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教觀綱宗》講座~離一切相 修一切善 開啟生命無盡藏

《教觀綱宗》講座~離一切相 修一切善 開啟生命無盡藏

心隨境轉,身心不由己,讓我們沉淪在生死輪迴中流轉不已,怎麼讓生命產生質變,找回本來面目?法鼓山安和分院禮請果醒法師以數十年禪修經驗傾囊相授,引導大眾契入《教觀綱宗》甚深法義,直接以圓教為下手處,知真本有,肯定人人皆有佛性;生活中則時時處處練習無我,不染六塵,離一切相,修一切善,起大悲心,廣度眾生。


《教觀綱宗》第一句話:「佛祖之要,教觀而已矣。觀非教不正,教非觀不傳;有教無觀則罔,有觀無教則殆。」指的是,佛陀的教法無非教、觀,教指的是藏、通、別、圓,觀指的是藏通別圓的修法。「有教無關則罔,有觀無教則殆」,旨在提醒大眾修行當教觀並重。因此,安和分院特別禮請果醒法師以三十年的禪修體驗帶領大眾進入實修,告訴我們眾生如何從真起妄,以致煩惱覆心,流轉生死,從而體悟五蘊之身非「真我」,練習放捨諸相,安定自在。


「我們常說身心不由己,其實心是很可靠的,心被境轉完全是自己操作錯誤,認知錯誤所致。」果醒法師直指我們的無明與顛倒,明明知道世間現象是空、虛幻、無常、無我,遇到境界卻用不上,並非心不聽使喚,而是錯誤的認知。法師幽默的說「你們將我當作人,就是個錯誤」,菩薩們笑聲不斷,心中卻一團迷霧,為了釋疑,法師以「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解釋,心中的媽媽其實就是自己記憶中媽媽,一切唯心所造,這也是眾生妄想執著所在,本來俱足萬法,具有無窮功能的心因而被侷限困囿。

眾生為何被妄念執著所困?法師解釋,就是跟「已經消失」但「以為還存在」的現象或影像互動,進而產生喜愛、瞋恨。其實所有的色相都是自己心中所現,而且都會消失,虛幻不實。法師以早先課程的「旋火輪」為例,當「旋火輪」快速旋轉,在場菩薩們的視覺馬上出現許多圈圈,一旦「旋火輪」的圈圈消失,大家卻以為剛剛看到的圈圈還存在,這就是認知錯誤。錯誤之處在於我們經常跟「已消失」的前一念互動,殊不知前念、後念都是自己心中所現,所謂的一人一宇宙,即是如此。


果醒法師勉勵大家,若能了解一切唯心造的觀念,便可以對治煩惱。只是,我們常認物為己,從真起妄。若心如如不動,沒有想要感知任何現象時,就能轉識成智。亦即,心若練習從有對象的「知」轉到無對象的「知」,就是從藏教、通教轉到圓教。所以,日常生活中若出現一個令人瞋恨、痛苦....等等影像時,要練習所有的現象僅僅是被自己認知的影像而已,沒有瞋恨痛苦的自己、沒有被瞋恨痛苦對方、也沒有瞋恨痛苦的事。

我們的心,具有無窮盡的功能,就如《教觀綱宗》圓教的觀念所言,是如來之藏,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隨拈一法,無非法界,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在凡不減,在聖不增。若以《六祖壇經》來解釋,就是自性定、自性慧,心本來就處在定與慧的狀態之下。心就是佛性,不生不滅,如同海水如如不動,世間現象生生滅滅,就像波浪,虛幻不實,何須執著。


因此,果醒法師期許大眾,修行要從圓教入手,圓教所指的心就當下的心,具有最圓滿的功能,在生活中要練習不觸事而知、不對緣而照,由「假」入「空」,具足智慧;進而因不忍眾生在「假」當中受苦,起大悲心,由「空」入「假」,廣度眾生。


法師也慈悲叮囑,修行是盡未來際,勿得少為足,速食麵似的修行無法得到法益,若修行只有量變,沒有質變,會被業力所轉,尤其習氣不是省油的燈,面對習氣要屢敗屢戰,境界現前,除了練習「無我」,以不取不捨,取代取捨,還要練習「第一順位」的概念,為人處世以修行為首要目的,身心就會從容安定。

課程最後,法鼓山法行會前會長許仁壽菩薩也慷慨分享心得,他讚嘆果醒法師苦口婆心從《楞嚴經》、《教觀綱宗》等經典引導大眾了悟,佛性本具,讓人人知道自己的家住哪裡,才能找到回家的路。倘若我們以藏教修行為出發,就容易抱持萬般皆由命、半點不由人的觀念,這樣的修行不會進步,唯有肯定自己佛性本具,以圓教的即空、即中、即假入手,才是成佛之道。

文.陳麗珠/攝影.湯大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