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期 2005.02.01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 


學僧們和學童們歡喜互動。


學僧們教導金美國小學童做八式動禪。

僧大北海岸四所中小學弘化實習

學童們藉托乒乓球、橘子禪遊戲 體會專注和放鬆

為了推廣校園禪修,法鼓山僧伽大學於九十三學年度上學期「校外弘化實習」課程中,特別安排了四次課程,分四組到基隆市及台北縣的四所學校進行弘化實習。本期邀您一塊兒來看看,這些未來的宗教師們如何藉由輕鬆活潑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們將禪修的基本精神──清楚、放鬆,自然地融入生活之中。
◎圖•文/僧伽大學提供

◆基隆市仁愛國小
2004年12月20日:抱著一顆充滿喜悅的心,學僧們來到這次校園弘化的第一站──基隆市仁愛國小。在校長賴有通以及致力推動校園禪修的劉振鄉菩薩支持下,仁愛國小在二○○○年即開設了靜坐課程。由於已有靜坐打下的基礎,小朋友對於僧大學僧們帶領的「專注遊戲」、「托乒乓球」無不遊刃有餘,都能迅速而精準地完成遊戲。

◆台北縣金山國小
2004年12月24日:一進教室,學僧們先藉著「抓烏龜」的專注遊戲,凝聚小朋友注意力,接著以「石頭和白雲」的肢體想像活動,引導

小朋友體驗「緊」和「鬆」的不同,然後保持「白雲」般的放鬆狀態,進行托乒乓球的遊戲。活動後,小朋友分享成功托球的訣竅,包括:保持平靜、不管別人、專心看球、隨著球的走向調整墊板等等。短短時間,小朋友已經抓到了禪修精神。

◆台北縣金美國小
2004年12月28日:在金美國小前任校長、目前擔任法鼓山園區服務中心總幹事林翔嵩的促成下,學僧們第三站來到了金山鄉金美國小。學僧們分別規劃了托水缽、托乒乓球以及兒童八式動禪,並加入「石頭與白雲」的禪修引導,讓小朋友們體驗身體緊繃和放鬆的感覺。許多親自參與的老師們發覺:藉由關懷和耐心的引導,更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成效。

◆台北縣萬里國中
2004年12月29日:最後一站的弘化實習,學僧們來到萬里鄉萬里國中,進行一場「橘子禪」課程。一開始學僧們問學生:「早上起床時,哪一隻腳先下床?穿鞋時,先穿右腳還是左腳?」透過小小的活動,學生們先瞭解自己的觀照力和覺察力;接著介紹橘子的一生、吃橘子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活在當下」的感覺,進而珍惜生命。
.................................................................................................................................................................................................................

 

聖嚴師父新書Song of Mind出版

內容講述牛頭法融開悟作品〈心銘〉
【陳玫娟/台北報導】聖嚴師父又有一本英文著作在美國出版了!這本新書Song of Mild由美國專門出版佛教書籍的Shambhala公司,於二○○四年十二月出版發行,內容是師父一九八五至一九八八年在美國東初禪寺主持禪七期間,對唐代牛頭法融禪師(西元五九四∼六五七年)開悟詩偈〈心銘〉所進行的講述。

法融是禪宗四祖道信的弟子,與黃梅東山法門的五祖弘忍並峙,在牛頭山開創牛頭宗。從弘化和修行上來說,法融是一位禪教並重的大師,同時也是一位重於禪悟的學者,〈心銘〉便是他在體會開悟境界後寫出的作品。

對於〈心銘〉這樣一篇開悟作品,師父如何用言語為西方弟子詮釋和解說?「真正的理解,只能來自直接的體驗。」師父表示,因此在新書中,師父以自己的實際經歷,向西方弟子說明如何接近禪的境界、如何處理禪修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以及如何完成「統一身心」這門禪修中的重要功課。不管任何方式的講解、說明,師父表示最終目的還是要鼓勵大家修行,將佛法融入每天的生活中。

〈心銘〉和三祖僧燦的〈信心銘〉並稱姊妹篇,師父在《禪門修證指要》書中有收錄〈心銘〉的原文。在美國弘傳禪法將近三十年的師父,已是西方人士所熟知的國際禪師,這次出版的Song of Mild已是第十四本英文著作,目前在台灣也有發售,有興趣的菩薩可洽詢法鼓文化:(02)2896-1600


.................................................................................................................................................................................................................

「法鼓人文講座」第六場 張立文教授談中國哲學的創新

張立文教授談中國哲學的創新

【楊雅穎╱台北報導】九十三學年度最後一場「台灣大學法鼓人文講座」,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台大校本部舉行,由來自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立文主講「中國哲學的創新與和合學的使命」。除了從中國儒學發展的脈絡指出儒學未來的可能性之外,張教授還進一步期勉在場學生承擔重任,思索如何把當前中國儒學落實到人和社會的議題上,走出創新之路。
張教授表示,從歷史發展來看,儒學一直都是一門因應時代變革的學問。以兩漢儒學為例,董仲舒提出「王道通三」,強調王者之道必須應乎天、合乎人,目的在運用當時盛行的天人感應之說,為制衡王權找出一個合理的依據,以免王者假天之名,為所欲為。
隋唐時期佛教盛行中國,儒學更進一步探討人能否到達成佛的理想境界。張教授表示即使是到了宋明時期,儒學家為了重建人的價值,紛紛提出心即理、性即理、氣即理的主張。不過就當前人類面臨的各種問題,如生態的破壞、國際危機、人和社會的衝突,當今儒學並沒有提出一套足以解決的根本論點。張教授希望能從儒學的核心價值,為種種問題開展出解決之道,但這方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去努力。

「法鼓人文講座」第二場 人、空間、時間

◎許倬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宇」是空間,天、地及四周圍的三度空間;「宙」是時間,是時間進度的線索。每一種文化對人在宇宙的位置,都有一定的理解和解釋。中國人的宇宙,是從自己站的位置,一圈一圈同心圓似地往外擴張。最緊密的一圈,是自己看得見的地區;再遠一圈,是自己所在的文化區……最外一圈,是人類文化不理解的地區。這個平面延伸出去的同心圓,從自己清楚的部分,向外延伸到不清楚的部分。中國人的空間觀念,可說完全以人自己做為參考點,而定下的一個格局。
再談人類與時間的關係。中國對時間的觀念,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先秦名家講到「飛鳥無影,輪不蹍地」,把連續的動作分解成許多點,點與點之間是孤立的、不連續的;另一方面,孔子站在流水上面,感慨永恆的變化,注重的則是前後連續的整體觀。中國人對時間的觀念,是變化而前進的,而且變化有個起點,起點從零點開始,然後發展為長長的變化。
唐朝詩人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園序〉開頭的兩句話說:「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人在天地之間,就跟旅客投宿在旅館一樣,旅館常在,旅客常換。對這個宇宙空間──旅館而言,人類只是投宿的客人,人類有投宿一夜的機緣,沒有占有旅館、毀壞旅館的權力。中國人悟出一套順天、天人相應的觀念,實際上是對的,人投宿在這個旅館,就應該在環境裡適應到最好地步,不要毀掉它。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從長的時段──百代上來說,光陰是移動的,也是短暫的,等於是「飛鳥無影,輪不蹍地」一樣,時時興、時時滅。因為興和滅,光陰連續成一個不斷進展的過程。此外,時段長短也是相對的,拿一個時點擴大,可以變成無窮長的時段;拿一個時段壓縮,可以變成很短暫的時點。我們把唐朝文學家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算成同時代的人,但他們生存的時間相差很遠。時代本身是有變化的,可是我們在進行理解時,時代卻壓縮成一個時點。
宋代哲學家張載在〈西銘〉中說,天地、宇宙、人間各種關係,等於是和諧的家庭一樣,天是父親,地是母親,世人是同胞,萬物是朋友;活著,順著命運;死亡,則是安息;國家和社會都是親人之間互動的場合。能做到這一點,宇宙是一個和諧的宇宙,人與自然就是和諧、和平的互動了!
(節錄二○○四年五月七日於台灣大學演講內容)
◎台灣大學法鼓人文講座課程實況,可於網站上直接觀看。網址:http://ceiba.ntu.edu.tw/course/a75cc1/index.htm

.................................................................................................................................................................................................................
法鼓山社會大學 受邀展出陶藝、繪畫作品

【廖素月/金山報導】法鼓山社會大學陶藝班、繪畫班,去年獲得金山藝文界邀約,從今年元月一日開始,於金山鄉的良亭生活藝術空間舉辦聯展。這次展出的作品非常的豐富,繪畫班提供了靜物素描、碳筆畫、戶外寫生等十多幅的畫作,陶藝班學員則提供陶鐘、花器、陶燈。每一件展出的作品,其純熟的手法和獨具的風格,完全不像出自初學者之手,讓許多參觀者喜愛不已。

學員作品之所以如此受歡迎,除了學員本身勤於學習,授課的林滿紅、許偉斌、曹世妹等老師的認真指導,更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這些老師常利用課堂之餘,帶學員外出寫生、上課,而陶藝班的曹世妹老師,每每協助學員照料未完成的作品。這次的展出到二月二十八日結束,歡迎大家前往參觀。



.................................................................................................................................................................................................................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 二月專題
和喜自在話新年
農曆新年是華人最重要的節慶,不過對現代人而言,除了連續放好幾天的假期,過年所剩的價值似乎不多。如何在一年的起始點,有一個別具意義的開始?如何在家人團聚的時刻,體會「我和」、「人和」的自在與歡喜?本期特別邀請聖嚴師父、王俠軍、徐仁修、黃明堅、詹慶齡等多位知名人士,來分享他們的過年故事,從他們的分享中,也讓我們重新體會過年的意義。
去年十二月,法鼓山受邀參加在約旦舉行的「中東女性和平會議」。三位代表法鼓山出席的法師,在這場協助以色列、巴勒斯坦化解衝突的會議中,看到了和平的危機和希望,本期「特別報導」邀您來一起來瞭解和關心這個國際問題。(每本150元,訂閱一年1440元、電子雜誌一年900元)

◆訂購帳號:18772366 戶名:法鼓文化
◆洽詢電話:(02)2896-1600
◆網路心靈書店:www.ddc.com.tw
 

僧大北海岸四所中小學弘化實習

聖嚴師父新書Song of Mind出版

「法鼓人文講座」

法鼓山社會大學 受邀展出陶藝、繪畫作品

【法鼓書齋】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