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59期 2011.07.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焦點報導 樂在修行 第16屆IABS大會特別報導 
   

克羅埃西亞弟子 法鼓山溯源

今年春天,克羅埃西亞籍查可(Zarko Andricevic)帶領「法集」成員,回到祖庭法鼓山溯源。
生長於天主教根深柢固的國度,卻在十多年前承續聖嚴師父的漢傳法脈,展開弘化西方的任務。
如今這顆小小種子,已在克國開出燦爛花朵。

▲查可(右二)率同克羅埃西亞和挪威禪眾,四月底來到法鼓山,展開為期五天祖庭溯源。在參學員帶領下,一行人前往生命園區巡禮。(許朝益 攝)

◎許翠谷

「禪宗講處處為家,但是來到法鼓山就像回家一樣,因為這裡是我們禪法的根源,也是我們接受聖嚴師父教導的起點。」四月二十六日,十一位來自克羅埃西亞和挪威的禪眾,結束在中國大陸的朝聖之旅,抵達法鼓山園區,接續展開為期五天的祖庭溯源。

這一趟,除了參加禪一、巡禮生命園區,走訪天南寺和齋明寺,二十七日晚間,查可一行人把握難得因緣,和七十多位僧團法師圍坐禪堂,談起了他們接觸佛教、推廣漢傳禪法的點滴經過。

遇見師父 認定漢傳禪法

這個以查可為首的團體,叫做「法集」(Dharmaloka),成立於一九七○年代,是克羅埃西亞境內歷史最悠久的佛教團體。查可說,「法集」最初是以教授中國功夫和瑜伽為主,後來在探索武術背後的東方哲學時接觸佛教,才開始禪修打坐。

雖然參加禪坐的人數不斷增加,九○年代團體卻因理念不合而分裂,「那是我生命中很艱困的一段日子,但現在回想起來,我很幸運,遇見了師父。」查可回憶當時為了尋找新的禪修教師,參訪不少禪修道場,但在紐約跟隨師父打了第一個禪七後,便認定師父就是他多年來尋尋覓覓的明師!

於是查可邀請師父指導禪修、舉行公開演講。一九九七年,師父踏上克羅埃西亞的土地,成為漢傳禪法在當地扎根的開始。師父雖是第一次到克國弘法,卻在這個天主教國家引起廣大回響,演講會場上原定一百五十個座位,最後卻湧入三百多人聽講,求法若渴的心,也讓人預見漢傳禪法在克羅埃西亞的未來。

▲返回法鼓山溯源,體驗師父建設法鼓山的用心與遠見,克羅埃西亞禪眾更堅定修學漢傳禪法的道心。 (許朝益 攝)
▲查可(中)與僧團法師圍坐禪堂,談起接觸佛教、推廣漢傳禪法的點滴經過。
(許朝益 攝)

「師父的教法和我們過去所學的很不一樣。」查可說西方人常以為「禪」就是打坐的方法,與佛教思想沒有任何關聯,但師父卻將大小乘的教理教義融入禪法裡頭應用,讓「法集」的學習邁入一個全新階段。往後,「法集」成員便以漢傳禪法為修學核心,並定期往返紐約參加禪修,查可更於二○○一年獲得師父傳法,承擔起弘揚漢傳佛教的任務。

善巧弘法 接引天主教民眾

由於克羅埃西亞近九成民眾都是天主教徒,加上常年戰亂、族群對立,佛教的發展空間有限;但查可認為正因為處於這樣一個環境,佛法的慈悲與智慧反而提供一個全新的視野,也影響一些天主教徒的想法。

例如有些天主教徒經常來參加佛教活動,他們欣賞佛教的包容、禪法的直接,但從小的文化熏染,他們對天主教有強烈歸屬感,而形成內在矛盾。對此,查可引導他們,將這些視為演變的過程:明白天主教是自己的根,同時清楚自己的生命開始與佛法相遇,並認知這些只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無我』的練習,如果能真正放下我執,就能體會師父所說的『慈悲沒有敵人』。」查可說。

返回祖庭 道心更深刻堅定

這些年來,查可不僅在克國境內巡迴教學,每年還到美國、德國、挪威等地指導禪修,並積極參與跨宗教對談,「比起師父,我的工作實在不算什麼,而且這也是我應該做的。」查可擺擺手微笑著,流露出謙沖澹然的氣度。

這一趟返回祖庭,查可也帶來好消息──「法集」即將興建永久道場。邁向嶄新階段之際,克羅埃西亞禪眾選擇回到東方、朝禮祖庭。查可感性地說,實際走過祖師大德曾經生活、居住、修行的地方,讓人深刻體會師父建設法鼓山的用心與遠見,傳承法脈、弘揚佛法的道心,也更為深刻而堅定了。

.................................................................................................................................................................................................................

【天主教的菩薩】

普世博愛遇上心靈環保

◎參學室

五月七日午後,倡導普世博愛運動的天主教朋友,一行二十多人來到法鼓山園區參訪,並與法師、悅眾們進行「愛人如己及心靈環保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座談交流。當普世博愛成員踏進園區,參學服務員稱呼這群朋友為「天主教的菩薩」,這個名詞,讓成員們覺得很新鮮、好歡喜。

普世博愛運動與法鼓山結緣,始於一九九七年,當年聖嚴師父到歐洲弘法時,便拜訪羅馬的普世博愛運動總會;二○一○年,果元法師、常護法師至泰國曼谷參與一場宗教交流會議,對彼此提倡的理念「博愛」、「心靈環保」,產生了交集與共鳴,而成就這次的交流因緣。

在簡介館,普世博愛成員觀看《大哉斯鼓》、體驗放鬆,紛紛表示那份寧靜、安定的感覺非常好。一行人到大殿、祈願觀音殿、開山紀念館,每一次進入殿堂,當依著佛教禮儀,對佛像行三問訊,讓人感受這群天主教菩薩的開闊胸襟,以及對佛教的尊重態度。

座談會上,成員們分享博愛、合一、群體性神修、生活目前一刻等觀念及方法,法師、悅眾們則分享慈悲、自利利他、三輪體空、共修、活在當下、禪修等。一位年輕成員分享小時候去寺院,總覺得寺院的人都很嚴肅,來到法鼓山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每個人從心裡發出微笑,讓她感受親切與歡喜,也發現這是自己要學習的微笑。一位男眾成員則說,他對法鼓山的義工印象深刻,五、六年前她的太太懷孕,公車上一位穿法鼓山義工服的人讓座給她太太,同時很高興分享正要去參加法鼓山的開山典禮。

對於彼此的差異,與會者互相尊重包容;對於相同之處,則相互分享、學習來共同成長。藉著這樣的交流,消弭彼此的誤解和歧見,增進彼此的認同,在各自推動信仰、理念時,彼此尊重,更進一步在促進世界和諧、幸福的相同目標下,共同展開合作。

.................................................................................................................................................................................................................

▲參加「第六屆法鼓山參學員進階培訓」的學員們,準備用歡喜的心,與每位參訪園區的民眾,分享法鼓山的美。(參學室 提供)

【參學員進階培訓分享】

豔陽下,參學服務往前行

◎蘇靖雯

有鑒於參加初階培訓時,心裡產生了「蒲團恐慌」,六月四日、五日的「第六屆法鼓山參學員進階培訓」,讓我既期待又害怕。期待的是,希望對法鼓山了解更多,害怕的是,不知道進階課程會有什麼內容?

看到課表,應該都是室內課程,令人安心不少,然而培訓第一天,常全法師在課堂上宣布:「等一下我們將到戶外走一圈……。」那一刻,美夢瓦解,課表上的課程,其實都在戶外。六月天、豔陽天哪!

這次集訓,讓我做了許多在法鼓山的「第一次」,像是第一次用這麼近的距離,瞻仰來迎觀音。望著映襯藍天的觀音像,就像說帖上所言:「彷如從藍天白雲中翩然降臨,前來迎接每一位參訪人士。」

由於天氣實在炎熱,組員當中有人中暑,我想:這是參學員難免會碰上的事,不論酷暑寒冬,我們都需要陪伴來訪者巡禮聖地。那一瞬間,讓我更明白參學員的辛苦。

親近法鼓山一年多,大多在輕食區煮咖啡、洗杯子,有一天,發現這樣的自己還不夠精進,於是決心投入參學服務之路。這趟集訓讓我明白:參學員並不輕鬆,可是,這時我都會想起一句話:「我這麼辛苦,為什麼你們不多多幫我分擔?」這是初階課程中,一位師姊與我們分享的故事,那是師父對當時尚未出家的一位法師所說,那位法師聽完,步出殿堂後痛哭,三天後即決定出家。

或許自己沒有出家修行的因緣,但我願在參學路上奉獻自己,宣揚聖嚴師父的理念,將佛法的好,告訴許許多多人,以報師父、法鼓山的恩澤。或許日後每一步都將走得不輕鬆,但我願記取這片初發心,當辛苦困頓時,提醒自己的願力來自哪裡,繼而更精進、歡喜地持續往前。

.................................................................................................................................................................................................................

▲臺北市中山區資深悅眾鄭素卿的老菩薩,將《心六倫66自勉語》當做轉化觀念、自我成長的法寶。 (鄭素卿 提供)

【家有老菩薩】

三代同桌 快樂鈔寫《心六倫》

◎鄭素卿

年近九十歲的母親,雖然平常很精進誦經、念佛,但境界一來,往往先將佛菩薩「送去西方」,當下還可能與晚輩爭執不下,產生執著和許多煩惱。想到聖嚴師父留給我們這麼多法寶,趁著返家關懷老菩薩的機會,帶了一本結緣書《心六倫66自勉語》,希望與母親同享法益。

《自勉語》中,師父用簡單易懂的法語,針對銀髮族提出在觀念、態度上的轉化方法,非常實用。例如:不要把孩子當作自己的財產看待、對一切現象不執著,才不會起「愛」、「憎」、「煩惱心」。我翻開小冊子請老菩薩看,「是啦、是啦,很有道理啦!」母親回應我,我接著說:「但要做到很困難,是不是?」

「哈、哈、哈!」母親大聲笑了起來,而且笑得「很心虛」,好可愛的笑聲。「來、來、來!」我將事先準備好的稿紙拿出來,請她鈔寫,「這比鈔經功德更大喔!因為簡單實用。」我告訴母親,師父這些說法不是針對您說的,而是許多人都有的狀況,「您不是記得師父說的一句話:『多念佛,少唸子孫』嗎?能夠聽進去的人,就是『賺到了』。這能改變自己、提昇自己啊!」

陪我一同返家的孫子接了腔:「阿祖,我奶奶也鼓勵我和哥哥、姊姊都要鈔寫《心六倫》和〈四眾佛子共勉語〉喔!阿祖,我們來比賽!」

現在,我們家的桌子搖身一變,成了家人的鈔經桌,有時還「三代同桌」喔!感恩師父留給我們的禮物,不只全家人分享,更讓所有人都能運用。

.................................................................................................................................................................................................................

【法鼓徵文】

文字耕福田 分享幸福味

生活中,您是不是有許許多多的學佛故事、修行體驗? 或是參與活動、上課學習的心得?
佛法這麼的好,需要您提起筆,與所有讀者分享喔!
《法鼓》雜誌邀請您,一起用文字耕福田,分享學佛的幸福味!

來稿請寄:台北市112北投區公館路186號5樓《法鼓》雜誌收
傳真:(02)2896-0731
E-mail:mag@ddc.com.tw
請註明「法鼓徵文」(本刊保有文稿刪修權,若不願修稿,請於來稿中註明。文稿如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將不另行通知)

.................................................................................................................................................................................................................

克羅埃西亞弟子 法鼓山溯源

普世博愛遇上心靈環保

豔陽下,參學服務往前行

三代同桌 快樂鈔寫《心六倫》

文字耕福田 分享幸福味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