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19期 2008.03.10 出刊
 
要聞  新春特別報導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建設法鼓山 
   
(義工團提供)
學佛新手 朝山記

人生的路,不也像朝山一樣崎嶇不平,只要有明確的方向──成佛,生命就能有所依循。


◎許常衡

「藉由一天一夜的八關戒齋,體驗出家生活方式」,知道這樣的難得機會,便趕緊報名參加。活動前,右腳底卻不知為什麼很痛,原想取消行程,最後還是決定要去。

當天一早前往集合地點,聽到擴音器請E區「老菩薩」先上車。是我聽錯嗎?我在E區,可是我還年輕耶!後來才知道自己和十九位銀髮老菩薩安排住一起,法師特別請我這個「菜鳥」當領隊,負責舉牌。我發現老菩薩的心都很年輕,一點都不像「老」菩薩。

「朝山」是這次的重頭戲,也是我第一次參加。四百五十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途中還有義工菩薩指引。一開始朝山,心想:在柏油路會好一些吧!哪知才跪了幾步,膝蓋就疼痛不已,後來想起法師的開示,便認真用起「方法」。然而路面有時高起,站起來重心不穩,心又想:我會不會昏倒?腳會不會受傷?

當注意力一直集中在疼痛的雙膝時,瞥見兩旁的老菩薩們專注而虔誠的禮拜,當下真是心生慚愧,她們都可以了,為什麼我卻不行?把思緒拉回方法上,專心念佛號,配合著步伐,呼吸放鬆。心境一轉換,柏油路也不再硬梆梆,身體彷彿跟大地融成一片。當圓滿朝山全程,才發現竟走了三個小時!

用齋時,我們先學習過堂方式,並以禪修的方法,體驗吃飯的感覺。平常三餐都吃得很急,這次在齋堂,學會細細咀嚼,吞下第一口飯菜,再夾第二口;對於飯菜,每一樣都要吃,沒有好惡分別,不能排斥。當看到平日不吃的香蕉,想起法師說「不能起分別心」,深深體會到每一處生活細節,都是佛法的實踐啊!

在法師及義工菩薩引導下,我們發揮共修力量,互相扶持,也認識自我,發現「本來面目」。想到人生的路,不也像朝山一樣崎嶇不平,只要有明確的方向──成佛,生命就能有所依循,不然就如同在黑夜中摸索,跌跌撞撞,充滿恐懼和害怕,也不知要往何處去。

一天一夜的作息,每分每秒都讓人認真地活著。「悲喜交集」是我這次活動的心得,悲的是懺悔自己平日不夠精進、自省不夠深刻,老往外看別人;喜的是我這個「菜鳥」,終於完成朝山的考驗。
.................................................................................................................................................................................................................

【遇見法鼓山之美】

只走一步 感動久久

◎王淑惠

第一次走上慕名已久的成佛之道,是三年前參加退休教師禪修營。半天戶外禪著重的是方法練習,這對退休之後一直接觸生態的我,不免意猶未盡。去年十一月,導覽組辦了「認識法鼓山自然生態」課程,安排了成佛之道戶外觀察,令我大為振奮。

當天上午臨溪朝山步道走畢,成佛之道行腳接著登場。從遊覽車平台走下祈願朝山步道,橫過法華橋左轉,沿法印溪上坡,來到步道入口所在的法華鐘公園。公園旁的法印溪畔,正進行石板鋪設工程,只見泥土地面已舖就一層粗石,上面再一層細石,正等待最上面舖上石板,這樣的工程,正好讓大家親見沒有澆灌水泥的生態工法。

順著成佛之道的步道口進去,一股懾人氣息,令人收攝雜念,腳步放慢。當心沉澱下來,悅耳的鳥鳴四起,停步尋聲靜候,果然有成群的小彎嘴畫眉飛掠林下草叢間。而這廂枝頭,繡眼畫眉與我們四目相望;那廂林梢,山紅頭亦是倩影靈動。貌似棕櫚的黃藤,葉軸上長滿逆刺;雞屎樹結滿一身藍寶石般的果實;而饅頭果的果實,竟長得像包子,「名不符實」的狀況,啟示人們萬萬不能「以名取物」!

接著左邊出現一條岔路,領隊的師兄說,走這條路通向法鼓大學,是半套的成佛之道,要登上好漢坡才算圓滿。於是我們上了好漢坡,步履開始維艱,心中浮起聖嚴師父「只走一步」的教誨,腳下不覺輕鬆起來。終點的電塔在望,而殊勝的法鼓山建築群全景鳥瞰,也映入眼簾。面對眼前這片人間淨土,心靈感動卻無言頌讚,久久不已。

晚上回家打開電腦,點開一頁白紙,想記錄下這一天的感動,耳邊響起了大堂分享時,法師的「為利有情,吾當精進」殷切叮嚀。

.................................................................................................................................................................................................................

【法鼓山與我】

不再迷失紅塵

◎黃鈺庭

去年八月中旬,與友人到台北東區吃粉圓,結識店中的老闆娘。因老闆娘女兒要到法鼓山出家,好奇之下,回家上網查詢「法鼓山」,竟發現安和分院就在住家隔壁,於是九月二十二日即報名參加「法鼓山朝山一日遊」。

到了法鼓山,每位老菩薩都穿上雨衣,沿步道三拜一跪。同修陪我一起來,但膝蓋疼痛無法跪拜,於是我向車掌菩薩表示雨太大,我們留在車上等候。隨後下車上洗手間,巧的是一下車,雨就停了,於是我便快跑追上隊伍,跟大家一邊跪拜,一邊誦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說也奇怪,當時一面拜,心中不由自主產生一種溫馨、歡喜的安全感,當下便告訴自己:這就是我要修行的「觀音道場」。

那天起,我每天都到安和分院禮佛、閱讀結緣小冊子,還買了《法鼓山的故事》,一字一句讀完後,深深體會聖嚴師父所說「我是用我的生命敲響這法鼓鐘」的意義。接著排開行程,依照行事曆上為自己安排初級禪訓班、念佛共修、大悲懺法會、讀書會、成佛之道等課程。

一個半月後,我與同修邀兩位友人報名皈依大典。法會中,聖嚴師父向皈依弟子開示,看著師父雖然生病,依然親臨為我們開示,感動之餘,我的眼眶也充滿了淚水。皈依三寶後,只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經荒廢了很久,要趕緊加快腳步學佛,迷失在紅塵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找到方向,千萬不能再浪費掉了。

十一月中旬,撥電話到法鼓山義工室,希望擔任水陸法會的義工。當我表示自己的專長是電腦後,接聽的義工興奮地說:「太好了,現在最缺電腦義工,可不可以請您現在上山?」聽完這句話,我卻開始起煩惱,因有許多事待解決,而且自己未做過義工,也未離家一個月。原本想取消,但一位從未謀面的師姊告訴我:「法師在等你報到耶!」深覺自己何其榮幸,於是提前上山報到。

因為法鼓山,我的生命有了這麼多收穫。為了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和法喜,我開始記錄自己的「住山義工」日記,希望大家跟我一樣找到人生方向。

.................................................................................................................................................................................................................

【修行路上】

腳跟下的大事

◎嚴立楷

年少時在《未央歌》裡讀到一句話:「莫忘自家腳跟下大事。」學了禪後才知道,這句話不只是比喻,「經行」真需如此用功的,於是對這句話的領會,也就更具體、更深入了。

去年,在秋陽暖暖的十月底,安和分院禪坐會舉辦草嶺古道山水禪。在車上,尚未有腳跟下的事可體驗,下了車後,就要照顧腳跟下的大事了。戶外行禪和禪堂打坐的最大不同,在於打坐通常只專注於一個所緣境,而走路時則六根全開。那麼,六根要如何處置呢?

隨著隊伍走著,一步一步照顧腳下。因為有眼睛,所以看得見環境;但因為要行禪,所以眼睛不能去「抓取」。路途中,有階梯、有平路,有上坡、有下坡,如同修行過程中的迴彎起落。我們現在就在這條路上修行,不管當下是什麼,只要心在,就需要修行。路途雖遙遠,念念當下、只管腳下,不去想還要多久才會到,雖然腳酸身乏,一小步一小步,從容徐徐,也就走完了長路。

流了一點汗,身心安然。走一趟山水禪,多一次修行體驗。草嶺古道走完了,而修行之路,還等著我們繼續走呢!

..................................................................................................................................................................................................................

【法語有妙用】

包容諒解,有幸福!

◎黃果作
能參加這次台中分院的勸募聯誼,真多虧了聖嚴師父的法語。怎麼說呢?不是我資格不符,而是因為去年剛住院一個多星期,醫生囑咐出院後要多休息,剛結婚的女兒於是和我約法三章,近期內一切活動盡量暫停。為讓女兒安心,我嘴上當然答應,但是共修、助念等活動,依然鴨子划水,悄悄進行。

聯誼前一天,女兒雀躍告訴我,要回家陪陪我。我提起勇氣告訴她:「對不起,明天我要參加勸募聯誼,妳等我有空再回來,好嗎?」女兒聽完,語氣非常沉重地說:「原來媽和我約定多休息,是騙人的,您都不顧子女的掛心!」我聽了,一邊念阿彌陀佛,一邊自我懺悔:為何會讓孩子說出這樣的話?

我邊流淚,邊問她:「寶貝女兒,謝謝妳這麼關心媽媽,但媽媽問妳:我們家現在可以這麼祥和安寧,是誰造就的?」「是師父的佛法教導,讓您做了改變,也潛移默化改變了我們。」女兒回答。

「對!現在師父老了、病了,也沒有停止關懷弟子、停止弘法,我只不過身體微微不適,勸募聯誼是讓我再次充電,承諾身為悅眾該盡的義務,讓『心靈環保』的理念,儘早落實到每個需要的人身上,不僅幫助個人,也幫助他們的家庭。」我緩緩向女兒說明。

「對不起,媽!您就專心去上課,不過累了要休息喔!」女兒輕聲細語告訴我。

聖嚴師父的「一○八自在語」第一百則「大的要包容小的,小的要諒解大的」;第三十六則「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評之中藏金玉」,師父的法語,我們母女倆都即時用上了,真好!

..................................................................................................................................................................................................................

【徵文】

「心得分享就是法布施」,所以,趕快提起您的筆來,將您的學佛故事、修行體驗,透過文字分享給所有讀者吧!」

■來稿請寄: 台北市112北投區公館路186號5樓「法鼓雜誌」收
■傳真:(02)2896-0731
■E-mail:mag@ddc.com.tw
■請註明「法鼓徵文」(本刊保有文稿刪修權,若不願修稿,請於來稿中註明。文稿如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將不另行通知)

..................................................................................................................................................................................................................
 

學佛新手 朝山記

【遇見法鼓山之美】

【法鼓山與我】

【修行路上】

【法語有妙用】

【徵文】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