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33期 2009.05.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一  樂在修行  建設法鼓山 
▲ 聖嚴師父對《人生》的期許,是傳播人間淨土的思想。(李東陽攝)
二○○九年五月十日,《人生》雜誌滿六十歲了。邁向一甲子的《人生》,不僅見證了漢傳佛教的蛻變,在時代更迭洪流中,復以文字力量,肩負起佛法慧命的承續弘揚。本期邀大家一起回顧《人生》六十年的故事,在你我參與中,傳薪《人生》、創新《人生》!

◎辜琮瑜 (《人生》雜誌客座總編輯)

生命的誕生是一場從零開始的奮鬥,《人生》的成長因緣,也彷彿經歷這樣的過程。六十年的歲月,在寧靜的時光長流裡,看似緩慢的推移,卻其實早已經歷著一波一波湧動的力量來來去去。

▲ 《人生》由東初老人創辦,並由聖嚴師父傳承接續。(本刊資料)

東初老人創刊 聖嚴師父傳承

一九四九年隨政府來台的佛教界長老,帶著大陸漢傳佛教的傳承,陸續展開篳路藍縷的經營。此時,身為太虛大師傳承者的東初老人,秉持大師「建設人生佛教」的志業,決意以出版雜誌開啟此一傳承的精神,於是,《人生》的生命,從一九四九年五月的創刊,正式開啟。

一手創辦《人生》的東初老人,既寫稿又邀稿,要募款籌經費,還得自己編輯。草創時期的《人生》,如同艱苦大環境中成長的童年,有一頓沒一頓地捱著,一度度的停刊與復刊。

到了一九五七至一九五九年間,隨軍隊來台尚未再度出家的師父,開始用張採薇、醒世將軍等筆名投稿,為《人生》注入新生代的力量。一九六○年,十一歲的《人生》由二度出家的師父,正式接下主編的工作。

在這之前曾任主編的張少齊、圓明法師、廣慈法師、幻生法師、心悟法師、成一法師、星雲法師、性如法師、楊白衣等,如共同撫育幼兒的長輩們,一齊為《人生》闢出了一條逐漸開展的道路。

師父擔任主編期間,同樣身兼數職,要負責編務、發行與撰稿,工作十分繁重。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出版了十、十一、十二期合刊本後,師父卸任主編,到美濃閉關,一九六二年發行第十四卷第十五期後,十三歲的《人生》因無人接替,再度暫時歇下腳步,等待未來再起的因緣。


▲ 1982年,《人生》正式復刊,師父寫下〈勉「人生」復刊辭〉。(李東陽 攝)

停刊二十年復刊 因應時代不斷創新

一九八二年八月,三十三歲的《人生》正式復刊,由聖嚴師父主持,禮聘成一法師擔任社長,方甯書為主編,以全開報紙型季刊面世,同年十一月改為雙月刊,至一九八四年九月重新以月刊形式出現。當時師父寫下〈勉「人生」復刊辭〉,期許《人生》要能符應時代需求,透過「有趣的、人情味的、知識的、啟發性的、樂觀的、鼓勵性的面向,負起良師益友的責任,陪伴每一位需要它的人,以建設人間的樂土,開發似錦的前程。」

四十到六十歲階段的《人生》,一路走來日趨穩健。由於法鼓山的創建(一九八九年)、法鼓文化的成立(一九九五年),文化出版資源相融相攝;大環境中,佛法弘傳不再清寂,佛教雜誌也一本一本出現,但這樣的情境中,也面臨著較過往更嚴峻的挑戰。無常的人間,災難頻仍、世局動盪、經濟蕭條、人心浮動,這時期的《人生》,形式變化著、內容調整著,都為因應這些挑戰而來。

▲ 邁向一甲子的《人生》,在時代更迭的洪流中,不斷創新,肩負起佛法慧命的承續弘揚使命。(李東陽 攝)

發願承繼師志 傳續文化弘法使命

今年二月三日,《人生》導師聖嚴師父圓寂,痛失導師的《人生》,發願秉持師父主編、復刊並持續維繫雜誌的理念,在邁向六十年的此刻,承繼師志,以「盡形壽獻生命」的精神,為此世建立人間淨土奉獻心力。
展望未來,世間將遭遇何等面目無人可預測,卻也毋須臆測,如同師父的教導,致力活在每一個當下,從發願到行願,以安定的心一步一腳印,面對每一場新局,創造一個又一個《人生》「心」故事。(詳細內容請見《人生》雜誌五月號六十週年特刊)


【期許•人生】

肩負使命 推動法鼓山理念

◎聖嚴師父

我的生命與《人生》雜誌息息相關,從當一位讀者、作者,進而成為編者。我之所以會從讀者成為作者,則是《人生》主編性如法師的關係。他知道我在香港王道辦的《人生》雜誌投稿,於是向我提議:「你原本是法師,應該也為我們的《人生》提供稿子。」於是我開始為《人生》寫稿;也因此認識了東初老人。

當時東初老人看我文章寫得很勤,而且內容頗有見地,就請性如法師約我見面。見面以後,又親自約我到他住的中華佛教文化館看看,於是我真的去拜訪他,日後便在文化館出家了。談起在東初老人座下出家的因緣,真可說是全因《人生》的關係。

《人生》已經六十年了,在台灣,佛教雜誌能夠度過六十年的,真的不多,也不簡單。我對《人生》的期許,是傳播人間淨土的思想。人間淨土的思想在我腦海裡已醞釀很久了,是根據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及人間淨土思想,還有印順法師的人間佛教思想而來,另外又再重新找經典根據,成為我所提出的「人間淨土」。我雖然受他們影響,但我的「人間淨土」是創新的,與太虛大師的人間淨土思想不一樣。

我們進一步以「心靈環保」為核心主軸的理念,必須持續推動,而這份雜誌的責任,就是推動法鼓山的理念。未來不管我還在不在,不管是誰擔任主編或社長,我寄望《人生》雜誌都能負起這樣的使命。(節錄。全文刊載於《人生》三○○期、三○九期)


【感恩•人生】

篇篇都是無價寶

◎賴月英

一九九三年,因家母年紀大,需要找居家附近的工作方便照顧,剛好《人生》應徵採訪編輯,新工作讓我法喜充滿!

之前雖然學佛,也愛看佛學著作,但要直接把佛法智慧,在行文中自然流露,以助讀者用佛法觀念透視人生,可真是考倒我了!當時每期專題豐富的參考資料,常常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消化,就這樣,養成我對人、對事,都能進一步以佛法來觀照的思考,這對我的人生影響而言,真是無價之寶。

我閱讀《人生》,深受每一位作者所感動,它不但是讀者的精神食糧,也是作者們「愛」的園地,作者將他們的「人生心得」搬上《人生》,字字都孕育著真誠與智慧,篇篇都是照亮讀者的明燈。


《人生》流露出的法乳,大家都能得到滋養;每一期都可能影響、改變大家的人生。感恩《人生》!

句句觀念皆實用

◎林博文

一九九六年夏,我擔任護法會洛杉磯聯絡處召集人,當地共修道場設了一個圖書部,向法鼓文化訂購不少書籍,包括《人生》雜誌,我從此成為忠實讀者。

每個月拿到《人生》時,一定先讀前面幾頁聖嚴師父的開示,因為內容簡要、清楚,每次讀完,心裡都會說:「對了!就是這樣。」有時候,整期雜誌對「生老病死」或「行住坐臥」等的專題討論,不只觀念清楚、正確,也介紹實用的方法,這時候我都想把整本雜誌,寄贈給親友與當地的護持會員們。

師父曾說,有時可能一句佛法,就能改變人的一生。自己從佛法得到益處,自然也希望與人分享,《人生》等於幫我完成了這個希望。

.................................................................................................................................................................................................................

美好的晚年(二)

老病相隨 平靜安閒

◎聖嚴師父

住在加護病房,因為同房間中另有其他病友,數位護士以及值班醫師,不時在病房中進進出出,我則於麻藥退後,傷口疼痛異常。醫生問有幾分痛?三分痛忍一忍,十分痛就會打滾了,那就必須再用麻藥,並且給了一個小橡皮球,握在手中,囑我痛得不能忍受時,便捏一下小皮球,麻藥自動進入我的體內。我用禪修時對付腿痛的觀想法,不欲乞求麻藥的幫助,居然也很管用。

醫生規定護士每隔一段時間要為我注射一次消炎針,鼻孔戴上氧氣罩,手臂上埋著軟針,經常在給我吊點滴,由於體內注進的水分太多,以致水分多聚積到肺部去了。經過X光檢查及超音波透視,由何弘能副院長召集了醫師群開會決定,認為我必須馬上作洗腎的準備手術,同時進行肺部隔膜穿刺,本來左右兩肺均有積水,像水箭似地噴射出五百多西西血水之後,右肺也緩和了下來。

至於洗腎,它的正式用語有兩種:一是血液透析,二是腹膜透析。我則不習慣經常要在小腹內灌入一兩公升的藥水,而且兩個洞口若引生潰瘍等疾病,也很麻煩,所以採用了血液透析法。此法須經兩個階段:長期用的,是在左手腕上端開刀,將動脈血管接通靜脈血管。因為我的症狀,必須立即洗腎,於是短期先在我的右側鼠蹊部動脈血管,開了一個洞口,將進血及出血功能的管子接在洗腎機上。

這已是我從開刀房出來的第三天下午,病情如果惡化,出現幾種併發症,便隨時可能往生,因此照顧我的洪淑娟及黃淑媛兩菩薩,為我徘徊於生死邊沿的期間,日以繼夜焦慮地守在病房外。我的幾位出家弟子,雖也不時來探望我,畢竟是出家人,又對病情不甚了解,倒不覺得有多少恐慌。我自己則除了面對疼痛,心中則反而非常平靜安閒。

我在加護病房住了九天,至九月二十一日總算已脫危險,而轉換到普通病房,直至十月二十七日終於辦了出院手續。在此期間,於鬼門關徘徊了幾趟,嗣後我必得每週三次入院洗腎,成為終身的功課了;每三個月必得住院上手術台一次,老病相隨的經驗,因此體會更深。(節錄。待續)

上一頁下一頁
.................................................................................................................................................................................................................
 
人生一甲子 傳薪再創新

【期許•人生】

【感恩•人生】

美好的晚年(二)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