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水陸法會的修持與時代意義~禪壇

水陸法會的修持與時代意義~禪壇

水陸法會系列講座於4月7日禪壇講座邀請常啟法師來到安和分院和大家分享如何閱讀《六祖壇經》,開場時法師提及未出家前第一次參加念佛共修是在安和分院參加的,很喜歡大家一起共修的感覺,還有初級禪訓班也是在安和分院上的,所以來到安和分院有種回到家的感覺。對於六祖在禪宗的地位,有如心理學上的佛洛伊德,是一位扭轉性的關鍵人物,許多祖師大德先後都曾經有過多番論述。但如何閱讀《六祖壇經》呢? 常啟法師認為先要瞭解經文的主軸,也就是該部經文的核心思想,次由核心思想所開展出來的脈絡逐步瞭解,就能全面掌握一部經文的大義。


《壇經》讓人耳熟能詳的故事莫過於六祖惠能大師聽到有人讀誦《金剛經》的經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了。五祖弘忍大師傳法徵偈,神秀大師與慧能大師的偈子,神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相較於六祖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個有,一個無;一個相對、二法,一個離開相對、即不二之法。神秀大師開東山法門,藉教悟宗,特別強調方便,攝心淨心不斷累積,漸修頓悟,由行入進入理入。六祖所講行入被理入吞沒,認為凡夫就是佛,沒有方便法門,是頓教。


甚麼是不二? 二法是指有男眾有女眾,有僧俗;而不二法是指沒有絕對的事情,從本質上來看事情。法師巧妙地請在座大家把左手舉起來,指向你的左邊,你的左邊在那邊,可是我的左邊在這邊,有真正的左邊嗎? 看你在哪裡,也就是說沒有絕對的左邊,但是每一邊都是左邊,就看你從哪一個角度來看。只要你有角度有立場就看不到整體,悟入自性就是看到整體,他的左邊與你的左邊是一體的,不二不是甚麼都沒有,而是甚麼都在,執著不在。學佛瞭解了不二,比較容易感受到對方有他的立場,有他的需要,有他的因緣。


問題:無始無明v.s.本來清淨 會不會衝突? 馬祖道一說:道不用修,聖嚴師父說依戒定慧修行,這個部分讓大家慢慢醞釀。

不二是從本質上來看沒有絕對的左邊,一講出來這裡是左邊,就被侷限住了,所以佛陀成佛之後想著要不要度眾生,因為真正契悟的是不可說,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用語言講就被侷限住。如果我堅持左邊一定在這邊,可是你的左邊在那邊,所以六祖惠能大師用「自性」兩個字來形容,自性不二,是空性、佛性、本性、自性空、不二,貫穿整部《六祖壇經》。用自性來形容不可思議的悟境,整部經根本在講自性清淨、不二,人人本具的佛性是自性清淨。


第一《行由品》敘述惠能大師接法後逃至南邊,躲在獵人隊十五年,熬了十五年後先到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時有風吹旛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旛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仁者心動。』一眾駭然。《歷代法寶記》記載慧能所說,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也不是心動,法本來就沒有動與不動的差別。


印宗問:「黃梅付囑,如何指授?」惠能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禪宗認為明心見性才是最重要的,不求禪定,不求解脫。用不二來解釋,平常生活煩惱、散亂不知何去何從,透過放鬆修習禪定讓自己可以作主,散亂修禪定屬於二法,解脫也是二法,被東西束縛了才想求解脫,性離開了相對。


佛陀說法用三種說,一種法說,一種因緣說,一種譬喻說。法說點出宗旨,因緣說是講故事。假設中年男子看到陰暗處的繩子誤以為蛇而被嚇死,其實是幻覺,我的經驗是我的因緣、習氣、業力結合起來投影在一個布幕上面,女孩做一個動作把燈打開了,發現沒有蛇,幻覺不見而狂喜,真正的解脫是不二,自性清淨
《壇經》的中心思想是人人本具佛性,不垢不淨,自性清淨。


旅順敦煌本《六祖壇經》原名,南宗頓教最上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一卷兼受無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記。


《壇經》的架構分第一行由品(序分),惠能自述生平,第二般若品至第六懺悔品(正宗分),講述摩訶般若波羅蜜與傳授無相戒,第七機緣品至第十付囑品(流通分),講述惠能接引弟子的故事。


《禪源諸詮集》是唐朝華嚴宗第五祖宗密所編,僅存總序一至今,其中提到六種頓漸,漸修頓悟、漸修漸悟、頓修漸悟、頓修頓悟、頓悟漸修及悟後起修。六祖無相誦:「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


文.謝雅仁/攝影.陳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