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33期 2009.05.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一  樂在修行  建設法鼓山 

僧大東南亞招生行

展開大專院校交流會、生命體驗營 南國青年遇見自己 更增求法願心

▲ 法鼓山僧大東南亞招生行在馬來西亞舉辦「生命體驗營」,75位青年學員從「心」了解自己。(法鼓山僧大 提供)

【本刊訊】滿載著聖嚴師父建僧的悲願,法鼓山僧伽大學副院長果光法師、學務長常惺法師等一行五人,三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日,前往馬來西亞、新加坡,展開「二○○九僧大東南亞招生」活動。除了與當地多所大專院校青年學子,進行面對面交流,在馬來西亞護法會協助下,並舉辦一場「生命體驗營」,七十五位青年學員不僅從「心」了解自己,對師父建僧的願心、僧大的辦學使命,更有了具體認識。

二十七日法師們一抵達馬來西亞,便馬不停蹄至文良港(Setapak)佛教會、沙登(Serdang)佛教會等地,與拉曼大學(UTAR)、博特拉大學(UPM)、國際醫藥大學(IMU)等多所大學院校學生進行交流;三十日則在馬來西亞護法會、新紀元學院(New Era)大禮堂兩地,與馬來西亞大學(UM)、英迪學院(INTI)、新紀元學院等院校學生交流。

▲ 僧團法師至馬來西亞博大佛學會,與青年學子們進行交流。(法鼓山僧大 提供)

於二十八、二十九日兩天舉行的「生命體驗營」,則以World Cafe形式設計不同主題,藉由不斷更換組別,讓青年學員在增加互動時,層層深入了解自己,探索內心世界:我是怎樣的一個人?我的人生方向在哪裡?學員們紛紛表示,自己從來不曾如此深入遇見自己。

參與東南亞招生行的常文法師分享,這趟行程雖然緊湊,但是舉目所見,都是對正法充滿渴求、對人生充滿疑惑的年輕臉孔,「與大專院校學生的交流,讓我們看見在南國天空下,有很大的福田等我們去開墾、播種。無論是禪修、心靈環保、三大教育,都是這裡的年輕人渴望汲取的精神食糧。」



【認識法鼓山僧大】

融合傳統 展現創新學風

◎徐慧娟

點入法鼓山全球資訊網,僧伽大學「漢傳佛教宗教師的搖籃」大字映入眼簾,到底僧大是一所什麼樣的學府?
誠如聖嚴師父在二○○一年九月創校的新生始業式中所開示:「僧伽大學是以大學為目標,立足點是漢傳佛教,以漢傳佛教為基礎,然後來研究、接受、消化其他系統的佛教。」說明僧大以弘揚漢傳佛教文化的精萃,孕育推動人間淨土的舵手為教育理念。僧大成立八年以來,也矢志以創新的教育理念,及重視實踐的教育方針培育僧才,為現代僧伽教育樹立典範。

為了培養優秀的漢傳佛教宗教師,僧大必須走出傳統佛學院的格局,以創新的理念辦學。傳統出家人應受的訓練,舉凡佛事儀軌、梵唄、佛學課程、禪法修行等,僧大學僧當然不能錯過。有別於傳統佛學院,僧大的課程中,加入了豐富的通識教育。學僧與一般大學生一樣,必須學習電腦、英文、寫作、思考訓練、知識管理,這是為了使未來的宗教師掌握現代的知識工具,使將來的弘化工作更便利,更適合現代需要。

僧大另一項特色,是重視實踐精神。如「作務與弘化」課,以社區服務與校外關懷為課程內容,不管是四年制的佛學系、六年制的禪學系或二年制的僧才養成班,都是必修。此外,學僧自發性的活動,如舉辦了七屆的「生命自覺營」、引導學僧深入認識自我的「World Cafe」、以及將在五月十一日創刊的《法鼓文苑》校刊等,充分體現學僧實踐佛法的精神。此外,每年畢業生激盪腦力規畫發想的畢業製作發表,已成為許多人引頸期待的優良傳統。

創新與實踐的精神,造就了僧大不一樣的學風。走進僧大,就走入了弘傳漢傳佛教的基地;加入僧大,您也可以帶領佛教邁向未來。


僧伽大學98學年度招生

.報名日期:5月31日止

.洽詢電話:(02)2498-7171轉2351教務處註冊組

.E-mail:seb@ddm.org.tw

.網址:http://sanghau.ddm.org.tw

.................................................................................................................................................................................................................

法鼓佛教學院 扎根佛教教育

與台科大合作 開設人文關懷學程

【本刊訊】打坐、臨終關懷、社會服務,成了大學殿堂學習的內容!今年二月,法鼓佛教學院與台灣科技大學合作開設「人文關懷與社會參與學程」,深獲學生好評,課程堂堂爆滿。四月二日,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台科大校長陳希舜於台科大舉行記者會,說明學程的內涵、學生參與修學的情況,現場同時聚集一百多位師生前來了解課程概況。

▲ 四月二日在台科大舉行的記者會上,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台科大校長陳希舜(左)帶領同學在現場打坐體驗禪修。(台灣科技大學 提供)

二○○八年四月,佛教學院與台科大締結為姊妹校,今年兩校首次合作,開辦人文關懷學程,整合了禪修、生命教育與社會關懷。學程由惠敏法師統籌,規畫有「心靈提昇實作」、「人文社會經典導讀與省思」、「社會參與實作」、「關懷個案教學」四大課程,其中,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果鏡法師教授的「心靈提昇實作」,將禪修導入課程,引導學生隨時觀照身心的變化,學習自我情緒管理。

修課學生廖佳芬說,自己一開始不知道如何靜下心,在法師帶領下,逐漸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放慢腳步、感受自己情緒的起伏。選修「臨終關懷與照護課程」的陳乙萱表示,這門課讓她學會珍惜生命,也更會去關心別人、幫助別人。


與東山高中締約 連結高中大學研修

▲ 方丈和尚(右二)、校長惠敏法師(右一)、東山高中校長陳佳源(左一)、董事長悟圓法師(左二)慶賀兩校締結為教育夥伴。(許朝益 攝)

【許翠谷/金山報導】四月八日,在法鼓佛教學院週年校慶典禮上,校長惠敏法師與台北市私立東山高中校長陳佳源,代表兩校共同簽署「教育夥伴關係合約書」,在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東山高中董事長悟圓法師及現場一百多位貴賓、師生祝福下,為佛教教育向下扎根開展新頁。
方丈和尚致詞時,感念聖嚴師父對佛教教育的願力與支持,成就了今日佛教高等教育的發展;長期關注佛教教育的東山高中,三十多年前由佛教青年共同籌設,一向受到東初老人和師父的關心與肯定,方丈和尚期許兩校的合作,能為佛教教育注入新活力。

陳佳源校長表示,由於親身經歷佛教辦學的艱辛,因此更加珍惜每個推廣佛教教育的機會;而惠敏法師特別舉出自己學生時代接觸佛法的因緣,點出當前佛教教育向下扎根的重要性。

佛教學院自二○○七年成立以來,陸續與國內外知名院校締結姊妹校,強化跨領域的國際學術交流。今年與東山高中締約,未來將共同規畫課程、支援教育資源,並計畫以東山高中為實習學校,辦理進修推廣教學,以銜接高中與大學間的佛教教育及研修。


數位典藏研討會 架構資訊交流願景

【徐慧娟/台北報導】「未來世界,只要進入一個網站,動動手指頭,就可以得到所有與佛教有關的資訊。」四月十五日,於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舉辦的「佛學數位典藏資源整合研討會」上,法鼓佛教學院副校長杜正民說出數位佛教未來的願景,會中並發表「二○○九年台北版電子佛典」成果。

這項「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的研討活動,由國科會主辦,法鼓佛教學院、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協辦,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副校長杜正民、圖資館館長馬德偉、洪振洲教授,以及中研院教授顏娟英、台大教授項潔、陳光華等,皆出席發表論文,呈現卓越的研究成果。

延續CBETA過去十年的努力,佛教學院進一步發展台北版電子佛典計畫。這項計畫今年的重點是《嘉興藏》數位化工程,至今已完成二百八十四部。佛教學院同時推動的尚有佛教藏經目錄數位資料庫、詞彙與時空地理資訊GIS整合計畫等,預計架構一個國際性的交流平台,這次的研討會,正是邁向這個願景的第一步。

.................................................................................................................................................................................................................

 

「法鼓大學教育願景」系列(三)

 

 

時代多變 信念屹立不搖

◎劉安之(法鼓大學校長)

大家都知道,法鼓大學是教育部有史以來籌設最久的大學。這彷彿寓意著法鼓大學就如愈冷愈開花的梅花,象徵大學百年樹人的使命,一所有理想、有信念,願意堅持,且能面對多變時代的大學,正是我們屹立不搖的基礎。

十年前,我們開始籌設法鼓大學。十年之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全球暖化在我們的身邊,經濟蕭條進入了我們的生活,道德價值不再是做人的基本規範,這些大環境帶來的困局,似乎也步步侵蝕著我們對未來的信心。

然而,大學是社會的良知,也是社會的典範,法鼓大學的成立,也再次宣示我們要面對現在的環境,接受歷久彌新的時代任務,既發展在地的特色,也同時經營未來的世界,然而,無論是過去、現在、未來,我們都堅持著一貫的理念與目標,亦即「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聖嚴師父創建法鼓大學,以超越性的眼光,看到全球最需要的人才,是具備品德,有領導、溝通、協調能力的人才。我們不僅要有專才培育的系統,也要有全方位思考、生命深度探索、跨領域多元開放思考,以及品格養成的環境,而這正是法鼓大學所著力之處,亦即透過正式課程的規畫、書苑制度的推動,造就悲智兼具的領導人才。處於資訊化、全球化、國際化的現實環境中,建立一全人模式的深度教育,將能培育各界亟需的人才。
聖嚴師父把緊鄰法鼓山的二十五公頃土地,給了法鼓大學。我們將把這塊依山傍海,清淨自在的環境,融入生活實踐,讓它成為一所與大地結合,與環境互動的綠色大學。此外,我們也將秉持師父的禪法教示,透過書苑精神來建立傳統,以禪修體悟來修習根本,以大師的引導來掌握方向,以國際交流來發展大學的未來。


每日5元 三年5475元

成就一所 世界迫切需要的法鼓大學

許願或連署加入大願興學 智慧和慈悲小沙彌和您歡喜結緣

【大願興學服務小組】

•地址:112台北市北投區公館路186號

•電話:(02)2893-9966轉6312∼6314

•傳真:(02)2893-1138

•E-mail:ddm5475@ddm.org.tw

【小啟】到「7-11」繳款,護持5475更方便。欲索取條碼捐款單,請洽各分院辦事處,或大願興學小組。

.................................................................................................................................................................................................................

【法鼓書齋】

■《聖嚴法師的頑皮童年》

.作者:聖嚴法師 .插畫:菊子

.出版日期:2009年5月

本書是法鼓文化為兒童讀者開闢的新書系「故事寶盒」第一本書,內容收錄二十五篇聖嚴師父童年的頑皮故事,看師父如何從一個小頑童變成小沙彌,並進入佛學院,改變一生!知名插畫家菊子為這些故事繪製四十二張精彩插圖,讓書中人物更添活潑的生命色彩。


■《楊郁文──其佛法之理解與實踐》

.作者:黃侃如

.出版日期:2009年5月

以十年的時間,獨力編纂完成《中華阿含辭典》的楊郁文,不僅是一位專業佛學研究者,亦具備深厚的宗教情操。本書從楊郁文的生命經驗出發,內容包括楊郁文的生命歷程、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其研究著作之分析,進而歸納其研究佛法所秉持的態度,還有在生活中應用佛法的實例,是整體探討佛法之理解與實踐關聯性的研究著作。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www.ddc.com.tw

.................................................................................................................................................................................................................

 
僧大東南亞招生行

法鼓佛教學院 扎根佛教教育

「法鼓大學教育願景」系列(三)

【法鼓書齋】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