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27期 2008.11.10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建設法鼓山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阿斗隨師遊天下(上)

◎ 張光斗 (插圖/江長芳)

記錄隨行師父周遊各國、廣受大家喜愛的《阿斗隨師遊天下》作者張光斗師兄,這次要跟《法鼓》雜誌的讀者分享書中沒提到的趣事,以及對全球法鼓山信眾的觀察喔!本期我們就趕緊來聽聽阿斗師兄的漏網趣聞。

大鬍子吃了師父的飯!

我們慣常在師父身邊看到的俗家弟子,基本上的態度都是尊崇中帶有敬畏,距離中帶有期待。敬畏是因為師父的眼神溫暖又犀利、彷彿一個起心動念,哪怕是不甚好者,都會被師父洞穿。期待,則是師父能夠走到自己面前就停下來,不但叫出自己的名字,還垂詢、關懷一些話語,就算是再瑣碎一點的話題,例如你家的老菩薩身體好不好?今天怎麼沒有看到?……足夠也!這一天的心情彷如秋高氣爽的晴空,不帶一點雜色,不沾一點塵埃,極樂也。 至於例外嘛……嗯!倒真是有哦!有一年,在德國的柏林,出現了一位極為特殊的禪眾,我訝異到差點讓下巴給脫了臼。

大個子學員的請求

那次師父告訴我,做好的飯菜送到齋堂,要與所有的禪眾一起過堂,一起結齋。師父吃的食物當然是我烹調的。禪眾們則是取用義工們準備的沙拉,馬鈴薯蒸起士、奶油湯……等「外食」(老外吃的標準食物)。我與攝影師與大家一樣,都是吃這些洋食物,但每每撐到肚皮快要拉傷。

這天中午,護七法師走到師父身邊,低聲地向師父報告,某某學員自稱因為身體不適,用功使不上力氣,因此提出請求,是否可以分享一些師父的食物?師父聞之,也楞了兩三秒,然後點了點頭,要法師將師父面前的飯菜撥出一部分給那位自稱生病的大個頭。

基本上,我每頓替師父準備的飯菜在量方面都會多出一點的,經常都是中午留下的,等到晚餐時,我就將飯菜煮成一鍋,成為大雜燴,由我與攝影師分而食之,經常撐到我倆相互求饒。晚餐多餘下來的,就成了第二天我們的一部分早餐。後來,我發現師父的秘書常濟法師每每為了打電話發傳真回美國、回台灣而錯過了用餐的時間,便將這鍋雜燴留給他食用;常濟法師都會在兩三小時後把洗得乾乾淨淨的碗盤還給我,還讚美有家的味道,我視為莫高的讚美。

總之,那個留有鬍子的大個子吃得很香,一下子就把盤子內的食物吃到一粒米都不剩。師父這邊也一樣,都吃光了,我反倒開始擔心師父的量究竟夠不夠了。

我不知道師父的食物是否有如藥石一般,對於那位身體不適的禪眾具有治療效果;但就「經手人」的我來說,除了食材就是微量的油與鹽,我可是連一點藥材都沒有放進去,更別說是施了什麼咒語了。

爾後,師父就改在自己的禪房用餐了。

我想,這樣應該比較妥當!否則,要是那位大鬍子的「病」有傳染性,招引了其他的禪眾都要來分師父的一杯羹,那我得準備幾人份的食物才夠呀?

這也許可以算是特別的個案吧!

同樣的場景如果搬到台灣,我猜是沒有一個弟子敢斗膽提出這樣的請求吧!


海外信眾各有不同

老中(老台)與老外,如果仔細端詳的話,也可以在基本態度上看出相同與不同之處。

海外的華人信眾們,在看到師父時,激動與雀躍是寫在臉上與行為上的。他們會迫不及待地想向師父頂禮,而且將早已準備好的供養呈交給師父。除了皈依儀式,法師們會代表師父收下供養;其他的場合,尤其是行程既定,或是師父在接待其他賓客時,都會婉拒信眾的供養。有一回在菲律賓,師父向等候的信眾們說,大家在海外過日子都很不容易,他們的心意師父算是心領了;我看到當場有人淚水盈眶,他們不但沒有挫折與失望,反而被師父的慈悲與溫情感動得無以復加。

歐美的信眾(華僑除外)畢竟在文化上與華人有所不同。他們在禪修上都極為用功,面對師父的儀態是十分恭敬的,無論神情與動作都肅穆且工整,比華人還要做得到位,就連頂禮的儀軌都如軍訓的分解動作,沒有拖泥帶水,也沒有馬虎了事,每一個細微部分都實實在在,看在眼裡就是一種賞心悅目的圖畫。(待續)

.................................................................................................................................................................................................................

【法鼓山與我】

白頭翁也會唱佛號

◎ 絢霙

曾看過一篇文章,形容在清晨的法鼓山上,聽聞眾鳥齊鳴,彷彿是鳥兒們組成的梵唄團,聲音清越的白頭翁像是領唱的維那。

相信嗎?現實生活中,我真的聽過白頭翁唱佛號。

今年七月初,我和大嫂一起上法鼓山當了三天義工。第一天早上,法師對義工開示時,提到山上的白頭翁會唱「觀世音菩薩」,當下覺得好神奇,也很想親耳聆聽。

隔天早上,我們從臨時寮走往大殿,一路上空氣清新,觸目皆是翠綠,蟲鳴與鳥啼聲,還有溪流的潺潺水聲相伴,真是靈山勝境。

忽然,我聽見清楚又婉轉的啼聲:「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

聲音似美妙笛聲,但不是鸚鵡或九官鳥之類的學舌,更妙的是「台語」發音的音調,在一片眾鳥啁啾聲中,清晰可辨。我趕緊呼喚大嫂聽聽看。

「真的好像呀!」我們一致讚歎白頭翁在唱佛號。

八月份,我和孩子們又與哥哥一家到山上,一來是上義工通識課程,順便帶孩子們來當小義工,也可以尋找「觀世音菩薩」。哥哥說他不相信鳥會唱佛號,我一點也不意外,如果不是親耳聽到,自己也會是這般反應吧!為了證實,哥哥被我「拐」來上義工課。

白頭翁可真爭氣,第一天午休時間,就在山路轉彎處散步的哥哥和孩子們聽到了。兒子形容他所聽到的是:「觀世音──菩薩!」哥哥聽到,也口服心服了。

在《阿彌陀經》上有一段經文:「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哪一天,當你上法鼓山來,不妨仔細聆聽小鳥歌唱,說不定也會聽到白頭翁唱著「觀世音菩薩!」

.................................................................................................................................................................................................................

【歡喜做義工】

平凡無奇中領略禪味

◎ 蕭舜子

當義工的日子必須比平常起的早,因為必須為學員的早餐服務,也因為這樣,讓我意外發現美麗晨曦,那是平時很少出現於我生活中的,也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在此次青年幹訓活動中,初次感受到每一次活動必須付出的龐大人力與物力;同時我也深深體會:能受到其他義工的護持,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學習與精進,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這次能夠擔任幹訓營義工,自己感到很榮幸;當然義工服務也豐富了自己的心靈。身為上班族,平常用腦力工作,很少有機會勞動身體,如此揮灑汗水。此刻我雖汗流浹背,卻感受到付出的快樂。

法師在學員用餐時為大家開示:吃飯時心情要放鬆,並且要好好地與飯菜相處,這是禪所強調的活在當下,要大家學習去體會「活在當下的美好」,並帶著覺照力,去感受所做每一件事的深奧。於是我試著用放鬆與專注的心來服務大家;自己也慢慢體會到用這樣專注的心做事時,自己所感受到一種平靜與愉悅的幸福感。

義工服務期間,每天工作雖然超過十二個小時,但時間消逝的感覺卻比平時快。看著其他義工們忙進忙出,大家似乎只有專注於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讓老師與學員們的三餐豐盛與飽足,忘了自己身上的汗水與疲憊,我看見了活在當下的美好。

丹津.芭默曾在《心湖上的倒影》提到:「即使在寺廟外面掃落葉、擦地、切菜,如果清醒專注地做,即使最平庸的事,都成為深度的禪修了。」自己此刻領略到禪修並不高深莫測,在看似平凡無奇的行為中,禪修已包含其中了!

.................................................................................................................................................................................................................

【修行路上】

托水缽的順境與逆境

◎ 葉政榮

已經連續好幾天,台北午後下著滂沱大雨。對於自己即將參加的法青山水禪,難免感到擔心,幸好佛菩薩的保佑,活動當天竟出現好天氣。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山水禪。因為之前對禪修一直有刻板印象,直到前往目的地的路上,大家開心地互動、聊天,才將心情放鬆下來。經過第一段路的自由經行,在第二段「用方法」經行後,對於經行開始有了一些體會,更注意腳下的感覺;不管路況如何,每一步都走得很紮實。

中午在溪邊休息,法師教導我們細細體會吃飯的感受,不像平常忙碌的日子,這樣的用餐方式變成是一種享受,不被腦中的妄念掩蓋嘴中的好滋味,得以品嘗出食物真實的味道。飯後,法師教我們用「直觀」的方法欣賞眼前的好山好水,不起分別心、執著心,慢慢地妄想愈來愈少,心中負擔漸漸地卸除,感到一片輕鬆。

到了坪林茶葉博物館,我們體驗了「托水缽」。捧著一碗滿滿的水,走上一段長長的階梯。剛開始,我非常注意手中的碗與腳下的步伐,所以托得不錯。在一小段順利的過程後,我開始「志得意滿」,速度加快,以為可以超越前方的同伴,不過卻因此讓水漏出來。每當一漏水,我就會慢下來,注意碗裡的水;可是當平穩後,又會不自覺地加快腳步,以致水又潑了出來。

這樣的過程讓我反思:我們在人生中的經歷不也是這樣,在順境時常常忘了在逆境時的反省,以致樂極生悲,痛苦不已。所以應當時時留意自己的步伐,體會自己的內心,不讓順境時的高興沖昏了頭,也不讓逆境時的懊惱磨滅了向前走的勇氣。

.................................................................................................................................................................................................................

【徵文】

「心得分享就是法布施」,所以,趕快提起您的筆來,將您的學佛故事、修行體驗,透過文字分享給所有讀者吧!

■來稿請寄:台北市112北投區公館路186號5樓法鼓雜誌收

■傳真:(02)2896-0731

■E-mail:mag@ddc.com.tw

■請註明「法鼓徵文」(本刊保有文稿刪修權,若不願修稿,請於來稿中註明。文稿如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將不另行通知)

.................................................................................................................................................................................................................
 
【阿斗隨師遊天下(上) 】大鬍子吃了師父的飯!

【法鼓山與我】白頭翁也會唱佛號

【歡喜做義工】平凡無奇中領略禪味

【修行路上】托水缽的順境與逆境

【徵文】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