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22期 2008.06.10 出刊
 
要聞 救援緬甸風災、四川震災特別報導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 各地報導 樂在修行 東初禪寺三十週年特別報導


【聖嚴師父開示】

法鼓山的文化財(一)

什麼是「文化」?法鼓山的「文化財」有什麼內容?

未來法鼓山要創新怎樣的文化價值,開創對社會、對世界有影響的活動或成果?

本期起,將連載聖嚴師父開示〈法鼓山的文化財〉一文,邀您共同來認識、珍惜、創新法鼓山的「文化財」。

法鼓山的源頭是「中華佛教文化館」,它是我的師父——東初老人,在北投光明路創建的。這是佛教史上的一項創舉,因為一般佛教道場都以「寺院」、「庵」或「精舍」為名,從未有以「文化館」命名的。

「文化」是什麼?文化與「文明」不能脫節,剛開始流行或創始的時候是「文明」,而它留下來的成果、發揮出來的力量就是「文化」,最後步入歷史時,則是「文化的遺產」。但文化一定是對人類歷史或當時社會產生影響力,並且能夠持續下去的,才能稱為文化。而東初老人以「文化」命名,使佛教超越了一般宗教內涵,強調了化世的功能,可見東初老人的創意及先見之明。

中華佛教文化館很小,只有一百多坪,可是在台灣佛教史,甚至整個世界佛教史上,都留下了它的遺產。但這遺產指的不是東初老人這個人,而是他所做的事。在這些事當中貢獻最大的,莫過於在台灣佛教文化還非常落後的時候,發起影印日本的《大正大藏經》正、續兩部共計一百冊,同時還創辦了《人生》月刊及《佛教文化》兩份雜誌。

我承接中華佛教文化館後,同時也繼承了這個文化使命,包括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和支持設立中華電子佛典協會。中華佛研所不但是目前台灣宗教學府中最具影響力的一所,在世界佛教教育學術上也有它的地位。它召開過好多次的國際學術會議,而歷屆畢業生中,有十幾位已經完成了博士學位,獲得國際性的佛教學術地位。此外,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的創辦(CBETA,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ssociation),將《大正藏》電子化,這些作為都是以國際視野來思考,因此對全世界也慢慢地產生影響力。

而東初老人開辦的冬令救濟,目前已發展由專責機構——法鼓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統籌辦理,救濟的範圍,也從國內延伸到國外,從亞洲延伸到其他各洲,中東、非洲等國人較不熟悉的地方,都有我們的足跡。

像這樣一個小小的中華佛教文化館,所產生的功能卻那麼大,在佛教歷史上一定有它的地位。因此,即使建築物被拆掉了,也沒有關係,它的記錄會永遠留傳下去,它的功能也會永遠存在,這就是「文化價值」。

農禪寺也是東初老人創建的。一開始只建了五十坪的兩層農舍,雖然這些房子看起來多半像違章建築,沒什麼價值,可是這二、三十年以來,我們以農禪寺為基地做了很多事:除了接引幾十人出家,舉辦禪修、法會等修行活動,也辦了許多各式各樣的社會關懷活動,譬如「心五四運動」,另外,在九二一大地震時,發揮了安定人心的功能,受到社會很大的肯定,還創辦東初出版社,後來擴大為法鼓文化。因此,在台灣提起農禪寺,很少人不知道,而且由於我們辦的活動擴及海內外,很多國際人士來到台灣,也都想來參訪農禪寺。所以,農禪寺不僅是我們文化史上的一個重心,而且對台北地區、甚至是台灣佛教界都有很大的貢獻,因此,它本來只有上、下樓共一百坪是合法的,結果得到政府認可,被鑑定為台北市的「歷史建築」,免除了拆遷的命運。

其實農禪寺只有三十幾年的歷史,並不算悠久,稱不上什麼歷史建築物;以它的建築來講,既不古老,也沒什麼特殊,但是因為有人使它發揮了相當大的功能,對於地方、社會,甚至於世界,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因此,是它的功能與價值使它成了歷史文化的建築。所以,文化必須是有人使用那個地方,有人運用那個地方來做有意義的事,並且能廣泛引起社會的注意與討論,使得人們自動自發地將它記錄下來。所以,我們常常可以在媒體上看到農禪寺在做些什麼、傳達些什麼的報導。

但如果文化館或農禪寺被拆掉了,也沒有什麼關係,因為在佛教史上、在台北市的市誌上,都會記上一筆,它所代表的文化一定會流傳下去。就像中國大陸西北絲路上的樓蘭古城,雖然現在已經沙漠化,看不到任何遺跡,但是由於歷史的記載,保留了它當時的文明,也成為現代人類的文化遺產。(待續)

.................................................................................................................................................................................................................

【禪七心得】

體驗妄念 遠離顛倒夢想

◎林常覺

去年三月,抱持著單純體驗的心態,我參加了生平第一次禪七。

禪七的作息,對我這夜貓子來說真是苦不堪言,但當初是自己決定要來體驗的,只好提起精神貫徹到底,按照禪七課表、遵守師父的開示,一天天適應,也一天天逐步體驗用上方法的感覺。

禪七最後一天,我坐在禪堂中,清楚感受到自己的妄念、呼吸、腿痛,環境中的風聲、鳥鳴與其他禪眾,都平等而共同存在。我的心,就像懸上了大石的浮木,在湍急的激流中沉穩地隨波前進,卻不會被衝擊得四處亂竄。在那一天,我感受到了心靈上少有的平靜愉悅。

這體驗真的太好了!我決定今年還要參加。

但是我錯了!我被自己騙了。

這次禪七,從第一炷香開始,種種方法運用的熟悉感立刻顯現,我以為這樣持續下去就沒錯,其實是大錯特錯。每一天,我都在檢查自己的狀態比起去年來如何?每一炷香,都以為自己已在方法上了,實際上卻妄念洶湧。到了第六天,才驚覺情緒起伏怎麼還這麼大?恍然領悟,自己根本是在假用功。

把方法逼緊一點,立刻就從數息變成了控制呼吸,一天下來,胸口好悶。就要解七了,如果放鬆一點,又覺得浪費光陰,剎那間不知如何是好。

珍貴的最後一炷香,來臨了。

我靜靜坐在禪堂裡,心中充滿慚愧懺悔。終於想通無法精進用功的原因。雖然自己有幸處在能聽聞正法的地方,也皈依三寶成為佛教徒,還打過禪七,卻從來不敢承認自己已走在修行的路上。因為我害怕只要一承認,種種期許、壓力就會隨之而來,讓自己失去自由,但我卻想享受修行帶來的好處。

這是一種不勞而獲的心態吧!然而,禪七不只是一場調適身心的冒險之旅,也不只是一張航向身心平靜的機票,如果那麼簡單,提起精進心的動力從何而來?不敢承認自己是佛教徒,精進心就只是個念頭。

有人說這期禪七我是業障現前,我卻覺得這障礙來得真好。如果不是這樣的體驗,我可能還在持續不勞而獲的假象,一輩子繼續假裝自己不是佛教徒,事實上卻是個真正顛倒的人。

禪七還是一樣好,明年還要去!

.................................................................................................................................................................................................................

【話頭禪七心得】

痛,但不苦

◎周燕鳴(澳門)

這次參加話頭禪七,最大的收穫,可說是從身上的疼痛得來的。

禪七前幾天,打坐時產生的腿痛和背痛異常難受,讓我感到很困擾。腦中浮現監香法師開示時所說:「痛,正好是用功的著力點!」於是我嘗試練習,當身體出現疼痛時,話頭就用得更綿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漸漸地能適應疼痛的感受,打算禪七的最後兩天,一定要好好用功。

沒想到,在出坡時腿卻受傷了!

發生這樣的事,如果是從前的我,反應一定是傷心加上抱怨,但現在的我,心中卻只深感慚愧!禪七期間,法師和義工菩薩的照護陪伴,讓我覺察到自己以往只會要求、計較他人付出多少,無形中貪念愈來愈重。雖然學佛一年多來,自己已時時提醒自己,要修正待人處事的觀念和態度,但事實上,佛法的慈悲與智慧,我卻還有待精進學習。尤其每次參加禪七後,這樣的體會更深。

聖嚴師父常說:「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這麼多!」感恩有這次禪七的經歷,讓我深深體悟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獲得。我發願下次要來當護七義工,學習付出與服務他人,為自己培福修慧。

禪七期間,身體雖然有傷和痛,但是心中卻沒有苦的感受,這讓我深切相信佛法真的很好!我發願要將師父的法帶回澳門,讓家鄉的朋友也能一起分享法喜甘露的滋養。

.................................................................................................................................................................................................................

【禪修Q&A】

什麼樣的人才能禪修?



.任何人都可以禪修!禪修不屬於某一個階層、某一種性別,或是某一種層次的人所獨有。

.禪修,能把我們的身心,調整得更順利、和樂,其實也就是調適身心的一種方法。

.過去有的人認為,只有聰明的人、智慧高的人、資質優秀的人才能禪修,其實不一定,一般人也可以修!

.在佛陀時代,任何人都可以修行。現在,任何人也都可以學!(傳燈院 提供)

◆更多禪修問答,請至:http://blog.yam.com/chanfaq

◆想親自體驗「禪修的好處」嗎?法鼓山特別給「未曾學過禪修的您」──「禪修指引」及「初級禪訓班」。歡迎您來參加體驗喔!

◆活動詳情與報名,請至禪修中心網站:http://chan.ddm.org.tw

邀大家一起來禪修

對象
活動名稱
日期
舉辦單位
無禪修經驗之一般大眾
禪修指引
6/7、7/5
農禪寺
6/28、7/26
安和分院
初級禪訓班
6/6
信行寺
滿 30 名開班
紫雲寺
滿 30 名開班
齋明寺
滿 25 名開班
中山精舍
6/7
宜蘭辦事處
6/21
中壢辦事處
7/2 、 3
安和分院
7/2
新莊辦事處
7/4
台中分院
7/4
台南分院
戶外禪
6/29
新莊辦事處
7/6
傳燈院
Fun鬆一日禪
7/19
雲來寺
初級禪訓班結業者
浮生半日禪
6/9、23
安和分院
山水禪
6/29
安和分院
月光禪
7/5
傳燈院
禪一
6/8 、 15 、 7/13
台中分院
6/1 、 8
台南分院
6/15
農禪寺
6/22
信行寺
6/29
溫哥華道場
話頭禪二
7/11~13
法鼓山禪堂
中英話頭禪五
7/19~25
法鼓山禪堂
.................................................................................................................................................................................................................

來上佛學課——新開佛學講座

講 題

講師

課程期間

時 間

地 點

聯絡電話

金剛經講記

清德法師

4/24∼7/17

每週四晚上19:30∼21:30

社子辦事處

(02)2816-9609

八正道講記

性禾法師

6/5∼9/18

每週四晚上19:00∼21:00

桃園辦事處

(03)302-4761

◎查詢其他佛學課程:
法鼓山弘化院佛學推廣中心 http://dbs.ddm.org.tw 各地佛學課程一覽表

.................................................................................................................................................................................................................
1111
聖嚴師父開示


禪七心得


話頭禪七心得


禪修Q&A


來上佛學課——新開佛學講座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