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課程報導】快樂來學佛;學佛,越來越快樂

快樂來學佛;學佛,越來越快樂


「快樂學佛人」第一課 --- 認識三寶


「恭喜菩薩、賀喜菩薩,您,大喜了!」安和分院第二期《快樂學佛人》第一堂課,在主持人玫玲菩薩的問候中揭開序幕。安坐大殿中的一百五十多位學員們齊聲回答:「喜從何來?」主持人:「因為您們從今天開始,成為“快樂學佛人”,入慈悲門、入智慧門、入快樂門,當然大喜!」幾句話道盡《快樂學佛人》的宗旨!


課程一開始,班導師---安和分院監院果旭法師請問在座每一位菩薩:「您,快樂嗎?」法師分享曾有弟子請教聖嚴師父如何評估自己修行是否進步? 師父回答:『第一,想想自己的煩惱是否減少?第二,你製造別人的煩惱,有沒有越來越少?第三,即便你是對的,但若造成別人的煩惱,也要跟對方道歉,這是慈悲心。』「學佛,要越來越快樂;如果不快樂,就來找快樂!」就在果旭法師的祝福中,學員們開始一一分享來上課的緣由與期許。


相瑋菩薩對於班長媛秀菩薩的心情最有所感。「班長說家人是最難度的,我也想把自己學佛的快樂,回去帶給家人。」敏男菩薩與同修淑姬菩薩,11年前在農禪寺參與師父相關文獻電腦建檔計畫,「但直到今日才有因緣精進共修,找到心靈歸屬的路,真的很歡喜。」台茵菩薩則是思索著生死課題,在禪修中得到平靜,想進一步找到快樂。美秀菩薩在網路上看到師父談及金剛經與心靈環保的開示,自己便搭車到法鼓山一探究竟,更全程參加了八天七夜水陸法會。學員們熱烈分享學佛的點點滴滴,也有志一同地希望了解“如何作一個佛教徒”?萬丈高樓平地起,想紮穩學佛根基,當然要從認識三寶開始。

「皈依三寶,就如同上學註冊,是學佛的第一步。」第一堂課由常用法師循序漸進為學員們說明三寶的意義。「皈依有歸投、依靠的意思。」歸投是去到光明、安全的地方;依靠是在苦難中得到救護,也就是佛菩薩許下悲願來幫助眾生,透過學習佛的智慧與方法,讓眾生得以從無助混沌的此岸,到達解脫自在的彼岸。同時,信佛、學法、敬僧,佛法僧三寶必須同時具足、缺一不可;若只皈依佛,容易淪為迷信鬼神;若只皈依法,純粹就是做學問;若只皈依僧,則落入偶像崇拜。法師更說明了佛法的核心內容就是因緣、因果、無常、無我的觀念。「有果必有因,有因未必有果」,比如種瓜想要得瓜,必須有陽光、水、灌溉…等“緣”的幫助,一切順利才能如願得瓜;反過來看,有瓜,則一定有人去播種、灌溉、收成,也就是有果必有因。 接下來的第二堂課,由常照法師為學員們介紹寺院的建築、設施以及學佛的基本禮儀,從合掌、操手、問訊、拜佛等,學員們認真地練習,臉上露出「哦,原來是這樣…」的豁然歡喜。


感恩主廚、外護義工菩薩們的發心護持,每一位學員在飽嚐了健康營養又美味的午齋、午休後,常傑法師詳盡說明了法會的種類與意義。「法會就是與法相會,也就是聽聞佛法、修學佛法、分享佛法。」同時,常傑法師並一一介紹法會進行的儀軌、法器的種類。常照法師則為我們說明如何作清淨身口意三業,也就是佛教徒的基本生活禮儀,如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吸食毒品等五戒。「戒律,就是健康清淨的生活規範,能讓我們的身心安定、減少人際紛爭,彼此和諧相處。」聖嚴師父闡明了佛教徒持戒的意義與層次,「一是自利自保,二是利樂眾生。」一如我們耳熟能詳、出自《七佛通誠偈》中“諸惡莫作、諸善奉行”,透過修學佛法,不僅獨善其身更能兼善天下。

課程即將進入尾聲之際,學員們熱切地分享一天的心得。第11組由苗栗遠道而來的男眾菩薩分享:「今天我的收穫真的很多,解答了我很多疑惑,應該將《快樂學佛人》多多推廣給親友。」第10組菩薩分享:「感恩茂林師兄帶領我來上課,我知道了皈依、因緣、因果、無常、無我,學到很多。」第15組常喜菩薩很早就皈依了,對自己的法號特別有所感,希望透過課程更精進。第8組一位男眾菩薩則分享:「“煩惱是否減少?造成別人的煩惱是否減少?即便自己沒錯但造成別人不悅也應該致歉”的開示,我覺得真的十分受用。」


最後,班導師果旭法師送給學員們一帖“心靈處方籤”。「身體生病了,要去醫院看醫生、拿藥吃;心若生病了,我們往往不知道。佛陀是大醫生,所說佛法是心靈藥方,可以幫助我們慢慢學習“清楚我要快樂”,進而離苦得樂。」果旭法師更分享了修行的英文就是PRATICE,也就是透過不斷提醒、不斷練習,清楚知道如何面對煩惱與困境,懂得“轉念”並找到對治、解決的方法,如同聖嚴師父所說的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就是心靈藥方。果旭法師更以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所說的八力勉勵全體學員「盡心盡力,隨緣努力;轉化壓力,成為助力;凝聚向心力,展現生命力;有願就有力,彼此共勉力。」


佛法是寶藏,含有無數心靈藥方,「我們應該常常問自己快樂嗎?真的快樂嗎?快樂,並不是來自物質條件的刺激,而是內心真正的安定與平靜。」如同聖嚴法師108自在語所言,讓我們透過不斷學習與練習,成為 「讓自己沒煩惱是智慧,讓他人沒煩惱是慈悲」的快樂學佛人。


文.王琇玲/圖.吳佩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