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300期 2014.12.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300期特別報導 
   

▲法師帶領禪眾到溪邊念佛,宛如置身極樂國土,感受法鼓山就是淨土,淨土就在法鼓山。(法鼓山禪堂 提供)

有禪有淨土

微風吹動諸種行樹,

藍鵲、蝴蝶、眾鳥周匝圍繞,

又有潺潺流水充滿其中,

僧俗四眾出和雅音,

演唱阿彌陀佛聖號。

此情此景,

宛如置身極樂國土。

◎張瑞英

在禪修中心臉書(Facebook)上,看到念佛禪十的訊息時,閃入腦海第一念是:念佛怎麼是禪?一動一靜如何結合成禪修?當下發願一定要具足資格報名,體驗有禪有淨土的境界。

聆聽聖嚴師父影片開示,猶如師父親臨教化。持名念佛的人都知道,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方能得念佛三昧。知道歸知道,偏偏怎麼也做不到,直到聽完師父都攝六根的開示,才豁然開朗。
師父說:隨時提醒自己,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接觸的一切人事物,通通轉化為阿彌陀佛。若見他人為惡,自有他的因果,與我的清淨心無礙,他還是阿彌陀佛。如此反覆不斷練習,自能處處阿彌陀佛,正念分明、淨念相繼了。

至於禪與淨土,師父則開示說:佛法只有一味,就是解脫味,是眾生對禪與淨土起了分別,其實兩者都是佛法,無二無別。修任何法門,只要一門深入都能得解脫,就像百川歸大海,因此說「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每天念佛時,前有維那法師、後有總護法師助唱,氛圍宛如猛虎要出柙,讓人想起永明延壽禪師〈四料簡〉:「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總護法師並三度帶領禪眾到溪邊念佛,真的宛如置身極樂國土。微風吹動諸種行樹,藍鵲、蝴蝶、眾鳥周匝圍繞,又有潺潺流水充滿其中,僧俗四眾出和雅音,演唱阿彌陀佛聖號,出微妙音。此情此景,令人「一剎那中離五濁,屈身臂頃到蓮池」,法鼓山就是淨土,淨土就在法鼓山。

集體小參時,法師提到惠敏法師曾說:只要你做的是具足慈悲智慧的事,就是在念佛。的確,念佛不光在嘴,就像參禪不在腿,只是我明白得有點遲。念佛禪十前一個月,心力完全提不起來,召委給了四項執事,我推得一乾二淨。後來召委聽說我要進禪堂,滿心歡喜鼓勵我。第三天晚上拜懺時,頭一磕下去的念頭是:召委對不起。師父說:該做、能做而不做的事,該承擔、能承擔而不承擔,都該慚愧懺悔。我真是慚愧懺悔。

回來第三天召委來電,要我十月底帶福田班學員出坡禪。與學員分享禪修心得,個個聽得滿心歡喜,有人還跑來謝謝我。其實該說謝謝的是我,師父說:學佛的人應該要學習,弘法的悲願不能無。不是嗎?

..............................................................................................................................................................................................

【悅眾禪二心得】

願學菩薩 自利利人

◎張利珍(苗栗副召委)

護法總會在十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為正副會團長、轄召、召委安排了禪二活動。偕同夥伴開車前往,上山途中,似乎就開始了禪修體驗。急著在規定時間前抵達,但開車安全第一,依循觀音聖號安住身心,準時回總本山禪堂報到。

經驗是最好的老師,禪堂的常源法師以過來人的角色,告訴我們禪坐前,身心如何做好準備;上坐時,要如何收攝心念、調理身體;下坐後,回到日常生活,行、住、坐、臥均可修行禪觀,並引導我們面對腿痛、腰痠、昏沉的方法,以及止觀的概念。

坐香時,一再自我勉勵:引磬聲響前不放腿,一定要撐住。身體時鬆時緊,腿痛得像針扎一般,趕緊回到方法,真的有用。禪坐協助我們身心平衡和穩定,學會和自己相處。

經行、聽溪禪,對我而言,是解脫腿痛的良方。練習聽溪禪時,法師強調不要分別、不做辨識,但聽著平日不容易聽到的溪流聲,伴以清風吻臉,喜悅自心中生起,深刻感受心要如溪水般輕柔,煩惱也如溪流,終會流逝。

聖嚴師父說過,要將學佛當作終生的事,每天、每月、每年都要安排時間修行,積聚善根資糧;為求解脫,更須發大心紮實努力,才有光明遠大的一天。常源法師提到,海內外許多團體及信眾,克服諸多艱難,飄洋過海到法鼓山求法。想想我們多麼幸福,能就近親近法鼓山,回到如來家。

短短二天,有了禪修基礎,回到日常生活中,對平常的一舉一動、每個念頭,都益發清楚明白。練習觀照、保持直心和平常心、減少主觀的分別和執著,於我而言,都還需要不斷地練習。

平凡的我們,總是祈願諸佛菩薩幫助,其實聖嚴師父所教的法,便是幫助自己最好的法寶。往後在地區,除了做好關懷工作,更要將方法如實運用在生活中。我在心中發願:願學習諸佛菩薩,讓別人遇到我,就像遇到佛菩薩一樣,得到幫助。

.............................................................................................................................................................................................

【齋明寺禪訓班心得】

「留白」的課程

◎陳瑞燕

十一月第一天起了個早,到齋明寺參加「中級1禪訓班」。自從二年前上了初級禪訓班後,所有禪修課程都在齋明寺完成,身心產生轉變,齋明寺也成了每週必定來當義工「修福」、上佛學課「修慧」的地方。

這次課程由天南寺監院常乘法師帶領。一張火箭升空的圖卡,經過法師富含禪意的解說,讓我清楚明白:火箭若要升空,就得捨棄載具,減少負擔。如同我們在禪修過程中,要不斷向上提昇,同樣要拋棄妄念,因為妄念就如沉重的載具,讓我們窒礙難行。

學習過程中,法師總在教授一小段課程後,便停頓一下,那個安靜的片刻,是自己受益最大的時刻。翻開我們的「人生上課史」,幾乎很少老師在授課時,能夠這麼柔暢平順、不疾不徐,還會「留白」讓學生思考。臺下學生往往只能像一塊塊海綿,拚命地吸水,臺上老師只管「傾囊相授」,但小海綿總有飽和的時候,即便老師努力傾倒,再多水也不易吸收。小小的「留白」,讓我有時間將「甘霖」汲取,轉化成有用的資糧,如此一來,海綿又可以吸更多水了。

大堂分享後,法師又送我們一個小故事。法師說,聖嚴師父曾告訴他:「所謂『中觀』就是不取中、不取左、不取右。」法師取出竹板做示範,無論削掉左邊或右邊,還是執著中間一點,都會失去平衡。藉此告訴我們:生活中凡事要懂得調整,環境因緣隨時在變化,找到平衡點再向前走;隨時做好平衡,並用禪法來調整自我,做為推動向上的力量,就能放鬆前進。

.............................................................................................................................................................................................

【新加坡禪七心得】

與自己身心約會

◎吳秀珍

這是我第二次打禪七。感恩能每天觀看聖嚴師父的禪七開示影片,時常覺得師父開示來得適時,總能及時化解心中疑問;感恩總護常願法師,時常叮嚀我們不論何時何地,都要把方法用上,還要用得「綿密細膩」。每當聽到這四個字,心裡總覺得很慚愧。禪七裡,嚴謹的規矩不會讓我們造身、口惡業,但自己的起心動念,往往還是被業習牽引,常隨境起了種種妄想、分別和執著。
打坐時,總護法師常提醒我們,先做好入靜運動,調好七支坐法,完成全身依序掃描放鬆的步驟,真正放鬆了,再開始數息。我也告訴自己:回歸單純,好好用方法。有一次腿麻時,身體不經意向前微傾,腿麻竟漸漸鬆了,還能連香,心裡喜出望外。

連香後,雖然腿不再痛,卻發覺自己的心非常脆弱、沒有力量。當引磬一響,原本微細的心跳,不自主加快,加上燈亮了起來,又聽到學員做瑜伽運動的聲音,當下真是心隨境轉,起伏不定。直到眾人做完運動,燈調暗,心才平靜下來。後來打坐時,腿時而舒服,時而麻痛,讓自己深感變動無常,也體會到好香與否,其實只是一念之間。若能在痛的當下,把方法用上,保持正念,並堅持到最後,才是難能可貴。

小參法師的教導,也讓我放下以往「自作聰明」的做法,例如數息時,專注從一數到十;念佛號時,也是從一數到十,不再數到一○八。過去自以為是的做法,不但不能讓心真正放鬆,反而會被「卡住」。

禪七就像一場與自己身心的約會,讓自己的心隨法師引導,時時覺知當下,放鬆身心,體驗呼吸,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

【雲集寺禪三】


田園裡 有清涼

十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又到了半年一次的精進禪三,帶著法喜的心情,收拾行囊,到雲集寺打禪去。

「誰在修行?」是色身?還是「我」?進入禪堂,就是要用生命來修行,把心交給諸佛,把身交給法師與內、外護菩薩,自己只要專心修行。打坐時,腿痛還是有,但那是色身的覺受,運用方法克服外境干擾,讓自己專注、放鬆,清清楚楚明白當下狀態,放下一切,只有打坐、專注方法。

清風徐徐吹來,在戶外打坐,又是一番不同體驗。外在環境雖熱,但內心是清涼的,坐在田園中,放鬆著身心,享受著禪悅。

最後的拜懺,讓我體會人生無常,唯有隨時懷著感恩、慚愧、懺悔的心,並藉由一次又一次的感恩、慚愧與懺悔,方能使染污的心,逐次恢復清淨。(文/嚴柏生•圖/雲集寺 提供)

.............................................................................................................................................................................................

有禪有淨土


【悅眾禪二心得】願學菩薩 自利利人

【齋明寺禪訓班心得】「留白」的課程

【新加坡禪七心得】與自己身心約會

【雲集寺禪三】
田園裡 有清涼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