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59期 2011.07.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焦點報導 樂在修行 第16屆IABS大會特別報導 
   

大學院教育 分享辦學經驗

美國法界佛教大學 參訪法鼓大學、佛教學院 交流臺美佛教教育發展

▲美國法界佛教大學參訪團,至法鼓山園區拜訪法鼓佛教學院,不僅交流辦學經驗,也分享臺、美兩地佛教教育的發展現況。(許朝益 攝)

【許翠谷/綜合報導】繼五月十二日北京大學拜訪法鼓大學、交流辦學經驗後,六月七日,美國法界佛教大學(Dharma Realm Buddhist University)、法界佛教總會一行十八人,在該校宗教事務副校長恆實法師帶領下,分別拜訪法鼓大學、法鼓佛教學院,並舉辦座談會,除了交流辦學經驗,也分享臺美兩地佛教教育的發展現況。

法界佛教大學為宣化長老於一九七六年創辦,以培育弘法人才、提供佛教徒清淨的學習環境為目標。當天上午,參訪團前往臺北法鼓德貴學苑,拜訪籌備中的法鼓大學,校長劉安之簡報法鼓大學籌備現況,並分享法鼓大學的願景及學程規畫,包括:書苑制度、跨學院整合、參與式教學等,其中著重心靈陶冶、品格培養的書苑制度,引起相當熱烈的回響與討論。

下午,參訪團前往法鼓山園區,與佛教學院進行交流座談。由於佛教學院為臺灣第一所單一宗教學院,目前不僅有碩士班、學士班課程,籌設博士班的計畫也已進入審查階段,因此,參訪團成員特別針對臺灣的教育體制、課程設計等問題提出討論,包括:佛學院申請成立博士班的資格、課程規畫如何呼應教學目標等,希望借重佛教學院的經驗,為興辦佛教教育面臨的困境,找到發展的方向。

▲惠敏法師(右)陪同參訪團參觀圖資館,並為恆實法師(左)介紹館內的各項館藏與設備。(許朝益 攝)

活動當天,參訪團在校長惠敏法師陪同下,參訪法鼓山園區及圖書資訊館。恆實法師特別讚歎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對佛學研究的貢獻,尤其在西方社會,佛教經典取得不易,研究與翻譯工作多仰賴CBETA才能順利完成。

恆實法師也提到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在舊金山見到聖嚴師父,深知師父興辦佛教教育的願心,如今實地了解法鼓山各教育單位的規畫與發展,領受法鼓道風及教育理念,深切期許未來雙方能有更進一步的交流與合作。

................................................................................................................................................................................................................

▲繼程法師指出,「假我」本身是因緣和 合的無常變化,何須再去放下?(法鼓大學 提供)

繼程法師講禪思與禪行

闡說「我執」與「我」的觀點 修行須先建立正見、確立目標

【齊秀玲/臺北報導】自二○○九年起,法鼓大學便與馬來西亞佛學院院長繼程法師開始了長期的禪法之約。六月五日,法師第四度來到臺北德貴學苑,以「禪思與禪行」為題,為近四百位聽眾講說禪宗的思想脈絡,以及與修行之間的關係。

抱病來臺的繼程法師,巧妙地由自身狀況切入主題。法師首先點出,人們雖知生命不免於老病死,但一有病痛,還是希望儘快復原,甚至期盼生命可以長存。也因為這層恐懼死亡的心理,各種宗教於焉產生,或講靈魂、或追尋真我,或透過天堂、他方世界等,讓人們得以暫時放下敗壞的肉身「假我」,來面對死亡。

法師指出,有時候這種放下並非真的放下,只是「放棄」無法掌握的,然後再去抓取其他可攀附的,如同猿猴爬樹,抓一枝、放一枝,始終有所抓取。但不斷抓取,只會讓「我執」更加堅固,想解脫就更難了。因此,要放下的不是「假我」,而是「我執」;因為「假我」本身是因緣和合的無常變化,何須再去放下?

法師從佛教各宗派對「我執」與「我」的觀點,作了整理與闡釋。法師指出,禪宗在佛教中屬如來藏系統,講真如、佛性、如來藏,因此常被誤認和其他宗教的靈魂或真我思想相同。但禪宗強調,修行到最後,還是必須將對如來藏的執著放下,才能真正證悟,回歸佛法的究竟義——無常、無我、空。這也說明修行者必須先建立佛法正見,一方面確立修行目標,同時避免落入斷滅見,或是因害怕「無我」而不敢修行。

這場「禪思與禪行」演講,宛如為聽眾描繪一張修行地圖,讓修行者明確看見修行的目標,同時也提醒眾人,在走向目的地的過程中,千萬別被路旁多彩多姿的風光迷惑,或停留在語言文字的爭論上,而忘卻此行的目的。

................................................................................................................................................................................................................

僧大獲贈成一長老、戒德長老紀念獎學金

【胡麗桂/臺北報導】法鼓山僧伽大學近期獲贈兩筆教界長老德澤紀念獎學金,一為華嚴蓮社成一長老,另一為新店妙法寺戒德長老,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在兩位長老的追思讚頌會上代表受贈,同時表達法鼓山僧俗四眾最深重的感恩。

成一長老與戒德長老,於四月二十八日、五月二十一日相繼捨報。二位長老祖籍同為江蘇、同在十五歲出家,都曾當過佛學院學僧。尤其戒德長老就讀廈門閩南佛學院時期,與東初老人、印順長老互為同學;成一長老則在六十年前,東初老人創辦《人生》之際,提議以「人生」為名,落實佛教的入世關懷。之後,兩位長老愛屋及烏,支持聖嚴師父興辦佛教現代化的各種事業。如今兩位長老示寂,德澤惠及法鼓山僧伽教育,使得這份殊勝的法緣,延伸至第三代。

六月七日,成一長老追思讚頌會於台北華嚴蓮社舉行,方丈和尚前往致意時,特別感念過去三十多年來,長老對法鼓山的提攜與愛護,尤其在教育及護法組織的推動上,長老貢獻至深,包括擔任中華佛學研究所第一任副所長,並於同時期,帶領華嚴蓮社數十位信眾護持中華佛研所,組成護法理事會,造就法鼓山護法總會的前身。

一生以音聲為法門,以梵唄化導有情的戒德長老,圓寂追思會則於六月十九日在新店能仁家商舉行。圓寂前一個月,長老仍以一○三歲高齡,登上焰口法壇,主持佛事,讓方丈和尚備感敬佩。長老曾於一九八三年及一九九五年,出席文化館與農禪寺的新春團拜,十多年前,僧團亦曾向長老請益梵唄,二○○五年師父獲悉長老住院,還特別前往探望。兩位長老與法鼓山的因緣,隨著長老德澤獎學金的頒贈,已然增添新的一頁。

...............................................................................................................................................................................................................

中華佛研所參與首屆三禪會議

【釋常諗/河北報導】由河北社科院、柏林禪寺舉辦的「趙州禪、臨濟禪、生活禪學術研討會」,五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於河北省省會石家庄舉行,受邀與會的中華佛學研究所,由榮譽所長李志夫教授、常諗法師代表出席,與一百二十位來自中國大陸各省以及日本、臺灣等地學者,共同展開為期四天的研討。

第一天開幕式後,會議隨即登場,分為「趙州禪臨濟禪」、「生活禪」、「禪學與其他」三組進行討論,其中以「生活禪」組發表的論文為最多,包括常諗法師發表的論文〈聖嚴法師的心靈環保生活禪──其傳承與當代開展〉在內,共有六十多篇。

這場首屆舉辦的三禪會議,是中國佛教界少見的大型學術會議,除了佛教學者,七位出席的僧眾學者也相當令人矚目,包括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擔任會議主持人的淨慧法師、中國佛學院副院長宗性法師、教師戒毓法師、蘇州西園戒幢佛學研究部宗舜法師、閩南佛學院講師法緣法師、臺灣清華大學慧謹法師、中華佛研所常諗法師。

...............................................................................................................................................................................................................

▲開山紀念館新展區「眾願和合 共擊法鼓」,展示象徵法鼓山重要發展里程的文物和影像,令人感受僧俗四眾共同成就法鼓山的願力。(李東陽 攝)

開山紀念館新展區 眾願和合 共擊法鼓

【陳玫娟/綜合報導】佛法的寶山──法鼓山,如何以一步又一步的堅實步履,走過篳路藍縷的歲月,邁向人間淨土的願景?六月份起,開山紀念館新展區「眾願和合 共擊法鼓」,將象徵法鼓山重要發展里程的文物和影像,展示在參訪民眾面前,引領眾人走進法鼓山的過去,感受僧俗四眾共同成就法鼓山的願力。

「我們是生命長河中的一點,處身同一時代,結合眾人的力量,共願共行。」新展區燈箱上的文字,對應著聖嚴師父振臂擊法鼓、金山法鼓山草創初期、第一屆大悲心水陸法會等畫面,有力呈現「眾願和合, 共擊法鼓」的影像。

新展區另一側,一格格展示櫃則宛如時空收藏盒,裝載著法鼓山開山過程的重要文物影像。藏納了《人生》雜誌、《東初老人全集》、《禪雜誌》、《中華佛學學報》等文獻的展示櫃,訴說一九八九年之前、法鼓山尚未創建的「史前時期」,師父承繼東初老人的悲願,在文化、教育領域,開展出符應時代需要的弘化格局。

展示櫃還裝載了一九八九年法鼓山創立之後,師父以淺顯易記的文字──「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四眾佛子共勉語〉,提出法鼓山最重要的共識與理念,以及一九九六年地宮安寶大典的地宮寶盒模型、二○○五年落成開山大典,師父與國內外貴賓共同揭開佛幔的影像模型。而中華禪法鼓宗傳法證書、第二任方丈接位文物,則展現法鼓山僧團的成長。

以法鼓山開山史為脈絡,新展區的文物與影像,交織出無數人、事、物的善緣和合,見證法鼓山朝人間淨土步步推展的過程。銜接開山紀念館原有的文物展示,從二千六百年前佛陀開創佛教,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師父創立中華禪法鼓宗,新展區讓人更清楚看見法鼓山整體的源流與發展。

...............................................................................................................................................................................................................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335期7月號

就是要「新好生活」

現代社會中,有人追求欲樂、一擲千金,身陷金錢遊戲中;也有人對別人一毛不拔、對自己苛刻吝嗇。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創造出豐富、慷慨、令人雀躍又充滿喜悅的生活?本期專題介紹「新好生活學」,邀您從認識自己的金錢性格開始,了解「新好生活」的內涵,勾勒「新好生活」的願景,並邀請「新好生活家」陳孟凱、林黛羚、張震球、陳貞秀,從飲食、住宅、交通、家庭方面,分享他們簡單生活的幸福法則。

致力教授傳統梵唄、讓佛教界梵唄傳承得以傳續不絕的戒德長老,以103歲高齡圓寂,「當代關懷」由國史館纂修侯坤宏撰文,緬懷長老一生修學與事蹟。如何超越生命創傷?「心靈癒花園」由楊蓓從禪的角度,引導生命的療癒之路。文壇傳奇人物周夢蝶,中年學佛後找到生命依歸,以禪入詩刻畫生命的空,「電影與人生」帶您深入《化城再來人》這部紀錄片。(每本150元,訂閱一年144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http://www.ddc.com.tw

...............................................................................................................................................................................................................

【教育資訊看板】

法鼓佛教學院佛學推廣課程

課程名稱 授課教師 開課 上課地點
佛教的心識思想 鄧偉仁 7/1(五) 愛群教室
禪韻國畫山水 簡淑華 7/2(六) 德貴學苑714教室
英文佛典選讀 鄭振煌 7/4(一) 愛群教室
部派佛教思想概論 陳世賢 7/7(四)
《入菩薩行論》 馬君美 7/20(三)
《入中論》 馬君美 7/21(四)
梵文初階密集班 鐘文秀 8/1(一) 德貴學苑714教室
禪柔正念瑜伽 ──觀受在受體位篇 簡淑華 8/15(一) 德貴學苑815教室
禪柔輕安瑜伽 ──懺悔隨喜篇 8/18(四)

■更多開課內容請上 http://ddbctw.blogspot.com
■洽詢電話(02)2773-1264

法鼓文化徵求專職菩薩

【雜誌部】採訪編輯
【叢書部】叢書編輯•外文編輯
【文編部】主編
【推廣部】行銷業務主管•行銷業務專員
■詳情請上「104人力銀行」查詢。意者請寄「歷、照、傳、希望待遇」至:
•112台北市北投區公館路186號6樓人力資源處
•E-mail:hrm@ddmf.org.tw
•洽詢電話:(02)2893-9966分機6650
•傳真:(02)2897-5229
■未接獲通知,請勿親洽。

...............................................................................................................................................................................................................

大學院教育 分享辦學經驗

繼程法師講禪思與禪行

僧大獲贈成一長老、戒德長老紀念獎學金

中華佛研所參與首屆三禪會議

開山紀念館新展區 眾願和合 共擊法鼓

《人生》雜誌335期7月號 就是要「新好生活」

法鼓佛教學院佛學推廣課程

法鼓文化徵求專職菩薩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