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72期 2012.08.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特別報導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出坡油漆 刷出信願行

油漆與寫毛筆字有類似的地方,也像在爬山,

不問還有多遠,也不能往下看爬了多高,只能在當下的動作裡,注意自己手腳的落點與平衡。

◎徐建文

(許敏雄 繪圖)

每次朋友到基隆來找我,我都會帶他們去看海,然後去金山法鼓山園區「清涼」一下。有一次,我們走進二樓角落的義工室,在師姊們熱情邀約下,填了義工報名表,不久後便接到電話,希望我們協助出坡。

那天是五月十九日,剛好沒事,開著車順著濱海公路到法鼓山。師姊說九點報到就好,但因想聽法師在八點半的開示,所以車速比平常快一些。我發現自己沒有活在當下,反而掛念著聽開示,於是趕緊將注意力放在鼻息上,將自己拉回現場,回復平常車速。幸運地,報到時,一位法師為我們做了剛才開示的整理,並希望我們當天可以找到學習的對象。

汗水濕衣衫 勞動變靜心

我們一行五、六人跟著法師到女寮,開始一天的油漆工程。由於事先不知道要油漆,沒有準備適當衣物。不過,既來之則安之,深信因緣的我,相信任何來到面前的人事物,絕非偶然。

需要油漆的房間尚無人住,一進門的玄關是木頭隔間,靠海的山區潮濕,木頭部分需油漆保護,因此進門的一小塊空間都需要油漆。我們兩人一組,我的夥伴調油漆,我則先用布將牆壁、天花板的灰塵拭去,再用膠帶黏貼門框、鋪報紙,防止油漆污染。這是一件需要耐心的工作,由於空間不大,只能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小心刷。油漆與寫毛筆字有類似的地方,沾多少墨水?筆觸停留多久?也像在爬山,不問還有多遠,也不能往下看爬了多高,只能在當下的動作裡,注意自己手腳的落點與平衡。

帶著口罩,注意每一次的沾、塗、刷。汗水悄悄沾濕了衣衫,記得三年前在辦公大樓上班,習慣待在涼爽的環境,因此認為出汗是不舒服的事,但長期吹冷氣,身體搞壞了,下定決心拋棄冷氣與電視機,用親近山林的方式鍛鍊自己。如今,出汗變成愉快的事情,勞動變成靜心的方式,我感到很平安。

香港母女贈言 增添發願信心

休息時間,認識同來油漆的一對母女,她們是特地從香港來法鼓山做義工。我問她們:有去臺灣其他景點旅遊嗎?她們說只去過臺北一次,其他時間只要到臺灣,就直奔法鼓山。對於那位女兒,我特別好奇,聽說在美國念大學,精通五種語言,怎麼願意放下假期,到法鼓山服務呢?原來她們是想報答在學佛過程中,曾經幫助過她們的人。觀察她們的衣服,沒沾到油漆;她們的動作不快,但進度與自認速度快的我們相同。看著沾上油漆的褲管,我想,我們找到今天學習的對象了!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這是那對母女道別時送我的話。曾經,我很怕發大願,因為怕做不到。但漸漸地,一步一腳印,即使只是一上一下的刷油漆,我已看見那個可能性。

.................................................................................................................................................................................................................

【聖嚴師父小故事】

「命令」所有人去賞花

◎釋果祥

聖嚴師父的性格特點之一,是喜好分享,這從他讀小學時,就凸顯出來了。有一天,他在家裡分到一根香蕉,只吃了一口,就想到:「這麼好吃的東西,班上的同學一定沒有吃過。」於是,他把咬了一口的香蕉包起來,帶到學校去,讓每一個同學都舔一口。可以想像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師父的心裡一定非常快樂。

後來師父在十四歲出家,就把這種喜好分享的個性,提昇為分享佛法的熱忱。生活在師父創建的僧團中,我們固然時時處處接受師父的法乳深恩;也看到師父精進積極地推動法務、利益眾生;有時候,師父還會將這種喜好分享的個性,用在輕鬆的地方。

有一年春天,師父在美國紐約象岡道場主持禪七後,自己一個人去湖邊散步,無意中發現,湖邊和森林裡到處開滿了一種特殊的、少見的紅花。回來以後,師父用一種近乎「命令」的方式,要求所有的人,暫時放下手邊工作,全部都去看花。

果然,每一個人看花回來以後,都笑容滿面、心滿意足,因為看到了難得一見的美景。可以想像這個時候,師父的心裡一定也是很快樂的,就像他小時候,分享美味的香蕉一樣快樂。

.................................................................................................................................................................................................................

【方丈和尚會客室】

轉化壓力 成為助力

◎隨行小組

「隨著兩岸交流日趨頻繁,署裡業務與日俱增,既要維持一貫服務熱忱,又要整合各界資源,同仁的工作壓力非常沉重,該如何調整身心、紓解壓力?」公部門的首長,邀請方丈和尚開示說法,身兼與談人及主持人角色的他,每一提問,彷如聽見現場百餘位公務員的心聲。

於是眾人昂首期待,迎來的卻是一句反問。「就像大樓供水系統,必須透過馬達加壓,始能向各樓層送水。請問這是壓力或是助力?」方丈和尚的分享忽然中止,之後才又說道,如果能夠正面解讀、逆向思考,壓力也就不是阻力,困難亦非人生的逆境。因為從因緣法來講,每天都是新的開始,每個階段全是新的體驗,每個當下都是轉念的契機。「把握因緣、創造因緣、珍惜因緣,在過程中不斷奉獻與學習,就能轉化壓力,成為開發潛力、保持毅力的最佳助力。」

一席話讓主持人頻頻點頭,並以兩句話作為回饋:「處順境,好過卻險;處逆境,難過卻穩。」這一刻,歡喜讚歎的眼神,來自方丈和尚。

知足、惜福,快樂多一些

我們的下一代,從出生開始即面臨競爭,三歲有三歲的競爭,五歲有五歲的競爭,青少年有青少年時期的競爭。尤其近日新聞報導,年輕的孩子因課業壓力輕生自殘,著實令人不捨,我們的社會到底怎麼了?」剛從海外返國述職的外交人員,言談之間憂心忡忡。

「所有競爭,均因得失心而起。」方丈和尚指出,青少年背負的壓力,並非單純個人因素,父母及師長,往往也為這股競爭洪流推波助瀾。因此,要讓孩子免於得失的恐懼,父母、學校與社會均須從觀念調整,才能奏效。「用關懷與尊重取代批評指責;凡事盡心盡力,隨緣努力;計較、比較的得失心少一點,知足、惜福的感恩心多一些,如此才有真正的快樂、幸福。」方丈和尚如是說。

.................................................................................................................................................................................................................

【病得很健康】

打了一個住院禪七

◎黃果空(苗栗•苑裡)

二○一一年四月身體不適就醫,檢查結果必須住院開刀,家人都為我擔心,不斷給我安慰。其實當時內心是平靜安定的,因為我有「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的方法,還有「業報、福報盡了,就是要走的;福報、業報還在,想走也走不了」、「不要怕死、不要等死、不要找死」等法語,都是聖嚴師父留給我們的法寶。

這些師父的法語,增強我的心靈免疫力,便以平常打禪七的心住進醫院,放心地把身體交給醫生治療,而心念安住於禪法。傷口疼痛時,便運用師父教的「觀痛法」:清楚知道如何痛、哪裡痛。觀照之後,雖然痛的覺受還在,但好像不是我在痛,是我在看它痛,因而住院期間,止痛劑用得很少,恢復效果快,提早三天出院。

出院之後,醫生囑咐六個月內不要進行太用力的活動,於是利用傍晚到住家附近的河邊公園,每天做一小時左右的慢步經行。學佛近二十年來,平時除了按時打坐三小時,每個月也會安排二至三次的戶外登山、走古道。經過半年多的復健,今年二月決定前往位於通霄福興的「挑炭古道」,接續先前的古道健行。

挑炭古道是上坡路,往上走五十分鐘左右,可到三通嶺。行走一小段後,感覺有點吃力,於是內心起了「走一半就好」的念頭。春天多雨,雨後的山路有點滑,必須小心行走,加上當天不是假日,古道上沒有其他遊客,這樣的環境助緣下,想起聖嚴師父教的「專注」,慢慢地將注意力放在兩腳的移動,清楚自己在古道上的動作。由於攝心專注,先前的念頭失去了作用,也忘掉自己是在病後復健。當心專注於踏穩腳步,感覺上好像一剎那便到了三通嶺。

坐下來休息時,憶起中途「走一半就好」的念頭,因專注而消失了,同時也忘了身體的重量感,體能上不再有負擔和困擾,真是不可思議!讓我深深體會禪法是如此地實用。感恩聖嚴師父留給我們的禮物,謹此與大家分享。

.................................................................................................................................................................................................................

【念佛無國界】

實現對親家公的承諾

◎巫果霖(越南•胡志明市)

因緣真的非常奇妙,記得數年前岳父往生,專程由臺灣飛到越南胡志明市,參加岳父的後事。多年來聽聞佛法,知悉為往生者恭誦佛經與佛號,對他們是最受用的,所以我每天都在岳父棺木旁,恭誦《佛說阿彌陀經》、《八十八佛洪名寶懺》和「阿彌陀佛」聖號,並將功德迴向給十方法界眾生和岳父。

就這樣,我一個人每天重複著誦經和念佛,持續約一個禮拜,直到岳父後事圓滿才停止。我不懂越南話,卻堅信佛法無國界,是沒有語言障礙的。當時岳父的父親,也就是親家公尚健在,或許老人家觀察到我這個外國來的孫女婿,每天傻呼呼地誦經念佛,模樣還算可愛吧?老人家竟開口問我,來日待他往生時,是否也可以為他誦經念佛呢?二話不說,我當然馬上答應。

匆匆過了數年,今年三月底,向公司辭職準備退休,於是四月中旬,飛回在胡志明市的家。四月二十七日和同修回鄉下探望親家公,此時老人家除了行走不便,並無其他病情,這一天,我還特地錄下老人家自行吃午飯的情景。沒想到五月一日早上,鄉下來電話,說親家公已神識不太清楚,我們趕緊回鄉下探望,當時老人家時而睜開眼睛、時而閉上眼睛。我趕緊恭念「阿彌陀佛」聖號,直到傍晚,老人家停止了呼吸心跳,我們坐在親家公身旁,持續恭誦佛號,並一邊告訴親家公萬緣放下,一心念佛,發願往生西方淨土。

這些日子裡,將親家公後事的過程錄影下來,待一切圓滿後,開始坐在電腦前整理影片。看著四月底老人家開心吃著午飯,露出可愛笑容的畫面,和後事進行的每個過程,讓我想起多年前對親家公的當面承諾。

承諾是否為另一種形式的「發願」呢?一個承諾多年後兌現了,而且跨越了生死,從生前延續到身後。隨筆至此,內心深處突然感動了起來,想想這一生,自己留下了什麼?又做了多少利益他人的事情呢?

.................................................................................................................................................................................................................

【法鼓徵文】

心靈環保,幸福20!

一句「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對生活省思「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與人相處,時時抱持感恩心……,這些實用的「心靈環保」方法,為您的心靈、日常生活,乃至周遭人事物,帶來哪些正向轉變和提昇呢?

2012年,由聖嚴師父提出、四眾弟子共同推動的「心靈環保」運動,屆滿20週年囉!不論是四種環保、心五四、心六倫的實踐,參加禪修、法會、義工服務的心得,還是閱讀師父著作與法語的啟發,《法鼓》雜誌邀您一起寫下生命的「心」體驗,與更多人分享「心靈環保」的幸福故事。

來稿請寄:臺北市112北投區公館路186號5樓《法鼓》雜誌收
傳真:(02)2896-0731
E-mail:mag@ddc.com.tw
請註明「法鼓徵文」(本刊保有文稿刪修權,若不願修稿,請於來稿中註明。文稿如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將不另行通知)

.................................................................................................................................................................................................................

出坡油漆 刷出信願行

【聖嚴師父小故事】「命令」所有人去賞花

【方丈和尚會客室】轉化壓力 成為助力

【病得很健康】打了一個住院禪七

【念佛無國界】實現對親家公的承諾

【法鼓徵文】心靈環保,幸福20!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