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期 2006.09.01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  特別報導 

南非的羅伯森(右一)與西非的傑米魯(右三)、史迪奇(左二)分享經驗後,開心地與其他年輕人合影。(李依依攝)


會議中場休息,西非青年以熱情的歌聲,為全場帶來歡於輕鬆的氣氛。(李依依攝)

「國際青年領袖會議」特別報導

和平,是我們每天都喜愛的事

各國青年領袖齊聚法鼓山 分享推動國際事務經驗

【張菀真/金山報導】法鼓山舉辦的「二○○六全球青年領袖高峰會──台灣青年領袖促進和平論壇」系列活動,繼台北、台中、台南三場論壇後,七月二十八至三十日於法鼓山園區展開「國際青年領袖會議」,邀請十七位具有參與非營利組織(NPO)經驗的國外青年代表,與七十五位台灣青年分享如何將年輕人的活力和熱情,轉化為具體行動的秘訣。

此次會議也特別邀請聖嚴師父、地球憲章委員奧拉罕•索敦多普(Rabbi Awraham Soetendorp)兩位貴賓到會場,接受地球憲章(Earth Charter)總部青年團主席米歇爾•斯拉比(Michael Slaby)的訪問,此外,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也在最後一天到場,分享從事科技產業的心得,為年輕人加油打氣。

這次會議以「大悲心起──內在轉化與生活中的實踐」為主題,開幕式由法鼓山僧團首座惠敏法師代表聖嚴師父致詞,法師說明這次會議是希望建立全球各地青年與台灣青年之間的溝通網絡,培養台灣青年領袖的大悲心,以及付諸行動的國際視野。

會議第二天,米歇爾.斯拉比代表在場年輕人專訪聖嚴師父以及索敦多普,年輕世代與長者之間的對話,為會議帶來熱烈的氣氛。師父提醒在場年輕人:「年輕人要具有影響力,就要先認知這個世界、瞭解這個世界。」索敦多普則表示,我們心中都有慈悲,這是大家共同的語言,希望未來有一天,大家可以因為具體的行動而看見彼此,也看到自己的內心。

三天會議中,國內外青年代表分成六個小組,分別就「如何解決衝突對立」、「環保與生活」、「維護人類的永續發展」、「青年的具體作為」、「內在轉化的實踐」、「適性領導」等六個議題進行討論。

會議中,與會青年紛紛表達自己的和平願望,來自越南的Pham Thi Thanh Nhung即興寫了一首詩「和平禮讚」(Peace Delectation)在場宣讀,詩中訴說「未來就掌握在我們手上,一個更好的世界,就要從現在開始做起。」南非的畢安卡.羅伯森(Bianca Robertson)引述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戴斯蒙.涂圖(Desmond Tutu)的話說:「和平不只是一個目的,而是我們每天都喜愛的事。」

.................................................................................................................................................................................................................


聖嚴師父(中)、地球憲章委員奧拉罕•索敦多普
(右)兩位長者,接受地球憲章總部青年團主席米
歇爾.斯拉比(左)的訪問。(李依依攝)


【智慧傳承──向長者請益】

米歇爾•斯拉比專訪聖嚴師父、奧拉罕•索敦多普

◆ 提問人:米歇爾.斯拉比(二十七歲,地球憲章總部青年團主席)

◆ 受訪者:聖嚴師父(七十七歲,法鼓山創辦人)
奧拉罕•索敦多普(六十三歲,地球憲章委員、猶太教歐盟主席)

◎整理/張菀真
米歇爾.斯拉比(以下稱米歇爾):年輕人如何盡自己的力量,讓世界更和平、更有慈悲?

聖嚴師父(以下稱師父):每個時代在最混亂、最痛苦的時刻,都有青年開始思考如何拯救世界。許多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宗教家,都在年輕時發現了世界的問題和人類的災難,於是發起挽救世界的大悲願心。方法是什麼?就是多瞭解、認知這個世界,同時不放棄參與世界的任何一個機會。可以說,我們這個世界是由年輕人在運轉,如果青年的觀念轉變,也會改變中年人和老年人。

奧拉罕•索敦多普(以下稱索敦多普):年輕人可以將自己的活力,透過電視和網路等媒介,讓全世界的人感受到。例如英國搖滾樂團U2的主唱波諾(Bono),這幾年積極參與推動世界和平的活動,兩年前他在一場於阿姆斯特丹舉辦的十萬人演唱會上,向在場參與者發表一篇有關人權的宣言。因此年輕人要有信心,身為年長一輩的我們,一定會協助你們完成使命。

米歇爾:我們身邊有許多朋友寧願花時間玩樂、看電影,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如何不受影響,保有參與社會的動力?

師父:很多年輕人覺得時間不夠用,但是「忙人時間最多」,你讓自己很忙,但功課、工作各方面一樣可以掌握,在此情況下還是能做很多事。當然如果能節省花在電視和電腦的休閒時間,就更好了。

我從小就希望能用佛法奉獻給這個世界的苦難眾生,但是一直到將近五十歲為止,幾乎未被世人看見。直到有一天,我站在聯合國總部的講台演講,那時的我已經是老年人了。所以人不一定非得在青年時期出頭,只要有願心、不退怯,一天一天踏實地走,總有一天會對全世界有所貢獻。

索敦多普:很多時候我們都從小地方開始做起,一樣可以產生很大的影響力。例如阿姆斯特丹曾有幾位十一、二歲的小孩舉辦了一場活動,提醒人們體會未受過教育者不識字的感受。他們到一個小鄉鎮去豎立板子,上面寫著荷蘭人看不懂的文字,只要有人路過,他們就會問「你看得懂上面寫什麼嗎?」,得到的回答都說看不懂,於是他們向路人說:「你現在一定明白沒受過教育的人心中的感受。」他們在一個小時內收集了一千多個路人的簽名,表達對這個活動的深刻感觸,這個活動後來也上了媒體,獲得很大的迴響。

米歇爾:如何讓心靈淨化與慈悲,成為一種自然流露的現象?
師父:我們所見到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狀況,有些是一出生就帶來的,有人則是出生以後,受到家庭、學校等環境的影響,或者是生理、心理與情感的影響。我們應該用柔和慈悲的態度來包容眾生,如果我們要改善他人,是從他人的立場出發,而不是因為自己想要改變別人,或是改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索敦多普:擁有慈悲心,跟運動一樣需要培養和鍛練。我們除了做身體的運動,也要做心靈的運動。怎麼做?我們可以跟周遭的人分享自己內心的掙扎和脆弱,藉由故事的分享,可以帶動慈悲心的增長。

【智慧傳承──上一代的分享】

林百里:人是為了服務他人而存在

◎張菀真

今年五十八歲的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出席最後一天的閉幕式,在會中分享自己年輕時投入科技產業的衝勁,以及後來逐漸反思科技對於環保、人權、平等能發揮的實質貢獻。

林百里說,他從香港來台灣已經四十年,當時只是一個單純的大學生,畢業後正值台灣經濟起飛期,「當時只知道科技業是偉大的,電腦更是無所不能」。直到後來接觸了法鼓山,才體會到科技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林百里表示:「身為一個科技人,其實可以運用科技促進環保、人權、平等的發展,這些都跟世界和平有關。」

以往廣達製造的電腦,主要提供給付得起一千塊美金的人使用,基於促進平等的認知,廣達電腦開始與麻省理工學院(MIT)合作「一個兒童一台電腦」(OLPC)計畫,讓人們花一百塊美元就能買得起電腦,更多人可因此共享知識。

「一個人賺再多錢,到最後都是要為人服務;一個領導者也是為了服務他人而存在,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林百里最後以自己的體會,勉勵在場所有青年。

.................................................................................................................................................................................................................

【青年發聲──各國青年的願心和行動】

西非獅子山

推動地球憲章,讓青年參與國際

兩位身穿非洲傳統服飾的年輕人:索羅門•傑米魯(Solomon Jamiru)與塞凡納斯•史迪奇(Sylvanus Sidiki),在第一天歡迎晚宴上,以活潑熱情的舞蹈帶動現場氣氛,令人印象深刻。

二十九歲的傑米魯與二十七歲的史迪奇都來自西非的獅子山,同時也是地球憲章成員。今年六月剛取得律師執照的傑米魯,談及獅子山由於十二年的內戰,使得許多人陷入貧窮。境內的衝突,讓他們對「和平」感受特別深刻,「同一個國家的人都無法和平相處,不同國家之間的人要和平相處就更難了。」傑米魯有感而發地說。
另一位具有資訊工程專長的史迪奇,表示他們與地球憲章之間都是透過網路聯繫,雖然當地使用網路非常昂貴,但地球憲章仍為當地和平帶來希望,「西非人口有百分之七十是年輕人,我們希望藉由地球憲章的推動,讓更多當地青年參與國際社會。」史迪奇說。(張菀真、李依依)

越南


成立越南第一個公益組織

來自越南的Pham Thai Thanh Nhung,有別於其他年輕人畢業後即投入職場卡位,她選擇投入當地的環境保護工作,以一年時間創辦越南第一個公益組織──綠色海洋(Green Ocean)。

Nhung說,大二那年和朋友兩人在海邊拾撿垃圾,沒想到因此吸引大批青年一同投入,「淨攤後的那個晚上,我就想:或許我們能為美麗的海洋做點什麼。」於是她開始聚集這群年輕人,定期開會、分組投入環保工作,並與當地政府溝通,希望能成立公益組織,維護環境整潔。

在越南申請成立公益組織的條件相當嚴格,Nhung憑著一股熱情,在各項規定中奔波、填寫申請文件,一年後完成了這項艱鉅任務,並開始將職權交給更年輕的成員。「在越南,多數女性選擇結婚,我則選擇了不一樣的路。」今年二十四歲的Nhung已是全球青年領袖高峰會代表,擁有的是俯瞰世界的思惟。(李依依)

新加坡

放鬆自己,讓自己被他人感動


新加坡華裔青年陳素明(Samantha Tan)在開幕時,曾說了一席感性的話:「希望人們在最艱難的時刻,仍能嘗試打開自己的心。」陳素明表示自己會這麼說,因為是源自於和父親之間的衝突,「即使參與了許多促進和平的工作,和父親卻無法平和相處。」當她日後再面臨溝通上的困難時,「我先試著放鬆自己的心,讓自己可以被他人感動。」

陳素明目前於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她提到自己以前不太能面對失敗,後來年紀稍長,發現自己做事情一直都有同樣模式──凡事都要當最好的。

看到身邊一些讓她敬佩的人,面對失敗時都不會被困住太久,且一下子就重新站了起來,「如果每一次都要成功,那麼自己就會陷入一個情境,能實現的理想反而有限」,也因此陳素明改變了想法,並鼓勵年輕人不要害怕失敗或犯錯:「十次嘗試、九次失敗是很正常的,而夢想愈大,要嘗試的次數就愈多。」(張菀真)

.................................................................................................................................................................................................................
 
「國際青年領袖會議」特別報導

【智慧傳承──向長者請益】

【青年發聲──各國青年的願心和行動】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