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佛教徒生死觀》第六堂之二~如何做佛事

《佛教徒生死觀》第六堂之二~如何做佛事


什麼是佛事?果慨法師解釋,佛事就是成佛之事,以福慧雙修為目的就是佛事的正途,一定是針對活人,因為佛法的超度對象是以活人為中心,為亡靈超度只是一種補救方法,非佛教的中心工作,因此,若想要善生善終乃至得大解脫,平常所做下的功夫是比較可靠的。由此勉勵大眾,好好利用難得的人身、珍惜聽聞正法的善因緣,於生活中用方法、做功課,透過一經一懺一咒或念佛等方法,將心安住於三寶,心慢慢受訓練,才能破格,才能見空性,見空性就會少了我執,即能不受眾苦煎熬,進而處處時時以慈悲智慧影響他人,展現出自己被超度也能超度人的化世功能!


果慨法師於《佛教徒生死觀》第六堂前半段對《心經》義理詳實解說後,相信菩薩們不會再對經文只有短短二百六十字的《心經》所產生的力量生起疑惑,也了解聖嚴師父在大事關懷中以誦念《心經》為主的原因,不再以為拜的越多、誦的經文越長對亡者才最有益處。有了此概念,果慨法師緊接著透過生命歷程的講解來引導我們如何做佛事,所謂生命的歷程涵括了「生、臨終、往生、轉生」,其重點在「生」,其餘的部分得仰賴他人,亦即「臨終、往生、轉生」的佛事都只是補救辦法。


生命的歷程--「生、臨終、往生、轉生」


既然生命的歷程重點在「生」,我們應該如何在活著時為自己做佛事呢?可以從事哪些成佛之事呢?果慨法師提點大家,人身難得,又遇到正法及善知識引導更不容易,我們當利用此機緣福慧雙修,也就是做功課,無論是一經、一懺、一咒或佛號,均可讓我們修止、修慧,有了智慧、有因緣觀概念、具備空概念,又能練習捨心,即可以掌握自己,面對境界就可以妥善處理,臨命終時才能把握往生善道。


果慨法師進一步以數字解釋做功課的利益,當「1×1×1...」乘10次還是等於1,每天若是這樣過,等於沒進步;若數字換成0.9乘10次則僅剩0.34,意思是我們少做一點功課,退步的會很快;若1.1乘10次等於2.59,此說明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行門功課多做一點點,會看得到成效。然而最有意思的是當數字換成2乘10次等於1024,換成3乘10次等於59049,數字增加的狀況很驚人。


由此可見,倘若每天只有行門功課,進步小小,若能跨出去讓眾生得利,利益是滾倍的,其含義指的是自修的功課以小數點進展,若願意讓周圍的人快樂,可能是一句話、一個笑容,改變了對方,利益不可思議,成就的眾生也不可思議,果慨法師藉此勉勵菩薩們,要將佛陀的法、聖嚴師父的法弘揚出去,利益眾生,成就眾生,人間淨土即可成就。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學習將每天都當作最後一天,將生命用在利益眾生之上就會感到快樂,這就是無悔的人生,除此,還要每天自問有無遺憾,遺憾就是大石頭,會障礙往生,故生前要處理,才不會變成守屍鬼。

至於「臨終」佛事部分,果慨法師已在前一堂課說明,就是依照印光大師的臨終三要及聖嚴師父的「唯有生者安,亡者才會安」作為指導原則。而「往生」之後的佛事以平安寧靜為原則,謹記死亡不是喜事,不是喪事,是莊嚴的佛事。果慨法師說,往生佛事的組織架構很重要,內護可以讓心不要散,讓佛事順利進行,外護則專責處理行政事務。對於是否進行器官捐贈則視自己的意願,沒有對錯,器官捐贈是廢物利用,是一樁功德,是菩薩道的精神,是布施,若亡者願意則是行菩薩道,利益眾生。


往生佛事當以佛法來救濟中陰身


由於往生之後等待轉生的過程屬中陰身狀態,故果慨法師再度解釋中陰身的特質,法師說,中陰身不能造善業,也不能造惡業,只能靠他人,但有神識作用,剛往生時會在最愛的地方流連,倘若生者為其念佛,亡者會跟著念佛,若生者哭鬧,亡者會害怕。而且,中陰身的五個名字之中其一是「意生身」,意思是指中陰身具有一切知覺作用,能閱讀別人的心識,具有輕靈、透明、活動的特性,除非用修行力量讓中陰身穩定下來,所以,為亡者做佛事要專心。

另外,由於部分中陰身在二十一天後會漸漸現出下一世的狀態,所以前二十一天就是搶救時間,怎麼救度?果慨法師說,當以佛法來救濟中陰,請中陰身來聽聞佛法,化解心結,減輕煩惱,也以佛法的力量使得有緣的鬼神歡喜,以此為其結善緣的功德,達到超度效果。法師強調,只要未投生前,都有辦法改變投生的類別,例如地藏經中婆羅門女的例子,做種種佛事,可以影響中陰身前途。若積怨難消,加上親友仇敵的干擾,會使得中陰身改變方向而墮於惡道,不得不慎。


往生的佛事流程則有助念、淨身、入殮、守喪期間、告別式及出殯,在助念的注意事項部分,果慨法師說,一般助念時間約八到十二小時,助念期間可以講解心經,讓亡者心開意解,也結三寶緣。接下來的「淨身」,建議亡者一往生先不動遺體,除非器捐。「入殮」則不必配戴生前喜愛飾品,配件以免增加神識執著,切記所有的動作都要先開示,讓亡者放下身心,且全程念佛,讓亡者的心安住於三寶。在守喪期間,建議往生後四十九天每天作佛事,幫亡者佈施,佛號不斷,或參加念佛共修或吃素或淨守五戒等等,將功德迴向給亡者。


有關「告別式」部分應以隆重莊嚴為原則,抱持祝福的心情,當為送行的儀式。法師以老菩薩佛事經驗分享,葬禮儀式做的好,會讓亡者安,生者慰,更對下一代莫大啟發。對於「出殯」事宜則建議火化最佳,亡靈比較能正視死亡,放下轉生。畢竟真正讓子孫懷念是先人的遺德遺澤,不是遺骨,法鼓山生命園區的植存將亡者骨灰分別放在五個洞穴的原因,其目的就是破除亡者與生者的執著。


整個生命歷程最後階段是「轉生」,果慨法師表示,轉生之後的佛事是有用的,可以增加福份,不能改變已生的類別。所以,聖嚴師父說,人死後的七個七期中,
親友們為亡者做佛事,有很大的效用,若以亡者生前最心愛的財物供施佛教,並且稱說這是為了亡者超生而作功德,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更好的去處,故佛教主張超度亡靈,最好是在七七期中。


整體而言,「為往生者所作的佛事要以虔誠恭敬莊嚴的心情來做,因為往生者家屬的虔誠恭敬可以感應諸佛菩薩的慈悲願力,給予往生者佛法的救濟及開導,化解煩惱的業力,得以超生離苦,如果家屬對於佛事漠不關心,既不參與,也不禮敬,對往生者的功用縱然是有,也極為輕微,所以,真正的佛事是要大家親自去做。」這是聖嚴師父對我們的叮囑。


不過,聖嚴師父告訴我們,最有效的佛事是在生前自己修行,釋迦摩尼佛成道之後所說的經法乃是人間的七眾弟子,其次是天神,因此,佛法是以超度活人為中心,若想要求永久的超度,要付出持久的長遠心,常行菩薩道,日日增長智慧,時時心懷慈悲,自利利人。

文.陳麗珠/圖.陳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