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50期 2010.10.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建設法鼓山 
   

▲十年後,參與兒童營的小朋友,相信也會有兩個、三個,甚至更多個,站到隊伍前頭,傳承同樣的感動。(許朝益 攝)

小小菩提種子 發芽囉!

編按:二○一○年暑假的「法鼓山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營」,不只充滿了小菩薩學做「綠色地球小主人」的歡笑聲,帶領營隊的隊輔哥哥、姊姊,以及守護活動的義工爸爸媽媽、阿公阿嬤,內心更有著滿滿的感動,本期邀您一同來分享。

傳承同樣的感動

◎莊常理(法鼓山園區兒童營小隊輔)

曾經,自己也是種子,「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營」對我的意義,其實就等於法鼓山對我的意義。

當年我還是小學員,在三義參加兒童營,課程當然和現在不一樣,但不變的是一樣生動、活潑。記得三義有攀岩場,攀岩課程是那麼令人期待;也一直記得吃完飯,總有一盤切成小塊的饅頭,讓我們擦擦碗盤,然後吃掉;還要端著自己的碗盤,排隊用小蘇打粉洗碗。那時候環保意識不如現在鮮明,可是在十年前,聖嚴師父就教我們心靈環保、生活環保的觀念,現在回想起來,特別有一番感動。

去年第一次到總本山當兒童營隊輔,培訓時,法師、老師總不斷提醒,我們將照顧的是一群小菩薩。每每聽到這些話,心底總不免輕輕地笑,這種感覺真奇妙!起床時播放的音樂,像〈小小佛徒〉、〈數呼吸〉,都是非常熟悉的。跟小學員聊天時,提到自己也曾聽這些歌曲起床,小小臉龐紛紛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

無盡燈之夜,當燈暗下,〈燃燈之歌〉在空氣中飄盪。小時候我們捧的是小圓蠟燭,怎麼也忘不了熠熠燈火在掌心中搖晃。當年皈依時,跟著聖嚴師父一句句地念:「我某某人,皈依三寶……」。師父說:「在你們心中種下菩提的種子。」而今,法師也對小朋友們說:「在你們心中種下菩提的種子。」

十年後,站在我身後的小朋友,相信也會有兩個、三個,甚至更多個,站到隊伍前頭,和我一樣捧著燈,傳承同樣的感動,燃亮無盡的希望之火。

感恩孩子是菩薩

◎劉曉青(台中分院兒童營小隊輔)

農曆六月十九日是觀世音菩薩成道日,天很藍,風很輕。不久前,我們在青年幹訓營,虔誠向觀世音菩薩祈求,而這一天,我們再次於寶雲別苑的觀音殿相遇,一起來拜觀音、學觀音,學習做他人的觀世音。

「鼓聲響,遍十方;法音流,淨土成。三千世界任悠遊,小小鼓手向前走啊!向前走……」,伴著歌聲,我們這群小隊輔列隊迎接小菩薩到來,這次兒童營,他們要來體驗不一樣的暑假,學習貼近師父倡導的心靈環保。

佛門行儀、觀看介紹法鼓山的影片、即興表演、相框製作……,整天的豐富活動後,來到傍晚的晚課。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在小菩薩口中持誦著,繚繞在每一個人的耳際、每一處的迴廊。空氣中瀰漫著莊嚴和安定,小菩薩們也感受到了,循著隊輔哥哥、姊姊們的腳印,跟著、走著。

原來,我們是孩子們的榜樣啊!我們接受上一代傳下的良善和慈悲,如今,小菩薩們也跟隨我們的行為和模式。而小菩薩也是我們的榜樣,因為有他們,讓我們有機會學習返璞歸真、少欲知足。

二天的暑假時光,可以逛逛街、喝喝下午茶、打電玩,或是呼呼大睡,時間也就消逝了。不過,我們放棄這樣的慵懶,選擇加入小隊輔的服務行列,學習承擔、學習奉獻。也許年輕的我們,還有很多不足,但是嘗試去做,便有一次成長的機會。未來的路,希望我們更努力、更精進,致力在菩提道上增長福慧。

.................................................................................................................................................................................................................

【法鼓山•大家庭】

來到安心修行的家園

◎江果隨(美國•洛杉磯)

今年暑假,洛杉磯分會舉辦了佛學講座、止觀禪七、禪訓班、戶外禪、念佛禪暨八關戒齋,活動一個接一個,擔任義工過程中,雖然常覺得自己體力有限,心中卻充滿無限的感恩。

這幾個活動,都是第一次由分會各組義工分工帶領,承擔起成就大眾的願心,像是禪七期間,禪修組的監香悅眾,特別向公司請五天假,護持五十多位菩薩精進用功;法會組悅眾則充分利用下班時間,苦練法器與唱誦,成就近五十位菩薩參與念佛禪與八關戒齋;而引禮組、香積組及環保組義工,更默默在一旁擔任照顧大眾的護法角色。

帶領我們的兩位法師──果徹法師、常懿法師,則令人讚佩不已。常常我已體力不支倒頭入睡,還隱約聽到法師在書房裡敲打鍵盤。當我兩眼惺忪起床,正要準備早餐時,法師早已在客廳整理講稿。活動過程中,有不少狀況產生,法師們一邊領眾、一邊培訓義工,還時時不忘提醒義工們,要用禪修的觀念與方法,鼓勵大家藉由層出不窮的境界,認識自己的優缺點、修行上的不足,進而慢慢提昇自我,最後才能一點一滴去消融自我。

修行是生生世世的事,成佛之路雖遙遠漫長,但我卻覺得踏實。因為在法鼓山,我有機會不斷地聽聞、練習、實踐;因為這個團體有明確的方向,大家都跟聖嚴師父發同樣的菩提大願──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雖然法鼓山在洛杉磯的共修處是臨時租的,但我們有不辭辛勞的法師們,遠從台灣、紐約輪流來關懷我們,更有一群學習奉獻、精進修行的義工,大家都懷抱著赤誠的願心,希望奉獻給大眾一個安心修行的家園。歡迎您加入法鼓山大家庭的行列,共同來學佛護法。

.................................................................................................................................................................................................................

【體悟中觀的智慧】

做好「放下我執」的功課

◎上官世明(美國•舊金山)

上了果徹法師講授「中觀的智慧」課程,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體會及心得,就我而言,最深刻的體會是「體悟真空、放下執著」這八個字。

如果要以一句話來說「中觀」的精神,即是「緣起性空」;如果以兩句話來說,則為「俗有真空,體虛如幻」,但如何能夠「緣起」而「性空」?又如何能夠體悟「俗有」而實為「真空」呢?對於這些問題,內心一直感到困惑,透過法師的講解,才開始有一些認識。

法師講說「緣起性空」,讓我聯想到「隨緣盡力」的觀念,也就是我們應隨著所處的環境,盡心盡力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不執著一定的結果。事實上,我們在生活中、工作上扮演的角色,無法永遠處於自己想要的形式或位置,如同每天開車上班,即便走同樣路線,也不可能都在同一時間到達公司,因為我們無法掌控路況─也就是因緣,而這些因緣的本質是空──既無法把握、也無法控制,那我們又何需執著某一特定的人、事、物或境界?

明白這個道理,要理解「俗有真空、體虛如幻」,也就不那麼難了。但是,既然能體悟這些道理,煩惱又從何而來呢?世間所有的無明煩惱,大抵從執著於日常中的一些人事上,隨之盤根附著而來。道理其實不難明白,真正難的是:如何實際、清楚地將這些道理,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有人說,修行是一輩子的事。要去除無名煩惱,如果不靠個人平日的修行,怎能將貪、瞋、癡消弭於無形?從聽聞佛法,到省思、了解,從而依法去修行體證,才能說是一切如法。學了「中觀的智慧」,我的體悟就是將「體悟真空、放下執著」這句話,時時運用在待人接物處世上,每天鍛鍊,做好「放下我執」這門功課。如果我們能將「我執」無罣礙地放下,那麼,聖嚴師父提倡的人間淨土,也就俯仰皆是了。

.................................................................................................................................................................................................................

【讀書會培訓有感】

不只閱讀 更要分享

◎黃志盛

在輕鬆、快樂的氣氛下,為期兩天的紫雲寺「心靈環保讀書會」帶領人培訓課,經果毅法師、常用法師、方隆彰老師的引導,帶給我滿滿的收穫,讓人期待進階課程早日到來。

還沒參加培訓課前,我已帶領了二個讀書會。雖然身為帶領人,但對於讀書會的精神是什麼,並沒有認真想過,直到聽了常用法師講說「師父眼中的心靈環保讀書會」,才知道聖嚴師父於一九九五年成立讀書會時,就將讀書會的精神定位在「分享佛法的利益」,而不是一般人認為的分享知識。師父希望讀書會成員在了解佛法後,都能在生活中加以實踐,並能將體驗到的佛法,不論是多是少,都可以跟大眾分享。

聆聽果毅法師的講述,讓我學到閱讀《法鼓全集》的另一個好方法──先了解師父的人格特質。法師提到,師父的人格特質之一,就是喜歡跟大眾分享佛法,因此,師父寫書的動機,不單純只為了傳達佛法,更希望將佛法的利益,與大眾一起分享,幫助現代人解決苦惱與問題。法師還告訴我們,《法鼓全集》中的自傳與遊記兩類著作,最適合用來當讀書會的教材,因為透過閱讀自傳與遊記,可以對漢傳佛教的發展有更清晰的概念。

讀書會的特性有哪些?方隆彰老師幽默又機智的帶領,讓我終於了解讀書會多元、交流、正向、開放、安全的特性。方老師還分享自己花了三年去揣摩、實踐與熟悉,提煉出帶領人必須學習的「四層次提問」──熟悉與複習材料、回應與消化材料、詮釋與驗證材料、深化與活化材料。講師們的無私分享,讓我對未來帶領讀書會更有信心了。

回想果耀法師在課程開始前的一段話:「能參加培訓課程的菩薩,都是很有福報的!」法師所言不虛,我們真的很有福報,可以享受這麼美好充實的成長課程。

.................................................................................................................................................................................................................

【徵文】

提起筆 耕福田

生活中,您是不是有許許多多的學佛故事、修行體驗? 或是參與活動、上課學習的心得?
佛法這麼的好,需要您提起筆,與所有讀者分享喔!
《法鼓》雜誌邀請您,一起用文字來耕福田!

來稿請寄:台北市112北投區公館路186號5樓《法鼓》雜誌收
傳真:(02)2896-0731
E-mail:mag@ddc.com.tw
請註明「法鼓徵文」(本刊保有文稿刪修權,若不願修稿,請於來稿中註明。文稿如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將不另行通知)

.................................................................................................................................................................................................................

小小菩提種子 發芽囉!

傳承同樣的感動

感恩孩子是菩薩

來到安心修行的家園

做好「放下我執」的功課

不只閱讀 更要分享

提起筆 耕福田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