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課程分享】10114安和福田班第四堂~萬行菩薩在人間

10114安和福田班第四堂~萬行菩薩在人間

學佛,目的在於行菩薩道,利益眾生,故需具備深廣的菩提願心,方能面對種種困境,需具備信心及道心,方能克服障礙。因此,法鼓山10114安和福田班於2012年12月8日禮請了普化中心常格法師、常惠法師以及安和分院監院果旭法師、常嘉法師講授法鼓山的共識、心六倫及菩薩行者應有的行持等等,引導我們跟著師父的悲願前行,遇到阻礙能以禪法安頓身心,轉化煩惱;遇到人際衝突能以心六倫營造和諧的關係,當一位難忍能忍、難行能行、難捨能捨的萬行菩薩。


法鼓山,是一個行菩薩道的道場,是透過利他來完成自利,其重要任務就是分享佛法的慈悲與智慧,以此化解人們心中的煩惱,安定人心,促進社會祥和。為了達到此一目的,需要凝聚四眾的力量,聖嚴師父於是在1989年擬定「法鼓山的共識」,內容涵蓋「理念、方針、精神、方法」,常格法師說,師父所撰寫的共識不是口號,而是透過簡單的語詞,讓大家熟悉易記,遇到境界時,方便使用。


常格法師詳實解說了法鼓山的共識之後,進一步勉勵大家,在六道之中,唯有人可以修行,可以選擇向上向善,我們要深信因緣因果,相信只要在生命中加入善的力量,就會逐步邁向解脫,或許世界沒有改變,卻可以因為我們態度改變,讓生命更自在。或許,偶而會抵抗不了貪瞋癡,不要怕起煩惱,只要有佛法的正知見,一定會有機會從煩惱轉身,看見菩提。


也就是說,當我們決定在生命中加入光明的因緣,轉化態度看待事情,自心淨土已開始建立,一念的慈悲,內心淨土也就在那一念之間產生。普化中心常惠法師也說,世間的一切人事物本身並無對錯、好壞之別,之所以存有差異全是自心判斷、揀擇所致,煩惱由此而生,佛法的修持在於希望人人看到世間真相,除了透過多聞薰習外,還要實踐,透過禪修培養安定,調整心念,所做的判斷決定自然比較有智慧。


除了應用禪法安頓身心外,聖嚴師父瞭解現代社會人際網絡越來越複雜,於是提出「心六倫」,作為處世的準則,期許人人快樂面對自己所扮演的各種角色。安和分院監院果旭法師解釋,「心六倫」的核心價值需從自心做起,將其當成生命的態度,用良善的心及懇切的信心予以落實,只要每天多一個微笑,心中多起一分善心,每個人發一點光,世間自然明亮無比,這是行菩薩道,是播下成佛的種子。


果旭法師以「閱人無數,不如貴人相助,如何得貴人相助,則需與人廣結善緣,廣種福田,就會處處逢緣。」勉勵菩薩們隨時把握因緣,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就像師父一樣,與人相處時,常常思考「每一個跟我接觸的人,他可以從我身上得到利益」,這樣的心念,就是利他的菩提心。

菩提心是成就佛道的條件,其重要性不言可喻,聖嚴師父於1990年透過書信寫下「菩薩行」勸勉我們發菩提心,種下成佛的圓滿功德。福田班班導師常嘉法師解釋,煩惱多半起因於自我中心,以利他來練習轉化煩惱,淡化自己、擴大心量。利他的過程可從小處做起,以六度為方法,福慧雙修,以萬行為著力點,高可以做,低也可以做,只要堅持方向,就會與法相應。


菩提心的功德無量,《華嚴經.梵行品》云,「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具足慧身,不由他悟。」寂天菩薩所撰的《入菩薩行論》也說,「珍貴菩提心,眾生安樂因,除苦妙甘霖,其福何能量?…彼是除惱熱,清涼心明月;復是璀璨日,能驅無知霾;是拌正法乳,所出妙醍醐。」,說明了菩提心的功德無與倫比,而菩提心正是菩薩行者的必備條件,能拔苦與樂,能止息無明煩惱,猶如璀璨的陽光,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課程最後,福田班邀請了法鼓山義工李佩芬菩薩前來分享生命故事,工作努力、財富不虞匱乏的佩芬菩薩卻因壓力導致文明病纏身,甚至想要放棄生命。幸在姊姊的接引下,親近法鼓山,歷經多年義工體驗,重拾了生命的光彩。她說,自己的人生就像股票一樣,變化無常,幸而有佛法潤澤,生命有了光明的引導,今日,方能以平常心看待一切,以柔軟的態度待人處事。從佩芬菩薩的分享過程,看到她的勇氣與堅毅,也看到學佛的法喜,更印證了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奉獻自己服務他人,不僅可以利他,同時也能轉化自身煩惱,提升生命品質。

其實,身處人世間,我們也像佩芬菩薩一樣,難免遇到生命的困境,甚至發心服務奉獻的過程,也可能遇到人我是非,此時,善知識的勉勵益發顯得珍貴,聖嚴師父就是我們的善知識。師父早年在紐約弘化時,曾有一篇書信期勉弟子,內容是這樣的…「佛法不會辜負我們的。你們要努力修行,努力求進步,你們的師父一生窮困,但從未潦倒;一生不向現實環境低頭,但為求法與宏化願向一切眾生行乞。信心和道心是從堅苦乃至絕境中生起,……我經常是在絕處而得到中轉的。」當我們遇到難題時,想著師父的勉勵及行誼,必然獲得正面的力量,道心堅固,信心滿滿。


文.陳麗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