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解脫煩惱,做回自己的主人_探討佛法在生活、生命、生死的應用 課程報導2

「探討佛法在生活、生命、生死的運用」第二堂課,許仁壽菩薩先複習第一堂課的綱要,接著抛出問題:「我們學佛的目的是什麼?不學會怎麼樣?什麼力量支持你,下次上課還要來?」學佛的道路上「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許仁壽菩薩總是以疑為始,抽絲剝繭,找出生命的答案。第二堂課他帶領菩薩同學們了解學佛為何在生命之流如此重要?既然生活要快樂,追求世間五欲為何無法究竟?了解苦的原因後,滅苦的下手處又在那裡?

學佛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只要對佛法有些了解的人,多會知道每個人都走在輪迴這條路。許仁壽菩薩在白板上畫上橫線:「每期生命結束後,下一世有時候為人、做得不好就墮入三惡道、做得好就到淨土、天道……」眼見我們的生命之流就在成佛的三大阿祇僧劫裡載沈載浮,感覺有目的,但是又看不到未來。許仁壽菩薩提醒每個人當初走上學佛之路時,無非是想要向教導我們離苦得樂的「老師」──佛陀──學習如何解脫煩惱,成為智慧慈悲都圓滿的人。但是由於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一旦與外境接觸,生命的輪迴就此產生。

許仁壽菩薩以嬰兒爬行比賽為例,我們每個人都像嬰兒一樣,多不會鎖定終點,一心專注向前,總是坐下來玩玩具、和隔壁小朋友玩在一起、或哭鬧、或好奇……「有些同行的菩薩如果比較精進,早就到了終點,而不是像被外境吸引的娃娃。如果我們不想像那些娃娃一樣,就應該把握此生,加速向前走,精進努力」。

難道追求名利財食睡不快樂嗎?
「生活要快樂,真的不容易!」許仁壽菩薩解釋,我們的六根接觸六塵(外境)產生六識,這些多是因緣和合,結果大多不是我們能做主的。

去參觀了豪宅,就把原本兩千萬的房子賣了,換了五千萬的,從此就要為了三千萬的貸款一輩子為銀行打工。「如果我們放逐身心追求外境,心就會有很大的不自由。追求五欲不是終點,因為永遠無法獲得滿足。因為做不了主,所以大多追不到,受苦的機會就多,遇到苦就用沒有智慧的方式回應(因為第七意識),又造了業,一輩子就在惑業苦裡兜圈圈。」生命不斷受貪嗔癡薰染,往生便容易隨習,一期生命便浪費了。

既然知道苦因是貪嗔癡,那麼我們便要從煩惱處下手。佛陀引導我們滅苦之道要修學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許多人聽到「戒」就認為是約束,許仁壽菩薩比喻:「日常行為道德規範就是戒,就像公司有員工守則。」有時守戒不僅不是束縛,反而為生活減少不必要的煩惱。例如許仁壽菩薩曾經任職財政部稽劾組,到職第一天查帳,就發現裡面夾著紅包。「我當時便告誡自己,這是個高風險的工作。」日後即便擔任證交所要職,自認是凡夫,索性滅了開戶買股票的念頭,避免自己的心念因為買賣股票而起伏,「我只做好份內專業經理人的事就好了。」

做回自己的主人從吃素練習起

凡夫要出離煩惱,一定要先做回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被五欲牽著走。許仁壽菩薩善巧地鼓勵在坐同學:「學佛這堂課真的沒那麼容易,如果有下定決心,持戒是必要的自我要求。可以練習看看星期四聽課的這天吃素,有可能忘記了、公司聚餐、朋友聚會……,就可以體會修行這條路有多難。教理我們懂很多,但因為習氣,一下子就忘了。」茹素二十幾年的許仁壽菩薩,當年擔任證交所總經理時,記者笑他「吃素後人生變黑白的」,「面對記者,他們問的我不敢答,我說的他們不想寫。因為吃素,飯局、朋友愈來愈少,替我省掉許多麻煩。」身為凡夫,我們無法抗拒生命之河,只能隨波逐流。但是,每一個當下,我們都要把握住因緣學習,才能慢慢超凡入聖,往智慧圓滿的終點推進。


攝影:韓菊妹/報導:施心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