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
建設法鼓山
175期 2004.07.01 法鼓雜誌查詢

生活,就是修行──禪與日常生活(上)

鍊心,不一定是打坐的時間愈久、腿練得愈好,就表示心也練得愈好;
其實,修行不在於練不練腿,重要的在於聽了佛法之後,是否能除煩惱。


◎聖嚴師父

佛法的基本作用有兩層:一是在平常生活中,用佛法來幫助我們從煩惱中得解脫;另一個是在痛苦的生死流轉之中,用佛法來解脫生死。我們都想從煩惱、生死中解脫,然而禪宗六祖惠能卻在《壇經》中告訴我們:煩惱就是菩提,生死就是涅槃,意思就是說,不計較斷煩惱,就是智慧;不害怕生死,就能從生死得解脫。

如何從煩惱中得解脫?曾有位修行人就此問題,去請教一位禪師。禪師問他:「你要得解脫,請問是誰把你綁住了?」修行人一聽,馬上向內心觀照,知道是自己被自己的執著綁住,是自己在製造煩惱,因此當下開悟而得解脫。這種解脫稱之為「頓悟」,是禪宗的修行法門。

「頓悟」不需要做修行生活的練習,就能開悟。在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之中,有的是已經修行了幾十年的外道師,再到佛的跟前向佛學習,然後才開悟;但也有很多阿羅漢弟子,以前並未修過禪定,只是一旦聽到佛法的開示,馬上就能斷煩惱而證得阿羅漢果。一聞法即開悟,即是「慧解脫」阿羅漢;至於「俱解脫」阿羅漢,則必須經過聽聞佛法、修行禪定等過程,才能證得阿羅漢果。

中國禪宗的悟道者當中,也有一聞法即開悟的,最著名的是六祖惠能,初聽《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開悟之後的他,仍在五祖弘忍的寺院裡樁了八個月的米,一邊樁米,一邊鍊心。鍊心,不一定是打坐的時間愈久、腿練得愈好,就表示心也練得愈好;其實,修行不在於練不練腿,重要的在於聽了佛法之後,是否能除煩惱。
中國禪宗主張生活就是修行,砍柴、挑水、吃飯、睡覺、走路都是修行。中國古代有位宰相問一位禪師:「禪宗說『道』,就在日常生活中,我怎麼不知道呢?」此時禪師正與宰相吃著茶點,聽完問題後,禪師沒回應,還是繼續吃著。用完茶點後,宰相又再一次請教禪師,「很簡單啊!你已經在平常生活當中行『道』,卻不知那就是『道』啦!」禪師回答。

修行不在外在形式,而在於我們的心能否在平常生活中安定、明朗、踏實。如果心不安定、不明朗、不踏實,就表示心很亂、在胡思亂想;心亂,情緒一定也跟著亂;一有情緒,心必定是浮動不安的,這種情形當然不是在修行。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任何一樣都離不開禪的智慧和慈悲,然而因為眾生有煩惱、有無明,我執和分別心太重,因此無法覺察到自己是具有佛性的。

有位弟子問他的老師︰「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從印度到中國,請問他帶了什麼東西到中國?」老師回答︰「菩提達摩沒帶來任何東西。」弟子再問︰「未帶什麼,那何必來呢?」老師回說︰「他是來告訴每一個中國人,他們自己原本就具備和釋迦牟尼佛相同的佛性。」我今天來到瑞士,並沒帶來任何東西,其實我也不需要帶任何東西來,因為諸位原本就已經具備了與佛相同的東西。(待續)




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前期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