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期 2005.05.01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 


如何達到解脫?──超越生命中的關卡(5)


中國禪宗所說的「悟道」或「明心見性」,
指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受環境、自己身體狀況的影響,
而活得很快樂、很自在,這就是菩薩的解脫。

◎聖嚴師父
佛教具有三種功能,第一是信仰的,第二是生活的,第三是原則的,這三種功能都有理論的基礎和實踐的方法。
首先說信仰的功能。所有宗教都重視信仰,比如久旱未雨、發生流行的疾病、遇到危險的困難,很多宗教告訴人們用祈禱、禱告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佛教也同樣重視信仰,比方有人希望求長壽,就念「藥師佛」;希望平安,就念「觀世音菩薩」;希望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念「阿彌陀佛」。
其次說到生活的功能。學佛人可以隨時運用佛法,調整日常生活中的觀念和行為,得到安身、安心的效果。例如當我們遇到了困擾,可能會產生憤怒、憂愁的情緒,佛教徒如何運用佛法,去處理這些問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念「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遇上無可奈何、啼笑皆非的事,或蠻橫不講理的人,當下不能做任何事,就念「阿彌陀佛」。至於這樣是不是能把問題給解決呢?不一定,但至少自己不會那麼生氣。
再說到原則的功能。身為佛教徒,有許多事必須做,也有許多事不能做,這當中的標準就是原則。一個信仰佛教的人,首先不能殺人;第二不可以做強盜土匪;第三不可以有混亂的性關係;第四不可以用言語去傷害人、欺騙人;第五不可以酗酒、吸毒、賭博,這些原則也是最基本的生活規範。
因此,做為一個佛教徒必須具備三種條件:虔敬的信仰、調心的方法,以及道德的生活標準。
佛法最深的目的,是要我們從生死中解脫。生死的解脫有兩種不同狀況,一種是這一生結束以後,再也不到娑婆世界來投生,從此不生不死。這是一種解脫,也叫做小乘的涅槃。
另一種是大乘菩薩的解脫,是從對生死的恐懼得自在、從對生死的煩惱得自由。他們既不戀生死,亦不畏生死,在此生結束以後還是會到人間來,跟眾生生活在一起,來度煩惱生死中的眾生,這叫做大乘菩薩的解脫。
中國禪宗所說的「悟道」或「明心見性」,指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受環境、自己身體狀況的影響,而活得很快樂、很自在,這就是菩薩的解脫。我們的生命看起來有「我」,事實上這個「我」是五蘊的臨時組合,隨時都在改變之中。如果能體驗到我們的自我,只是一個臨時組合的假我,我們就不會有煩惱,既然沒有煩惱,就是解脫了。
至於如何達到解脫?那就要修行,而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學習佛法。學佛的人,一定要相信釋迦牟尼佛,同時要參加修行佛法的團體;而進入佛門的做法,就是三皈依。佛說:「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惡鬼;皈依僧,不墮畜生。」念一次,就有一次的功德;常常的念,自然就會用佛法來幫助自己、幫助他人,也就不會墮落、恐懼了。
佛法,又叫做安心的法門,心安就有平安。如果自心不平安,而希望環境平安,那是永遠不可能的;如果自心平安,自然不會受到環境現象的影響了。祝福大家永遠平安。(全文完)
(二○○四年四月十八至十九日,聖嚴師父講於新加坡光明山普覺禪寺)
(海帶芽 攝)

.................................................................................................................................................................................................................

【菩薩戒心得】

不畏跌跌撞撞

◎林幸雲
雖然知道受菩薩戒的殊勝,但因心裡「恐懼」,加上教職在身,所以遲遲不敢參加。今年退休的我,無職一身輕,再加上從書上看到「有戒可犯是菩薩,無戒可犯是外道」這段話,才鼓足勇氣,到台中分院報名菩薩戒。
二月十三日早上臨出門時,同修突然扭傷了腳,但我告訴他必須到台北受戒,所以請女兒照顧他,然後就出發到農禪寺了。
菩薩戒第一天,法師要我們把「菩薩戒」和「幽冥戒」的儀軌背起來,我心想:糟了,年紀一大把怎能記住呢?由於時間不多,我只有盡心盡力去背。受幽冥戒時,法師說可以拿戒本,但我沒有拿,從頭唱誦到最後,沒有一點差錯;受菩薩戒時,更唱誦得奇順無比,想來一定是佛菩薩加被,使我智慧大開吧!
回到家,我問同修腳傷好了沒有,他笑說全好了。我告訴他:「聖嚴師父在二月二十日要到台中分院主持皈依大典。」沒想到隔天,他告訴我要報名參加。當天一早,我陪著他去皈依,看著他專注聆聽師父的開示,使我感動莫名,相信未來菩薩道上,我們同修同行,一定能更加精進。
有一回我發現長褲破了,拿起針線縫著,小孫女吵著也要縫。我給她一塊布和針線,她認真地縫著,過一會兒告訴我:「阿嬤,我縫得亂七八糟,歪歪扭扭。」
「沒關係,這是你第一次縫,能縫成這樣已經不錯了。」我告訴她。那時我突然想到:修行路上,自己也是初次學做菩薩,不也像個嬰兒,跌跌撞撞地,就算七倒八起也沒關係,只要記得繼續努力前行,我想一定沒問題。

.................................................................................................................................................................................................................
【菩薩戒心得】

做個跛腳初發心菩薩

◎方露曦
去年十二月初禪坐結束,感覺右膝疼痛,當時不以為意,結果痛了好幾天,師姊們勸我去檢查。當醫生告知是「退化性關節炎」時,我第一個反應是:還能打坐、拜佛嗎?醫生說不可,此外也不可爬樓梯、久站,每天還要復健。
突如其來的變化,造成生活上極大不便,先前已報名參加菩薩戒,眼看日期就要到了,只好努力做復健、看中醫、吃中藥。那段期間一心只想把膝痛治癒,每天持誦「觀世音菩薩」聖號,但事與願違,我終於得面對一件事實:磨損的膝軟骨是無法百分之百恢復正常了。
菩薩戒的日期到了。受戒當天,我懷著緊張、猶豫的心情前往農禪寺,法師瞭解情況後,體貼地將我換到後排。當進入大殿演禮、隨眾跪下時,我深刻感受右膝骨的痛。第二天我還是不死心,繼續演禮,但那無以言傳的痛,已擾亂我整個心境。
安住當下吧!我想到聖嚴師父的「四它」,以及禪坐「觀痛」的方法,雖然自己還未達到那樣的境界,但我還是試著學習轉念,去和疼痛好好相處。
第三天是菩薩戒正授典禮。知道用方法化解疼痛後,心情也放鬆了,整個人投入在演禮中,渾然忘我地專注於唱誦。佛前大供時,憶起一年多來學佛的心路歷程:第一次在讀書會接觸佛法;之後因父親往生的因緣,到安和分院當義工,在法師們指導下,一直都在順境中修行。如今處在逆境中修行,同樣有法師、義工協助,使我圓滿完成受戒……想到此,眼眶中的淚水再也按捺不住湧出,感恩及喜極而泣的心情,大概是如此吧!
受完菩薩戒,我也要學會斷除膝痛的煩惱,面對已成的事實,放下執著心。修行的方法也許需要調整,但道心不可退。我告訴自己:就算做個跛腳初發心菩薩,這條成佛之路也要走下去。

.................................................................................................................................................................................................................

3分鐘 讓您放輕鬆

坐太久,身體緊繃、僵硬,怎麼辦?跟著下面的簡單運動,隨時練習三分鐘,讓您搭車、坐飛機、開會、上班,都能享受身心放鬆的喜悅。
◎練習要訣:「身在哪裡,心就在哪裡」是基本原則,相應的心法次第是 「清楚→放鬆→全身放鬆」。

觀身受法 (繪圖/劉建志)



(1)身體坐正,腳掌貼地,大腿與小腿成九十度,膝蓋距離一個拳頭寬。兩手相疊,掌心朝上,放在大腿上,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挺腰不挺胸,頭頂天,收下巴,全身放鬆。
(2)左手緩慢上舉,心口高度往外移,左腿上方,翻掌,掌心向內,緩慢下降至大腿上。清楚手移動的感覺。
(3)右手緩慢上舉,心口高度往外移,右腿上方,翻掌,掌心向內,緩慢下降至大腿上。清楚手移動的感覺。
(4)右手緩慢上舉,心口高度,翻掌,掌心向上,緩慢移向中間,下降至腿上。清楚手移動的感覺。
(5)左手緩慢上舉,心口高度,翻掌,掌心向上,緩慢移向中間,下降至右掌上。清楚手移動的感覺。
(6)左手緩慢上舉,心口高度往外移,左腿上方,翻掌,掌心向內,緩慢下降至大腿上。清楚手移動的感覺。
(7)換邊。清楚手移動的感覺。清楚肩膀放鬆的感覺。
(8)清楚手放鬆的感覺。享受全身放鬆的感覺。
(9)享受手放鬆的感覺。享受全身放鬆的感覺

◆學習去處
◎「觀身受法」為「法鼓坐姿八式動禪」第八式部份動作。想學習所有完整招式嗎?歡迎參加各地「法鼓坐姿八式動禪」的課程。
•詳情請洽:02-28933161分機570、577禪修推廣中心
.................................................................................................................................................................................................................
【學佛入門指引】

淨土懺法會
先代眾生懺悔的菩提願心


融合天台教觀與淨土思想特色的淨土懺,內容包括持誦《阿彌陀經》、〈往生咒〉等。透過此共修法會,不僅藉懺罪悔過、清淨身口意,還可讓身心安定,可為淨土行者增添往生淨土的資糧。
淨土懺法的懺悔要領是「先代眾生懺悔,再來自行懺悔」,這種不求自身,而將所修一切功德「拔一切眾生苦」的菩提心,是大乘菩薩道中極為殊勝之處。因此,在此法會中,可為往生親友眷屬、累劫怨親債主,以及為自己反省過衍、痛改前非,並策勵將來,發願積極利他。
歷時兩小時的淨土懺法會,有跪拜、誦經、持咒、繞壇念佛等儀軌,建議參加者能夠準備好身心,全心投入法會,方能達到拜懺的功能。目前法鼓山舉辦的分院包括農禪寺、台北安和分院、高雄紫雲寺等三地。
(編輯室)

【大家一起來禪修】
∼法鼓山邀您來分享禪的妙用∼

【禪修指引】
•農禪寺 5/7、5/22、6/4、6/19(14:30∼16:30)
(02-2893-3161轉578)
•安和分院 6/18(14:00∼16:30)
(02-2778-5007∼9)
•中山精舍 5/21(14:00∼16:30)
(02-2591-1008)
【精進禪修】
•禪一 5/22、6/12 農禪寺
•進階禪一 5/29、6/26 安和分院
•禪二 6/4∼5 土城教育中心
•初階禪七5/22∼29三義心靈環保教育中心
•高階禪七(默照)6/4∼11 三義心靈環保教育中心
(02-2827-6060轉245)
【禪修師資培訓】(上課地點:土城教育訓練中心)
•法鼓出坡禪師資培訓5/6∼8(第一期)、5/13∼15(第二期)
(02-2893-3161轉577、570、578)

※農禪寺、安和分院等各地分院、精舍,每月均開設禪訓班;各分院、辦事處、共修處亦有禪坐共修。相關內容最新動態,請查詢http://www.ddm.org.tw,或電話洽詢各分院、辦事處。
 
 
如何達到解脫?──超越生命中的關卡(5)

不為跌跌撞撞

做個跛腳初發心菩薩

觀身受法

淨土懺法會──先代眾生懺悔的菩提願心
大家一起來禪修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