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34期 2009.06.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建設法鼓山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 一九八二年,聖嚴師父赴新加坡弘法,與竺摩長老(右)攝於新加坡佛緣林。 (本刊資料)

聖嚴師父與竺摩長老

繼程法師、果光法師對談恩師情誼

帶著聖嚴師父建僧的悲願,今年三月底,法鼓山僧伽大學赴東南亞招生,也促成果光法師與繼程法師對談恩師情誼的因緣。透過兩位弟子的分享,當代兩位漢傳佛教宗教師──聖嚴師父與竺摩長老精彩的生命風姿,已深植於大馬信眾心中。

◎梁金滿

一位是「四百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人士」,一位是「大馬漢傳佛教之父」,聖嚴師父與竺摩長老,兩人相差十七歲,距離相隔千里,卻從一九六三年開始,就建立起深厚法緣。這段跨越時空的法誼道情,在三月二十九日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大禮堂舉辦的「禪來纏去──大人物的小故事」對談中,由兩人的弟子──法鼓山僧大副院長果光法師和馬來西亞佛學院院長繼程法師娓娓道來。

法師們並分享彼此追隨恩師出家修行的因緣,與兩位長老的行誼事蹟,風趣機智的對答妙語,聽得在場近七百位聽眾,不時發出讚歎與笑聲。

▲ 果光法師(右)與繼程法師(中)向馬來西亞信眾分享聖嚴師父與竺摩長老的深厚法緣與一生行誼。(法鼓山僧大 提供)

教導出家弟子 一嚴一寬

對談一開場,曾經擔任師父機要祕書的果光法師,先以圖片說明師父如何珍惜竺摩長老所惠予的字畫。「入聖 (「法」的古字)門經作路,莊嚴心地戒為師。」這幅竺摩長老所書的對聯,從師父一九六○年代掩關時就掛在關房佛桌上方,如今仍安放在法鼓山園區師父生前所住的寮房。

另一幅「要打開悶葫蘆」畫作,是一九八○年代中華佛研所開學時長老所贈,畫著連藤帶鬚的六只葫蘆及十多條絲瓜,葫蘆上還爬著幾隻甲蟲,極富禪意;還有一幅八○年代所贈的「養聖農禪無盡藏,莊嚴法鼓大光明」,則掛在農禪寺客堂。這段翰墨因緣,彰顯兩位大師的道情與相惜,也拉近了滿場聽眾和台灣的距離。

▲ 這幅極富禪意的「要打開悶葫蘆」畫作,是一九八○年代中華佛研所開學時竺摩長老所贈。(本刊資料)

接著,主持人林忠彪請教兩位法師的出家因緣,以及兩位長老教導弟子的風格。二十一歲依竺摩長老座下出家的繼程法師表示,長老是領悟力很高的文人才子,藝術細胞發達,詩詞、書法、唱誦,無一不曉,學習任何事物都能很快上手,因此教導弟子較不重次第,總是給予弟子很大的發揮空間。

「聖嚴師父則恰恰相反,」果光法師分享,師父對弟子管教很嚴、要求很高,弟子犯錯時會直接指正,有時則幽默帶過。法師舉例,每一期《人生》、《法鼓》雜誌的錯字都逃不過師父的眼睛,師父會拿著雜誌到編輯面前,一字不漏地念出錯字,讓編輯慚愧不已。他擔任《人生》雜誌主編時,有一次漏放了作者名字,師父看了笑說:「不得了啦,這期《人生》丟『人』喔!」還有一次,有位護法居士邀約果光法師到外面用餐,但法師回答:「不行!我們家教『甚』(聖的諧音)嚴。」師徒間的小故事,讓與會大眾報以會意的笑聲。

對於兩位長老早期辦教育遭遇的困難,果光法師表示,聖嚴師父延續太虛大師「人生佛教」的理念──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薩戒本,從八○年代的中華佛學研究所,進而創辦三學研究院、法鼓山僧伽大學、法鼓佛教學院和法鼓大學,著重於如何將漢傳佛教弘揚光大,並有系統地推動三大教育。

繼程法師也認同,師父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眼光準確。法師認為,聖嚴師父不僅「植人,也會用人」,而竺摩長老的教育方式則是「植而不用」,從不要求弟子一定要留在身邊,只要培養的人才都在佛門,弟子到哪裡弘化就隨緣吧!


弘揚漢傳佛教 有志一同

▲ 師父相當珍惜竺摩長老相贈的字畫,這幅「入聖門經作路,莊嚴心地戒為師」對聯,至今仍在法鼓山園區師父生前所住的寮房。 (李東陽 攝)

繼程法師接著分享,竺摩長老曾以十元美金資助師父出版《戒律學綱要》,鼓勵師父深入研究戒律。此外,長老也勤於筆耕,六、七○年代,馬來西亞很多中文佛教書籍,都是長老的著作,因為長老的努力,才使漢傳佛教得以在馬來西亞弘揚。

什麼顏色可以形容兩位長老呢?繼程法師表示,竺摩長老處世厚道,對別人的批評從來不談,只是讓其自然過去,所以特徵是「什麼都忘記」,法師總結現場聽眾的意見,以「透明」來形容恩師。

果光法師則提到,聖嚴師父什麼事都記得清清楚楚,而且處理疑難問題時,會廣納各方的意見,好像臨空往下望,把事情看得清楚瞭然,然後整合大眾意見,融會之後發展出一條新的路,這是師父「高超的默照境界」。至於形容師父的顏色,有的人說藍色,因為藍色有如天空,廣大、無際,繼程法師則認為是「無色」,豈料,果光法師馬上逗趣地接上一句:「無色。參!什麼是無?」語畢,會場又響起一陣笑聲和掌聲。

清淨、透明,沒有顏色,正足以形容兩位長老慈悲與智慧具足的法身慧命。

.................................................................................................................................................................................................................

《我的西遊記》讀後

拾起走入法鼓山的記憶

◎曉亞(美國•洛杉磯)

在道場值班時,看到書架上一本鵝黃色新書,那是十幾年來跟隨聖嚴師父,以影像、文字記錄師父弘法足跡的張光斗師兄又一新作《我的西遊記──阿斗隨師遊天下3》。

師父風塵僕僕,世界各地宣揚佛法的辛勞,近身左右的作者看得最分明,在他的筆下,師父有時是關懷眾生的和藹高僧,有時是學富五車的嚴謹學者,有時是硬撐病體、意志堅強的超人,有時則是帶一群孩子出遊、呵護每個人的大家長。

書中描述,在日本高速公路休息站,奔波疲憊的師父督促每個人用餐,確定大家都有一碗熱騰騰的湯麵時,才放心食用自己的餐點;在北京大學,當作者遲到捱師父的罵,心裡懊惱沮喪時,已在湖中石舫上的師父,回頭招呼他:「上船來,師父要渡你到彼岸去。」種種生活化的素描,將師父的身影交織成一幅幅生動圖像。

書上寫著,位於台灣北部的法鼓山,冬季經常是寒風交雜著細雨。回想兩年前的冬日,回台灣後上山,車子剛進入金山濱海公路,大雨即傾盆而下,心裡嘀咕著:怎麼第一次上山,天公卻不作美?旁邊好友突然吟起〈讚地藏菩薩偈〉:「南方世界湧香雲,香雨花雲及花雨,寶雨寶雲無數種,為祥為瑞遍莊嚴……」

片刻間,惱人雨水盡皆化為甘露,洗滌我們從塵囂帶來的世俗塵垢,帶著一身清淨,以本來面目面對自己。相較第二年於夏日蟬聲唧鳴中上山,那樣一個風雨交錯中的法鼓山之行,反而深深鐫印腦海中,難以忘懷。

《我的西遊記》如實記錄師父行腳與作者內心的觸動,字裡行間,讓人重新拾起最初接觸佛法、走入法鼓山的情感與記憶,值得細細閱讀與分享。

.................................................................................................................................................................................................................

【讀者回響】

隨時心安做義工

◎林季柔

去年(二○○八年)十月份《法鼓》雜誌刊登〈想再當義工的願望〉一文,作者提到一生無病無痛,五十四歲卻得到癌症,當下無法接受,她希望自己快點康復,發願再做義工。

作者的恐懼不安,我能感同身受,因我原本也是個健康寶寶,去年五月卻被醫生告知得了癌症,但我才四十二歲。記得在懷疑自己是否罹癌時,有次打坐想到:如果死了便不能當義工,而法鼓山活動那麼多、義工那麼少,怎麼辦?後來上法鼓山,到祈願觀音殿向菩薩說這件事,轉身離開時,看到一張紙上印著「放下自在」四個字,心想:這就是菩薩要對我說的話吧!

可是畢竟是病人,更何況得了癌症?當內心不安時,我就用禪法觀照自己的心,認真看看自己,最後感到根本沒病。病的不是我,是誰?不知道,我只知道必須帶這個病人上醫院治病。聖嚴師父說生病「治得好,很好;治不好,也沒關係」,我就是用這個觀念,看待這個不速之客。

人們常說「隨手做環保」,當然也能「隨時做義工」。從切片到一連串治療,過程中接觸許多病友,便與他們分享師父所說「生病時,把身體交給醫生,把命交給佛菩薩」的態度,我發現交談幾次,許多人都會變得較開朗。所以,做義工不需特地撥出時間,分享師父開示與自我體驗,只要利人利己,都是在做義工。

得知我生病的人,通常會說「妳好勇敢」,如果是這樣,那樣的勇敢是來自家人支持、醫護人員照顧、三寶加持,及不斷給人安定力量的師父,我對眾人的感恩難以言喻。而病中,我也體會心安才能平安,「身病」不可怕,「心病」才令人擔憂,願全天下的人都有一顆健健康康的心。

.................................................................................................................................................................................................................

【徵文】

分享您的力量!

生活中,您一定有許許多多動人的學佛故事、修行體驗,別猶豫,趕快提起您的筆,與所有讀者分享您善的力量,把好的心念與行動,傳送給大家哦!

■ 來稿請寄:台北市112北投區公館路186號5樓《法鼓》雜誌收

■ 傳真:(02)2896-0731

■ E-mail:mag@ddc.com.tw

請註明「法鼓徵文」(本刊保有文稿刪修權,若不願修稿,請於來稿中註明。文稿如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將不另行通知

.................................................................................................................................................................................................................
 
聖嚴師父與竺摩長老

《我的西遊記》讀後

隨時心安做義工

【徵文】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