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期 2004.12.01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 

十一年後,我們再踏上雞足山

我們一早啟程,車程二小時到了雞足山山腳下,
再騎馬一小時,到達上山的電纜車站。一路轉乘,抵達山巔的金頂寺。
佇立在巴掌大小的山巔上,遙想當年的虛雲老和尚,
如何一磚一瓦重建此寺……

◎龔天傑(美國•紐約)
一九九三年,聖嚴師父曾帶領信眾至中國大陸朝拜四川峨嵋山 .........詳全文

.................................................................................................................................................................................................................

【如是我思】

參加「泛亞洲青年領袖高峰會」有感


◎王倩文(「泛亞洲青年領袖高峰會」法鼓山青年代表)
協助第三世界國家解決貧窮、疾病和衝突,是聯合國的一大目標,不過,當九月份在日本廣島舉行的「泛亞洲青年領袖高峰會」中,我和其他亞洲青年從心靈層面討論這些問題時,卻發現聯合國相關組織對於東方文化的內涵、對人們生命態度的影響等情形並不熟悉,這不禁引發我對「幫助他人」一事的省思。我們所認定的「貧窮」,是否為一種價值判斷?要幫助他人遠離貧窮、建設和平社會,除了物質資源的提供,是否也需從我們在價值觀念上的認知著手?
從聯合國評估的角度來看,許多亞洲國家的物質生活都有待改進,然而,綜觀全球文明的發展,亞洲無論在文化、哲學、藝術、宗教等人文方面,都有相當豐富的內涵,而和平之道更是很多亞洲文化的基礎。
當許多青年聽到有關聖嚴師父和法鼓山的介紹時,對於心靈環保、禪坐方法,都顯示出高度興趣;對於會議中提到衝突和貧窮的問題,源自於以自我利益為起點的看法,也表示十分認同。大家都有共識,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定要從自我心靈的淨化開始。
印度青年代表說道:「對印度人來說,貧窮問題並沒有聯合國認為的那麼嚴重。對大多數印度人來說,追尋心靈的快樂才是更重要的。」當我和尼泊爾青年代表討論佛教的生命觀時,才發現佛教在印度和南亞的發展,並沒有完全消失,許多當地的年輕人早已將佛教的哲理,內化成生命的行動力。
尼泊爾青年說:「誠心的佛教徒,不需透過表象儀式彰顯自己的信仰,而是要透過思維及行動,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這一段話,和師父所言「生活即修行」的觀念,不正相契合?

.................................................................................................................................................................................................................
【智慧小部典】

掃地也能度眾生

◎聖嚴師父(繪圖/許敏雄)
弘法不一定要用講經說法的方式,做義工也一種是「弘法」的方法。
例如每次的法會活動,都需要請交通組的義工菩薩們,在戶外幫忙指揮交通。如果沒有他們的通力合作,法會可能會因交通紊亂,而無法順利舉行。
所以,他們雖然不能和大眾一起在室內聽經、打坐、念佛、拜懺,卻比室內參加修行者的功德更大。
義工的工作,即使簡單到只有掃地,也是在度化眾生。因為清潔的環境,能夠讓人認同佛教的活動,願意來參加修行,這豈不就是在度化眾生嗎?
因此,做義工就是菩薩行,就是在度眾生。
(摘自「智慧掌中書」系列《利人利己做義工》,法鼓文化出版)

.................................................................................................................................................................................................................
【修行路上】

當掌聲響起
◎戴蘊文(法鼓山合唱團員林團團員)
從未想過,原是天主教徒的我,半年前因謝素真師姊推薦,參加法鼓山合唱團,因接觸佛教音樂,進而接受了佛法,成為「法鼓人」;從未想過,在有生之年,自己能站在國家音樂廳的舞台上,與國際知名指揮張佳韻教授、愚韻交響樂團,以及李俊賢團長領導的法鼓山合唱團,一起演出「禮讚師恩音樂會」,表達對佛陀和聖嚴師父的感恩和尊敬。
「法鼓山,諸佛菩薩的搖籃。法鼓山,提昇人品的指南。法鼓山,茫茫苦海的彼岸。……」柔美的音符,輕輕傾訴著感恩和祝福,潺潺流入每個人的心懷;緊接著排山倒海而來的掌聲,使得站在舞台上的我,眼前一片朦朧……淚水,已悄然爬在臉上。
回想練唱過程中,當我們得知將在國家音樂廳演唱,本來每週一次的練習,改為每週兩次,程美香老師亦是風雨無阻,遠從台中大里來指導;台北團本部李俊賢團長更親往各地指導、鼓勵。我們都體會到,整體合齊的展現,遠比單獨演出難度高,我們必須和別人一起配合,而不是要求別人來配合自己。
當最後一曲演唱完,聽眾忘情地起立鼓掌,大叫「安可、安可」,兩首「安可」曲後,掌聲仍然不斷,讓我們久久無法自己。今後我們當時時謹記師父教誨,用菩薩的慈悲心,將每一個淨化人心的音符,深植在全球每個人的心田上。


.................................................................................................................................................................................................................

【一本書的因緣】

在轉彎處看另一種風景

◎邱蘭馨
「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在生命的歷程中,誰沒有挫折?重要的是,在面對人生的挫折和困境時如何面對。」最近,智慧隨身書《成功的助緣》頗為熱門,索取的人很多。一位菩薩有感於這本書提供的面對挫折方法,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於是以助印的方式,索取《成功的助緣》CD,做為赴海外饋贈親友的禮物。
這位菩薩和她的同修一起聽《成功的助緣》CD,對於「身為人就不可能沒有挫折」這句話,兩人特別有感觸,「像聖嚴師父、嚴長壽這樣具有社會地位的人,也一樣有挫折。」她說:「聖嚴師父把挫折看成是成長的助緣;嚴總裁在當小弟的時候,從別人不喜歡做的事情中,看到自己的學習機會。他們能用不同角度看事情,所以能從挫折中走出來,並走出自己的格局,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想想處在生命困境時,我們是用什麼樣的心態看待它?感恩聖嚴師父和社會菁英們分享他們的經驗,讓我們看到生命低陷時的另一種可能,就是正向看待生命中的每一個過程、對生命懷有希望,唯有對生命懷有希望,才能在人生的轉彎處看到另一種風景。祝福大家都能找到面對困境的方法,以及自我提昇的力量。
(徵文)您曾在閱讀智慧隨身書時,深受啟發嗎?或在推廣隨身書的過程中,和許多人歡喜結緣?「一本書的因緣」歡迎大家來稿,分享您看隨身書、結善因緣的故事!


【法鼓山智慧隨身書 邀請您來助印】
邀您一起將聖嚴師父的人生智慧和所有人分享。
每本工本費五元,如果您捐贈1000元,就等於和200個人結下善緣。
小小一本書,卻能傳遞您無限祝福!


•募款助印:請至法鼓山各分院、辦事處,指明「助印智慧隨身書」項目繳款
•郵撥助印:戶名:財團法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
•劃撥帳號:19078983(請註明「助印智慧隨身書」)
•信用卡助印:請洽(02)2827-6060分機623捐款組

 
 
十一年後,我們再踏上雞足山

參加「泛亞洲青年領袖高峰會」有感

掃地也能度眾生

當掌聲響起

在轉彎處看另一種風景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