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67期 2012.03.05 出刊
 
要聞 心靈環保i接力特別報導(一)(二) 各地報導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師兄,感恩你的示現!

編按:張金助菩薩是禪堂義工,也是加拿大溫哥華道場農耕隊義工,在法鼓山上常看到他的身影,二月二日在山上因意外跌倒,送醫不治往生。其同修謝貴妹從溫哥華趕回,看到金助菩薩安詳的面容,感到安心,她願以此文分享金助菩薩因學佛而改變的人生歷程,雖然今生業緣已了,相信未來生將能在正法門中,同修無上菩提。

▲ 二○○一年,張金助菩薩參加在東初禪寺舉行的護法會北美聯誼會,歡喜地在聖嚴師父座下皈依三寶。(謝貴妹 提供)

◎謝貴妹

這是我的同修金助菩薩自己的決定,他決定留在法鼓山,生前他喜歡在山上的禪堂當義工,人生的終點站也選擇了法鼓山上,我相信金助是歡喜的、榮幸的,也是如他所願,他已經安住在法鼓山這片淨土中了!

金助是一位幸福而有福報的菩薩,他與我們的孩子其偉一樣,都在諸佛菩薩的慈悲眷顧下,引領到佛國淨土,他們父子倆都是我心中的大菩薩。

二月二日當天,我一下機,即從桃園機場直奔署立基隆醫院,見到金助最後一面,雖然金助的頭部還纏著紗布,但是他的臉龐散發安詳,像睡著了一樣。從法師與菩薩們的描述,在助念八小時過程中,金助的表情都是如此安詳,並沒有眷戀不捨的樣貌,這與金助的個性很像,他一向俐落而不囉唆,這實在是來自禪修的利益,才能不執著而能放下。

全家人因法鼓山而轉變

我與金助從結婚、生下三個孩子到移民國外,一路上常因意見不同而吵鬧,直到金助接觸法鼓山,在聖嚴師父座下皈依三寶、精進禪修,並帶領我與孩子們接觸佛法、親近道場,我們全家才逐漸透過聖嚴師父的教法而轉變和包容彼此,進而一起學佛、一起在溫哥華道場當義工。

記得金助常歡喜地說,二○○一年,他在紐約東初禪寺參加護法會北美聯誼會時,看到建築老舊的東初禪寺,樓梯很小,每當有人走路時,還會發出聲音,金助怕聖嚴師父上下樓梯會跌倒,特地去買止滑膠帶黏在樓梯上,他很開心自己做了這件事。更令他得意的是,過了一、二年,師父看到他還能叫出他的名字,實在讓他開心得不得了,逢人便說。縱然過了很多年,他還是常讚歎師父的記憶。

是法鼓山救了我們全家,讓我們全家都受到佛法的恩澤滋潤,我才能一再一再地面對親人的離去。若沒有佛法,我不知道該怎麼走下去。我感恩方丈和尚對我們全家的關懷,感恩法鼓山法師們及義工菩薩的關懷與照顧。

▲ (林日山 攝)

意外示現也是因緣法

金助常常因為太熱情、太投入,往往只關注於事務而渾然忘我,這次的意外,是無常的意外示現,也是因緣,都在說著因緣法、生滅法。世間萬物、家人朋友也是緣生緣滅,我們唯有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是佛法的應用,更是聖嚴師父給我們開啟智慧的法寶,這才能帶我們離苦而迎向光明與未來。

我祝福、感恩師父、方丈和尚,以及法師和全體義工菩薩們。願大家隨時隨地照顧好自己的身心,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別人,做一個平安、快樂、精進的義工菩薩。

.................................................................................................................................................................................................................

不捨有情

◎隨行小組

前行政院副院長徐立德二月十二日來到法鼓山拜訪方丈和尚。八十一歲的徐前副院長說,近年來,他經常在思索一句話。會客室裡,他以這句話向方丈和尚請益:什麼是「不捨有情」?

徐立德(以下稱徐):過去這二、三年,我對宗教、對人生思考很多,有時我的內心並不十分平靜,但我永遠記住聖嚴師父講過的一句話:「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遇到任何問題,我都是按這步驟來。這一趟來,也想請教方丈:佛家有個名詞「不捨有情」,不知方丈何解?

方丈和尚(以下稱方丈):「有情」主要指的是人,相對於「有情」,花草樹木、山河大地則稱為無情。「不捨有情」,主要是指關懷人,從關懷人開始,進而關懷一切動植物生態環境。

如何關懷人?用慈悲和智慧來關懷人。一般的人都有許多煩惱,被情感、情緒所困,包括親情、友情、愛情,都屬於感情。人是有感情的生命,但處理不當的時候,反而被情所困。感情是可以昇華的,比如道情,就是用慈悲來關懷人,用智慧來處理事,和樂同生活,尊敬相對待,眾生都是同一個生命共同體。

徐:阿彌陀佛!

方丈:人不可能離群索居,永遠不跟其他人互動,或許可以暫時遠離塵囂,不被俗事干擾,但如果心裡的塵勞沒有化解,還是一樣在俗世之中。我們講:「十字街頭好修行。」身在紅塵如何不受外境影響,那就要從觀念、態度的改變做起,把遇到的一切順逆境,都當成在修福修慧;隨緣消舊業,惜緣增福慧。

徐:其實到了我這年紀,應該是可以退休了,但我現在還在工作,繼續工作更健康。這兩年我一直在思考「不捨有情」這句話,我現在工作,一部分是為自己,一部分為他人。

方丈:您現在的精神與身體狀況都很好,您把過去累積的經驗與資源,持續付出為眾生奉獻,這是非常積極的態度。在佛教來講,積極的生命觀是來還願的,就像觀音菩薩普門示現,扮演各種角色,為眾生奉獻付出。

徐:我很感恩。

方丈:佛教是信仰,也是生活方式,在生活中學習慈悲和智慧。一般人講的感情是私人的小愛,佛教講的是大愛,學習無我的智慧與平等的慈悲。慈悲與智慧,一定是相輔相成,就像理性與感性,要相互調和。凡事用正面解讀、逆向思考,而不用負面情緒去看待,就能少一些罣礙煩惱,多一些平安健康。

.................................................................................................................................................................................................................
 

【許個好願,讓它實現】

帶小沙彌回法鼓山禮佛

▲ (許朝益 攝)

◎編輯室

「師姊好,我們帶『小沙彌』回來了!」、「歡迎帶『小沙彌』回來禮佛。」自從「5475大願興學」推動以來,法鼓山各分院道場的知客處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對話。許多信眾手捧「慈悲」與「智慧」小沙彌撲滿回到法鼓山,不同的是,小沙彌撲滿中裝滿了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的銅板,沉甸甸的重量代表的是對聖嚴師父興學大願的認同和護持。

法鼓山園區知客處專職李保平分享,這幾年陸續有來自花蓮、高雄等各地菩薩,送回小沙彌撲滿,多數是家長和小朋友一起帶著小沙彌回到山上。令人感動的是,「小沙彌」就像是一條連結法鼓山與親子間的因緣線,很多父母藉由「小沙彌」,引導小朋友從小建立「節儉」、「布施」的觀念,許多家長也跟小菩薩介紹聖嚴師公推動教育、培養人才的願心,全家人一起護持法鼓大學的建設。

此外,就像一份心靈相通的默契,也有很多信眾利用回法鼓山參訪或做義工服務時,帶著小沙彌一起來,捐出善款,共同灌溉法鼓山這片大好福田。

當小朋友帶著裝滿銅板的小沙彌來到知客處,知客專職會請親子一起數銅板,場面十分溫馨;有時則由義工菩薩點收,請父母先帶小朋友到大殿、祈願觀音殿禮佛、求心靈處方籤,再回來拿捐款收據。一趟法鼓山之旅,不僅圓滿了布施的願,也親近了佛菩薩,體驗到園區的境教意涵。

您的「小沙彌」已裝進了滿滿的善能嗎?找個時間,帶小沙彌回法鼓山禮佛去!

 

【分享心靈環保】

轉念,化解三十年瞋心

◎黃果空(苗栗•苑裡)

傍晚準備到住家附近的校園健行,迎面來了一個人,有點面熟。是他?「不要理他!」剎那間,情緒起了很大波動。同一剎那,腦海中卻浮現二十多年前,在農禪寺聽聖嚴師父講經的一段開示:「看人不順眼,並不是他人有問題,而是自己內心的分別。當發現自己快要動情緒時,趕快提醒自己,將心念轉移。」剎時,內心又起了慚愧心。

「X先生,你好。」當他走近時,我主動與他打招呼,當下他楞住了,「你好。」幾秒鐘之後,他也回我一句,然後沒有再交談,各自前行。

平時拜佛、念佛、打坐,長時間情緒穩定,很少波動,為何他的出現,就經不起考驗?回想與此人處不好的原因,應是六○年代時,我處在失業後創業、人生不順利時;而他的事業順利,擁有許多財富,他對事業不順或失業的人,都會說一些譏笑的話,我也是受辱者之一,因此當時記恨在心。

這是三十年前的事,早就忘了,但為何他一出現,剎那就起了如此反應?太可怕了,佛法所說「藏識」阿賴耶識的作用,就是這樣嗎?很慚愧,學佛多年,為何沒有發覺八識裡隱藏了嚴重的瞋恨?我該怎麼辦?

此時,又想起聖嚴師父的另一句法語:「學佛人要存三種心:感恩心、慚愧心、懺悔心。」我依師父的教誨,把瞋恨轉為感恩:感恩X先生的出現,讓我發現自己沒發現的污垢,給我清除污垢的助緣。約二星期後,與X先生又在路上碰面。我主動停下腳步與他打招呼,並聊了幾句話。這次碰面,我的情緒穩定,唯有一個念頭:感恩你的出現。

三十年前沒學佛,不懂得處理,更不知道何為放下,造成自己的困擾與痛苦。從這次的經驗體會到,如果能把不如意事轉為助緣,反而是一種助力。因此,我認為學佛聽聞佛法,在生活上是必要的,單單是「轉念」,就已那麼殊勝好用。此時內心覺得輕安愉快,願以此愉快的體驗與大家分享。感恩師父,阿彌陀佛!

 

【發願.滿願.再發願】

5475滿願禮 3/15開始領取

▲ 5475滿願禮

2007年2月,在創辦人聖嚴師父願心的感召下,法鼓山啟動了「5475大願興學」計畫,希望圓滿師父創建法鼓大學、培育心靈環保人才的大願,至今已有超過22萬位菩薩發願並圓滿了「5475」,這不僅圓滿了一個師父的願,更是圓滿了自己對生命的承諾。

「5475」滿願禮──「聖嚴師父墨寶『滿一個願』掛軸」,將於3月15日起開始領取,辦法如下:

(1)透過勸募會員捐款的菩薩,將由勸募會員協助將「滿願禮」送達。

(2)非透過勸募會員捐款的菩薩,請於3月15日起,直接至法鼓山各分支道場領取。

※勸募會員將會隨「勸募捐款單」收到一份「勸募會員代領結緣品清單」(本清單將列印出各勸募會員所接引參與並圓滿5475的菩薩名單),請於3月15日起,憑「代領清單」至各分支道場領取「滿願禮」,並轉送到「圓滿5475菩薩」們的手中。除代表法鼓山,親往感恩菩薩們的滿願功德外,也再次分享法鼓山的願景並祈請菩薩們繼續護持,讓弘法人才開枝散葉。願佛法永住恆利人世。

感恩大家的協助!


師兄,感恩你的示現!

不捨有情

許個好願,讓它實現

分享心靈環保

發願.滿願.再發願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