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期 2006.06.01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  特別報導 


黃程麟攝

【心五四運動--四它徵文作品】

幫我走過生命幽谷的「四它」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四者如同迴路般,缺一不可,更不能逆序而行;
有時因緣不成熟,也要學會分頭進行,
哪一部分可以放下了,哪一部分應重新面對、接受,
面對了才能真正接受,接受了要處理,處理了才能好好的放下。

◎林果謙
幾年前,只覺得一切不再有意義、快樂與悲傷也沒什麼差別、成功與失敗的定義皆是一處,所以,死亡與活著又有什麼不同呢?生活如處於黑暗稠密的泥沼中,卻要不斷的往前行走,任何岸邊的呼喊,對我來說如同印在白紙上的警世格言,僅為後世流傳。家醫科的初步診斷,我患有嚴重的憂鬱併焦慮症,要求我前往療養院做進一步的治療。天啊!保守、固執的我,怎能接受自己是個「瘋子」?我如何跟父母交代?怎麼面對家人、孩子?

再多美妙動人的哲理,當境界現前無法取用時,永遠都是「美妙動人的哲理」,不是「佛法」。當時,我一方面努力的扮演好為人妻、為人母的角色;一方面又偷偷摸摸的與精神醫師約談、治療、服藥。但天曉得,其實打心眼裡我徹底的不願意接受自己是個「精神病」。漸漸地......漸漸地......一路走來,我求助、滿懷希望,但也更失落、掙扎、狂亂;再求助、滿懷希望,又更失落、掙扎、狂亂,於是我不再懷抱希望,我酗酒、且數次的無情自殘,我一步一步的走入自己建築的「鐵圍山」。

或許是宿世曾植下的種子,存著一絲的生命力,不斷的呼喊自性中的那個「我」。突然間,我問自己:「我要去哪裡?」「不管在哪一個空間,我都無法逃離自己建立的鐵圍山!」這次,我真的願意真誠的面對了。

奇妙的是,當我願意去面對它、接受它,漸漸地我也懂得學會用智慧去處理它。這些年來,我太讓自己陷於「生命是無常」的悲苦中,回首來時路,我領悟到:原來「無常」也是無常,既是無常,我何必給它如此大的權力來剝奪我的快樂,愚痴啊!所以,何不放下?

「四它」是我「守護著」好幾年的觀念和方法;但這回,是鮮明、活潑、深入心坎的覺知到: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四者如同迴路般,缺一不可,更不能逆序而行;有時因緣不成熟,也要學會分頭進行,哪一部分可以放下了,哪一部分應重新面對、接受,面對了才能真正接受,接受了要處理,處理了才能好好的放下。

事物的發生是活潑的、配合因緣的。我在無秩序的「症狀」中,用「四它」的秩序來對治它,覺得蠻受用的,也從中獲得了一些解脫。願我曾受的苦,能讓普天下同受憂鬱症苦者,少受折磨。那麼,就不枉費這些遭遇與因緣的安排了。

.................................................................................................................................................................................................................

【讀書會上好修行】

當讀書會只剩二、三人時......

◎黃曉黎(「心靈環保」讀書會帶領人)
晚上接到一通電話,一位好久不見的師姊驚訝地說:「我聽說讀書會還要繼續,是真的嗎?」我說:「是啊,有空一定要回來參加喔!」

近日在法鼓山上,遇到許多讀書會成員,知道讀書會時隔一年還持續進行著,紛紛表示要「歸隊」,希望下次開會前通知他們。就這樣,因為諸多因素暫時「離隊」的成員,如今又回來再續前緣。

身為讀書會帶領人,好多次到了讀書會地點,發現只有一、二位成員在場,有時等待多時仍空無一人,都覺得讀書會「岌岌可危」。心裡總想著:怎麼會這麼少人?是不是哪裡做不好?每想到這些,信心就受到打擊。

不過,當想到固定出席的兩位成員,內心又產生無比信心,常常人少時,我們就互相鼓勵:「我們還有三個人!」再想到有一個共修處的讀書會,開始時因緣具足,舉辦一段時間後,因地點有問題停辦;因緣許可,又恢復舉辦;有問題時,便再暫停。多年來,該讀書會幾番起起落落,人時地一直在變動,但當中的幾位帶領人仍然很有信心,並發願下半年讀書會要再開張。

記得一位帶領人曾告訴我,自己經營的讀書會沒有新成員加入,而且人愈來愈少,連自己都不想去。只要擔任過讀書會帶領人,相信難免會有此掙扎。其實經營讀書會的過程,就像佛法提到的「生住異滅」現象,當因緣聚合則生,因緣分散即滅,流轉其間的成員,唯有努力把握因緣,才不枉當下的用心。

「無論讀書會能維持多久,過程即是收穫。」這是許多前輩們的心得,「只要有一個人在,讀書會就能繼續,若因緣真的不具足,就暫時放下吧!」我這樣勉勵那位帶領人,也以此自我期勉。

.................................................................................................................................................................................................................
【如是我思】

一塊小餅乾的反省

◎簡素珍(台灣•高雄)
上星期到紫雲寺上佛學課,老師要我們下次帶「一塊最愛吃的餅乾」來上課。這星期課堂上,老師要我們將帶來的餅乾和人交換,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最愛」。我覺得很有意思,立刻和前座學長交換,心裡還一邊想著:等一下可以拿別人給我的餅乾,再和另一個人交換,這樣就可以分享到很多人的最愛。

然而,當前座學長把他「最愛吃的餅乾」放到我面前時,我卻愣住了,那是我從來沒吃過的餅乾,看起來似乎很好吃的樣子,讓人捨不得再拿去交換。當下的我起了一個念頭:我不想交換,我想品嚐它的滋味!

我一向樂於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經驗、心情和喜悅,吃到好吃的東西,也會買來跟同事、朋友享用。想想昨天晚上,為了擔心有人忘記帶餅乾,自己還特地多帶了兩塊,但是,面對眼前這一塊小小的餅乾,為什麼我的內心卻掙扎不已?

我想:是不是我有能力給的,都是自己早已擁有很多,就算送出去,對自己也不會有影響的東西?是不是我願意給的,是自己並不想要,或者是失去了也不在意的東西?
自從學佛後,每次遇到一些境況,便會展開自我探索,透過覺照、反思,看見許多平常覺察不到的自己,有了這些反省和覺照,便能找出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我知道:只要用心,修行路上一定會進步的。
.................................................................................................................................................................................................................

【歡喜做義工】

搖鈴也能長智慧

◎魏瑟琴
有一次到土城教育訓練中心當義工,報到之後,一位師兄便向我說:「現在需要一位搖鈴的義工,就由妳來做好了。」聽到這個安排,當下心中一愣,不假思索便回答:「我從來沒搖過鈴,也不知到怎麼搖,恐怕不行。」那時心想:師兄應該會另外找別人來做這件事吧!

「我現在就教妳如何搖鈴,因為需要人來做。」沒想到,那位師兄竟這麼直接了當地回答我。雖然心中有些不安,但也勉勵自己要勇敢跨出第一步,盡心盡力學習。

隔一會兒,我正式當起了搖鈴義工。還記得剛開始搖的時候,心中一直想著要把鈴搖好,偏偏不管怎麼搖,不是鈴聲太小,就是黏在一起沒有聲音,心中的得失心蠢蠢浮現。後來趕快提起動禪的方法:活在當下、身在哪裡、心在哪裡。

於是接下來,手在搖鈴,心也在搖鈴,全身放鬆專注地搖鈴後,自己的身心也逐漸輕鬆起來。我發現:從每一次搖鈴的音聲中,都能感覺出內心放鬆的程度,當身心愈放鬆,所搖出的鈴聲,聲聲清澈。隨著一次又一次的鈴聲起落,心中的得失煩惱,也悄然地消失不見了。

聖嚴師父在《利人利己做義工》書中提到:做義工,不論做多做少都是在修行;不管粗工、細活,都是在修福、修慧。我們總以為,做義工可以「修福」,但怎麼能夠「修慧」呢?師父在書中又說:「『慧』的意思是煩惱減少──減少自己的『貪』煩惱、『瞋』煩惱;為了奉獻而做義工,不是為了增加收入、提高名望,自然就會煩惱減少。」從這次擔任搖鈴義工的體驗,終於明白為什麼做義工也可以「修慧」了!

最好的禮物

◎郭惠玉
兒子提早一週回來過母親節,邀全家人一起聚會,並頻頻探尋我需要什麼禮物。拗不過兒子一片孝心,回到房裡想如何才能滿足他的心。想來想去,總想不出自己可以「想要」什麼?聖嚴師父說過,人總是「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以自己學佛的體會,感到唯有引導孩子學佛、廣種福田,才是究竟之道。|

想著、想著,突然想到佳里一位年逾七十的菩薩,捐出一塊地作為道場用地,而最近台南的法鼓人正積極籌募建設基金,靈機一動,向兒子分享那位老菩薩的故事,並詢問他可否將買禮物的錢,捐給法鼓山蓋道場?一百、五百不嫌少,只要有誠心,媽媽感同身受。

隔天一早,兒子拿了三千元要我代他捐出。一時之間我楞住了,因為兒子剛學成回國工作,又因幫朋友作保背了債務,經濟拮据的他,卻把媽媽的話聽進去了。「這是不一樣而且最好的母親節禮物」,我含淚告訴兒子,並合十向他說「阿彌陀佛,感恩你的布施」。願佛菩薩護佑善良的孩子,以佛法的慈悲智慧面對職場生涯。

.................................................................................................................................................................................................................

【心五四運動徵文】 本月徵文主題

我所體驗到的「四感」

聖嚴師父所說的「四感」:感恩、感謝、感化、感動。
要我們感恩使我們成長的順逆因緣;
感謝讓我們有奉獻服務的機會;
並以佛法感化自己,再以謙虛、尊重、友善的行為感動他人。

您是如何運用在生活中?曾有使不上力的挫敗經驗?
又如何體驗到其中的智慧菁華,
請將您的心路歷程、故事與所有讀者一塊分享!

來稿請寄:
■台北市112北投區大業路260號6樓 法鼓雜誌 收
■傳真:(02)2896-0731
■E-mail:mag@ddc.com.tw
(請註明「法鼓徵文」。本刊保有文稿刪修權,若不願修稿,請於來稿中註明。文稿一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本刊將不另行通知)

..........................................................................................................................................................................................................
 
【心五四運動--四它徵文作品】

【讀書會上好修行】

【如是我思】

【歡喜做義工】

【心五四運動徵文】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