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40期 2009.12.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建設法鼓山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邁向第三個法鼓十年】

法鼓20 護法30

在聖嚴師父帶領下,法鼓山二十年的發展,從最初培育佛教人才的需要,
開展出實踐「心靈環保」理念,以提昇人品、建設人間淨土的「三大教育」,
今天的法鼓山,已是象徵著人類希望與平安的佛教教育團體,
未來,法鼓山這座寶山,將繼續邀請更多人一起來開採。

▲一九八九年四眾佛子持誦〈大悲咒〉的感應,尋覓到金山的土地,在海內外無數信眾護持下,歷經十六年建設,從當年的一片荒蕪,到現在的世界佛教教育園區,法鼓山已成為二十一世紀「心靈環保」的基地。

◎文/陳玫娟•圖/本刊資料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囉耶……。」二十年前,一個暮春三月的傍晚,聖嚴師父帶領四眾佛子,聚集農禪寺持誦〈大悲咒〉,二十一遍懇切祈求的音聲,在關渡平原地區迴盪。不假數日,即在台北縣金山鄉三界村,覓得中華佛學研究所、農禪寺的遷建之地,而日後的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就在這處蓮花之地,步步擘畫整建,巍然成形。

隨順眾生需要 推動心靈環保運動

回想當年觀音菩薩的感應加被,再回顧法鼓山二十年的發展,法鼓山,正相應著「觀音道場」之名,隨順著眾生與時代的需要,逐年推動轉化心念、開發自性光明的心靈提昇運動。

環顧我們生存的環境,人心的自私、人我的對立,還有個人內在的煩惱與衝突,在在都造成了整體環境的不安。人類如何才能有清淨和諧的社會?法鼓山如何以佛法為藥方,為所有人帶來平安與清涼?

一九九○年,聖嚴師父撰寫〈四眾佛子共勉語〉,以「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做為法鼓山的理念;一九九一年,在「法鼓山的共識」中,師父進一步以「提倡全面教育,落實整體關懷」,做為推動法鼓山理念的方法;隔年,師父再提出「心靈環保」的思想,做為法鼓山實踐「人間淨土」的核心精神,這些觀念,都是師父自佛法提煉出的智慧;每個方法,都是現代人可以用來清淨自心的良方。

一九九二年,提昇心靈的行動正式展開,師父巡迴全台,舉行「心靈環保」系列講座,往後即以「心靈環保」為主軸,逐年推廣各項淨化人心的運動,從一九九五年的「四安」運動、一九九九年「心五四運動」,到二○○七年「心六倫」運動,每一項運動的內涵,隨著法鼓山僧俗四眾的弘法腳步,在海內外各地宣導、推動。

接續弘法步伐 開展三大教育體系

二十年來,法鼓山不斷推動以「心靈環保」為核心的理念和運動,而落實整體關懷的「三大教育」組織體系,踵繼東初老人時的文化與關懷工作,以及師父辦教育的願心,也隨之一步步開展。

孕育佛教研究人才、淨化人心舵手的「大學院教育」,是法鼓山「三大教育」的基石,溯其源頭,早在法鼓山創立前十年,師父看到當時台灣佛教界缺乏人才,便立下興辦佛教教育的願心。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短期難以見到成效,但護法信眾感於師父的悲願,一路追隨師父的腳步,盡心盡力護持。三十年來,中華佛研所、法鼓山僧伽大學、法鼓佛教學院先後創辦,如今已蔚然成林,作育英才無數。

匯合各階層社會民眾的需要,而開展出的「大普化教育」,也從三十年前即展開的禪修、法會、文化出版等弘法活動中,促成法鼓山文教基金會、佛教基金會、法鼓文化等的行政、文化組織的成立與擴大;由東初老人創刊的《人生》雜誌,一甲子以來,更滋潤了一代又一代知識青年、閱讀民眾的心靈。

「大關懷教育」初始,是接續東初老人時期的冬令救濟工作,數十年來,由於關懷的層面、人數不斷擴大,於是組織了「福田會」來推動。十年前,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法鼓山在災區設立安心服務站,展開急難救助、心靈撫慰,其後也促成了法鼓山慈善基金會的成立,更全面地推動「以關懷完成教育」的任務。

「因為眾因緣的促使,所以會有種種法相應而生,我們在這個時代的一切作為,都是由於這個時代佛教四眾弟子共同的願望。」回顧往昔,師父在《一缽千家飯──法鼓山攝影集》序文裡,詮釋法鼓山二十年來的成長,其背後的動力,除了社會與時代的需要、四眾佛子的願心願力,更有著前人奠定的基礎。

聚合願心願力 邀請更多人來採礦

「今天的法鼓山,不僅是台北縣金山鄉的一個地名或山名,它已是國內家喻戶曉、朝氣蓬勃的一個佛教團體,也在國際上象徵著人類希望和平安的佛教教育團體。」師父曾以如此的觀察,期勉著四眾弟子。然而,現實中的法鼓山,不只是一個團體,當代社會中,提到法鼓山,就讓人們直接聯想到「心靈環保」,以及「四它、四要」等種種增長慈悲智慧的觀念與方法。誠如師父所言,法鼓山是一座開挖自家寶藏的寶山,我們要建設的法鼓山,不僅是有形的法鼓山,更應該是心靈那座無形的法鼓山。

在師父的帶領下,二十歲的法鼓山,已創建出未來佛教的一個藍本。師父的法鼓山已經蓋好了,接下來的我們,當再接再厲,建設好人人心中的法鼓山。

▲從中華佛學研究所到法鼓佛教學院,都是法鼓山培育高等佛教學術人才、提倡國際性佛教研究的實踐。

▲成立於二○○一年的法鼓山僧伽大學,培養解行並重、帶動社會淨化的僧才,是大學院教育又一個實現。

▲三十年來,透過個種禪修活動的推廣,為社會大眾提供佛法的教化,是大普化教育的使命。

▲法鼓山將傳統法會融入現代的精神,強化教育的功能,普及佛法對社會人心及風俗的淨化。

▲大關懷教育以關懷完成教育的功能,讓大眾得到「四安」的祝福,也為社會注入一股安定的力量。

▲跨越宗教、文化、種族的國際弘化工作,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將法鼓山的理念在世界各地廣為弘傳。

.................................................................................................................................................................................................................

▲在「中華佛學研究所護法理事會」時期,理事與護法委員是佛教高等教育的主要鼓手。圖為一九八八年在文化館召開常務理事會後,聖嚴師父(前排右三)與當年的理事們合影。前排左三為理事長楊正,右一為前佛研所所長李志夫。(本刊資料)

【推動三大教育的鼓手】

同心護法 三十年代代接棒

◎陳玫娟

法鼓山推動「三大教育」的背後,由信眾們組成的護法組織,三十年來,默默擔任護持的角色。早在一九七八年,當時文化館、農禪寺的信眾,即組成一個理事組織,護持由聖嚴師父擔任所長的「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

「我們不辦教育,佛教就沒有明天!」一九八五年,中國文化學院停辦佛學研究所,師父急切陳詞,當年的理事們全力支持另行在文化館興辦「中華佛學研究所」,繼續培育佛教人才的理想。

一九八九年,因應佛研所、農禪寺的遷建工程,護法理事會改組為「中華佛學研究所護法會」,募款方式由原先的理事們定期捐款,轉成由新組織的勸募小組,向社會大眾進行募款。隨著師父到各地弘法與關懷,全台的勸募組織,迅速發展起來;海外地區的護法組織,也在一九九○年起,於美國、加拿大、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紛紛成立。

隨著法鼓山的組織發展,一九九二年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成立後,護法會更名「法鼓山護法會」;一九九六年統合了禪坐會、念佛會、助念團、義工團等護法會團,擴大為「法鼓山護法總會」。不僅負責籌款,護法會也開始舉辦各項活動,透過「心靈環保博覽會」、「四安成長營」等活動,推廣「心五四」、「四種環保」等運動,接引大眾學佛護法,加入「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行列。

三十年來,護法鼓手們護持佛教教育的願心,代代相傳,未曾改變,二○○五年,法鼓山園區落成啟用後,護持遷建的任務圓滿告一段落,護持法鼓大學的興辦,緊接著熱切展開,圓滿「大願興學計畫」、護持法鼓山的永續發展,成了鼓手們現階段的首要任務。

▲隨著法鼓山創立,護法信眾們承續著護持佛教教育、推廣法鼓山理念的願心,成立「法鼓山護法會」(一九九六年擴大為「法鼓山護法總會」)。圖為二○○九年五月,海內外護法悅眾回法鼓山園區,在成長營後與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前排中)合影,右七為護法總會總會長陳嘉男。(本刊資料)

.................................................................................................................................................................................................................
 

【邁向第三個法鼓十年】
法鼓20 護法3

【推動三大教育的鼓手】
同心護法 三十年代代接棒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