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課程報導】《大悲懺法》第二講~菩提覺樹 眾生是沃土

《大悲懺法》第二講~菩提覺樹 眾生是沃土

安和分院《大悲懺法》講座於9月16日進入第二場,法鼓山三學院監院果慨法師介紹了《大悲懺法》的參考儀軌—《法華三昧懺儀》,透過懺儀的解說勸勉菩薩們修學佛法應落實於生活、實踐於人際互動,時時謹記「菩提覺樹,眾生是沃土」,從中體悟佛法的利益,由自覺邁向覺他,方是修持大悲法門的菩薩行者。

為了讓菩薩們瞭解經懺佛事的來龍去脈,果慨法師溯古論今、旁徵博引,講解經懺佛事如何在王室更迭的歷史洪流中,由解脫法門的修持轉變成徒剩形式化的過程,又因祖師大德悲憫眾生的願心,以親身修證所得,留下懺法修持的相關儀軌。法師援引師父的開示指出,「經懺佛事不是壞事,若無經懺則修行沒有著力點」,來說明經懺佛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尤其,《地藏經》有云:「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礙於多數人不可能持戒清淨,故人人都必須修持懺悔法門。

對於懺悔的重要性,果慨法師則以「業果決定、業果不失、增長廣大」等三個面向解釋「生命由業力決定」、「不懺悔,業果必然增長」,並以身體如同小孩為譬喻,希望每個人若能在動惡念時,予以嚇阻,爾後境界一來,心念自然會收攝,達到止惡的效果,以此鼓勵菩薩們可藉由隨念懺的方式,隨時懺除過錯。

至於懺法雖各有不同,惟修學佛法重在開發智慧,於是,果慨法師向菩薩們介紹了天台宗智者大師所編寫的《法華三昧懺儀》,該懺法涵攝教理與禪觀,包括空、假、中的觀想,不僅有事相上的拜懺,也引導禮懺者起心觀照,從心懺除罪業,開顯智慧。所以,此部懺法是唐朝八大宗派擬定儀軌的參考,直到宋朝,懺法儀軌都是作為修行得解脫之用。也就是說,智者大師所編寫的《法華三昧懺儀》主要在教導後人透過修持懺悔法門,由事懺入理懺,悟諸法實相之妙理。

瞭解了《法華三昧懺儀》是藉由禮懺達到解行並重、定慧等持的目的,同樣的,依據該懺法而編訂的《大悲懺》亦是如此。果慨法師說,誦經雖有功德,但最大的功德是行經,是實際落實生活,是與生命相結合。古德所謂的「誦經千萬遍,不如行一遍」,就是指希望每個人可以將佛法實際帶入人群互動中。

果慨法師以「菩提覺樹,眾生是沃土」勉勵菩薩們,修學佛法是從自覺邁向覺他的歷程,修持《大悲懺法》時,除了持咒、禮懺外,不妨鼓勵自己於日常生活中學習對陌生人散發善意,或觀照周邊親友家人的情緒變化,適時給予關懷,凡此種種同是修持大悲法門,是慈悲,是發菩提心,更是體驗佛法的契機。

果慨法師的提醒是慈悲的,如同惠能大師於《六祖壇經》給我們的提點—「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說明了世間才是成佛的場所。

文.陳麗珠/圖.方瑞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