輕人是否也需要呢?」

年輕的目光,繼續跟隨臺前,接著,聽到方丈和尚第二個問題:年輕人難道非得等到玩得夠本,才願意開始修行?

「有些人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對吃喝玩樂、五欲的社會染缸不怎麼興趣,自發保持距離,而想要多做一些服務利他的事。像這樣的人,必然是過去生發了善願,因此這一生志向很清楚,比起其他人,更早投入慈悲與智慧的菩薩行。諸位是否也是這樣呢?」

方丈和尚的年歲,較這群佛弟子至少長了一倍,然而談話的語氣,則近溝通、分享。「大家都聽過『吃虧是占便宜』這句話吧?」再又一問。「聽過。」年輕的學員齊聲回答。

「吃虧就是占便宜,其實就在講施與受。我們也可以這樣解讀:吃虧,其實是捨得;占便宜,則是把種種與人相處,不論順境或者逆境,都當成是讓我們修福修慧的契機。施與受,只是角度的問題。所以現在,看起來是我在關懷大家,但在你們心中,是不是也在關懷我?」年輕的學員笑了,笑聲裡似乎多了一層心開意解的體會。

.................................................................................................................................................................................................................

【清明佛七有感】

蹉跎十年的修行路

◎王果陽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大學時一次偶然機會,陪同久居美國的姊姊到農禪寺參訪。姊姊想在聖嚴師父座下皈依三寶,臨時報了名,我糊裡糊塗湊了熱鬧,也跟著皈依了。

但真正老老實實親近法鼓山,卻是十年後的事。那時在電視新聞中,看到師父捨報的消息,心想:看了聖嚴師父的書十年,卻沒有一日好好修行;一蹉跎,師父都走了。心裡突然有了些許體悟。前年三月報名農禪寺初級禪訓班,正式開始我的修行之路。

參加了幾次禪一、禪二和禪七,今年三月報名受菩薩戒。受戒前二天,卻生病住進臺大醫院,家人都以為是重症,七天後,卻奇蹟般出院了。我再次感受修行不易、業障深重,連受戒的因緣都沒有。三月中旬看到佛七的訊息,馬上報了名。

從走進大殿那一刻起,耳朵裡便充滿了佛號。開示法師慈悲,自己感冒咳嗽,卻不畏病痛,每日陞座開示三次。每每聽完開示,都覺得自己看了師父的書,原來都沒有讀通、沒有讀透。

在阿彌陀佛聖號聲中,出位繞佛。南無右腳、阿彌左腳、陀右腳、佛左腳,右左右左,收心攝心,歸位後,繼續坐念聖號。跑香時,監香法師提點督促,碎步快跑,聖號盈耳,在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和清淨大海眾菩薩一路陪伴下,不捨晝夜奔向西方。

感謝農禪寺在工程進行之際,舉辦清明報恩佛七。監院法師擔心照顧不周,每天到大殿關懷。其實國土危脆、四大苦空,日本東北大地震不就是最好的示現?我們也能有所體會,即使工地飛沙走石、敲敲打打,仍感恩有此精進共修的因緣。

善導大師念佛每至聲嘶力竭,而我念佛則每至淚流滿面。為自己、為家人、為眾生,當下發心,明年清明一定要來護七。希望農禪寺新建工程落成後,接引更多人一起來學佛。

.................................................................................................................................................................................................................

【當頭棒喝】

你回哪個家?

◎陳滿花

已經好一段時間沒擔任「菁英禪三」的外護,這次在法師鼓勵下接下任務。我把它視為新的嘗試,以突破往昔較繁複的手法,用簡單的烹調方式,把乾淨且能量高的食材,回歸本來的味道,發揮它該有的功能,好讓學員們透過用齋滋養色身,讓心逐漸和緩沉靜,符合禪食精神,這也是我的初衷。

時間在歡喜中流逝,活動也近尾聲,我向法師說:「準備回家了!」法師輕輕一句:「你回哪個家?是如來家嗎?」

剎那間,如當頭棒喝,重重打醒正在幻想著一進家門,五個孫子衝出來緊緊抱著我,在耳邊咬字不清地說「阿嬤,我愛你」的畫面。頓時,白日夢徹底粉碎,警覺到原來親情比名利還更牽動內心的微細處。雖然在家人可以擁有世間圓滿的眷屬,但如果執取它,將是一次又一次無止盡的輪迴,不可不慎。此次護禪三的法喜外,又多了一層收穫。感恩!

.................................................................................................................................................................................................................

【法鼓徵文】

心靈環保,幸福20!

一句「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對生活省思「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與人相處,時時抱持感恩心……,這些實用的「心靈環保」方法,為您的心靈、日常生活,乃至周遭人事物,帶來哪些正向轉變和提昇呢?

2012年,由聖嚴師父提出、四眾弟子共同推動的「心靈環保」運動,屆滿20週年囉!不論是四種環保、心五四、心六倫的實踐,參加禪修、法會、義工服務的心得,還是閱讀師父著作與法語的啟發,《法鼓》雜誌邀您一起寫下生命的「心」體驗,與更多人分享「心靈環保」的幸福故事。

來稿請寄:臺北市112北投區公館路186號5樓《法鼓》雜誌收
傳真:(02)2896-0731
E-mail:mag@ddc.com.tw
請註明「法鼓徵文」(本刊保有文稿刪修權,若不願修稿,請於來稿中註明。文稿如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將不另行通知)

.................................................................................................................................................................................................................

騎著單車去禪修

【聖嚴師父小故事】坐舊貨車到總統府

【方丈和尚會客室】吃虧,其實是捨得

【清明佛七有感】蹉跎十年的修行路

【當頭棒喝】你回哪個家?

【法鼓徵文】心靈環保,幸福20!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