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78期 2013.02.05 出刊
 
要聞 農禪寺新建水月道場落成啟用特別報導(一) (二) 各地報導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教育文化 
   

【二○一三年方丈和尚新春祝福】

過個得心自在年

把環境裡的一切人事物因緣,都當成是讓我們成長與奉獻的機會,

當各種狀況發生時,只想到如何處理事、如何幫助他人,不考慮自己的問題。

如果是抱持這種心態,煩惱必能減少,而慈悲智慧增長,這才是真正的自在。

▲面對大環境的變動,能夠自在從容、步步踏實,不僅不受外境影響,反而能成為環境中一股安定的力量。(張錦德 攝)

(文接一版)

通常一般人覺得身心不自在,最主要還是來自於人際關係與外在環境。所謂環境,是透過我們的身體與心理感官,與外界接觸以後,經由自我主觀的判斷所產生的認識。我們所聽到的、看到的、接觸到的外界環境,如果沒有主觀的自我判斷,就不會對環境生起反應。正因有自我主觀的判斷,分別什麼是「我」喜歡的,什麼是「我」討厭的,所以在環境之中經常不自在。

一切不自在,都是源於自我中心執著。一旦覺察身心不自在要趕快調整,就如聖嚴師父所說:把環境當成鏡子,心是最好的老師。如此,我們的身心就不會經常受外境影響,儘管生活中仍有許多變化的因素,比如身體不便、生理不適,但心境經常能夠保持平靜、安穩,便是「心不隨境轉」。

擴大心量修福慧

除了「心不隨境轉」,還可進一步練習「境隨心轉」,關鍵就在於擴大心量,把眾生︱︱即世間一切有情與無情的生命,當成是我們的大環境。如果大環境整體改善了,我們每個人也將受惠,如果我們自己提昇了,對大環境也能奉獻一分力量。

因此講「自在」,除了盡責負責,還要進一步去幫助他人、改善環境。把環境裡的一切人事物因緣,都當成是讓我們成長與奉獻的機會,當各種狀況發生時,只想到如何處理事、如何幫助他人,不考慮自己的問題。如果是抱持這種心態,煩惱必能減少,而慈悲智慧增長,這才是真正的自在。

從佛法來講,環境實際上是心境的寫照,如何在自、他與環境之間取得自在的平衡,那就需要有個行為準則,建議可用師父提出的「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作為參考。

落實「四要」心安定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需要」是生活之中的必需條件,「想要」則是一種欲望。要釐清「需要」與「想要」,除了自我主觀的判斷,從整體的客觀立場來考量會更清楚。

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能要」與「該要」,要從因果因緣來衡量。如果是個人需要而自己能力許可,憑努力付出而獲得,這是能要、該要。如果能力不足,並非實至名歸,包括名利、權勢、地位,乃至於情感,均不可強求。非分之名、非分之利、非分之財,都是不能要、也不應該要的。

近年來,國內外景氣低迷、世界各地災難頻仍,要使我們的心完全不受影響並不容易,很多人擔心生計或者工作不穩定、沒有保障。不過,同是面對大環境的變動,有些人卻能夠自在從容,步步踏實,朝著設定的大方向努力以赴,不僅不受外境影響,反而成為環境中一股安定的力量。

如果能夠在生活之中落實「四要」,就可以把自己的身心照顧好,進一步也保護他人、保護環境。即使外在環境不斷變化,而我們很清楚人生的價值觀就在於奉獻利他,不論扮演何種角色,都是盡責盡分,而時時自在,處處自在。

最後,祝福大家過個「得心自在」年:心自在,身自在,身心自在,福慧自在。阿彌陀佛!

.................................................................................................................................................................................................................

【聖嚴師父小故事】

植存之後

◎釋果祥

聖嚴師父推廣環保自然葬,並且以身作則,叮囑弟子將他的骨灰,植存在法鼓山上。這件事情經過媒體報導,得到很多回響,尤其是師父遺骨植存之後,上法鼓山了解植存事項的民眾很多,有一些老人家還要求家人陪同,到法鼓山知客處,親自詢問詳細情形。

由於聖嚴師父對自己後事的處理,受到許多人的仰慕與尊敬,師父圓寂不久之後,有一位老太太坐著輪椅來,聽完服務人員的說明後,開心地表示:「沒有墳墓、沒有墓碑、沒有名字、沒有任何痕跡,什麼都沒有,真是太好了,我就是喜歡這樣!」

曾經有一位年輕的女居士告訴我:她跟未婚夫說,自己結婚唯一的條件,是過世以後,必須將她的骨灰植存。這是我所聽過最勁爆、最先進的結婚條件。

雖然這些都只是小插曲,卻從中反映出,師父以身作則,推廣環保自然葬,確實受到社會人士的肯定。四年來,金山環保生命園區申請植存人數遽增,就可以看出成效。

.................................................................................................................................................................................................................

【修行路上】

九天的網路水陸法會

◎陳偉豪(美國•洛杉磯)

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四、二十五日,難得參加感恩禪二,本以為可以好好精進修行,怎知同修與我,這兩天一同安排在知客處值班,煩惱自此不斷湧現:為什麼是我?我很想修行呀!

二十四日早上坐完二炷香,下午到知客處值班。值班時,果乘法師談及洛杉磯道場將「直播」臺灣舉行的水陸法會,有一些視頻(video)問題。我是視頻技術的門外漢,不知怎麼地,卻開始和法師研究起不同方案及可行性。二十五日上午坐完一炷香,下午跟法師繼續研究,雖然遇到難題,心卻很篤定,多位菩薩主動相助,並提供很多寶貴意見和技術。

經過兩天的研究及試驗,大概有了方案,但每天要下載約九小時的視頻,什麼時候下載?下載後如何交給法師?因緣不可思議,我的同修發心全程參加七天直播的水陸法會,靈機一動,就請她每天將下載的視頻帶給法師。

當時沒想過自己可以做得到,但就像發願一樣,很多因緣總會配合起來。開始前幾天,半夜一點多、或凌晨三點多起床,下載下午的視頻,早上六點或晚上下班回家,下載剩下部分。後來下載速度加快,三小時視頻只需七至三十分鐘。記得下載完成後,電郵告知果乘法師,法師歡喜回覆:「Buddha bless us!」(佛陀保佑我們!)

即使作息改變,身心難免疲累,但大家共同的願心、無數人的努力與支持,令人深深感動。十二月一日、二日至道場參加最後兩天直播,看著下載的視頻在播放,信眾參與這場殊勝法會、各組義工不辭辛勞成就這次法會,心中很感恩能作為當中的一員。

回想九天的網路水陸法會(七天法會加上二天前置作業),表面上好像是「我」每天下載視頻,某種程度上成就了法會,但過程中如實體會了臺灣、洛杉磯、紐約等地菩薩們有形、無形的支持,不只成就臺灣的水陸法會,也成就了洛杉磯的網路共修,自己只是因緣和合中的一環。而「我」從一開始抱怨值班,到心定下來,覺察每天的因緣,無論順境、逆境,就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不知不覺中,將佛法用在生活上,自利利他,也深刻體會為何聖嚴師父要提倡「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

【歡喜看生死】

與法相遇後,母親笑開懷

◎李瑛

喧騰已久的「馬雅末日」,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就在全臺「晴空萬里、大地含笑」中,不攻自破。浩劫是偶然,重生是必然,繼第一場「大事關懷──生命的微笑」後,中山精舍於十二月二十二日,繼續為關心生死大事的老菩薩們,展開第二場「臨終關懷」課程,幫助大家及早打開生死的黑盒子,讓深藏已久的恐懼、焦慮和悲傷,如同末日之說一般被粉碎。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課程中,丁畢汝老師以繪本《豬奶奶說再見》引導大家思考:面對人生最後必修課,如何預做準備,才能減少遺憾?有的老菩薩不忌諱談生死,大方表示早已立好遺囑,心中不再有牽掛;有些老菩薩雖與家人避而不談,但經由兩次課程的學習,已能正視這件大事。

助念團團長顏金貞透過照片,分享一場冥陽兩利的莊嚴佛事,詳盡描述生死兩相安的境界。螢幕上,每張照片都有一個故事,病患生前與家屬共創美好回憶的畫面歷歷在目。儘管時空、背景不同,那份思念與不捨的情懷,隨著影片的播放,依舊喚起自己心中的回憶。

三年前,父親於臺大醫院往生,當時在中山精舍助念團員的幫助下,以一聲聲「阿彌陀佛」聖號,將家人悲痛、哀傷的情緒,轉化為安定與祝福。當父親最後面帶紅潤,微笑地與我們道別,家人相擁而泣,更加堅定要為父親舉辦一場莊嚴佛事的信念。

當年從助念關懷,到舉辦佛化奠祭,整場佛事簡樸、莊嚴、隆重,參與的親友都讚歎不已。當母親回首過往一切,格外感謝中山精舍讓她有機會與佛法相遇。看著身旁的母親,正忙著與同桌老菩薩分享鈔經與念佛的好處,同時不忘告訴大家,十二月三十日自己要到農禪寺參加皈依大典,二○一三年的長青班,也早就報名好了喔!大家歡喜讚歎,此刻的母親,笑得更開懷了。

聖嚴師父曾說:「人生的終點,不是生命的結束,乃是無限的延伸以及圓滿的連續。」這兩次課程的學習,讓人體會到:無常使人獲得積極的啟示,體認一切人、事、物的變異無常,讓人更加珍惜及善用生命。

.................................................................................................................................................................................................................

【清淨身口意】

至心拜懺生歡喜

◎張淑宜(加拿大•溫哥華)

二○○八年移民加拿大時,一段被誤解的因緣,久久無法釋懷,由於一心想尋求解答的機緣,找到了溫哥華道場,因聖嚴師父開啟了學佛之路。在善知識的接引下,自己從讀書會、大悲懺法會到禪坐共修,慢慢一層層滌清無明穢垢。二○一二年更是因緣殊勝,返臺四個月,才剛回溫哥華,便收到善知識捎來訊息:溫哥華要舉辦水陸法會網路共修。於是發願排除萬難,全程參與拜懺。

每天清晨幫兒子們準備好早、午餐後,便搭公車出們,晚上九點半,再輾轉回家。全程七天,至心誠懇禮拜《梁皇寶懺》。每個人過去生做過什麼事,沒有人清楚,此生則身口意經常造作罪業,卻不自知。當讚誦到「懺文舉處罪花飛,解了冤,懺了罪」,每每哽咽悲泣,不能自己,但唱誦至第十卷之際,內心卻出奇地歡喜自在,不再感覺悲從中來。

第一次參加瑜伽焰口法會,明白地獄、餓鬼、畜生道眾生的苦,千萬倍於人間,祈求佛菩薩加持,施食於餓鬼道眾生,更令法界一切眾生皆能解脫。最後一天送聖,當阿彌陀佛聖號聲起,想到眾生殷殷尋求救拔,何處再得依怙時,不禁淚下;再看到朵朵蓮花升起,佛國淨土彷彿就在眼前。看著聖嚴師父的法照,想起老人家的悲心大願,心中惕勵自己:八萬四千塵勞都是病,時時觀照身、口、意,精進持淨戒,慈悲度眾生,是遵師教誨、成就佛道的唯一途徑。

.................................................................................................................................................................................................................

【法鼓徵文】

心靈環保,得心自在!

一句「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對生活省思「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與人相處,時時抱持感恩心……,這些實用的「心靈環保」方法,為您的心靈、日常生活,乃至周遭人事物,帶來哪些正向轉變和提昇呢?

迎接2013年,《法鼓》雜誌邀您一起寫下生命的「心」體驗,與更多人分享「心靈環保」的得心自在。

來稿請寄:臺北市112北投區公館路186號5樓《法鼓》雜誌 收

傳真:(02)2896-0731

E-mail:mag@ddc.com.tw

請註明「法鼓徵文」(本刊保有文稿刪修權,若不願修稿,請於來稿中註明。文稿如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將不另行通知)

.................................................................................................................................................................................................................

【二○一三年方丈和尚新春祝福】過個得心自在年

【聖嚴師父小故事】植存之後

【修行路上】九天的網路水陸法會

【歡喜看生死】與法相遇後,母親笑開懷

【清淨身口意】至心拜懺生歡喜

【法鼓徵文】心靈環保,得心自在!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