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65期 2012.01.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288送聖記

編按:第五屆大悲心水陸法會圓滿了,
由二百八十八位菩薩組成的送聖隊伍,這次由臺南地區菩薩們擔任。
寒風細雨中,「二八八」送聖隊伍以莊嚴齊一的步伐,獻上最虔敬的供養,
本期邀您分享「二八八」菩薩們的感動與體會。

▲二八八送聖隊伍在雨中前行,菩薩們同心同念,不管老少、資深與新進,大家佛號聲一致、步伐一致,感動了自己,更感動了大眾。(李東陽 攝)

榮幸出任務,原是「被服務」

◎郭振銘

二○一一年水陸法會的壓軸儀式「送聖」,有幸由臺南分院承擔,也促成自己參與的機緣。兩次全天的培訓課程,猶如當兵,反覆練習整齊的行進步伐,不同的是,這足足相當於兩個連的隊伍,從滿頭白髮卻毅力驚人的老菩薩,到臉龐稚嫩卻已發心勇猛的青春少年兄,個個莊嚴認真、充滿法喜,大家懷抱相同目標,要將水陸法會的送聖儀式,由嘉義、臺南、高雄地區的菩薩們圓滿呈現。

終於等到出發上法鼓山,天氣卻從溫暖晴朗變成寒風細雨,使得八部遊覽車的隊伍,不論下車、安單、集合、用餐、演練,每個過程都變得局促繁雜。然而,眼前呈現的卻是儀表端莊、不畏風雨、始終微笑的接待義工。山上每個角落樸實雅緻、一塵不染,每位義工繁而不煩、忙而不亂。我恍然發現,原來頂尖、優秀、卓越,只是山下競逐的名銜,在法鼓山,一流的驚奇與感動就在稀鬆平常中,默默生滅不曾間斷。

本來是抱著榮幸的心情去「出任務」,回程路上,才慚愧地承認是去「被服務」。因為在送聖隊伍背後,有籌備的法師、義工們的無數討論、協調,有場地的布置安排,有不眠不休的供養物製作。因為下雨臨時變更程序,增加更多後勤配合。回味這段殊勝的經驗,有如當頭棒喝,事情的全貌,往往與粗淺的認知差距甚大,反省之餘,只能警惕自己要更謙卑,發願未來要把握機會多服務。

送聖隊伍在響徹山谷的佛號聲中,緩緩步上成佛之道。心情從期待、緊張,到感動、感恩;嘴巴從猶豫輕聲,到齊聲高唱、哽咽語塞。隨著隊伍一步步靠近大壇,心裡浮現「原來如此」四個字。原來,所有曾經珍視不捨的因緣、曾經抱憾難平的因緣,都一路鋪陳巧妙,安排著走向今天的成佛之道。這似乎呼應著法師們諄諄開示的無分別心,讓人安心放下對過去快樂與痛苦的分別執著,在步上成佛之道那一刻,悲欣交集,恍然明白──原來如此!

向菩薩懺悔,向義工道謝

◎沈子萍

▲參與送聖的菩薩們,留下的不只是走在法鼓山上的莊嚴足跡,更是時時不忘的修行誓願。(江思賢 攝)

自從獲知水陸法會的「二八八」送聖隊伍由臺南菩薩擔任,師兄姊們非常踴躍報名參與。最初排演時,因不熟悉佛號與步伐合一,隊形無法整齊而感到挫折,但我們互相安慰、鼓勵,時時把聖嚴師父的話放在心上,終於有了初步默契。

然而綿密練習中,身體仍不知不覺緊繃起來,笑容僵硬、手麻腳痠。法師的話如甘露般適時灑下:「將高高的鞋子放一旁,眼睛輕輕閉起來,體驗全身放鬆,清清楚楚體驗當下每一口呼吸,享受每一口呼吸……。」身體漸漸柔軟,臉上笑容又綻開了。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大家期待又緊張的日子終於來臨。匆匆結束上班生活,背起行囊,開始二天一夜的水陸法會之行。一路上謹記師父叮嚀「要趕不要急」,與師姊輪流開車,終於在約定時間內與隊伍接上。隨著隊伍到大壇參加焰口法會,結束後已是晚上十一點半,全身累癱了,心中閃過一句:好累哦!

不知怎地,感覺好難過。自己在累什麼?腦海中彷彿播電影一般,浮現每位義工的一舉一動,盡心盡力做著自己承擔的工作,這些默默的付出,才讓我們有莊嚴殊勝的法會可以參加。想到這裡,心中滿是慚愧,不斷地向觀世音菩薩懺悔,不斷地向每位認識、不認識的義工們道謝。

清晨四點半,來到大壇前做最後排演。看著手裡的供養物「果」,鼻子酸酸的,心中油然生起感動。這顆蘋果多麼珍貴,它是無數殊勝因緣凝聚而來,此時此刻,我幸運地捧著它,即將送到佛前供養。想到這裡,閉起眼睛默默發願:願今日佛前供果的功德,迴向所有眾生。

耳邊響起法師平時的提醒:「回到方法,回到呼吸。」心很快恢復平靜,放輕鬆地走出去。終於圓滿了!聽著多位師姊分享送聖的心得,發現大家雖然身體好累,臉上那股由心發出的燦爛笑容,卻是法喜充滿呢!

▲齊聲誦持佛號,二八八菩薩們緩緩步上大壇,用清淨的身口意,體會送聖的殊勝與莊嚴。(許朝益 攝)

佛號與步伐,融入生活中

◎蔡雅菁

不經意的淚水,是撼動了內心深處所致,「二八八」送聖的殊勝與莊嚴,也是要親自體會才會感受得到。

法會結束了,但修行是持續不斷的。從排練一開始,佛號是佛號、步伐是步伐、心是心,到聽聞佛號配合步伐,再到佛號步伐合一,進而心念合一,直到現在,不自覺的佛號與步伐,已然離不開生活。

這次參與送聖,留下的不只是穿著莊嚴的大禮服、踩著高跟鞋走在法鼓山上的難忘足跡,更是時時刻刻不忘的修行誓願。聖嚴師父說過:「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這麼多。」自己是有福報的人,能夠當一個知道佛法好的人,也是少數知道佛法的人,要好好把握當下,只要可以力行,不去分別、不貼標籤,凡事盡心盡力,無論多少。

其實很慚愧,參與送聖前,對水陸法會仍是一知半解。為何要送聖?我們不是希望佛菩薩時時都在身邊?十供養的意義是什麼?如何做好一個供養人?好多疑問,讓我好幾次想打退堂鼓,因為不知自己怎有福報承接此一殊勝任務,自己該如何扮演好此一角色?

看到大家為了送聖,用心整頓自己的身、口、意,但當天早上的排練,卻跟氣候一樣令人擔憂。雖然努力讓自己專注念佛號不管外境,但不自覺還是看到不到位的步伐,然而一次次練習中,大家好像都醒了!步伐也在不自覺中都對上了!這時大家還未換上大禮服,但整齊的畫面已讓人感動,待大家換上禮服,整齊的畫面更加莊嚴了。

以往送聖隊伍都由法師引領,因為天雨的緣故,這次「二八八」送聖獨自前行大壇,所有目光都集中在我們身上。我們同心同念,沒有老與少、沒有資深與新進,大家心念一致、佛號聲一致、步伐一致,不但感動了自己,更感動了大眾。在隊伍步入大壇時,看到有人落下了淚水,雖然不知是被自己感動,還是被送聖隊伍感動,自己的淚水也在眼眶中打轉了!

.................................................................................................................................................................................................................

【方丈和尚會客室】

幸福就在倫理中

◎隨行小組

老菩薩學佛很精進,每天誦《地藏經》,甚至規定三卷《地藏經》要一次誦持,不容間斷。「我們擔心她累了,教她休息她不肯,到了午餐時間,要她吃完飯再繼續,她不聽。」子女當場「告狀」,老菩薩低頭不語,終於開口卻是一句:「呷老沒有用了。」

「咦!《地藏經》有這一句嗎?如果沒有,您就不要念。」方丈和尚一句反問,喚起老菩薩眼底的神采,頻頻點頭。方丈和尚勸勉老菩薩,「只要還有一口氣在,生命就有價值,即使生病,也是在發揮生命的價值,這是讓子女有孝順的機會,也是一種幸福。」

逃避承擔,或是逃避幸福?

方丈和尚十二月南下雲集寺,與十餘位成功大學教授茶敘,這一席話,談的是「幸福」。

王駿發教授首先開啟「幸福」話題,他從時下熱門的幸福國度不丹談幸福的多種面向,並且分享最新的研究題材,是以聖嚴師父提倡的「心六倫」,探究台灣社會的公民幸福指數,敦請各界指教。

幸福話題頓時風起雲湧,從幸福的科學量測法、幸福的脈搏波動實驗、幸福建築學……,教授們各抒己見,歷兩小時意猶未盡。

方丈和尚談起幸福,是思惟、價值,也是行動力。「一般的幸福指數,往往會隨外境牽動,我們鼓勵大家正面思考,把每個因緣都當成是修福修慧的幸福資糧,這才是最有保障的幸福。」方丈和尚說,幸福指數是可以自己創造的。「願意承擔、主動奉獻,幸福指數自然提昇;若是逃避承擔,也就等於逃避幸福。」

關懷管理,人事皆福田

一位在馬來西亞經營飯店的菩薩,第一次訪問法鼓山,向方丈和尚描述法鼓山倚山望海、有山有水,最大的驚喜是素樸簡雅的建築群,「整體建築師是誰?」

「是創辦人聖嚴師父。」方丈和尚分享,法鼓山建築全依師父指示的原則建成,希望任何人來到這裡,都能自然而然體驗內心的清淨富足,而與外在環境融合一體,即是心靈環保的境教。聞所未聞,訪客歡喜讚歎,不過話題落在飯店經營時,卻是神情一斂:「人事管理,很煩啊!」

「是煩惱,還是種福田的大好機會?」方丈和尚道出,飯店經營是服務業,人事管理也是服務業,「以關懷照顧人的心態來管理人事,那就不是煩惱,而是在廣種福田了。」

.................................................................................................................................................................................................................

【法鼓徵文】

心靈環保,幸福20!

一句「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對生活省思「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與人相處,時時抱持感恩心……,這些實用的「心靈環保」方法,為您的心靈、日常生活,乃至周遭人事物,帶來哪些正向轉變和提昇呢?

2012年,由聖嚴師父提出、四眾弟子共同推動的「心靈環保」運動,屆滿20週年囉!不論是四種環保、心五四、心六倫的實踐,參加禪修、法會、義工服務的心得,還是閱讀師父著作與法語的啟發,《法鼓》雜誌邀您一起寫下生命的「心」體驗,與更多人分享「心靈環保」的幸福故事。

來稿請寄:臺北市112北投區公館路186號5樓《法鼓》雜誌收
傳真:(02)2896-0731
E-mail:mag@ddc.com.tw
請註明「法鼓徵文」(本刊保有文稿刪修權,若不願修稿,請於來稿中註明。文稿如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將不另行通知)

.................................................................................................................................................................................................................

288送聖記

榮幸出任務,原是「被服務」

向菩薩懺悔,向義工道謝

佛號與步伐,融入生活中

【方丈和尚會客室】幸福就在倫理中

【法鼓徵文】心靈環保,幸福20!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