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88期 2013.12.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漢傳佛教的跨文化交流」國際研討會十月二十六日於政治大學展開,圖為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果鏡法師(左)發表論文。(許朝益 攝)

【「漢傳佛教的跨文化交流」研討會】

漢傳佛教 多元涵融

【黃佳卿/綜合報導】由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佛教學院、政治大學宗教所、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主辦的「漢傳佛教的跨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十月二十六、二十七日分別於政大、法鼓佛教學院舉行。共有臺、韓、日、美、印度、以色列等地學者與會,發表十六篇論文,多面向的跨區域對話,輝映出漢傳佛教多元涵融的特質。

二天的會議,分別邀請哥倫比亞大學宗教系教授于君方、中華佛研所榮譽所長李志夫,發表主題演講。于君方教授在〈西遊與東遊〉中,將佛教每傳到一地,必然與原有文化交互影響、形成獨特地方傳統的現象,稱為「本土化」,漢傳佛教則是佛教在亞洲本土化最成功的一例;李志夫教授則在〈漢傳佛教在隋唐時代形成了亞洲新的文化運動〉演講後,勉勵與會學人,接續聖嚴師父弘揚漢傳佛教的願心,從弘法及學術研究方面,拓展漢傳佛教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此次會議以跨國儀典交流、近代佛教對話、佛教象徵的多元性、亞洲的佛教傳播、東亞禪學等子題,進行六場論文發表、二場綜合座談。華嚴暨天臺學者陳英善發表中韓水陸儀文考察,引用《毗盧寺壁畫》,為水陸壇場布置提供有力依據;韓國籍宗浩法師,發表看話禪在韓國發展的過程,禪法的轉變與否,引發禪宗研究者關注;臺大中文系教授蕭麗華,藉論文倡議建構中國佛教文學史的必要性,為現場帶出熱烈回應。中研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廖肇亨表示,此次論文包羅萬象,充分展現交流研究的功能。

法鼓佛教學院碩士班外籍學生陸柯,在第一天座談中提出,漢傳佛教的英譯為Chinese Buddhism,是否涉及本位主義等問題,成為研討會中討論時間最長、回應人數最多、延伸問題最廣的提問,不啻實現此次研討會培育漢傳佛教人才的立意。

................................................................................................................................................................................................................

于君方受聘政大「聖嚴漢傳佛教講座」教授

十月二十六日,藉著「漢傳佛教的跨文化交流」研討會開幕因緣,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林啟屏(左)代表校方,聘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于君方(右)擔任政大「聖嚴漢傳佛教講座」教授,於政大宗教所一○二學年度開設「中國佛教裡的菩薩信仰」,上學期課程從十月持續到十二月,完全以英文授課。

政大「聖嚴漢傳佛教講座」,是二○一二年六月,聖嚴教育基金會與政大共同簽署的「聖嚴漢傳佛教學術發展專案」項目之一。于君方教授也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首任「聖嚴漢傳佛教講座」教授,在西方學府致力扎根漢傳佛教教育。林啟屏與聖基會執行長楊蓓致詞時,同聲讚歎于教授為漢傳佛教研究立下重要里程碑,期望以此講座,啟發國內學生更寬廣的研究視野。(文/黃佳卿•圖/許朝益)

................................................................................................................................................................................................................

「心智與生命研究院」來訪 分享研究成果

▲心智與生命研究院」學者群聯合發表「二十六年關於瞑想的學習與研究」,分享多方研究者的心得成果。(許朝益 攝)

【黃佳卿/金山報導】十一月十一日,國際知名的「心智與生命研究院」(Mind & Life Institute,簡稱MLI),由院長亞瑟.札炯克(Arthur Zajonc)帶領一行十二人來訪法鼓佛教學院,下午在國際會議廳進行「二十六年關於瞑想的學習與研究」演講,由五位負責研究、教育、出版的成員,就禪修與心智研究、心智與生命研究等計畫,做精闢摘要與回顧,共有二百多位佛學、心理學、醫學等研究系所師生到場聆聽,這場也是MLI今年度亞洲巡迴演講行程中,在臺灣唯一一場公開演講。

MLI成立於一九八七年,是達賴喇嘛與科學家共識組成的國際研究機構,札炯克院長簡介該機構的發展歷程,皆以佛教修行與義理為基礎,近十年關注於「探索心智」(Investigating the Mind),由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加入,在世界各地從事利益眾生的研究計畫。

▲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前排左三)帶領心智與生命研究院一行人參訪園區,體驗法鼓山的境教。 (許朝益 攝)

董事會主席格西圖登.晉巴(Geshe Thupten Jinpa),介紹在西藏僧眾教育裡納入腦科學、心理學、認知科學等學門,使佛教更貼近當代需求。加州大學沙朗博士(Clifford Saron)簡介「奢摩他計畫(Shamatha Project)」,研究禪修時的身心變化,從反覆實驗中證實禪修對身心健康的幫助。社會工作學者雅各博士(Carolyn Jacobs)則從實務經驗出發,表示透過人際溝通展現關懷、傾聽與愛,也會在自己的內在創造出平靜祥和的世界。

MLI此行也與佛教學院師生進行二場座談,期待展開進一步研究合作。此外,校長惠敏法師也引領一行人參訪禪堂,成員們對於集禪修、教育於一處的法鼓山園區,留下極佳印象。札炯克院長表示,難以用言語形容法鼓山的美好,參訪中接觸到的人事景物,如同看見MLI多年所追求的善美目標,選在法鼓山演講,是此行最殊勝之處。

................................................................................................................................................................................................................

佛教學院學生 海外實習成長多

【黃佳卿/金山報導】鼓勵學生前往海外交流學習,是法鼓佛教學院辦學方向之一。十月二十三日晚間,佛教學院學生圍坐在海會廳,透過投影幕中的影像故事,聆聽海外學習歸來的同學,分享收穫滿滿的研修時光。

今年暑假期間,碩士生吳宛真、張慧君、李慧萍、吳錫昌、蘇原裕五人,前往南印度藏傳佛教格魯派下密院雪域佛學院,學習藏文與經典,隨住眾參加辯經與色拉傑寺法會,課程之餘也融入當地生活,受到居民的和善接待。同學們分享,面對全然不同的文化與環境,唯有懷著慈悲、感恩、包容的心,才能盡心體驗、學習,此行已為生命中寫下新的體悟。

二○一二年八月起,碩士生見寂法師、有暋法師前往美國柏克萊神學聯盟研修一年。二人體驗西方學術環境開放自由的氛圍,廣泛參與各類型宗教活動,結識許多宗教研究者。有暋法師期盼校方締結更多學術交流盟校,鼓勵學生勇於嘗試海外研修。

由泰國法身寺所辦的暑期實習計畫,二○一二年已有佛教學院學生協助出版《巴利文法入門》上冊,供華語人士學習巴利文法參考。今年,碩士生陳怡靜前往法身寺接續下冊編輯工作,每週工作五天的她,以巴利文早晚課誦,假日就近參與體驗泰國佛教文化生活,充實海外實習的每一天。

經過二小時的精彩分享,許多同學懷抱期許與勉勵,彼此相約踏上利人利己的海外學習行。

................................................................................................................................................................................................................

【教育文化集錦】

阮啟弘講腦科學研究回顧

【黃佳卿/金山報導】頭大表示聰明?使用非慣用手寫字會變聰明?一般人很少使用右腦,所以要多開發右腦?十歲之後,大腦便不再產生新細胞?法鼓佛教學院十月二十三日的「法鼓講座」,邀請中央大學認知科學研究所教授阮啟弘,主講「腦科學與人文科學整合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首先拋出幾道大腦迷思是非題,由此引領佛教研究者進入跨學科的知識大門。

阮啟弘表示,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大腦中的心智歷程如何運作,例如說話、閱讀或感覺環境時,至少有一兆個大腦神經細胞同時反應,等於整個大腦的分工合作,並非只是單一腦區的運作。因此,經由腦科學的學理解釋,幾道迷思的答案皆為否定。

「心靈與腦(mind & brain)是這個世紀最受關注的主題!」阮啟弘進一步說明,衝動型暴力犯罪、憂鬱症、躁動症、精神分裂症等,甚至在兒童階段的自我控制力培養,已知都與大腦的運作直接相關,了解大腦的功能與發展因而相對重要。隨著儀器工具與研究的開展,腦科學研究已解開許多大腦的謎題,阮啟弘也以科學研究者的身分,期許做出更多有益於人的貢獻,以科學利益眾生。

公益微電影《愛•飛翔》上線

▲「映畫心世代」首部微電影《愛•飛翔》,從劇本、演出、拍攝到剪輯,全都由年輕世代一手承擔。 (文化中心 提供)

【本刊訊】如果看電影就能認識心靈環保、心五四、心六倫,該有多好?在網路與智慧型手機普及的時代,為了讓年輕人更了解法鼓山的理念,法鼓山文化中心與法鼓山世界青年會攜手合作,從年輕人關心的議題出發,製作一系列公益微電影。首部作品《愛•飛翔》已正式上線。

十分鐘的影片,以初入社會的粉領族小嵐的煩惱,探討個人與公益生活的取捨。小嵐因為男朋友阿偉辭去工作,計畫出國半年到海外當義工,而感到悶悶不樂。有一天,她遇上了一位樂天開朗、不畏辛勞,每天做資源回收的阿嬤,讓她對於人生的觀點開始產生了變化……

這部微電影從劇本、演出、拍攝到剪輯,都出自年輕人之手,後續還將陸續探討算命與因緣、家庭關係等主題,歡迎至法鼓山網路電視臺「映畫心世代」單元收看,或至臉書、Youtube、優酷網搜尋「映畫心世代」。

................................................................................................................................................................................................................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364期12月號

弘一大師 放下提起平常心

被聖嚴師父尊稱為「近代佛教的完人」的弘一大師,一生以弘揚律學為己任,復興律宗,隨分隨力研律、講律。相較於前半生才華洋溢、多彩多姿的「李叔同」,弘一大師的堅毅、惜福愛物的簡樸,似乎平淡;然而正是這樣「放得下,提得起」的人格特質,讓他「做一樣,像一樣」,成為後人景仰的一代宗教師。本期透過大師的人格特質、請問大師、觀看大師、影響貢獻,來領會大師看似平淡卻有味的一生,學習「平常心」的處世智慧,在平常中見不平凡。

「西方菩薩」介紹美籍的谷永誠教授,十九歲到泰國阿姜查國際森林道場留學,認識了教科書外的佛教;之後因緣際會跨海來臺,探索「心靈環保」的修辭力量。「電影與人生」分享空拍攝影師齊柏林費時三年拍攝的《看見臺灣》紀錄片,帶我們鳥瞰臺灣的美麗與哀愁,引領觀者從不同的視野思惟大地觀。(每本150元,訂閱一年144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http://www.ddc.com.tw

...............................................................................................................................................................................................................

【「漢傳佛教的跨文化交流」研討會漢傳佛教 多元涵融

于君方受聘政大「聖嚴漢傳佛教講座」教授

「心智與生命研究院」來訪 分享研究成果

佛教學院學生 海外實習成長多

【教育文化集錦】阮啟弘講腦科學研究回顧

【教育文化集錦】公益微電影《愛•飛翔》上線

【法鼓書齋】《人生》雜誌《人生》雜誌364期12月號 弘一大師 放下提起平常心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