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法華經與改變的力量》講座第一堂~佛陀送給我們的禮物

《法華經與改變的力量》講座第一堂~佛陀送給我們的禮物


2015年4月5日清明節當天,安和分院禮請法鼓山僧團果慨法師講授《法華經》,即使正逢連假,仍然湧進近900位菩薩前來聆聽這堂殊勝的講座,法師以《法華經與改變的力量》為題,闡述佛陀透過《法華經》循循善誘,不僅教導我們學習包容,縮小自己,還送給我們的一份最佳禮物,給了我們「眾生皆可成佛」的美好希望,引導我們踏上生命的究竟之路!


繼去年《佛教徒的生死觀》之後,安和分院今年再度邀請果慨法師前來授課,由於法師今年農曆前閉關修法華三昧懺儀的因緣,成就了這堂《法華經與改變的力量》連續七堂的殊勝講座。七堂課中,法師將介紹〈提婆達多品〉、〈安樂行品〉、〈常不輕菩薩品〉、〈藥王菩薩本事品〉以及大眾所熟知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等於是將佛教徒的修行觀鋪陳在七次的課程之中。其中,第三堂課起並將搭配課程安排電影賞析,讓菩薩們透過影片更契入課程重點。


第一堂課,果慨法師除了從天臺宗判教的觀點說明《法華經》開權顯實,是一部「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的圓頓經典之外。更從佛陀出世本懷說明《法華經》的要義就在勉勵我們「眾生皆可成佛」的真理,因此,《法華經》可說是佛陀送給我們的禮物。


「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時,云「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已經說明眾生皆有成佛能力。」果慨法師藉此進一步說明佛陀出世本懷,並援引《法華經》〈方便品〉經文:「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也就是「開、示、悟、入」,讓眾生最終入於如來秘密之藏,開啟生命之華。


同時,果慨法師也指出,《法華經》之所以有經中之王之稱,在於處處彰顯「包容」之義,無論是聲聞、緣覺,無論是處在何種狀態,均予以認同。此部經典以溫和的方式認同每個人現有的修行位置,接受並整合佛教所有的宗派,這樣的態度亦是我們待人處事、廣結善緣的妙方。

那麼,什麼是包容的真諦?「包容,就是要為對方著想,設身處地的將他人當成自己來看待,也就是感同身受:當別人成功時,等於我自己成功,我願意為他讚歎、欣賞、歡喜;當別人誤會、批評、打擊、折磨我,使我感到非常痛苦時,不但要諒解他,還要進一步為他設想。」果慨法師引述聖嚴師父的開示來勉勵大眾。


另外,包容還有層次之分,聖嚴師父曾開示,包容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對方能力比較強,如果能夠欣賞,讚嘆,尊敬對方,那就是包容。也就是隨喜功德;第二個層次,對方站在敵對的立場,用明槍暗箭等方式來對付你,在這種情形下,要包容它自然比第一個層次更難。指的就是隨緣消舊業;第三個層次,你對他無微不至的關心,但是它不僅不知感恩圖報,還恩將仇報,在這種情形下,還要包容對方,那的確是難上加難的事,這就是結來生緣。


為了讓菩薩們更契入「包容」的真諦,果慨法師特別播放了「放一座大海在心中」、「一個簡單的故事」等短片,來敘述心量廣大才能做大事,以及學習站在對方的立場看事情...等等,引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試著「用佛的眼光觀察人」、「用佛的慈悲憐憫世人」、「用佛的智慧包容世人」。


當天課程即將圓滿之際,果慨法師再度勉勵大家,佛教是實踐性的宗教,行經是修學佛法很重要關鍵,唯有行為改變,才能改寫生命層次,希望菩薩們於日常生活中學習包容,既包容自己,也包容家人,包容每個人,必然能縮小自我,也必然能體悟《法華經》的真諦。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提高與菩薩們的互動,果慨法師在此講座中將運用最潮的3C科技,透過智慧型手機掃描QR Code即可進入法華經講座的雲端討論專區,分享問題,一起討論,讓這場講座不僅與時俱進,更瀰漫濃濃的法味馨香。

文.陳麗珠/攝影.高美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