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300期 2014.12.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300期特別報導 
   

▲法鼓文理學院舉辦「佛教禪修傳統」研討會,啟發佛教研究與當代社會弘化的新思維。(吳嘉峯 攝)

禪與禪的對話 法鼓文理學院

「佛教禪修傳統」研討會 各國學者省思禪修義理與實踐

▲各國學者發表研究論文,同時也展開各種觀點的對話,激盪出智慧的火花。(吳嘉峯 攝)

【黃佳卿/金山報導】二年一度由法鼓文理學院主辦的「佛教禪修傳統國際研討會」系列,續以「比較與對話」為第二階段主題,十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於法鼓山園區國際會議廳舉行,邀集臺、印、中、日、英、比、德、義等一百多位學者與會,共發表十四篇論文,持續探討佛教禪修傳統的理論與實踐。

此次研討會仍著重不同禪修傳統的交流與探討,並從佛教禪修傳統的自身比較,以及與其他宗教、跨學科的對話,促進各界對佛教禪修與禪修研究方法的了解;多篇論文與實踐應用結合,為此次研討會的特色。籌備研討會的助理教授莊國彬表示,每篇論文不設特定回應人,讓所有與會者有更充分的互動時間,在思辨與討論中激盪出智慧的火花。

其中,德國漢堡大學教授無著比丘(Bhikkhu Anālayo)引用佛教早期經典,探討二禪的觀、聽與身體覺受等問題,有助釐清大眾對二禪的誤解;印度普納大學教授迪歐卡(Mahesh Deokar)以《清淨道論》等經論為文本,提出禪修者可先從認識、了解自我開始,再針對個性適性選擇禪修方法;日本東京農業大學教授山部能宜,將二幅敦煌文物「觀經變相」以科技技術突顯原色,比較不同畫者對禪觀與經典的詮解,多幀細部圖片,引領大眾微觀佛教藝術。

明年度,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碩士學程即將招生,助理研究員辜琮瑜發表〈中國禪宗詩偈於生命教育之應用初探〉,對臺灣生命教育課程作一反思,期將中國禪宗發展出的生命智慧與體會,導入生命教育的教學現場。助理教授溫宗堃從當代上座部五個內觀禪修傳統,發現各有偏於止或觀的禪修技巧,因而排列成光譜,帶來新的研究觀點。

佛教學系學士班主任果暉法師認為,十多篇論文涵蓋早期佛教、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多篇論文更將禪修與實際生活銜接,討論西方社會關注的禪修主題,參與者可透過研究者的視角,有助啟發佛教研究與當代社會弘化的新思惟。

.............................................................................................................................................................................................

【佛教禪修傳統研討會後】

考古學家維拉底談佛教藝術

▲來自義大利的維拉底教授,於主題演講中分享佛教藝術。(吳嘉峯 攝)

【黃佳卿/金山報導】佛陀肖像或坐或立或臥的藝術表現,在古印度具有哪些象徵意義?十月二十六日下午,「佛教禪修傳統國際研討會」議程結束後,義大利籍維拉底教授(Prof. Giovanni Verardi)發表專題演講「凝視圖像:從政治觀點看禪坐、成道、弘法」(Before the Image: Meditation, Awakening, Teaching in Political Perspective),帶領與會者走入二世紀印度秣菟羅(Mathurā)、犍陀羅(Gandhāra)的時空背景,從浮雕上的造型、紋飾、手印、姿勢,解讀佛陀當時在宗教與社會的地位表徵和影響力。

演講前,維拉底教授十月九日至二十日已在文理學院進行一系列演說,從印度佛教藝術考古學觀點,主講「阿育王的以『法』治國」、「佛教於古印度之吉凶禍福」、「玄奘所見之印度佛教」等,分享畢生研究精華。

二○○七年,維拉底教授從拿波里東方大學(University of Naples "L'Orientale")退休,除教學外,還致力考古研究,先後擔任阿富汗、尼泊爾和洛陽龍門石窟等考古團主持人,並受邀評估與修復遭受戰火破壞的巴米揚大佛。

今年年初,文理學院圖書資訊館完整取得維拉底教授藏書三千多冊、三十四種期刊,主題涵蓋他的早期著作、印度考古學、圖像學、中國及日本佛教藝術等,多是珍貴的絕版藏書。館長洪振洲表示,這批藏書使得圖資館佛教藝術資源更為豐富。

.............................................................................................................................................................................................

《巨浪迴瀾》分享會 從禪詩認識明清高僧

▲廖肇亨教授從禪詩解析明清高僧行誼,體會佛法才是心靈究竟皈依處。(李東陽 攝)

【邱惠敏/臺北報導】禪詩,透露了高僧大德哪些祕密?《巨浪迴瀾》作者、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廖肇亨,十一月十五日於臺北安和分院,與一百二十位讀者分享「從禪詩看高僧的德行與悟道」。

廖肇亨以雲棲袾宏的〈示牙蟲〉開場,為大師做「病理分析」,指出雲棲袾宏的蛀牙其實是牙周病,蕅益智旭因病常到九華山閉關,石濂大汕到越南順化弘法嚴重水土不服,顓愚觀衡從北方南下卻中毒等,雖然有來自弘化的辛勤,然而高僧大德卻能以正面的態度面對病痛。

廖肇亨認為,在天崩地解的時代,高僧要有異常舉動,才能成就非常事業,如吃肉救眾生的破山海明、從廣東被流放到瀋陽,而成為遼東禪學之祖的祖心函可等。

廖肇亨特別提到,憨山德清因涉入朝廷政爭,被剝奪僧籍流放充軍;在亂世中不得不從軍卻不改其志者,還有南宋大慧宗杲禪師以及聖嚴師父,這些磨難正凸顯高僧風範,一如大慧宗杲所言「菩提心即忠義心」,出家人對國家社會仍須有責任。

「不論是生病,還是面對動亂的時局,佛門中人最重視的,還是如何把負能量轉化成正能量。」廖肇亨總結從高僧身上所學,深深體會到佛法才是心靈最究竟的皈依處。

.............................................................................................................................................................................................

淨化跳石海岸 守護大地

十月二十五日上午,法鼓文理學院淨灘社、法鼓山僧伽大學及法青會近七十位師生和青年鼓手,前往金山中角跳石海岸,展開一場人間淨土工程──淨灘。

跳石海岸有豐富的地形景觀、波瀾壯闊的海角景致,但隨著海水高潮線拉出長長的保麗龍細屑、浮球和漂流木,蔓延整個海岸線。聆聽法鼓文理學院淨灘社成員張振華講解後,眾人戴上工作手套、拎著垃圾袋,開始清理海灘上的垃圾。當收集一袋袋的保利龍細碎片、膠類製品、浮球時,眾人也進一步深思:我們究竟是怎麼對待大地的?

雖然無法做到零垃圾,但從一些小改變出發,足以改變環境的面貌。除了落實具體的生活環保,例如養成自備環保餐具和購物袋的習慣、作好資源回收、減少垃圾製造量,更可實踐心靈環保「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以心靈的提昇做為自然環保的基石。(文/釋演建•圖/賴心萍)

.............................................................................................................................................................................................

【教育文化集錦】

鄧偉仁教授輔大探討朝聖傳統

【黃佳卿/新莊報導】法鼓文理學院助理教授鄧偉仁,十一月八日出席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辦的「朝聖的跨宗教探究座談會」,與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副教授林長寬、臺灣基督正教會神父李亮,交流佛教、伊斯蘭教、東正教的朝聖傳統。

鄧偉仁表示,依《大般涅槃經》記載,佛陀告訴弟子在佛入滅後,可發心前往佛出生、成道、轉法輪與涅槃處憶念,這四處被後世佛教徒視為聖地;《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則是修證的朝聖。隨著佛法東傳,在中國形成五臺山佛教聖地,或與道教互融的南嶽衡山。鄧偉仁並提出東、西方對「神聖」與「朝聖」異同的思考,在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神聖是超越經驗的體驗,超越世俗;在東方,聖不離俗,到宗教古蹟旅行,便是宗教行為的一種展現。

臺大EMBA學員 法鼓山體驗禪修

【黃佳卿/金山報導】透過臺灣大學EMBA課程的安排,二十七位寧波市新生代企業家,十一月十二日、十三日於法鼓山園區參學,由法鼓文理學院禪文化研修中心主任果鏡法師、助理教授鄧偉仁、禪堂常護法師,為學員密集授課,依序進行禪宗簡介、禪學、禪修指引、叩鐘擊鼓、學佛行儀,以及心靈環保等課程。

臺大EMBA執行長謝明慧表示,中國大陸學員對臺灣文化一向景仰,上山前二天,學員已在臺大、清華二所大學上過管理與哲學課程,屬於宏觀學習,後二天在法鼓山體驗禪修,屬於向內觀照的學習。第一次到臺灣的學員姚文俊表示,了解聖嚴師父建設法鼓山理念後,體會到寺院不僅為禮佛敬佛而建,更為以佛法化世、提昇人的品質而建。此行為他帶來內在沉澱的喜悅,找到內心寧靜的方向。

《法鼓文苑》第六期出刊

【楊仁惠/臺北報導】由法鼓山僧伽大學學僧編製的《法鼓文苑》,第六期於十月出刊了!本期以「新手上路」的概念貫穿全刊,處處可見學僧在學做出家人的過程中,各層面的適應與成長。
新世代學僧善用圖像思考,將從俗轉僧的歷程,以易懂生動的方式呈現。專題部分,更將學僧父母親納入「新手」範圍,探討布施子女出家的父母,從反對、不捨,到運用佛法、歡喜成就的心路歷程。

本期《文苑》除了學僧回歸自心的修行體會,還有多元的視角,例如從觀察日本佛教的現況惕勵自己;從社會學的理性研究,回到慈心利他的關懷;從與義工一同出坡中,學習奉獻的熱忱,呈現出學僧的活力,以及落實佛法的行動力。

.............................................................................................................................................................................................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376期12月號

家事禪 宅修行

年關將近,又到了除舊布新的時節,你準備好掃地、掃心地了嗎?面對家事,人人各有罩門,本期專題先認識自己的「打掃性格」及「打掃關鍵字」,再由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教你「家事十不保身法」。佛陀和弟子們怎麼打掃呢?故事篇有佛陀、周利槃陀伽和舍利弗的掃除故事。方法篇分享運用「斷捨離」,從外到內的身心整理術,以及各種家事勞動的心法,並邀請僧伽大學男眾學務長常順法師、作家鄭栗兒、書畫家曾中正分享「家事禪」。

「人生座談會」摘錄法華智慧講座系列第二場精華,臺中市長夫人邵曉鈴、歌手齊豫、實踐大學副教授楊蓓、法鼓山僧團果祥法師,分享從感恩、公益、義工、自然農法方面,發揮慈悲的力量來自利利他,豐富生命。「電影不散場」介紹《控制》,看身心扭曲的假面夫妻,如何在貪、瞋、癡的驅動下,走向不可控制的人生。(每本150元,訂閱一年144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http://www.ddc.com.tw

.............................................................................................................................................................................................

【教育文化看板】

法鼓文理學院104學年度佛教學系招生

【網路報名】博士班4月1∼20日/碩士班3月2∼18日/學士班3月2日∼4月5日

【考試日期】博士班5月15日/碩士班4月10日(筆試)4月29日(口試)/學士班4月18∼19日

【招生簡章】請上法鼓文理學院網站http://www.dila.edu.tw

【聯絡電話】(02)2498-0707轉2372(博士、碩士班)2242(學士班)

.............................................................................................................................................................................................

禪與禪的對話 法鼓文理學院

【佛教禪修傳統研討會後】考古學家維拉底談佛教藝術

《巨浪迴瀾》分享會 從禪詩認識明清高僧

淨化跳石海岸 守護大地

【教育文化集錦】
鄧偉仁教授輔大探討朝聖傳統

【教育文化集錦】
臺大EMBA學員 法鼓山體驗禪修

【教育文化集錦】
《法鼓文苑》第六期出刊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376期12月號
家事禪 宅修行

【教育文化看板】
法鼓文理學院104學年度佛教學系招生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